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活”起来
2023-07-12王九军
王九军
摘 要:让历史“活”起来,是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学中,可以链接生活阅历,让历史在情境中“活”起来,让学生看到个人经历背后的时代风云;链接时政热点,让历史在探究中“活”起来,让学生对历史和现实展开深层思考;链接乡土资源,让历史在实践中“活”起来,消减学生对历史的疏离感。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活阅历;时政热点;乡土资源
历史学以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为主要目标。历史教学的意义,在于引领学生了解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历史教材的客观陈述容易导致知识的抽象化甚至碎片化。因此,让历史“活”起来,变线性叙述为立体呈现,化框架搭建为血肉丰满,是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链接生活阅历,让历史在情境中“活”起来
历史的讲述多依靠宏观的时空建构,但也离不开微观的细节聚焦。小中见大,将个人的生活阅历和时代际遇联系在一起,借助对身边时代变迁的体验,可以从局部窥视社会发展的整体样貌,在由点及面的教学中活化历史。
例如,教学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在学生形成了宏观认识,加深了对改革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理解之后,我将学生引入微观之“境”——呈现了记录我五十年生活变化的八幅图片。这八幅图片的内容分别为:1973年,迎接“我”诞生的草房;1980年,“我”上一年级时的教室;1990年,“我”家建的瓦房;1997年,“我”结婚时住的单位宿舍;2000年,“我”在市区买的两室一厅;2015年,“我”改善住房的新家;2017年,“我”的新沂市人大代表证;2023年,“我”工作的学校。
这八幅带有物化特征的图片,代表的其实是我不同时期的生活状况,从中可以窥见广阔的社会生活。第一幅图片揭示了改革开放前农村的生活及农民的境遇,意在说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后面七幅图片基本对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邓小平南方谈话、住房改革、加入WTO、党的十八大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带来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党的二十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学生读这七幅图片,可以直观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2017年至2022年,我先后当选为新沂市人大代表、新沂市政协委员。呈现这些事件的相关图片,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普通公民身上也会有高光时刻,只要不负时代,定有回报;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在历史教学中完成德育渗透和思政教育。这些可信的史料将人与事定格在历史的横截面上,由“一斑”见“全豹”,勾画了灵动的社会发展样貌,展示了改革开放在住房(经济)、校园(教育)、環境(文化)、身份(政治)上的成果,让改革开放的知识在学生的眼里不再是生硬的文字,而是变成“活”的、有温度的历史。
在此基础上,学生纷纷联系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历史,借日常生活的变迁来触摸历史。有的学生说出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高铁等交通工具的变化;有的学生说出了家庭餐桌上的变化;有的学生说出了服装的变化,结合自身的体验证明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
链接生活阅历,目的是让学生看到个人经历背后的时代风云,学到更鲜活的历史。历史“活”起来,在学生的眼里是立体、生动的,有利于促成学生的深层思辨,帮助他们认识到历史并不抽象,也不遥远,进而意识到自己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二、 链接时政热点,让历史在探究中“活”起来
时政热点作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链接相关的热点事件,前后勾连,上下贯通,能够更直观地探寻时代的发展脉络,分析重大事件的深远影响,进而认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
教学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时,正值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推翻了清王朝统治,毫不妥协同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推向高潮,是天下为公、力行博爱的典范。
据此时政热点,我设计了一节综合探究课,以“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与功绩”为主题,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评价及图片,辅以说明性文字,创设了“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难挽狂澜于既倒”“再创中华之一统”等学习主题,利用相关史料,引导学生理解孙中山先生的个人努力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命运转机。
学生围绕这几个主题,开展多层次的探究活动,包括查阅孙中山先生在几个重要节点所开展的革命活动,分析活动的意义,研讨孙中山先生的意志品质、革命贡献、历史地位和深刻影响。课堂研讨中,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生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的高光时刻,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里程碑。
生
孙中山先生放弃改良维新,投身反清革命,引领民主共和在曲折中前进,是他的政治贡献。
生
在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仍然全身心地探求救国道路,体现了他的完全彻底的革命精神。
生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千年帝制,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生
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共两党合作,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生
习近平总书记对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全面、中肯的评价,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链接时政材料,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在探究中主动完成思辨,达成事理论证。借由时政热点,揭开尘封往事,沉睡的历史得以被激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历史和现实展开深层思考,提高了史料实证能力。
三、 链接乡土资源,让历史在实践中“活”起来
乡土资源是历史教育资源的区域性呈现,如乡土历史、风土人情、人文风俗等,具有鲜明、独特的人文特质。链接乡土资源,变空洞的说教为真实的实践,能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其在真切的体验中,促成有价值的主动思考。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中三大战役的内容时,围绕“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个“纲要”,结合家乡是淮海战役起源地的实际,我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查阅地方志,游览窑湾古镇,探访十人桥遗址,寻找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这段时间里,发生在新沂境内有关淮海战役的重大事件,用图片、实物、文字、影像等形式,呈现“新沂淮海战役史”,让鲜活的历史走进课堂。
学生寻找、梳理的史料包括:1948年11月4日,粟裕发布淮海战役开战命令,华东野战军将士不畏牺牲前进的图片;国民党黄百韬兵团由阿湖镇向新安镇,再向徐州撤退,行至窑湾镇时遭遇解放军战士追击、围歼的影视资料;介绍“十人桥”英雄集体的小学课本;窑湾阻击战的战果图文;淮海战役期间新沂境内部分驻军情况统计表;新沂人民支援淮海战役前线场景图及部分实物……在这些鲜活的史料中,学生见证了兵民携手、摧枯拉朽的力量。
借助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跨越时间的阻隔,摆脱空间的束缚,消减对历史的疏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