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乡村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
2023-07-11王静静
王静静
(合肥市安庆路幼儿园 安徽合肥 230000)
一、乡村幼儿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自然资源优势分析
相较于城市,乡村有着更具特色的民间艺术、生活风俗以及天然的自然素材,更能够加深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因此,教师应通过幼儿感兴趣及熟悉的自然事物关联科学探究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从而推动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使幼儿更喜爱科学,并更愿意主动探索科学奥秘。
(一)自然资源丰富
科学探究活动和自然资源的关系密不可分,乡村的自然资源相比城市来说更丰富,将具有教育价值的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在体现资源优势的同时能够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可带领幼儿走到户外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究,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提供充分的支持。乡村自然环境中,昆虫种类多,因此幼儿们能够接触到丰富的昆虫知识。
(二)自然资源经济实用
调查显示,不少幼儿园在教具上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效果往往不理想。乡村的自然资源具有经济实用性,只需稍加开发,就可以成为很好的教具。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来到乡间田野,了解昆虫的习性特征,切身观察并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这对于城市幼儿园而言是难以实现的。
(三)自然资源获取便捷
乡村中的自然资源遍布各处,且能够较为轻易地获取。例如,在教幼儿认识昆虫时,教师可以直接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发现,使其能够更加直观感受而不是仅通过书本上的平面图形来获取昆虫的信息,让幼儿收获更全面的知识。获取乡村自然资源的便捷性能够给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教师要注重应用自然资源。
二、乡村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昆虫的秘密的实践探究
(一)活动目标
开展“昆虫的秘密”科学探究活动,应注重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目标:第一,让幼儿认识并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及特征;第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昆虫,能够分辨昆虫;第三,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第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其愿意主动探究与试验;第五,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让幼儿主动收集昆虫的资料,准备相关昆虫的若干卡片及课件,并在室外环境中捕捉一些没有危害的昆虫供科学探索活动使用。
(三)活动过程
首先,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昆虫卡片,提问道:“你们知道收集的昆虫名字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外形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此时幼儿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收集的昆虫信息。通过话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拿出昆虫卡片逐一介绍昆虫的基本信息,幼儿们饶有兴趣地观察昆虫卡片,如在介绍瓢虫时,教师边拿出卡片边说:“你好,我是瓢虫,我的种类超过5000种哦,你们还可以称呼我金龟、红娘、胖小。”在介绍完一些昆虫后,教师进行总结:昆虫身体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头、胸、腹,一般来说有六条腿与一双翅膀。在了解昆虫的基本信息之后,带领幼儿走进事先布置好的户外自然环境中,此时幼儿见到了刚刚教师讲解的瓢虫,立体动态的昆虫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它张开翅膀以及振翅起飞的样子,既兴奋又好奇。这时教师指着植物叶子上栖息的另一只瓢虫,说道:“你们看,这只瓢虫和那一只有什么不一样?”幼儿们进行观察,说出了花纹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和斑点数量不一样,并提出疑惑。教师拿出瓢虫卡片,向幼儿更加详细地介绍瓢虫种类,幼儿们对瓢虫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接着指导幼儿对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记录,并画出昆虫的样子。此时幼儿又被地上密密麻麻的蚂蚁吸引,有的蚂蚁头顶食物跟着队伍前进,教师见幼儿饶有兴趣地蹲下身观察,趁机提问道:“小朋友们,猜猜蚂蚁这是在干什么呢?”幼儿们各自提出自己的猜想,之后教师揭晓答案,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放大镜,以及装有一只蚂蚁的玻璃瓶供幼儿进行观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介绍蚂蚁的特征、习性等知识。幼儿们在探究过程中各种提问,教师一一解答之后让幼儿们相互交流,并通过“画地为牢”小游戏让幼儿认识蚂蚁的嗅觉系统:将蚂蚁放在白纸上,并用笔在蚂蚁的周围画一个圈,此时蚂蚁怎样也走不出这个圈。幼儿们对此十分好奇,此时教师向幼儿们科普其中的原理,幼儿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
(四)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昆虫是十分常见的,此外,幼儿的探索欲非常强烈,幼儿在认识昆虫的过程中对新奇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能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的答疑解惑使幼儿更加积极地探索发现,并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探索,更愿意探寻大自然的秘密。
三、乡村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指导原则
1.注重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探究能力并学习到相关科学知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并指导协助解决问题,能够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昆虫的秘密”活动中,教师先提问幼儿,让幼儿描述昆虫的外观特征,使幼儿自主地去观察发现,幼儿普遍好奇心较重,这有利于其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事先要准备好活动的素材,通过提问、故事导入等形式创设情境。此时教师应将幼儿的自主探索作为重点,使之能够尝试自行创设出探究的路径,从而形成新的经验。
2.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存在程度不等的差异,会影响到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及与同伴的交流等,因此其在活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也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关注这一方面,灵活地调整指导策略,如在“昆虫的秘密”活动中的观察昆虫环节,教师可针对观察能力较弱的幼儿多提出引导性问题,当幼儿说出昆虫有两对翅膀时继续提问翅膀上的花纹等,使之更深入地观察昆虫的形态与特征;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主动问幼儿是否遇到了难题并让其试着想想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等,使幼儿能够主动地思考并说出探究的过程,从而尽可能地平衡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指导策略
1.循序渐进地提问
教师应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创设出各种情境,使幼儿能够主动地探索发现问题并将问题提出来。比如在观察瓢虫时,教师可让幼儿发现不同种类的瓢虫,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自主地提问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主探索不同瓢虫种类之间的花纹、颜色差异。在提问过程中,让幼儿动脑猜想,教师应理解并接纳幼儿的各种猜想,当幼儿提出的猜想与实际情况相近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当幼儿提出的猜想不正确时,教师应进行引导,营造出轻松的氛围,让他们随心表达自己的猜想,这样教师能够很好地了解他们对世界的客观认知。例如,在“昆虫的秘密”活动中,教师指着两只相似的瓢虫提问幼儿:“你们看这两只瓢虫有什么区别吗?”有的幼儿说:“没有区别呀。”此时教师接着说:“仔细数数它们身上的斑点数量,并看看有什么不同。”此时有幼儿兴奋地说道:“一只有七个斑点,另一只有九个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提问,幼儿能够自主地探究出正确答案。在探索蚂蚁身上的奥秘时,教师可先讲述一个故事:“有天我吃着饼干,饼干的碎屑掉在了地上,正巧有一只蚂蚁在碎屑的附近,它打量了碎屑很久,后来它走了,没一会儿它就带着一群蚂蚁过来将碎屑抬走了。”此时,教师引导式地提问:“为什么一开始是一只蚂蚁,后面就有一群蚂蚁过来呢?蚂蚁是怎么通知其他蚂蚁的呢?”幼儿非常好奇,也有很多想法,并说出了各自的猜想。最后教师进行科普:“蚂蚁是群居动物,它们非常团结,是通过气味来传递信息的,你们看它们身体这么小,但却能够搬起比自己大很多的食物,这是因为它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与同伴团结协作才能取得胜利。”在循序渐进的引导提问过程中,幼儿们学习到了更多的昆虫知识。
2.感受探索过程并进行记录
在“昆虫的秘密”实践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将无害的昆虫放置于手心进行观察,通过接触感知不同昆虫的触感,使之对其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在活动结束之后,通过记录的方式加深对昆虫知识的印象,以文字与图画的形式来丰富幼儿获取经验的途径,提出还没有得到解决的疑惑与问题,并在记录完成之后进行分享交流,梳理自己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全面地理解昆虫。观察蚂蚁时,教师可指导幼儿观察蚂蚁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利用放大镜,将蚂蚁更多的细节展现出来,教师可引导式地提问:“蚂蚁的头上有些什么?身体是什么样的?”然后拿出蚂蚁的卡片,介绍蚂蚁的外形特征,并提问幼儿:“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呢?”在“画地为牢”游戏中,幼儿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出来,纷纷拿起笔画圈做实验,发现没有任何一只蚂蚁能够走出圈,此时幼儿更愿意自主探索,并从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指导幼儿将学习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记录下来,并在记录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3.注重与同伴间的沟通
幼儿在交流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使幼儿能够与同伴交流、与教师交流、与小组交流等,使每名幼儿都能够获取交流的渠道。教师要注意幼儿的表达,并在交流产生冲突时,通过操作验证的形式来印证事实,无论幼儿的猜想正确与否,都应尊重幼儿的猜想。例如,在“昆虫的秘密”活动中,有的幼儿说瓢虫是胎生的,有的幼儿说瓢虫是卵生的,那么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室外看植物叶子上密密麻麻的黄色的卵,并可在回班之后播放瓢虫卵孵化过程的视频,在沟通中增长他们的见识。在探索蚂蚁活动时,幼儿对小小的蚂蚁都十分感兴趣,幼儿之间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幼儿们蹲下身来看着正在搬食物的蚂蚁们,有的幼儿说:“蚂蚁不一定是群居的,单独生活也可以。”有的幼儿说:“蚂蚁都是群居的,独居活不下去的。”在他们的讨论中,教师可适时地干预,说道:“你们看蚂蚁搬比自己身体大许多的食物,一只蚂蚁是没有办法搬得动的,蚂蚁要是单独生活,很容易被其他动物攻击。”教师的解答,使幼儿们渐渐明白了蚂蚁的生存规则。
4.生成新的探究活动
从“昆虫的秘密”探究活动实践来看,幼儿们对这类科学探究活动十分喜爱,并在活动结束之后仍饶有兴致地与教师和同伴讨论,并提出各种问题。例如,有的幼儿对各个种类的瓢虫非常好奇,那么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纸质卡片向幼儿展示各种类瓢虫之间的异同,在探究活动中,幼儿进一步探究昆虫的秘密,更深入地了解有关昆虫的更多知识。对蚂蚁的探索结束后,幼儿们仍意犹未尽,想更深入地了解“蚂蚁王国”,为此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向幼儿展示“蚂蚁王国”的分工:“蚂蚁王国”中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它们各司其职,缺一不可,它们相互团结协作才能够让“蚂蚁王国”井然有序地运转下去。教师还可鼓励幼儿画一幅“蚂蚁王国”的图画。幼儿们在教师的讲解中能够学习到蚂蚁的勤劳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并通过画画的形式更加深入地认识蚂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发展了自主探索能力,并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结语
乡村幼儿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理解动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并创设出合适的情境,使幼儿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自主探究能力,并培养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教师应适时地介入干预,通过有效的策略指导幼儿深入探究,让幼儿对科学活动更加热爱,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