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三重向度探析

2023-07-12汤碧枝

经济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

摘 要: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之源,深刻学习伟大建党精神,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积极意义。文章立足理论向度、价值向度和實践向度三重向度探析,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要义和价值意蕴,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堂,社会活课堂,网络圈层的实践路径,从中汲取奋进力量,书写时代注脚。

关键词:建党精神 三重向度 价值意蕴 弘扬路径

中图分类号:F0-0;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6-029-0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根和魂,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既是指导我们党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密钥”,也是引领我们党继续奋进的“风向标”和“指路灯”。伟大建党精神蕴藏着丰富的“红色宝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资源宝库”,以史为鉴,资政育人,站在新的百年历史起点,深刻学习建党精神,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从中汲取力量“源泉”、锻造党性“根基”,筑牢学生的信仰“磐石”,坚守立身之本。

一、理论向度: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义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且意义深远,它在百年传承中历久弥新,既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又是时代精神之基。我党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不断奋进、不断革新,不断发展,不断取得胜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奇迹。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面鲜明旗帜,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历史逻辑性、理论逻辑性、价值逻辑性、目标契合性,思想引领性。基于此,必须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要义,充分挖掘其蕴含的“党味”和“鲜味”,汲取育人资源,发扬思想之光。

(一)信仰“磐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从伟大建党精神中筑牢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磐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并发展其理论,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了科学的理论认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峥嵘岁月,实现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产生了一批批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守实现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前赴后继、英勇无畏,不懈拼搏,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磅礴力量。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工作中,正是要从信仰、真理、理想的角度引导学生,把稳学生理想的风向标,让学生人生的航路驶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融入浩浩荡荡的强国进程中。

(二)力量“源泉”: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各个历史阶段,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怀揣初心,以大无畏的担当精神,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艰苦卓绝的奋斗,带领人民跨越了一座座大山,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封建落后到繁荣富强的伟大奇迹。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使命的奋斗史。将伟大建党精神渗透到高校思政工作中,务必要引领强国一代的时代新人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时代重任和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鼓足干劲,奋勇前进,勇挑重担,书写自强不息的奋斗新篇章,使党永葆青春活力。

(三)党性“根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从伟大建党精神中锻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党性“根基”。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党勇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勇于斗争,不怕斗争,在斗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党在取得胜利的同时,也有无数英勇无畏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斗争中壮烈牺牲,他们中有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时代楷模,有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因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工作中,要引领广大青年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政治基因是中国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精神密码”,要引导广大青年在“两个大局”形势下,正确辨证看待新的伟大斗争,努力锻造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党性之根。

(四)立身之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从伟大建党精神中坚守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立身之本。“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每一名党员的政治品格和政治觉悟,是每一名党员的铮铮誓言和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百折不挠,依靠的就是广大忠诚于党的事业和信仰,信奉党的先进思想理论的党员。“不负人民”是每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使命,无数的史实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密切联系群众的赤诚之心。中国共产党在无数赤子忠诚之义,爱国之心的托举下,从一叶红舟,在历史的洪流中变成巍巍巨轮,带领人民走向美好未来。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工作中,要讲透悟实党和人民的关心,引领广大青年切实在社会的大课堂中,为民服务,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二、价值向度: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意蕴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党百年历史革命历程的理论总结和精神升华,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精神向标,指引大学生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是为“精神密钥”,促进思政教育因时而进;是为精神滋养,助力实现中国梦。

(一)汲取奋进力量:是大学生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的精神路标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青春的十字路口,思想意识形态尚未成熟,科学的奋斗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享乐主义、物质主义、惰性认知在不断消解他们“赶考路上”的意志,逐渐显现出躺不平,摆不烂的矛盾状态,继而陷入迷茫、消沉、自暴自弃的颓废境况。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党的百年生动实践之中,其蕴藏着鲜活的教育素材,深厚的思想意蕴、生动的实践意义,蕴含着初心、使命、担当、斗争、奋斗的精神力量,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明辨是非观念,坚定科学思想的有利思想武器。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为支点,以学习党史为主线,从而更好地体悟百年峥嵘岁月,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体悟时代使命,读懂世界和中国;更好地研判世情和国情,重塑世界观和民族观,引导学生树立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科学真理的信念,增进学生对精神向标的理解,引领学生在青春赛道上,奋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二)赋能思想引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时而进的“精神密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落脚点,聚焦“国之大者”,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既要立足思政课课程体系,也要汲取精神谱系中的“思想源泉”,学深悟透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精神密钥”,不断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可读性、针对性。而伟大建党精神凝聚了百年建党精神伟力,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时,伟大建党精神必将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淬炼出新的精神养分。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想同向同行,与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同频共振。基于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为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赋予理论知识可读性、具象化、感染力,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宽度、深度、广度、厚度;另一方面,实现了伟大建党精神创新性发展,切实实现“以史育人,以史化人”的教育目的。

(三)书写时代注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滋养

伟大建党精神是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的思想文化结晶,镌刻着近代以来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屈不饶的奋斗历程,伴随着党和人民不断求索、追寻理想、铸就信念的漫长道路。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在百年历史奋斗中,涌现出了一批批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烈士,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书写了时代注脚,浸润了精神滋养。讲好伟大建党精神,学深悟透中国历史,感悟党的奋斗历程,认识党的成功经验,体认党的光荣传统和优秀作风,在两个“两个大局”中,始终坚守政治立场;在时代际遇中,为实现复兴梦、中国梦、强国梦砥砺奋斗,奋勇前进。

三、实践向度: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建构

伟大建党精神是我党的精神之源,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丰厚的营养,为我国的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堂、注入校园雅文化、根植社会活课堂,嵌入网络圈层化,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葆本色、打底色、提成色、增亮色。

(一)融入大思政课堂,坚守信仰之力,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葆本色

理论兴则党兴,思想强则党强。伟大建党精神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其价值超越时空,超越学科,需要以“大思政”思维,加强各种思政资源的联动配合。[1]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和资源,挖掘其中的党史故事、党史人物,找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的关键点、切入点和着力点,深度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构建具有丰富思政教育元素、综合性、创新性、融通性为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与思政课教学共同凑响思政育人、培根铸魂的交响曲,帮助大学生在学习党的发展历程、斗争历史的同时,切身体会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引导学生读真著、悟真理,做到真信、真懂、真用,从而增强信仰、信心和信念,提高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二)注入校园雅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打底色

校园雅文化是相对于“亚文化”和“俗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内容向上、形式活泼、具有教育引领作用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伟大建党精神注入校园雅文化,促进“雅”与“红”融合共生,构建立体化、浸润式、融通性的“文化+红色”的校园文化格局,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打底色。一是聚焦活动引领,提升伟大建党精神辐射力。将伟大建党精神搬进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党史故事讲述人”“红歌传唱”;利用七一建党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契机,举办快闪活动、红色党史游园活动;依托比赛活动,举办“建党故事问答”“党史文艺作品”比赛等活动,提升伟大建党精神的感染力、亲和力和辐射力,增强伟大建党精神在青年学生心中的分量。二是聚焦阵地建设,增强伟大建党精神实效性。依托校园文化长廊建设,在宿舍楼、学院楼等基地,融入偉大建党精神的元素,建设集思政教育、党史宣传、学生服务于一体的学生活动社区,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的长效性;在校史馆中注入党史故事,让学生亲身体验学校的发展与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激励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

(三)根植社会活课堂,把握实践之舵,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成色

活课堂是指基于活态文化视角下的课程育人,是利用“活着的”“活过的”“非本文”的民族传统文化和自然历史文化,让学生“在场”学习、感知,以达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2]将伟大建党精神根植于社会活课堂,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具身感知党史故事,浸润式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伟力,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成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应停留在静态式的理论学习,应走出书本、走出学校,躬身社会实践,扎根社会服务,在祖国大地上学峥嵘党史,在爱国力行中承革命精神,以党团日活动、团立项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为生动载体,走进红色旅游小镇,党史资源馆,将伟大建党精神搬进红色基地一线,在具象的感知中学习党的峥嵘历史;组建红色理论宣讲团,到乡村、到基层、到社区、到中小学,开展红色党史理论宣讲,主题讲座,做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者。

(四)嵌入网络圈层化,筑牢宣传阵地,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亮色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以兴趣、情感、需要为纽带,构筑起网络圈层化。[3]将伟大建党精神嵌入网络圈层化,是有效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路径,有助于构筑网络宣传阵地,形成线上线下育人合力,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质增效,增加“亮色”。一是打造“清朗空间”,巩固思想引领阵地。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和学生的“圈层”尚未有效融合,思想宣传工作依然较难接“地气”,青少年意识形态教育较难深入人心,导致网络上“负能量”声音放大、谣言四起。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守正清源,善于抓住教育的时、势,走进青年大学生的“圈层”,让伟大建党精神主动“入圈”,以“红”引路,以“史”清源,以“精神”增信,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塑造红色文化平台,营造红色文化宣传的“清朗空间”。二是创新传播方式,扩大理论宣讲阵地。党史中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故事、红色资源、红色记忆宝库和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要坚持守正的同时,创新传播方式,将伟大建党精神嵌入学生的网络阵地,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周边产品、生动小视频、小短剧“出圈”,走出严肃深奥的“圈子”,进入大学生的“圈层”,与大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新闻紧密耦合,让伟大建党精神“接地气”“有人气”,凸显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内涵,让伟大建党精神浸润人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浓厚氛围中,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培根铸魂的关键环节,是时代伟业的庄重号召。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构建大思政课堂、校园雅文化、社会活课堂、网络圈层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开展具有思想性、活动性、实践性、互动性的多元叙事活动,形成多维度、多场景、立体化的教育矩阵,生动展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性、生命力、时代性,形象彰显伟大建党精神是青年学生成长的精神路标,是思想引领的“精神密钥”,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滋养,不断深化青年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同感,进而内化成信仰之力,激励学生奋力“赶考”。

[基金项目:2022年度福建师范大学思政工作及辅导员工作专项任务项目“大思政视域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VC-2284)。]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 石书臣.建党精神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原则和策略[J]现代教学,2017(19):70-73.

[3] 殷世东.活态文化视角下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考察[J].教育研究,2019,40(03):155.

[4] 项久雨.透视青年“圈层化”现象:表征、缘由及引导[J].人民论坛,2020(1):104-106.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350117)

[作者简介:汤碧枝(1993—),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教,教育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
浅析土地确权的价值意蕴与有效途径
论“三严三实”的文化基因和价值意蕴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