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语境观下官方礼仪服饰系统设计方法论研究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鸿运山水”颁奖礼服设计转化过程解析

2023-07-11王禹铮

艺术设计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礼服设计者冬奥

尤 珈 王禹铮

一、动态语境观:设计理念的提出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1923年《原始语言中的意义问题》中提出了语境的概念。他认为,一种语言往往植根于该语种人群的民族文化、社会生活和习俗之中,不参照这些广泛的语境便很难正确理解此种语言①。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1964) 从社会学角度发展了语境理论,将意义研究与语言形式、语言功能和语言环境紧密结合起来。②马林诺夫斯基和韩礼德所建构的语境理论具有明显的先验特征和静态特征,把语境看作是孤立、静止的,忽视了交际者的主观能动性,并夸大了语境的定义范围,“把一切社会现象、一切自然现象和人类本身的一切都当成语境”③。1986 年,法国学者斯珀泊和英国学者威尔逊从认知科学角度对语境展开了新的研究,提出了交际中的关联理论。关联理论将语境看作在互动过程中为了正确理解话语而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而理解每一个话语所需要的语境因素是不同的④,由此产生了一种动态的语境观,即认知语境。1997 年,语言学家兰卡克将语境分为系统语境、情景语境和组合语境⑤,进一步丰富了认知语境理论。

相较于传统语境理论,认知语境“强调了交际主体的能动作用”⑥,将语境看作是动态变化的系统。交际主体不再囿于对环境的完全依循,而能够实时改变所在的语境。同时,语境作为一个各组成要素密切联系的系统,其本身也因其组成要素的随时变化而处在变化之中。

需要说明的是,认知语境除“动态”特征外还具有很多其他的特征,文章仅从相对于传统语境观静态特征的动态语境观出发(而非认知语境)展开相应的研究及论述。这也是本人进行颁奖礼服设计要素分析的理论遵循。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John Heskett 在《设计,无处不在》(Design:AVeryShortIntroduction)一书中为笔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参考方向,他认为,广义上设计受到三种语境的影响:机构(或设计师看待自己的方式)、设计实践所处的商业语境、国家政策。⑦John Heskett 所述代表了设计学科总体面对的相关语境,要想应用于服装设计还需要更明晰的定位。作为设计者,我们将“机构(或设计师看待自己的方式)”对应服装设计主体,呈现的是设计师的灵感和经验表达;将“设计实践所处的商业语境”对应服装所在的时尚场域;将“国家政策”对应国家对于服装产业的干预和调控。⑧

动态语境是多维语境的交互,冬奥大赛官方服饰设计是特殊的设计命题,因而需要进一步明晰影响设计的语境范围。首先,设计主体从设计师转变为冬奥官方团队,设计的核心目标和官方目标具有完全一致性,设计者更多承担的是“设计转换”的中介身份,而非设计的决策者,因而可以将设计者与官方同归为主体语境。第二,在冬奥服饰设计中,几乎无需考虑设计成品的商业归宿,即设计出的服装不会面向大众市场,因而在这个案例中,设计的“商业语境”完全转化为时尚语境,这一语境是通过原本商业语境下的产品竞争构建形成的。第三,由于官方服饰无商业利益牵制,国家对此无绝对的政策管控,颁奖礼服案例所处语境不属于“国家对于服装产业的调控”中的一类,但由于冬奥会作为全球性的体育活动和主办方的重大外交活动而具有的双重性,这样的大型背景本身就是设计所面临的重要语境,故将其称为“现实语境”,并以“现实语境”代替John Heskett 所提出的国家政策这一层语境。据此,现实语境、主体语境和时尚语境便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动态语境,三者在动态交互的过程中一起指导着设计行为的发生。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鸿运山水”颁奖礼服的设计内容,便是以此为理论支点来展开(图1)。

图1:“鸿运山水”颁奖礼服设计的理论支点:三个维度的语境构成了系统化的动态语境

二、设计初始:动态语境分析

现实语境、主体语境、时尚语境的交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动态的语境系统。设计者尝试通过对以上三种语境进行分析,以找到颁奖礼服的整体设计方向以及系统中各要素的设计切入点,从而建构起冬奥颁奖礼服的设计方法论。

1、现实语境

冬奥会是世界各国集中交流互通的桥梁,必须重视国际礼仪,充分体现契约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尊重世界来宾。

首先,奥运颁奖礼服应该满足其礼仪属性,体现出世界级体育赛事的庄重性和仪式感,并尽量规避文化冲突。从这一角度出发,颁奖礼服的视觉观感既不能趋于夸张,难以被世界观众接受,又不能过于朴素和日常化,失去大型赛事的庄重感。服装造型和色彩是最能影响视觉观感的元素,设计者需要充分把握造型的平衡和色彩的平衡。

其次,冬奥视觉符号是一个整体,颁奖礼仪服饰作为冬奥视觉景观的一部分,不能偏离冬奥整体的视觉设计。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色彩系统由三个色调、五个主色、五个间色和三个辅助色共同构成。颁奖礼服系列的主色调需要从上述色彩系统中进行选择,与冬奥整体色调呈现鲜明的视觉整体性。服装图案作为可直接表意的符号亦复如此,服饰图案设计不能偏离“冬奥”特征,以尽量贴近冬奥核心图形为佳。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核心图形将宋代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以及冬奥比赛所在地区实际山脉和长城的形状抽象概括并组合,结合科技手段与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最终兼具中国风韵和现代意味的核心图形。作为设计者,我们初步确定将冬奥核心图形作为颁奖礼服图案设计的突破口。

其三,颁奖人员作为大赛的服务者,所穿着的服饰应满足比赛的现实功能需求。这一需求的实现同样集中于对色彩要素的设计。一,颁奖礼服的色彩设计需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因素,在冬奥会赛场环境中要能够被快速识别。如若颁奖礼仪人员在以雪山和赛道为背景的环境中穿着颜色淡雅、饱和度低的服装,则很难在环境色中被识别出来,因此不发光、不反光的高饱和度色彩更为合适。二,颁奖礼服应在转播设备中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一般电视屏幕的RGB色彩体系不能百分百还原自然色彩,且不同色彩经转播后的还原差异度也不同。此外,依附于不同面料的同一颜色经转播后的屏显效果差异明显。因此,设计者在色彩的选择上务必要参考转播效果测试;同时,色彩设计的着力点不应放在体现颜色的细腻质感上,高稳定度和饱和度的色调比细腻淡雅的色调更为适宜。

2、主体语境

需要明确的是,冬奥会不仅是世界级的体育活动,也是我国的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官方服饰的设计主体并非仅是设计师个人,而是整个项目团队。设计师提供的是创意和经验,而设计的导向和决策权则属于官方团队,因而设计的主体语境对应的是设计的核心目标,设计的目标实际上与国家利益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国家形象的塑造在当今时代具有愈发重要的价值,各国“通过整合自身历史、地理和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积极地投身于国家品牌形象建设,进而加深外部公众对该国的感知,提升国际社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⑨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冬残奥会作为全世界参与的重大体育赛事,“不仅扮演着承载历史文化记忆、凝聚民族国家情感、铺陈国家叙事的媒介角色,同时也在仪式性、竞争性、戏剧性的奥运文化场域中展现着主办国的文化魅力”⑩,是向全世界集中展现国家形象的绝佳时机。奥运会颁奖仪式是深受世界人民瞩目的焦点舞台。藉由颁奖礼仪服饰,一个国家的文化、礼仪、精神、风潮、技术甚至发展水平皆可一览无余。因此,冬奥会颁奖礼仪服饰的设计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颁奖礼服不仅要成为承载美、承载文化的工具,更承担着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价值。

基于主体语境和设计可行性评估,我们作出了如下分析:颁奖礼服设计需要同时体现传统特征和先进特征。其中,传统特征即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积淀,我国文化的独特性和审美价值可通过选取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传统图案、传统手工艺等设计元素来表现;先进特征在于展示我国新时代下的综合实力,这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审美水平和认知水平等,可通过高新技术工艺、新型材料、现代性服装结构等设计元素来展现。

3、时尚语境

官方礼仪服装虽然不具备商品特性,但依然受制于时尚场域,因为观者会以时尚评价的方式对其进行评价,颁奖礼服将作为“话题”被大众消费,大众也会成为其观念上的消费者。不仅如此,颁奖礼服作为重大国际赛事的官方用服,所引致的话题量和关注度往往使其成为现象级的时尚热点,讨论度甚至超过一线品牌发布会。显然,冬奥礼仪服饰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到时尚语境的制约。因此,要从时尚语境这一维度进行设计需求的挖掘,必须对我国当前的时尚语境拥有充分的认识。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时尚产业尚处于严峻的处境之中。由于本土时尚热度降温、产业架构上的欠缺、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式长期以来的发展局限等问题,中国时尚产业面临着内在、外在及发展角色转变的三重挑战,疫情影响下的中国时尚产业与西方时尚产业间的差距势必会再度拉开⑪。同时,中国时尚文化产业形象始终饱受争议,中国当代设计始终面临着所谓民族化设计在全球化态势中如何表达自身话语的难题。⑫在这样的挑战下,官方礼仪服饰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官方作为设计主体向时尚从业者及中外大众进行阐释、并冲破当前产业发展困境的“解题模板”,自然带有一种表明官方态度、指明产业发展方向的风向标意味。根据全球时尚发展趋势和我国时尚产业发展定位评估,官方礼仪服饰设计须以最先进的时尚表达方式和标新立异的设计语言来阐释植根于本土的设计内涵,冲破同质化设计、符号化设计的枷锁,充分展现新时代的设计观念和审美水平,实现真正的创新。

通过对当下所处时尚语境的分析可以得出:颁奖礼服需要减少刻意、冗余的表征符号,以化繁为简、提要钩玄的设计理念代替“面面俱到”的表层元素拼贴,同时进一步深挖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而上内核,通过概括、内敛的设计手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注入礼服设计中,并加强礼服设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避免各元素之间的割裂。

综上,由于三种语境构成了一个动态系统,设计者应小心因试图最大化某一元素的设计表现力而导致整个设计体系的不平衡。设计评论家John Heskett认为,若设计师仅用形式和视觉方案来处理系统产生的问题,就会因为无法找出问题的实质,继而无法适应新的要求而失败。⑬因此,设计师需要从整体视角出发进行设计考量,把握设计元素的整体一致性,在系统的、能动的视域下寻找设计要素完成度的“最大公约数”,不断修整设计思路,进而完成具体的服装语言转化(图2)。

图2:动态语境分析结果

三、设计转化:基于动态语境分析的元素选取

1、色彩与转播效果测试

相较于其他视觉元素,色彩对产品风格塑造和整体观感的影响最大,因而成为设计中最需重视的元素。根据动态语境分析结果,颁奖礼服色彩需与冬奥整体设计调性一致、具有高辨识度和高稳定性特征,且需进行转播效果测试。研究得知,人的视觉对红色相对敏感,而在摄像机的色彩还原过程中,蓝绿色系相对稳定⑭;再加上红色系、蓝色系都在北京2022 年冬季奥运会整体色彩体系之列,据此,设计者将色彩锁定为红色系和蓝色系。此外,红蓝二色具有一定的象征含义:北京冬奥会正值壬寅新年,“中国红”最能营造吉祥、喜庆的节日氛围;蓝色给人以冷静、理性的感觉,能够产生冰雪运动的视觉联想,进而体现奥运赛事的拼搏精神。同时,由于红、蓝二色在国际竞技赛事中带有对立双方意指功能而经常组合出现,具有国际通用性,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设计者对中国传统红色、蓝色谱系展开了色彩对比分析,选取了红蓝色系中饱和度相对较高的颜色进行面料打样实验。经过实践对比,设计者最终确定选取冬奥会视觉设计主色中的霞光红、天霁蓝、冰蓝这三种颜色作为颁奖礼服的颜色。

设计者对这三种颜色进行了转播效果测试,并根据服装材料、工艺等影响色彩的要素进一步优化色彩参数,经过反复的测试、评估、反思和调整,确定了最终的色彩参数(表1)。

表1:颁奖礼服实际用色色彩参数

2、图案优化

在重大赛事文化产品的设计元素中,图案能最趋直观、集中地展现民族文化,成为各国展示文化独特性的“重头戏”。根据动态语境分析结果,颁奖礼服的图案元素需要从传统艺术中挖掘灵感,且不能偏离冬奥整体设计,因而,我们将北京冬奥会的核心图形作为颁奖礼服图案设计的切入口;同时,设计者需要以概括、内敛的设计手法和化繁为简的思路来设计图案,并尽可能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灵感,谋求创新。

在对上述设计要点进行充分分析后,设计者摒弃了具象纹样的直接搬运,而以北京冬奥会核心图形的构成方式作为参考,将《千里江山图》的线条和京张地区的山峦特征进行线、面元素的抽样提取,通过计算机生成技术,重新塑造了一个更契合服装语言的图形。这样一来,颁奖礼服的图形设计不仅最大程度地贴近了冬奥核心图形,同时又对冬奥核心图形的灵感源进行了创新转化。

为了构建中国山水“立象尽意”的审美效果,设计者采用中国山水画中的“三远”透视艺术技法,以从《千里江山图》中提取的线形山水来表现“深远”,以京张地区的山峦图形来表现“高远”和“平远”,彰显了《千里江山图》中所呈现出的景观距离,并通过用墨的浓淡变化、色彩细节的变化以及图形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描绘出蕴藏在中国古典山水中的生动气韵。在红色调颁奖礼服设计中,设计师选用了作为冬奥色彩系统辅助色的金色进行移位复制,将金色缀于连绵“山间”,营造出《千里江山图》所展现的大气磅礴的氛围感。在蓝色调颁奖礼服设计中,设计师选取《千里江山图》中青蓝色山水元素,结合细微留白手法所构建的晶莹剔透的冰雪意象,营造出一种深邃仓廪的意境。线、面、色的有机组合塑造了图案的层次性和韵律感,让画面在和谐的基础上更添生动感(图3)。

图3:“鸿运山水”系列图案设计

3、工艺和面料选择

依据动态语境分析得出的设计方案,要求颁奖礼服的工艺手段需兼用传统手工艺和高端工艺。中国传统手工艺通过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区别于西方现代工艺的独特性,为礼服设计淬炼了文化价值;而高端技术则用于充分满足服装的功能性需求,并展现我国服装技术的高质量水准。因此,设计者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传统手工艺与高端现代工艺之间的技术融合。

我们将颁奖礼服面料选定为6A 级桑蚕丝与顶级羊毛,将有机桑蚕丝、环保羊毛和功能纤维纱线按比例进行混纺交织。有机蚕丝使得鲜艳的色彩有所依托,环保羊毛保障了面料的柔软和悬垂,功能纤维则让面料更加挺括立体。为了应对下雪场景和工作期间偶发的染污情况,面料通过纳米技术进行了防水、防污、防油的三重处理。此外,颁奖礼服面料还采用了高分子微胶囊破壁技术:面料中置入了可释放芳香气味的微胶囊,礼仪人员穿着礼服行走时,面料与气流摩擦,可以释放出淡淡的花香。

颁奖礼服须在具备防寒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臃肿感,使穿着者呈现出优雅端庄的形象。颁奖礼服由两层独立梭织面料构成,相较于单层的羊绒、羊毛材质更加轻盈保暖,辅以第二代石墨烯发热材料和聚酰亚胺纤维材料制成的内搭,形成了外套“隔冷”和内衣“生热”的“双保暖闭环”,经测试能有效维持工作人员37℃的恒温体感。面料正反缝制不需要增加内里,服装挺括平整不易起褶,减少了臃肿感。服装里外层的连接采用了滚边嵌金工艺,使服装整体结构更为自然,层次更加分明,并丰富了服装细节。

为了最大化表现图案的艺术效果,设计者选择了兼具传统性和现代性特征的织锦工艺。织锦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织锦面料选用目前最先进的12000 针数码提花机,这是国内最大的电脑提花机,单花有2.38 亿个组织点,通过九种颜色纱线的交织实现了24 种颜色的组合。为追求图案的渐变效果,织造过程中色块与色块之间还做了相溶降噪处理,使色彩过渡更趋自然和谐。

4、造型结构设计

经过动态语境分析,颁奖礼服造型设计首先需面对的是传统和现代造型元素的应用比例问题。依据动态语境的系统性,设计者需要以全局的视角来衡量这一问题。首先,颁奖礼服的整体视觉观感需要符合国际盛会风格,庄重得体,容易被世界观众接受,这决定了整体廓形不能过于风格化和夸张化,应给人以简约、大气、流畅、明朗的视觉感受。其次,由于造型和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着服装的功能性,在冬奥赛场的气候条件下,服装造型应尽量采用有助于穿着者抗风保暖的立体紧窄结构,而非宽松结构。第三,根据时尚语境分析要求,设计在应用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必须避免符号化的堆砌,过于复古的形制不符合先进的时代精神和开放的大国形象。

经过初步的款式对比分析,主体设计决定采用合体A字连衣裙的现代廓形,以上紧下宽的外轮廓塑造仪式所需要的庄重感和体量感,并且相较于上下二分式套装能更好地避免热量散失。在此基础上,设计者优化了服装的整体和细节造型,实现了时尚语境分析所得出的设计需求,力图使庄重的礼仪服饰具有时尚表现力:通过公主线结构使服装造型更加合身,并调整轮廓线条,使整体造型具有良好的节奏感;不断优化调整A字裙型的翘量和分割线的位置,以呈现出柔和而立体、庄重大方而不失活泼俏丽的设计效果;袖子设计在立体结构的基础上呈现出一定的东方韵味,以中国古代宽袖窄口的袪、袂为设计导向,增加弧线造型,使袖子部位的线条更加柔和自然,减少了直线、直角带来的凌厉感,表现了东方美学的温婉圆润。另外,考虑到现实语境分析需求,设计者充分把控弧线弯曲度,既不能打破整体的节奏感,也要避免服装的视觉呈现显得夸张,体现了“点到即止”的东方含蓄美学思维。

仅仅符合造型美学的外轮廓设计,还难以充分满足时尚语境分析所得出的时尚性需求,时尚的核心原则在于创新。冬奥会的现实语境对于颁奖礼服的艺术创意性表达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制约,因而设计者从“小”处入手,在细节设计上进行创新。设计者创新运用了中国古代深衣制的局部形制,将最具东方特色的中式立领与古代交领右衽相融汇,并结合白色环保仿貂绒面料,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式时尚”。由于颈部温度对体感温度影响较大,领口也是服装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连接的“入风口”,这样的设计也能够合理提升保暖效率,体现了良好的功能性。此外,由于交领在视觉上具有不对称性,“右衽”领座盖住了“里衽”领座,具有调和视觉比例的效果,“交领×立领”的设计将穿着者的身材修饰得更加修长,比例更为优美。白色的立领清新斐然,与肩部及裙摆部的图案色彩交相辉映,如积雪缀于山水画卷之间,呈现出“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的意境之美。设计者将东方传统美学与现代化服装造型融为一体,展现了冬奥礼服的时尚感和审美趣味。

通过对上述四个方面要素的设计转化,“鸿运山水”颁奖礼服设计的最终呈现效果如下(图4)。

图4:“鸿运山水”颁奖礼服设计的最终呈现效果

结语

“鸿运山水”颁奖礼服的设计构思以动态语境理论为立足点,经过动态语境分析,我们得出了自己的设计角度及对应需求,进而对色彩与转播效果、图案、工艺和面料、造型结构这四个要素进行设计转化,形成了整套礼服设计的方法论。官方礼仪服饰设计面对的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语境,这决定了设计元素之间的密切联系性和设计思维的整体性。设计应从全局出发,而不是简单的元素拼凑,因而设计系统内部必然存在矛盾、制约及取舍。客观来讲,设计者需要达到的是设计平衡和各元素设计愿景的最大交集,想要达到所有维度的完美是不切实际的。作为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颁奖礼服的设计者之一,笔者亲身参与了历时两年的设计全程,希望以上关于“鸿运山水”颁奖礼服设计方法论和设计过程的分享,能为今后官方礼仪服饰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注释:

① Malinowski,B,TheProblemofMeaning inPrimitiveLanguage,Supplement to The Meaning of Meaning,NewYork:Harcourt,Brace and Word,Inc,1923.

② 童珊:《从传统语境到认知语境——语境理论的动态发展》,《国外理论动态》,2009 年第3期,第87-89 页。

③ 同注②。

④ 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Cognition,London:Oxford Blackwell,1995.

⑤ R.W.Langacker,FoundationsofCognitive Grammar,volume1,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⑥ 同注②。

⑦ (美)约翰·赫斯科特著,丁珏译:《设计,无处不在》,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年,第109 页。

⑧ 同注⑦。

⑨ Van Ham P,Theriseofthebrandstate:The postmodernpoliticsofimageandreputation,Foreign Affairs,2001,p.2-6.

⑩ 范红、周鑫慈:《奥运会对国家形象的建构逻辑与整合策略——对北京2022 年冬奥会国际传播的新思考》,《对外传播》,2021 年第11 期,第4-8 页。

⑪ 张志宇、苏文灏:《后疫情时代下中国时尚文化产业的重构》,《丝绸》,2022 年第11 期,第74-81 页。

⑫ 李超德:《设计的文化立场》,《艺术设计研究》,2015 年第1 期,第85-87 页。

⑬ 同注⑦。

⑭ 代依莎、冷静:《北京2022 年冬奥色的传统与时尚》,《美术观察》,2022 年第2 期,第11-14 页。

猜你喜欢

礼服设计者冬奥
动物身穿白礼服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皇帝的礼服
2020德国iF设计奖
蝴蝶礼服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MY DREAM WEDDING高定礼服旗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