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下艺术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2023-07-13杨朝政李淑英

大观 2023年5期
关键词:新文科项目驱动虚拟仿真

杨朝政 李淑英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思维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思维方式。艺术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探讨互联网思维下的艺术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路径,分析互联网思维与艺术类课程教学的关系,并提出三种适应互联网思维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艺术类课程;新文科;项目驱动;虚拟仿真

注:本文系2021年度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互联网时代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MYJY2021-Y02)、2021年度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影视广告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MYJY2021-Z01)、 2021 年常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GJY2021092)研究成果。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让信息交流和知识获取变得更加便利和迅速,也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艺术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是这个时代背景下必须进行的课题。

本文探讨互联网思维下艺术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方法和路径,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提升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以适应时代发展。

一、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滞后

首先,互联网时代,艺术人才需要掌握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现在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是纸质的,还可以是数字化的。因此,艺术人才需要具备数字化、网络化的艺术创作能力,而传统的艺术教育往往忽略了这些内容。

其次,互联网时代,艺术人才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互联网已经让世界变得更加紧密,艺术作品也不再局限于本国或本地区,而是面向全球。因此,艺术人才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而传统的艺术教育往往只注重本土文化和美学。

最后,互联网时代,艺术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这个时代的竞争非常激烈,艺术人才要有独特的创意和创作能力。而传统的艺术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艺术技能,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难以满足行业对艺术能力的需求

艺术行业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过去,艺术作品主要呈现在纸上或画布上,如素描、油画、书法等。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作品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介。数字媒体、VR技术、动画、游戏设计等都需要被学习,而传统的艺术教育内容对这一需求的促进作用不大。

当今时代,行业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艺术教育往往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对实践和应用的重视程度不高。然而,艺术行业中,实践和应用能力非常重要,需要学生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传统的艺术教育难以满足这些要求。

(三)教学方法制约了艺术创新

传统的艺术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技巧的传授,这使得学生容易被固定的技法和艺术风格所束缚,难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傳统的艺术教学方法还倾向于传授“正确的”绘画或设计方法,强调规范性和标准化,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创新。

在传统教学中,艺术往往被看作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被忽略。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相对狭隘,难以进行跨学科的创新和合作。

二、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体系创新

(一)基于OBE理念的创新

OBE教育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方式的课程体系建设理念。基于OBE理念的艺术教学创新,强调通过学习成果评估学习效果,而不是仅关注学习过程。

1.以实践为导向

基于OBE理念的艺术教学中,实践性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练习和创作掌握艺术技能和知识。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实际的艺术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探索艺术的可能性。

实践能够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技能和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要在艺术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应用艺术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更加个性化。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

2.以启发式教育为主

在基于OBE理念的艺术教学中,启发式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被强调,教师要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可以通过提供开放式的任务和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启发式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观点,通过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例如,可以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3.适当开展翻转课堂

使用翻转课堂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开展翻转课堂之前,教师要确定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并据此制定教学计划,在课前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随后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将一部分课堂内容转移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

课前,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需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演练等,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

在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评估和总结。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答辩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同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基于“新文科”的教学内容创新

基于“新文科”的艺术教学内容创新,强调通过现代艺术的表现方式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和欣赏现代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质。

1.知识交融,拓展思路

首先,可以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融入课堂,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例如,在讲授设计内容时,可以同时介绍物理学、数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物理特性、尺寸的测量和人类的视觉感知机制。

其次,可以将不同艺术门类的知识和技能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能更好地解决跨艺术门类的问题。例如,在讲授媒体艺术时,可以引入戏剧、舞蹈等视觉艺术元素,让学生了解音乐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和互动。

最后,使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相结合,探索人文精神和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讲授文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并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呈现作品中的形象和其饱含的情感,增加学生的审美體验和文化感受。

2.技艺融合,开拓创新

首先,可以将不同艺术门类的技巧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多种艺术技巧,从而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讲授戏剧创作时,可以融入对音乐、舞蹈等视觉艺术的讲解,让学生学习在多个艺术门类中进行创作和表现。

其次,可以将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多种创作手段。例如,在讲授绘画时,可以引入数字绘画和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多种绘画技巧和工具,提高他们的数字艺术创作能力。

最后,将艺术和其他学科技术融合在一起,探索艺术与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关系。例如,在讲授设计时,可以引入工程学、材料学等科学知识与技术,让学生了解设计和工科的联系和互动。将不同门类的技巧和工具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具备更强的艺术表现和创新能力。

3.建构“文理艺结合”的多元教学体系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需要将文学、艺术、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增强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教学资源的共享中,需要建立文化、艺术、科学等学科领域的资源库,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获取各种不同领域的资源,如图书、音像资料、数字文物等,使他们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资源,深入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跨学科融合中进行创作。

在教学评价中,要从学科领域的整合和跨学科角度出发,评价和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既考虑到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建筑设计作品时,不仅要考虑其设计的实用性和美学价值,还需要考虑其与环境、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联系和互动。

(三)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方法创新

1.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慕课教学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教学方式的代表,这一平台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在线互动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课程内容结构、教学方式、学生评价机制等多个方面,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在线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视频、音频、课件、教材等,需要在教学平台上整合和管理,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复习。同时,要为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线讨论、问答、作业等,以促进学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要使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更好地结合,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以便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在评价机制的建立中,需要综合考虑线上线下教学成果的表现特点,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评价机制要灵活多样,包括教师进行作业评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

2.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实验教学方法

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提供自由探索和操作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实验室中自由进行实践操作,不会受到时间、空间和设备的限制。这样的实验环境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让学生更加自由地学习和探索。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实验操作场景。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各种实验操作,这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

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有利于满足特殊实验教学需求。例如,在某些实验中,学生可能需要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而虚拟实验环境可以提供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让学生更加方便地进行实验分析。此外,虚拟实验环境还可以提供一些特殊的实验场景,以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危险性高、成本昂贵的实验。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下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个性化学习和评价的发展,艺术教育的跨界融合,以及学生实践活动参与度的提高,必然要进行艺术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相关教育者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璐.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大众文艺,2023(1):166-168.

[2]曾昊.信息时代设计教学改革探究:以环境艺术专业为例[J].中国包装,2022(12):94-96.

[3]付超,高贺胜,梁笑然.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系统化思考之四:教学方法[J].艺术教育,2022(11):253-256.

[4]梁瑾.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设计学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10):131-134.

作者简介:

杨朝政,硕士,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影像设计。

李淑英(通信作者),硕士,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设计。

猜你喜欢

新文科项目驱动虚拟仿真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浅析虚拟仿真技术在海军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物联网项目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