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吗?
2023-07-11文菲斐
文菲斐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评述
实习是指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到用人单位去实践,运用知识以增强自身就业能力为目的的活动。[1]在严峻的就业背景下,高校和大学生均将实习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手段,那么实习能否显著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就成为亟待关注的重要问题。但略显遗憾的是,目前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大学生实习权益的维护等问题,而对实习是否能显著提升就业质量,特别是能否提升就业满意度尚缺乏扎实的实证研究结论,为数不多的研究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实习可直接或间接地提升就业满意度。[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实习可能会降低就业满意度,如丁小浩、宋哲(2017)强调实习不足和实习过度都会降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3]鉴于此,本文基于广东五所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实习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尝试回答“实习会提升就业满意度吗?”這一重要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制定有效的实习计划,促进大学生实现更好的就业。
二、数据来源、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对广东五所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的调查。调查使用滚雪球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月15日到2021年1月30日之间进行,历时2周。共回收问卷325份,剔除22份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303份,有效率达到93.2%。其中,男性占38.0%,女性占62.0%;理工类占22%,社科类占78%,与五校学生结构基本一致。
(二)变量选择
1.因变量
本文的因变量是高校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的就业满意度。就业满意度采用邢朝霞、何艺宁(2013)提出的就业满意度量表,包括内在匹配度和外在满意度。[4]为真实有效地反映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本文尝试合理确定就业满意度各维度的权重。问卷中我们设置了问题“您在选择工作时,更加看重的是?”并根据调查者反馈,确定内在匹配度与外在满意度的权重为72∶28。
2.自变量
本文的自变量为高校毕业生的实习情况。实习情况的测量是采用毛燕(2014)在实习结果方面的测量,从实习次数、实习时间长短、实习单位类型、实习工作强度和实习与应聘职位相关性这五个方面衡量实习情况。[5]
3.控制变量
包括家庭所在地、第一次工作的税前收入、就业单位所在地、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变量定义与赋值方式见表1。
(三)模型设定
本文的因变量——就业满意度为连续变量,因此借鉴丁小浩/宋哲(2017)和岳昌君(2013)[6]的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Satisfication=α+βinternship+γZ+ε
其中,Satisfication代表高校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就业满意度,internship为研究的自变量——高校毕业生的实习情况,包括实习次数、实习时间长短、实习单位类型、实习工作强度和实习与应聘职位相关性。Z为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家庭所在地、第一份正式工作转正后的工资、就业单位所在地、就业单位所属行业等,α为常数项,β为自变量实习几维度变量的系数向量,γ为控制变量各变量的系数向量,ε为残差。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为验证实习是否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文章首先构建一个仅包含控制变量的基准模型,记为模型(1),然后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实习的五维测量变量,考察实习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效应,记为模型(2)。为进一步掌握实习对内在匹配度和外在满意度的影响,在模型(2)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实习对内在匹配度和外在满意度的影响,分别记为模型(3)和模型(4)。从模型拟合结果看,模型(2)-模型(4)的拟合优度-R2分别为0.124、0.116和0.108;调整的R2分别为0.071、0.063和0.054。表明模型拟合相对良好。
由表2可知,实习次数和实习岗位、劳动强度与就业满意度(包括内在匹配度和外在满意度)正相关,但不显著。实习时长与就业满意度的结果比较复杂,与1-2个月以下的实习相比,5-6个月的实习与满意度负相关,3-4个月实习或6个月以上实习则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5-6个月实习让大学生产生了留在实习单位的希望,但最终没有实现,从而导致的失望情绪的影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实习单位性质和实习与应聘岗位的相关度,均对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相对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其他实习单位类型的实习均负向影响就业满意度,且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系数统计显著,即是显著负向影响;实习与应聘岗位相关度越高,则会显著正向提升就业满意度,无论是内在匹配度还是外在满意度,均存在一致的正向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公倩瑜(2017)的观点,即目前高校、用人单位、政府都应大力支持大学生学好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实习等社会实践,以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就业做准备。[7]
另外,其他控制变量,如第一次工作税前收入和就业单位所在行业的系数统计均不显著;但家庭所在地的系数为负,且统计显著,即家庭所在地是大中城市的相对于非大中城市的来说就业满意度更低,原因可能是一直生活在大中城市的人期望值会比较高,但在就业形势严峻和就业压力大的今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更低。就业单位所在地的系数为正,且统计显著,即相对于在广深以外地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在广深地区工作的就业满意度更高。
四、结论与对策
(一)主要结论
基于广东五所应用型高校的调查数据,分析实习是否会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研究发现,实习作为高校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接触社会中获得实践经验,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方式,会在就业的过程中向用人单位传递很强的信号,从而更加容易得到满意的工作。实习次数、实习时长与实习劳动强度虽未统计显著,但实习与应聘职位的相关度会显著提升就业满意度,特别是内在匹配度。
(二)启示与对策
1.制度方面
国家需要完善顶层设计,从制度上规范和加强实习管理。第一,制定有关保护大学生实习的法律,明确工资、实习时间的要求,保护实习生不被侵权。第二,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实习平台四者联动,制定完善的实习制度,扩大实习渠道,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得到实习机会。走出实习的第一步,才有可能增强实践技能,得到就业能力的提升,为将来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2.个人方面
第一,大学生应该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下有目标地寻找实习,提前了解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为未来想要从事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激烈的应聘中胜出,得到满意的工作。第二,大学生应该找准自身定位,首先考虑的是寻找合适自己和自己感兴趣的实习工作,而非过于看重物质条件,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张勇.“大学生实习及其权益保障的法律与政策研究”成果报告[J].大学(学术版),2011(09):85-91.
[2][5]毛燕.大学生的实习策略、实习结果及就业结果的关系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3]丁小浩,宋哲.大学生实习失度与就业满意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05):1-9.
[4]邢朝霞,何艺宁.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3(12):42-46.
[6]岳昌君.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02):84-96+189.
[7]公倩瑜. 高校毕业生实习与就业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0年度青年项目“新冠肺炎疫情對大学生就业的多维冲击及其多重响应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D20YJY09)、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新冠肺炎疫情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多维冲击及其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WQNCX133)、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人工智能时代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持续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DFA2003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