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首创精神的历史作用
2018-08-06吴海勇
吴海勇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船精神”论述中的首创精神,在建党精神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贯穿党的创建全过程,位于建党精神的核心地位,明确指出了党的“创”建要点。回顾党从思想发动、理论自觉到付诸行动的创建历程,以及中共一大的召开,诸多“首创”内涵要素都包含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首创精神,启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建党精神;首创精神;中共一大;人民的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 D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6-0009-04
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凝结的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无穷的力量,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红船精神”的论述,深刻阐述了建党精神的系统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其中“首创精神”尤为重要,它指明了党的创建之“创”,其深厚精神内涵值得我们联系党的创建历史,不断进行深入体会。
一、首创精神在建党精神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首创精神,不仅是建党精神三大组成之一,而且有其特殊的重要地位。从时间维度来看,首创精神贯穿党的创建全过程;着眼于重要性,首创精神位于建党精神核心;从特色内涵来看,首创精神醒出党的“创”建要点。惟其如此,首创精神才当得起“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盛誉。
首创精神贯穿党的创建全过程。首创精神既是党的创建历史之源,又贯穿党的创建时期的全过程,即以标志党的创立的中共一大而论,同样贯注着首创精神。与奋斗精神、奉献精神相较,首创精神尤须强调这一点,它有助于扭转世人有关一创即成的简单思维。
首创精神位于建党精神核心位置。首创精神置于建党精神三要素之首,它不仅在时序上对后二者起到领起作用,而且在逻辑方面处于建党精神的核心位置。只有创建一个全新的无产阶级政党,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才拥有新的出路,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革命由此拥有了先进阶级自在自为形成的先进领导力量,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首创精神醒出党的“创”建要点。从无到有,适者竞存,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质而言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此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永恒的时代命题。其间产生的诸多艰难险阻,都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创造性的解决。这方面,党的创建作出很好的表率。
二、首创精神在思想、理论与行动三个维度的历史展开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大体经历了从思想发动、理论自觉到付诸行动的进程。先驱先行、首倡大义、原创第一,诸多“首创”内涵要素自然包含其间。从历史上看,这三步骤其实是互相交融的,这里分别加以论述,以方便条分缕析。
(一)思想发动,先驱先行。人类活动总是在思想驱动下进行的,建党活动更是如此。一是理念跃进,思想领先。发端于上海的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猛烈批判封建意识形态,经北京助推席卷全国。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正是在该运动的影响下,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继而爆发。五四运动让有识之士看透了西方公理的强权本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穷凶极恶,而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政权给人类带来了新文明的曙光。为此,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以平等待我的苏俄寻找中国的出路。从崇拜资产阶级民主到服膺马克思主义,这是理念的跃进。正因为一批先进分子的先驱先行,促成新文化运动的转向发展。二是思维激进,谋求超越。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中国,奉行马克思主义的俄共(布)被指为过激党。苏俄实行的暴力革命手段,讓统治者以及中间阶层尤其感到恐惧,这与中国文化传统也相扞格。然而,中国先进分子为救民众于水火,实现民族国家的超越性发展,宁愿采取激进手段。保守分子有关“躐等”的讥呵,其实反而给了先行者自强自厉的力量。三是与时俱进,主义求真。十月革命后,共产主义运动磅礴于世界,中国先进分子勇赴世界潮流。革命先驱要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辛亥革命后江亢虎成立的中国社会党未跳出第二国际的藩篱,其奉行的是庞杂的社会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有着较大的差异,与共产国际的要求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其他标榜“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政党虽然林林总总,但是真正奉行马克思主义,跳出无政府主义泥潭的却罕有其人。追求真理,不惮前驱,这成为创党群体强大的思想引擎。
(二)理论自觉,首倡大义。思想理念只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才能实现理论自觉,才能进入宣传领域,进而放大社会影响。一是旗帜鲜明,倡导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不同于法兰西革命的新型革命范式,它承载着社会主义革命理念,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理想。十月革命后,有识之士不禁预言:“俄国式的革命——社会革命——要到处散布了。”[1]为此,中国统治当局明令禁止宣传社会革命。[2]创党群体在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扬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注重传播社会革命的理念。1920年11月7日,正是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党的第一份理论刊物《共产党》在沪创刊,陈独秀撰写的刊首《短言》宣称:“我们只有用阶级战争的手段,打倒一切资本阶级”,“一切政权归劳动者执掌”。毛泽东盛赞该刊“旗帜鲜明”。《共产党》第2期刊出了李达撰写的《社会革命底商榷》。该刊第3期《短言》以退为进地表示:“我们并不反对政治革命”,但还是憧憬“社会革命成了功”的革命前景;同期还刊发茅盾撰写的《自治运动与社会革命》。二是借鉴海外,遵循共产国际。在中国成立共产党既是中国革命形势内在的需求,同时也是世界大势所趋。创党群体具有国际视野,他们积极与共产国际代表接触,努力借鉴诸国共产党的创建经验,充实理论准备。三是迎接挑战,解决思想问题。理论需要磨砺,真理越辩越明。从问题与主义之争,到针对基尔特社会主义、针对无政府主义的两次论战,创党群体不畏责难、勇于反击,进一步增强了理论修养,批判了错误观点,扩大了影响,团结了真同志。
(三)初始实践,凝聚力量。首创如果仅限于首倡,那么充其量是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党的创建也就无望实现。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付诸行动更为重要。一是成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1920年6月,陈独秀等5人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以陈独秀为书记,8月定名为共产党。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实质上对各地党组织的建立起到了组织发起的作用。二是深入群众孕育工人运动。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与工运实践相结合势必产生共产党。陈独秀、俞秀松、李中、李启汉等深入工人群众,调查研究,帮助成立第一个受中共发起组领导的工会组织,创办工人刊物《劳动者》等,创办工人半日学校,筹办五一劳动节纪念活动,多个“第一”为发动工人运动做了有力的铺垫。三是开展各地建党建团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联络指导下,北京、武汉、长沙、山东、广州,以及旅法、旅日华人中纷起成立了早期共产党组织。为共产党培育青年干部力量,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共发起组的支持下于1920年8月成立,对各地青年团的成立同样发挥了类似发起组织的作用。同期,第一所干部学校外国语学社在沪创办。四是思想建党兼顾制度建党。出版《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等宣传社会主义的新青年丛书,《新青年》改组为中共发起组领导的社会主义刊物,创刊《共产党》,两次论战,书信交流,等等,中共发起组实施对各地早期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同期,中共发起组还起草了具有党纲、党章性质的若干条文,拟写了《中国共产党宣言》作为内部学习和吸引党员的参考,对党的制度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
三、中共一大首创精神的内涵
首创精神不仅在党的孕育时期有着多方面的呈现,而且在中共一大也得以充分展现。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全国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蕴涵于中共一大的首创精神,同样生动诠释着建党精神的首要构成。
(一)筹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的催促下,中共发起组迅速启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它主要包括书信通知各地早期党组织包括海外早期党组织,促其选派两位代表来沪,安排外地代表的住宿,设定大会会场。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虽然没有以“第一次”冠名,却有其实。随着此后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依次排序,中共一大的起始意义得以凸显,它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
(二)大会首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共产党的成立,其实也是共产国际“二大”的规定。1921年7月23日夜,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李公馆开幕,张国焘主持会议,当场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两个共产国际代表莅临大会,马林宣称“中国共产党——第三国际东方支部,正式宣告成立”[3],尼克尔斯基则建议与会者要及时向共产国际远东局汇报大会的进程。[4]事实表明,中共一大首次大会就实现了共产党成立的两大重要条件。尽管因为意外发生导致中共一大时跨7、8月,地涉上海、嘉兴两地,然而,这并不能改变大会首日即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实。这也符合当时诸国共产党确定党的成立日的通则。
(三)起草并通过党内最早一批正式文件。因为是初次办会缺乏经验,中共发起组对中共一大应当通过的政治文本并没有准备。尽管如此,大会通过中间的休会,与会代表推选人员执笔起草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个决议,还有党的宣言。通过充分的讨论,中共一大通过了上述三个文件,但因宣言涉及对国民党的态度过于偏激,此后并没有发表。第一个纲领既确立了党的最高纲领,这其实也是贯彻落实共产国际“二大”的精神与要求,该纲领同时兼具党章之用;第一個决议对下阶段工运、宣传等工作任务做出明确,二者意义均不可小觑。
(四)总结过去并规划建党初期工作内容。有必要指出的是,中共一大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并选举产生党的领导集体,同时也是党的一次全国工作会议。总结过去一年各地党组织的工作情况,并积极擘划党成立后的主要工作内容,这也是中共一大的重要议题。除了工运、宣传两大任务之外,中共一大代表还决定在各地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把团作为党的预备学校。[5]这对中共一大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新启动并完成创建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首创精神尤其凸显人民的主体地位
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凝炼的首创精神,给后人几多感召,启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和创新精神。[6]需要强调的是,张扬建党的首创精神与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并不相悖。
(一)救亡图存、救国济民,群英结党救中华是共同出发点。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步步走向亡国灭种的深渊边缘。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都没能扭转中国的颓势。辛亥革命、共和肇建,却换来战争频仍、民不聊生的民国乱象。中国孕育着掀天揭地的大革命,然而,革命路径、革命阶级究竟何在,中国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中国先进分子苦苦求索,“邃密群科济世穷”,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正如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
(二)劳工神圣、皈依群众,自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党群体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但是他们并没有切断与劳苦大众的血缘关系。在倡导劳工神圣的同时,中国先进分子自觉皈依劳动阶级。“当下之中国该何去何从?解决此问题之途,既非共和,也非复辟。此些政治革命皆无能为力于中国之改造。往昔业已证实,当下仍在证明。然唯社会革命此一途为吾民所当努力者。”[7]李汉俊在中共一大召开数月前所言,道出了创党群体发动社会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从根本解决社会问题、宏图中国的未来,而“吾民”二字表明创党群体从未自外于广大人民。
(三)深入群众、教育群众,初步践行群众路线汲取群众智慧。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实践的结合,促成无产阶级政党在中国的早日成立,创党群体深入工人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发动群众,初步践行了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汲取无穷无尽的智慧。俞秀松在星期评论社工作的同时,毅然脱下学生装到铁厂做工,决心走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李中在江南造船厂做工,又深入工厂筹备机器工会。毛泽东得知心向往之,他在给罗学瓒的信中说道:“我现在很想做工。在上海,李声澥君(李中)劝我入工厂,我颇心动。”[8]李启汉到沪西小沙渡地区开办工人半日学校,为解决生员问题,他将学校暂时改为上海工人游艺会,吸引更多的工人,从而使工人半日学校成为上海工运的早期重要孕育之地。
参考文献
[1]社会革命——俄国式的革命[J].新潮,1(1):129.
[2]查禁鼓吹社会革命书报[N].顺天时报,1920-06-06.
[3]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增订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93-96.
[4]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556.
[5]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觉悟渔阳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史料选辑(1919.5-1922.5)下册[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1347.
[6]杜艳华,刘学礼.先驱精神[Z].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17:241-248.
[7][日]芥川龙之介.中国游记[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56.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Z].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562.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处长
责任编辑:刘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