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3-07-12李伟樊皋王冬梅
李伟 樊皋 王冬梅
(通用环球中铁西安医院放射科,陕西 西安 710054)
目前临床针对肺部小结节,辅助检查手段多依赖X线、CT以及MRI等影像学技术,其中CT虽存在辐射剂量弊端,但扫描速度较快,密度分辨率较高,且具备各向同性的特点,依旧是当前肺部疾病检查中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多层螺旋CT[1]。近年来,低剂量CT逐渐用于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不仅能够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且辐射剂量低,有助于临床医师更直观的探查[2]。鉴于此,本文就低剂量CT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入10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48~74岁,平均(62.68±5.40)岁。纳入标准:均于本院开展病理学检查确诊是孤立性肺结节[3];年龄不低于40岁;无肺结节引起的相关临床症状;影像检查及病例资料无缺失。排除标准: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存在功能障碍者;存在其他影响检查结果的恶性肿瘤者;多发肺结节;处在妊娠或者哺乳阶段女性;患有精神疾病。
1.2方法 (1)CT扫描:所有患者均开展肺部CT检查,先采取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检查,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300 mAs,单圈扫描时间是0.5 s,螺间距为0.938,原始层度为3 mm,SL为8.0 mm,Acg为16 mm×1.5 mm,CT操作师将受检者上半身金属异物去除,指导其平卧在检查床中,交叉双上肢抱在头顶,训练其按照口令吸气之后憋气开展扫描,具体的扫描范围是从双肺尖一直扫描到双侧肋隔角的下缘;后采取低剂量螺旋CT扫描,CT检查设备同上,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管电压是120 kV,管电流是25~50 mAs,单圈扫描时间是0.5 s,螺间距为0.938,原始层度是3 mm,SL为8.0 mm,Acg为16 mm×1.5 mm,在必要情况下能减薄层厚开展2 mm重建,CT操作师将受检者上半身金属异物去除,后指导其平卧在检查床中,交叉双上肢抱在头顶,训练其按照口令吸气之后憋气开展扫描,具体的扫描范围是从双肺尖一直扫描到双侧肋隔角的下缘。(2)图像处理及分析:获取CT图像之后由其他两名具备丰富经验CT诊断医师经双盲法阅片,对肺部病灶的大小和边缘等情况开展分析,存在意见分歧时需协商后统一最终诊断结果。对影像特征进行描述,包括结节是否为实性结节、结节位置、形态、直径、性质、边缘形态,计算机计算出辐射剂量,包括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有效管球剂量、总管球剂量。等。再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最高分为3分,表示图像清晰、无伪影且噪声微弱,其次为2分,表示图像基本清晰可见,少量伪影且噪声弱;1分表示图像尚可,但有伪影且噪声强[4]。
2 结 果
2.1两种CT扫描方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对比 经病理检查,本组1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共检出100个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45个,恶性结节55个。低剂量CT扫描的DLP、CTDI、有效管球剂量、总管球剂量均低于常规剂量(P<0.05),但图像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t=18.103、40.337、7.765、40.337、0.310,P>0.05)。见表1。
表1 两种CT扫描方式的辐射剂量对比
2.2良恶性结节低剂量CT影像学特征比较 良性结节的边缘特征中清晰的人数占比高于恶性结节,毛刺和不规则或分叶的人数占比低于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内部结构中钙化、均匀的的人数占比低于恶性结节(P<0.05)。见表2。
表2 良恶性结节低剂量CT影像学特征比较[n(%)]
2.3两种CT扫描方式的诊断效能比较 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低剂量CT扫描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53%、85.56%、88.71%、82.05%、83.85%,常规剂量CT扫描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94%、84.44%、98.39%、82. 62%、88. 40%。两种剂量下CT扫描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10、0.477、0.093、0.245、0.216,P>0.05)。
3 讨 论
本文结果显示,经病理检查,本组1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共检出100个肺结节,其中良性结节45个,恶性结节55个。低剂量CT扫描患者的DLP、CTDI、有效管球剂量、总管球剂量均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但图像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且两种剂量下CT扫描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和常规剂量螺旋CT检查比较,低剂量扫描获取的图像也可清晰提供出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和附近组织结构关系等,清晰显示出病灶中的结构情况,对病变发现和细节分析能力和常规剂量检查无显著差异,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胸部病变的需要[5]。除此之外,低剂量CT检查减少毫安秒总数,促使CT球管过热的机率下降,球管损耗减少,进而能延长球管使用寿命,减少运行成本[6]。此外我们分析了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特征发现,良性结节患者的边缘特征相对清晰,而恶性结节的边缘多为毛刺和不规则或分叶状,且恶性结节的内部结构多为钙化、强化均匀。说明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边缘特征和内部特征经低剂量CT扫描产生差异,恶性SPN多变现为“毛刺征”、“分叶征”、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内部钙化、强化均匀的比例更高,这为疾病的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采取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能提供出和常规剂量CT扫描相当的图像质量及病灶定性诊断效果,同时能够降低患者承受的辐射剂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