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

2023-07-12谭晨璐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交往养成体育活动

谭晨璐

摘 要:本篇论文围绕对象是3~6岁幼儿在分享行为方面的行为问题进行探讨。笔者对幼儿在分享行为的现状进行观察,简要了解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原因,主张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利用榜样示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分享教育,让幼儿尝试更多次数的分享,创设营造良好分享行为氛围等几点建议,重点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关键词:体育活动; 分享行为;交往;养成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2-0045-03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正确的幼儿教育将使幼儿更容易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标准以及养成亲社会行为。在社会交往中,亲社会表现者一般都具有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良好品格。尽管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途径有很多,但是对幼儿来说,培养其分享行为是最为有效、最为可靠的途径。分享行为是指个人拿出自己拥有的物品与他人一起享用,使自己和他人建立更加友好的关系,共同受益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幼儿个体品德和社会适应力的发展。因此,分享行为对幼儿的培养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1.分享行为对幼儿发展意义的具体分析

分享行为对幼儿的培养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一方面,分享行为可以让幼儿能够更容易结识活泼的玩伴,给自己营造一种活跃的成长环境。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不断运用学习语言表达,能够获得更熟练的语言表达、人际交流经验等。另一方面,分享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幼儿与他人和睦相处,一起享受来自自然和社会给大家的不同感受,促进幼儿的适应集体化的生活,为他们今后与人共同生活和合作共事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个幼儿将来都会进入社会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大“网”中,都将自己独立成长。因此,都要学习与人交往等技巧。而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幼儿都必须与他人共同享用一些东西以及了解共同享受的权利,杜绝以自我享受和个人利益为中心。如若做不到这一点,就往往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信任、支持等,这样的话他的人际交往常常会陷入极其尴尬的位置。特别是幼儿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要比成人更为敏感和细腻,他们也会因此感到孤单、寂寞、压抑,情绪低落、性格渐变内向,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心理疾病,有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据长期跟踪研究显示,分享行为和社会交往能力存在正比,懂得分享的幼儿长大后社交能力明显普遍比别人好。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意义不仅在于减少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还在于促使幼儿和别的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懂得帮助他人,间接培养解决社会性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2.当今时代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及其原因

分享行为是把自己的快乐与需要和他人联系在一起,减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通过与他人共同享用自己的东西营造一种彼此快乐的过程和结果。当前,部分学前儿童在家中扮演着“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习惯独自享用最好的物品,这种情况严重滋长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行为。他们在进入幼儿园后,一下子要由独享转为分享或共享,必然导致短期内难以适应的情况。因此,部分幼儿时常出现由不甘心共享而引发的争抢物品、玩具、图书、场地等行为。概括产生这些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幼儿的分享意识不强

幼儿体育活动给予幼儿与同龄幼儿嬉戏玩耍与语言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之间社会化的萌芽生长。但小班幼儿由于从个人家庭进入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时间过于短暂,大多数幼儿不知道应该与人分享,与人互动,沉浸于个人的精神世界中。比如,玩娃娃家游戏时,有的幼儿一个人就揽着几只娃娃,不允许别人碰,就算没人和他一起玩,他也不要与人分享。而中班幼儿经过一年多的小班集体生活,已经有了一定的集体生活经验,但部分幼儿在做集体活动时仍然需要教师提醒才能与同伴一起快乐分享。大班幼儿已有一些固定的分享对象,并且也只是停留在愿意与自己喜欢的或是最好的朋友一起分享,一旦闹矛盾了便会取消与朋友分享的行为。

(2)言行表现不一

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目标之一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教师和同伴,爱集体、爱祖国。幼儿到幼儿园后,经过教师的集体活动教育和指导,他们学会与他人分享的行为。但是他们往往是乐于接受别人的分享,当让幼儿也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的小朋友时,他却说“不要”,并且护住自己的东西,在语言上和行为上表现相反,嘴上说明白、说愿意分享自己的心爱之物,可是心里却是拒绝的,所以往往会趁教师不在,不与人分享。

(3)家园教育不一致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幼儿园里,教师会教导并引导幼儿学会自动和他人分享的良好品德。但是家里面,部分家长的教育却是相反的,有时候家长可能只是无心地说说,但是幼儿却当真了。在笔者教学的班上,有一天一个小朋友带了一个玩具来到幼儿园,当别的小朋友问他可不可以跟他一起玩时,他却说不要,理由是“我爸爸跟我说,如果这个玩具坏掉了,就再也不给我买新的玩具”。家长的初衷只是让幼儿玩玩具时要轻一些,不要刻意去破坏,但是幼儿却误会了,认为玩具不能分别人一起玩,要是坏了他就没有新玩具了。还有的家长甚至会说“自己的东西自己玩,不要分给别人玩”,这样也就间接地阻碍了幼儿分享行为的意识和养成。

3.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

幼儿在平时的集体活动和游戏区域活动中,较少存在分享行为,在体育活动中,幼儿有时候甚至会自己霸占场地,不容许别人靠近。因此,培养幼儿在体育活动教学过程中的分享行为教师并不能掉以轻心。在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活动可以促使幼儿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培养更全面,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幼儿时期,幼儿身体的每个器官和系统的机能都还没发展成熟,组织力相对比较稚嫩,物质基础也较薄弱。同时,这期间是幼儿生长发育快速并且旺盛的時候,此时恰是给幼儿建立近阶段良好体质的根本的关键和有用时期。而各色各样有趣的体育活动,能增加骨细胞营养物质的供给,使幼儿的骨密质增加厚度,骨骼变得加倍牢固和粗壮。幼儿体育活动的积极意义,往近处看是能使幼儿的肌纤维增粗、肌肉得到增强、肌腱和韧带的力量增强、有助于弹力和弹性的增强以及增强幼儿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从而增强幼儿的运动系统机能。往远处看,能够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优良品性。可见体育活动对培养和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各个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体育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1)利用榜样示范,激励幼儿进行分享

教师要为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分享行为的榜样示范是十分有用的。榜样行为对幼儿在自信心树立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当教师夸奖其他幼儿良好的行为时,应积极利用榜样示范,要充分调动幼儿模仿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及时地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使幼儿在集体生活与活动中逐步了解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当幼儿具有分享意识时,教师要及时激励幼儿,并且表扬、赞赏和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此外,教师还要以身作则,特别强调在幼儿面前与其他教师分享、一起合作做事。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时,教师也可以主动上前询问幼儿:“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并主动与别的幼儿分享,告诉他们分享是一种传统美德。教师还可以多与幼儿讲讲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方面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分享情感,树立分享的意识,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思想与行为。

(2)渗透分享教育,让幼儿尝试更多次数的分享

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把分享教育渗透进去,给幼儿多提供分享的机会,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将“分享”内容有效渗透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分享的小游戏,让幼儿在体验游戏乐趣的时候能够学会主动地与人分享。例如,快乐滚轮胎游戏。玩法是幼儿每两个人自愿结一组,站在由平行线组成的跑道两端;滚轮胎者将轮胎沿跑道滚至接轮胎者处,接轮胎者要准确地接住;游戏后双方互换角色,游戏继续。在这个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主动与人分享,共同合作玩游戏,而不是觉得滚轮胎很好玩,就单个人独占轮胎和场地,不与别的幼儿合作游戏。这样既玩不了,又不能体验到与同伴分享、共同合作玩游戏的乐趣。

(3)创设营造良好分享行为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除了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分享教育外,教师还要创设良好分享行为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大步,对大多数从小娇生惯养、被捧在手心中长大的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由于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个体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因此部分幼儿就会出现紧张、恐惧、退缩等行为,导致他们更不会与他人交往和分享。作为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创设分享行为的环境氛围,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也提出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因此教会幼儿学会“分享”,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创设墙式环境,树立幼儿的分享意识。即在墙壁上贴上幼儿分享、互助等交往行为的照片,让幼儿多看看,树立他们的分享意识。教师创设情境环境,学习分享方法,让幼儿感受分享行为的氛围,有利于幼儿形成一定的分享意识与行为。

(4)家园合作,亲子互动,共同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学校教育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这两者缺一不可,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家庭和幼儿园应该要结合,共同合作和参与到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要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教师应把对幼儿的分享行为教育的内容及具体要求,通过家园联系告知家长,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分享行为的生活环境。在平时带领孩子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热情大方、与人分享的良好习惯,从而进一步引导孩子的思想,规范孩子的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教师和父母要尽量让幼儿的分享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并长期保持下来,将礼貌教育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日常生活之中,应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和平式的教育,如玩积木时,能够主动与他人一起玩,不抓在手上,或者独揽在自己身前藏着,而是主动与他人分享,共同合作玩游戏。遇到小朋友过生日吃蛋糕,所有的小朋友都应主动向过生日的人送祝福,并且一同分享蛋糕。通過这样的方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教育孩子做一个礼貌、懂得分享的人。

4.结语

综上所述,分享行为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也是影响幼儿性格、身心健康发展的指标之一。但在当今,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还是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幼儿的分享意识不强,尚未能认识分享的重要意义和重要性;其次,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而引起幼儿的言行表现不一致;再者,家园教育不一致。幼儿园和父母长辈存在价值观方面或多或少的差别,如果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发生相悖,幼儿会更趋向于利己方面的价值观。要养成幼儿的分享行为,教师可以利用榜样示范,激励幼儿进行分享行为;可以在体育活动教学中渗透分享行为,给幼儿提供分享的机会;还可以创设良好分享行为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同时,教师要明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养成幼儿的分享行为,在各方面不仅教师要引导他们,还需要其父母配合才能做得更好。只有家园教育一致,才能更好地养成幼儿的分享行为。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吕华,林静.幼儿分享行为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5).

[3]胡晓颖.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J].上海教育科研,2006(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梁志燊.幼儿好行为养成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交往养成体育活动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闽侯县初级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