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战音乐家张曙声乐作品的思想和价值
2023-07-12刘会会
刘会会
【摘 要】張曙是我国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工作,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了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张曙生平创作的声乐作品颇具时代性、民族性和独创性,其中蕴含的深刻价值至今依旧熠熠生辉。本文以张曙的声乐作品为立足点,阐述了张曙声乐作品创作历程,探究了其声乐作品风格及美学思想,同时梳理了张曙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张曙;声乐作品;风格特点;思想;艺术价值;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J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8—104—03
引言
张曙,原名张恩袭,生于1908年9月,安徽歙县人,是我国救亡歌咏运动的重要推动者,在1993年加入共产党时由田汉给他起名为张曙,并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系统接受音乐教育,与聂耳、吕骥一等大家一道从事音乐创作活动,是20世纪30年代音乐运动的先驱。张曙是最早一批用中国音乐元素结合西方作曲技法来创作的作曲家,谱写了大量的救亡歌曲,并积极投身于革命音乐活动中,创作的《还我山河》《大豺狼》《洪波曲》等作品代表了广大民众时代的心声,处处体现出对社会理想、国家兴亡的鲜明态度,寄希望通过音乐来唤醒人民群众[1]。自学堂乐歌开始,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日渐频繁,音乐不仅仅是发挥娱乐性质的社会活动,还是音乐家用来实现自己社会理想的有力武器。在中华民族特殊的年代,张曙用着慷慨激昂的旋律、振聋发聩的歌声号召中华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可以说,张曙用生命谱写着属于我们人们群众的歌曲。时至今日,张曙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深刻价值依然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体现出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张曙声乐作品创作历程
音乐家的创作思维受到时代、历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田汉是张曙的伯乐,也是他在音乐创作道路上的知音和得力助手。
张曙是歌唱家,二胡演奏家和音乐理论家,主要创作时间集中在1933—1938年间,内容大多反映阶级压迫和战乱中人民的凄苦生活,表现人民积极向上的斗争精神。张曙毕生致力于新音乐运动,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发出怒吼,以唤醒沉睡着的整个民族的精髓。张曙一直通过音乐来唤起大众,组织群众,并深知群众疾苦与诉求。张曙共创作歌曲200余首,音乐曲调个性鲜明,彰显民族风格[3]。一直以来,张曙深入群众中去学习,再去教育大众,并从实践中去参加大众的一切运动,真正地创作出大众所需的音乐作品。这正契合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革命文艺理论指导思想。张曙同志就是这样运用音乐艺术作为武器向敌人战斗的。
二、张曙声乐作品风格特点
在抗战历史背景下,张曙的声乐作品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一切音乐创作都是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张曙的音乐作品极具生命力,救亡歌咏代表了大众的呼声,他为抗战胜利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代表作《丈夫去当兵》《日落西山》《保卫国土》《洪波曲》《还我河山》等,描绘全民抗战的精神面貌和生动情景,用呐喊式的音乐节奏,呼吁同胞们团结一致,保家卫国,鼓舞着千百万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意志。同时,张曙的音乐作品极具生命力,在思想情感方面与群众息息相通,深入人心,他要用音乐去唤醒饱受人间疾苦的大众,拯救腐朽的内心。
张曙的声乐作品极具鲜活的民族风格。张曙自年幼时期就跟着民间戏班子学习民间艺术,在他八岁那年就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还广泛涉猎了昆曲、京剧等多样民族艺术,在母亲的影响下长期受到中国戏曲艺术的熏陶,这些都为他音乐创作道路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曙的声乐作品极富浓厚的民族气息,民族色彩是张曙创作风格的一个特点和亮点。将民族元素融入作品当中,让人民群众的民族民主精神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是历史的记录,时代的强音[4]。
三、张曙声乐作品的思想
张曙是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和推动者,与众多进步的音乐词曲作家团结一致,长期致力于革命歌曲的创作工作,并积极开展群众歌咏活动,真正地让这些革命歌曲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他先后创作的《救灾歌》《筑堤歌》等就巧妙地描绘出了劳动人民反抗阶级压迫和希望战胜自然灾害的真实情况[5]。张曙的声乐创作主旨体系就是能够让音乐作品在情感上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也正是这种创作思想才让他创作的声乐作品能够深受基层劳动者的喜爱,得以广泛传播,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强劲的生命力。张曙的声乐作品思想中饱含了满满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面对反动派的卖国求荣,民族存亡,何去何从,张曙光在作品中高歌“我们是民族的战士,中国的呼声,我们的歌是枪杀敌人的白刃,整千整万地踏着血迹前进”(《抗战进行曲》),其声乐作品思想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具有的崇高思想。
四、张曙声乐作品的魅力与价值
张曙的声乐作品是中华民族声乐作品中的瑰宝。张曙的声乐作品中融入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民族风格,从音乐中营造出美学意境和时代精神。迄今为止,张曙先生创作的声乐作品已悄然走过了近百年,但其作品中流露出的光芒依然光芒四射,其作品中散发的中华精神依然鼓舞人心,其作品中蕴含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依然让人深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作。因此,通过对张曙先生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审视与分析,是推进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纵观张曙的声乐作品,其内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历史价值
自声乐艺术问世与发展以来,其就存在着一种重要的价值——历史价值。张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歌唱家、社会活动家和音乐组织家,在左骥音乐运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英雄。张曙声乐作品中既有对国家的忧愁,也有对美好事物的叹息,创作风格多样,内涵丰富。张曙声乐作品的歌词内容涵盖了当时中国的历史特性、地域特性、民族特性,其作品旋律特征也体现出文化特性。张曙对待音乐艺术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张曙的好友冼星海先生曾指出,让后代人民学习到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唤起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之情;唤醒新时代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佩之情,传承了作品中蕴涵的精神,以至于将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今天继续弘扬。张曙的坚定的音乐创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正是音乐中蕴含了这种坚定的精神才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价值。
(二)审美价值
声乐作品是艺术形式的一种重要体现,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其审美价值,而审美价值的主要体现则为音乐本体的美。从张曙先生音乐作品来进行分析研究,他在创作上喜欢运用一些民族元素,这主要得益于张曙从小耳濡目染的锣鼓戏,使得在他日后的作品中巧妙地将这些昆曲、地方小戏等民间元素合理运用其中,又体现出了浓厚的中华文化意蕴,在这种基于民族文化的创作背景下,无形地拉近了广大人民群众与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通过作品中反映出当下中国人民群众的真实状态,成为流传百世的经典大作。张曙先生的声乐作品内涵丰富,意境各异,有时像雨后春雨温润人们的心田,有时像狂风巨浪席卷人们的内心。
从学习与演唱这些作品时,既能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通过作品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这些都是张曙光先生声乐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在。
(三)精神价值
纵观张曙先生的声乐作品,其重要的价值之一还是在于弘扬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他创作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富有浓厚的民族精神。深入探究张曙先生的声乐作品可以发现,他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支持是无微不至的,从旋律曲调、歌词取材、乐器伴奏,小到呼吸换气、声韵配合,均是通过细心勾勒与反复斟酌后形成的。可以说,张曙先生创作的声乐作品汲取的是民族音乐的阳光雨露,也是弘扬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张曙先生的声乐作品无论是从旋律上还是从曲式结构上都将中华民族精神良好地融入其中。从旋律上看,以《农夫苦》为例,通过朗诵式的音调,诉说着劳动人民的悲痛,歌曲的主题体现了农民生活压迫之苦,在创作上不仅运用了音程间的大跳与歌词结合,还运用音高的层层递进描述农夫苦在何处,整首作品旋律符合朗诵式的形式。从曲式结构来看,以《保家卫国》为例,张曙同样通过呐喊式的音调节奏,呼吁同胞们要一起来保卫国土,这场仗不是光靠一个人就可以打赢,而是需要四万万同胞共同努力,作品的调式调性为C自然大调,这样的创作手法才能更好地将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让群众能够感同身受。
(四)教育价值
在革命战争时期,声乐艺术对激励战士战斗热情具有积极作用,它能唤起千万战士的爱国热情。张曙的声乐作品中包含了对国家浓厚而热烈的爱,在学习张曙先生的声乐作品时还能够有利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培养爱国爱国主义情怀,无论在学术教育还是思政教育方面都体现出了一定的教育价值。
例如,《救国曲》是一个饱含了浓烈爱国情怀的艺术作品,在学习该部作品时,通过了解作品的创作历史背景,分析作品曲式结构和旋律,其中第一乐段的节奏较宽,用来向群众呼喊,第二乐句切分节奏的使用,使得作品节奏激昂,最后一个乐段在前两个乐段在旋律情感上的层层推进,将情感推向高潮,这样的创造手法有利于情感的输出与表达,让群众感同身受,让聆听或演唱该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情感与意境,感受中华青年在那个动乱年代特殊的爱国情怀,以此来激励当代青年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砥砺前行。
再例如,《还我山河》该部声乐作品创造于1936年,由田汉作词,张曙通过进行曲的风格,运用大跳音程和切分节奏,刻画出战场上的英雄不怕牺牲,为了保家卫国驰骋疆场,生动的画面在歌曲中一幕幕浮现出来。我们中华民族幸福的生活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如今,在这个和平繁荣的时代,我们所有人都不能忘记先烈们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安康所付出的巨大犧牲,要铭记在中华民族陷入危亡时刻战士们用身躯铸成的伟岸长城。当歌曲再次响起时,历史画面一幕幕重现,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炽热的时代,这教育我们青年一代要真实当下的幸福生活,并立志于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贡献绵薄之力,时至今日,在当今这个繁华盛世,张曙歌曲作品中所传递的精神理论在影响着、教育者一代代的后人,也让这些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焕发出新的能量[6]。
五、结语
张曙先生是中国音乐艺术界的一代宗师,虽然一生短暂,但他将所有的作品都融入了中国人民雄壮的抗日交响当中,为中华民族事业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曙先生深度挖掘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精髓,并将其融入声乐作品当中,谱写出流芳百世的佳作,其声乐作品被誉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典范之作,对时代的贡献不可磨灭,对后世的影响颇为巨大。张曙先生全面的音乐素质、深厚的文学艺术素养、坚定的民族信念,都是后辈借鉴学习的榜样。社会发展才会不断前行,张曙的音乐美学思想在当今依然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特别是他中西结合、为时代和人民而创作的思维,在全面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将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朱泽军.抗战音乐家张曙的音乐美学思想探究[J].黄山学院学报,2022(1).
[2]刘成军.张曙的革命音乐创作及其影响[J].兰台世界,2015(22).
[3]纪恺.冲破黑暗的号角,迎接黎明的曙光——纪念人民音乐家张曙[J].黄河之声,2020(5).
[4]陈楚楚.张曙音乐作品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
[5]李雯煜.中国左翼音乐运动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9.
[6]霍文雅.从《长征组歌》解读历史革命声乐作品蕴涵的深刻价值[J].北方音乐,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