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3-07-11孙永东
孙永东
摘要:乡村学校尤其是乡村初中和小学,普遍存在学生缺乏自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状况。农村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深刻影响农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以省级课题“乡村学校培养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为依托,进行调查、研究、实践,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以期对乡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有所启迪。
关键词:乡村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019年,我校申报了省级课题“乡村学校培养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后,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真实了解我校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现状,特别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着手开展行动研究;同时组织学习与初中生自主管理能力相关的文献和案例,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课题研究的整个实施计划和行动策略,并将其付诸实践。
调查显示,我校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在班级里,不能遵守班纪班规,迟到早退,不讲究卫生等;课堂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专心听讲,稍遇挫折就放弃不学; 课外(校外)不能控制自己的闲暇时间,放学后就是上网、玩游戏 、玩耍等,放任自流;节假日甚至到棋牌室陪爷爷奶奶打麻将。
针对上述问题,依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们进行了较长时期的教育调控,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以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规范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活动中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力量,从而使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陶行知先生、叶圣陶先生都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实际上这就是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以满足其终身学习的需要。我校倡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坚持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育人,初步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特色。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对我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路径进行概述。
一、学习班集体的自主建设
(一)加强班集体建设,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近几年,我校持续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从狠抓德育常规、养成教育到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新时期“四有”青年、能担重任的可塑之才。例如,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德育课、学校文化长廊建设、“悦成长”主题征文、心理健康辅导、行为规范标兵评选等,都是针对学生涣散的纪律、懒散的态度而开展的针对性教育。
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引导学生守纪守规、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场所。我校加强班风建设,各班在学期开始时组织班委讨论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具体、针对性地确定奋斗目标,在班主任指导下依据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和班规班约,然后在班会课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班规班约一旦形成,全体学生都要自觉遵守。结合学分制的实行,人人争当“标兵生”,个个都是纪检员,班级纪律、班级卫生等极大好转,加上全体任课教师的督促,形成了全员育人的氛围。如此长期坚持,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自觉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自主管理的习惯。
(二)推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机制
班级形成了学生自我管理、人人守纪律的良好氛围,但在学习上,学生还不能自我控制、自主管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对培育目标的要求是: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我校根据《课程方案》的思想和精神,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机制。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是:每堂课都在教师指导下,留足时间由学生就知识重点、难点进行讨论探究,并进行板书推演。例如,英语课的多轮朗读、口语对话,教师只是起示范作用,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数学课上试题解答,A、B同学分别同时板演,C、D同学上台检查对错,E、F同学做最后判断。我们称之为“导读式自主学习”模式。这也符合爱德加·戴尔金字塔学习理论,“教别人”或者“马上运用”,能记住90%的学习内容。经过长期训练,班级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
(三)激发自我教育欲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 发展
任何学习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没有情感参与的学习活动,不可能是高效的。我们注意在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少年的教育与自我教育》中说的那样,“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为此,我校着力于学生学习意愿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每周在阅览室上2节阅览课,学生自主阅览,写读后感;每学期上2节采风课,与大自然对话;每学期开展1次外出写生,江北开发区建设、农业现代化推进,都是学生描摹的对象;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自主巩固、做作业、开展竞赛辅导等。这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也注意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需求,实行班干轮换制、“三好生”评选完全自荐和民主推选等,让学生都有机会在班级管理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由此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二、课外(校外)学习活动的自主管理
我国学生校外时间(课外活动)的现状表明,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所减轻,学生校内时间有所缩短。但学生并不能较好地支配课外生活时间,没有使之得到有效利用。在双休日和寒暑假,除了少数学生能自習、做作业、参加一些特长培训之外,多数学生主要是玩网络游戏和看电视。大多数学生不能管理好自己的课外时间,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课外活动,更谈不上自主学习。
我校积极探索和丰富学生的校外、课外活动内容和方式。比如,傍晚课外活动时间,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成语大会活动,有的班级开展啦啦操训练、学习“鬼步舞”等;双休日组织开展“热爱祖国”班级合唱大赛,举办科技文化节、春季秋季运动会、开展劳动教育等。寒暑假期间,布置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家乡变迁的历史调查、鸠江区汤沟镇水环境的考察、无为大堤建设历史见证人访谈、芜湖传统产业(如芜湖铁画、芜湖传统知名餐饮业等)现状调查与发展振兴对策探究,开展职业体验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状况调查,走进养老院慰问老人,开展尊敬师长教育、感恩教育等。
通过这些校外实践活动,学生增强了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习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不少教师、家长把课外活动看作课堂学习尤其是学业成绩的天敌,以学习为由限制孩子的课外活动时间,这是错误的。我校课题组老师认真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校外课外活动,丰富课外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课外活动的层次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提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自主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专题研究、跨学科主题学习方面,均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我们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评定,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纪律表现把全班学生平均分为8个小组,每组4或5人,并将他们的座位相对固定在一个区域。这样能保证公平竞争,又便于开展小组协作活动,利于优势互补。
为实现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其一,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中。指导教师不断变换“合作”方式,让学生学得更有兴趣,在学习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广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自主合作、自主发展。上文提到的我校“导读式自主学习”,就是小组之间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方式。
其二,引导学生明白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自主精神、自主管理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一目标,我校真正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索者。上文提到的我校组织开展的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对乡村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
乡村学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要困难得多。一方面农村学生基础非常薄弱,另一方面学生家长的帮助有限。我们在开展实践研究的同时,一直思考如何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
(一)利用“双减”契机,建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机制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进入后期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通知,安徽省也制定了“双减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该方案提出严控作业总量,分层建立学生作业量监控机制,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指导建立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加强对作业数量、质量、批改、讲评的常态监管。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首先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此,我们制定作业统筹制度,加强学科组和年级组的作业统筹,要求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要求教师优化作业设计,作业练习要精简高效;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密度,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鼓励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分析诊断,并进行面批面改。提质减负的高效学习,为我校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巧用课后服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服务是作为“双减”政策的一个重要配套措施提出来的。课后服务要坚持素质教育导向,指导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实践、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我校首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补缺补差,提升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同时,根据市教育局提出的“悅成长”系列要求,结合课题工作,对应开设了系列课程,争取为“双减”落地赋能。发挥农村学校优势,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继续大规模开展“读书会”“书香校园”活动,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与市内名校结对,鼓励学有所长的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信息学竞赛活动,如市内学校的创客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开展研学活动,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科技教育场馆等场所,开展集体研学活动。
我校虽然积极探索课后服务的系列课程,但受条件限制,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今后要加快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科创实验室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同时,邀请退休教师、退役运动员、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为学生提供特色化课程服务,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需提升到“核心素养”培育的高度
素养是对知识、技能、态度的统整和超越,是人在真实问题解决中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或素质。通俗地讲,素养指的是“会做事”,能在现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式的“会做题”。人的一生,会做事比会做题更重要。
新《课程方案》有关教学实施的措施,强调了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学生在“做中学”,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做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与根本利益,是为学生的“一世”着想,而不只是为中高考“一时”着想。人的一生中需要很多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其中的“核心素养”之一。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只是暂告一段落,后期我们将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更新教育理念,继续深入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切合核心素养要求,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丁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