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营养干预对胃癌手术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分析
2023-07-12马旭张丽辉
马旭 张丽辉
(1.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静配中心,陕西 咸阳 712000;2.渭南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陕西 渭南 714000)
胃癌是腹部外科治疗最为复杂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具有消化道重建复杂、手术切除率低、切除范围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特点。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干预方法包括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指的是将营养素输入到患者的中心静脉,可是若长期采用肠外营养,那么就会破坏患者正常的代谢功能,并且使用成本也比较高。精准营养干预多为肠内营养,其能够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提升肠道免疫屏障功能,避免肠道菌群结构紊乱,使机体的胃肠功能代谢更加符合正常生理状态。本文旨在探讨精准营养干预对胃癌手术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明确精准肠内营养干预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诊的胃癌切除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精准组与对照组,各40例。精准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8.53±5.29)岁;肿瘤最大直径(6.53±0.49)cm;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a期18例;手术时间(149.39±22.49)min;术中出血量(324.29±29.22)mL。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8.22±4.19)岁;肿瘤最大直径(6.51±0.22)cm;临床分期:Ⅰ期20例,Ⅱa期20例;手术时间(148.29±19.48)min;术中出血量(325.19±30.94)mL。纳入标准:由胃镜检查、病理学诊断为胃癌,顺利完成胃癌根治术;术后预计生存期≥6个月;年龄30~75岁;术前无胃肠功能障碍与肠道菌群紊乱疾病;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近1个月内无感染性疾病史。排除标准:入院前1个月内服用微生态制剂、各种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等;不能严格按照规定营养方式执行者;有消化道梗阻、糖尿病等疾病者;术中出现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心跳骤停,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干预,术后24 h开始从患者的深静脉管道中持续滴注传统的肠外营养溶液,在营养液中,中/长链脂肪乳提供热量的40%,葡萄糖提供热量的60%,氨基酸补氮量为0.2 g/(kg·d)±5%),热:氮=125:1,每天16~20 h内滴注完毕。精准组:给予精准肠内营养干预,置入鼻空肠营养管,营养管远端置于屈氏韧带以下空肠远端15 cm处左右;术后1 d用肠内营养泵从患者的预置鼻空肠营养管中加温滴入生理盐水500 mL,然后持续滴注肠内营养液瑞素,流速逐渐增加(20~100 ml/h),16~20 h内输注完毕。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给半剂量,第2天开始给全剂量,连续应用7 d,然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持续干预观察14 d。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清前白蛋白(PA)含量。在干预后使用无菌便盒收集大便,对肠道菌群在37℃环境中培养,通过ATB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以每克粪便湿重中菌落形成单位对数值(log CFU/g)表示肠道菌群的含量,包括大肠杆菌、双歧杆菌、葡萄球菌与乳酸杆菌等。在干预后观察与记录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判断标准:患者肛门无排气排便,无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伴有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无腹膜刺激征。
2 结 果
2.1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精准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9.012、15.556、11.636、8.77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2.2血清ALB和PA含量对比 两组干预后的血清ALB和PA含量高于干预前(P<0.05),且精准组高于对照组(t=8.433、6.046,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ALB和PA含量对比
2.3肠道菌群分布对比 精准组干预后的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与葡萄球菌含量低于对照组(t=8.123、7.466、7.214、7.667,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后的肠道菌群分布对比
2.4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对比 精准组干预期间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2.5%(1/40),低于对照组的15.0%(6/40)(χ2=3.914,P<0.05)。
3 讨 论
手术根治切除是治疗胃癌的重要手段,虽然其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术后病理生理变化复杂,对于患者的创伤比较大。术后早期提供肠内营养可以给予小肠局部营养,刺激患者肠蠕动,加快肠内膜细胞的生长,进而维持小肠的正常功能和结构完整。
本文结果显示,精准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ALB和PA含量高于干预前(P<0.05),且精准组高于对照组(P<0.05);精准组干预后的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与葡萄球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精准组干预期间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精准肠内营养干预能促进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从机制上分析,精准肠内营养干预可将鼻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蛋白质与热量;为此其可以降低肠源性高代谢反应,降低炎症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保护肠黏膜的吸收功能,防止肠粘膜萎缩。精准肠内营养干预可为机体提供生物膜和生物活性物质代谢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也可提供机体所需的能量,可以防止或纠正机体必需脂肪酸的缺乏。肠内营养还能够提高术后患者肠道氧张力,增加肠吻合口的抗张强度,预防菌群失调和移位,保护肠黏膜的吸收功能,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综上所述,精准营养干预在胃癌术后患者的应用能优化肠道菌群结构,减少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促进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不过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研究的样本数量不足,对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的影响还需要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