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馆趣史

2023-07-12欧阳军

中国食品 2023年13期
关键词:茶坊茶馆

欧阳军

“茶寮”“茶肆”“茶坊”“茶社”“茶室”,这些都是茶馆的别称。茶馆是我国人民创造,以现泡茶水供人品饮、休息、议事,或兼卖茶食之类食品的专门场所。茶馆在我国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饮食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馆文化。可以说,茶馆既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馆的发展史

在我国,茶馆由来已久。有关出售茶水的记载最早见于《广陵耆老传》:“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竟买。”这与现今的茶摊十分相似。

相传南北朝时,品茗清谈之风兴起,出现了供喝茶、住宿的茶寮,便于人们喝茶、歇脚,算得上是茶馆的雏型。最早正式记录茶馆的是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表明在唐朝时茶馆已经较为普遍。

我国茶馆的进一步普及与真正繁荣始于宋朝。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隐约可以见到汴河(今河南开封)两岸众多店铺中有茶坊的轮廓图像,茶坊有门面、桌、凳、壶、碗、市招。《都城记事》描绘北宋汴京的风情时说道:“大茶坊张挂名人字画,在京师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侍也。今茶坊亦然,冬天兼卖擂茶或盐豉汤,暑天兼卖梅花茶。”《梦梁录》记载,南宋都城杭州“处处各有茶坊”,“今之茶肆,刻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上用瓷盏漆托供卖……”杭州茶馆的业主还会应社会之需要,分别开设供“富家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的高级茶楼;供“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的清雅茶肆;供“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的低档“市头”;更有“楼上安著妓女”的“花茶坊”,各个层次的人都可以找到与自己地位相匹配的茶馆。人们既在茶肆中尽情享受品茶的乐趣,同时又可利用这一场所,开展名种各样的社交活动。

到明代时,茶馆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张岱的《陶庵梦忆》中写道:“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器以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汤候亦时有天合之者。”表明当时开店者对茶叶质量、泡茶用水、盛茶器具、煮茶火候都很讲究,以此吸引顾客,使饮茶者流连忘返。

清朝前期,国运昌盛,八旗子弟饱食之余无所事事,茶馆便成了他们消遣时间的好去处。清人曾作打油诗一首:“胡不拉儿(指一种鸟)架手头,镶鞋薄底发如油。闲来无事茶棚坐,逢着人儿唤‘呀丢。”乾隆皇帝也十分爱饮茶,在圆明园内建了一所皇家茶馆——同乐园茶馆,推动了茶馆的发展,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其中尤以四川成都最为红火,茶馆林立、茶人汇聚,堪为兴盛。“太平父老清闲惯,多在酒楼茶社中”,说明茶馆已经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茶馆的分类

我国的茶馆从明清以来到近现代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只卖茶不售食品的茶馆,二是茶酒饭兼营的茶馆。

第一类茶馆被北京人称为“清茶馆”,虽然不提供餐食,但多备有“手谈”(即象棋)和“笔谈”(指谜语)等休闲娱乐项目,有的也会准备图书报刊。这类茶馆多选在环境优美、万赖俱寂之處,内部陈设简朴、清新,有的会播放轻音乐,考究一点的还伴有民间丝竹、焚香、插花、挂画等,以此来招揽茶客。

第二类茶馆是把品茶尝点、喝酒吃饭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广东和港澳地区多被称为“茶楼”,老北京称之为“二荤铺”,也有人称它为“杂茶馆”。晚清时开设在扬州的富春茶社,就以茶、点、菜、花四绝盛名。

在郊外乡镇其实还有一种茶馆,兼设“老虎灶”卖开水和洗澡堂,把“茶、水、汤”结合在一起。

由于地域的差别,各地的茶馆形成了不同风格。比如江南水乡的茶馆,大都临水而建,木柱子竖在河里,水榭式的楼房建在水面上,临水而泊的三面都开了大大的窗子,讲究的人要的就是这种面临水、背靠水、脚踏水的古朴、雅致的环境。特别是在夏天,河风吹来阵阵凉意,令人心旷神怡。而北方的老式茶馆则是方桌长凳,简单朴素,隆冬时节挂上一个厚厚的棉门帘,屋子里便暖意融融。四川的茶馆则都是清一色的竹制方桌、大躺椅和盖碗茶,任人懒懒散散地在竹椅上躺着,十分惬意。

从古至今,茶馆都是最复杂的公共场所。老舍先生的《茶馆》里,三教九流尽可涉足,有人借此地营生,有人借此掩饰身份,从事各种活动;茶馆还是花边绯闻、时事政治、四乡野史传播最容易、最快速、最广泛的场所。

一座茶馆,就是一处民间文化的纵横之地,一个休闲生息的场所,一个大社会的缩影,一个浓聚沧桑变迁、世人百态的大世界!

猜你喜欢

茶坊茶馆
论宋元话本中的“茶坊”公共空间
《茶馆》
我给动物开茶馆
似淡却浓
《水浒传》中的茶人茶事
游篁岭
饮茶是生活方式,斗茶是社会时尚
茶馆
清雅茶馆
读者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