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3-07-11姚程辉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3期
关键词:中华素养传统

姚程辉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此过程中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同时探寻基础教学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渠道,从而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开辟新途径。据此,本文简要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探究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拟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大致思路,并从实践应用角度提出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融合研究

新课改政策的落地,使得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工作,而积极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与融合工作,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知,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借助祖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优势,也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由此可见,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义务教育的融合对培养国家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之一。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理念逐步从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应用拓展至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应用基础知识,同时要对相关理论的产生、发展形成自我认知。经典古诗词、文言文的读写教学也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通过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名篇引导学生理解、发掘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而与新课改等教学改革方案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而在个性引导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也可以纠正学生在思维、行为等层面的各类错误。古人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在言行举止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与此相关的文学作品是规范小学生言行举止的优秀课外教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提升学生整体道德品性。

(三)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推动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可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的丰富内涵,使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意识,进而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奠定基础,以此避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不足

就实际而言,现阶段多数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较为有限,并未在传统文化知识普及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小学生难以了解并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部分传统文化内容,但现阶段多数教师由于传统文化素养的匮乏,通常难以实现对课文中传统文化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在小学任教的多数教师年龄普遍不大,且受教育部门教师编制数量限制,部分地区整体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认知较为有限,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的融合教学相对困难。另外,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教师通常兼任多门课程教学工作,因而难有余力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

(三)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教学大纲开展教学,且整体教学模式单一,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此外,部分教師对于学生学情的分析存在偏差,难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制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进而导致整体教学难度进一步加大,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思路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历史发展的重要成果,积极落实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对于促进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育部门应结合现阶段基层教师传统文化知识匮乏等问题,在教师培训方面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为基层教师普及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使语文教师认识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此外,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习惯,引导激发学生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去。

(二)提升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

教师良好的文化素养是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首先,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宣传会与探讨会,积极交流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教学经验,同时邀请部分传统文化学者到校进行答疑解惑,以此提高基层教师的文化素养。其次,适当举办实践活动,让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交流中共同提升文化素养水平,以此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加强多元教学方法的应用

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的融合教学,需在基础教学中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首先,语文教材的内容规模相对有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情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其次,小学生个性相对活跃,因此应围绕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避免固定、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应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并在此过程中融入一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或根据单一主题,要求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我探索与分析,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的趣味性。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不应局限于教师个人,在此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积极参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生动、开阔、和谐的学习探究环境,尽可能发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善于利用传统节日

就实际而言,多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特定节日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可将传统节日引入教学过程中,借助特殊的节日打开基础教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通路,以此实现教学思路的创新。通过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性教学,可帮助学生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的服饰、礼节,和学生一起研究和探讨传统 文化 。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途径

(一)开发趣味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政策的逐步落实,小学语文教学重心由基础知识教学转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其整体要求更加复杂化与多样化。由于多数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此外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多数学生难以融入教学过程中。针对此类问题,教师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兴趣爱好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趣味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教学《牛郎织女》这篇课文时,在课前准备阶段搜集了相关题材的动画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向小学生展示。此外,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了角色扮演,要求小学生扮演《牛郎织女》中的两位角色,通过情境还原、情节演绎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角色扮演等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形式,可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的趣味性,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二)利用古诗词进行教学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文体形式种类繁多,对于现代教育具有良好的指导与借鉴作用。在我国众多传统文化中,经典的古诗词是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文体形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含意深远的古诗。《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落实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古诗词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可将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关联,如根据《赠汪伦》中对友情的描述,教师可要求学生讲述生活中相关的日常经历。通过古诗词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小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究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结合中华传统节日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中华传统节日探索现代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之道。针对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重大传统节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收集与节日相关的资料,如节日习俗、节日起源及相关典故等,同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与交流,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深度挖掘,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仿写,以此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四)利用优质的课外资源

教师应对教材中的相关传统文化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拓展,确保学生能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拓展资源内容,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库。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及即时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使得传统文化经过网络媒介的转化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网络资源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识别有害信息,从而打造一条健康绿色的传统文化课外资源通道,辅助学生深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多样化的课外资源利用渠道,可进一步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覆盖面,對于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显著作用。

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将其融入教育体系与目前倡导的核心素养培育不谋而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学理念的革新与优化,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代教育体系的积极作用,结合实际教育需求合理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此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整合发展。为此,必须重视基层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培育工作,使其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层面积极融入创新理念,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同时在传统文化素材方面积极拓展,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现代教育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黄明芳.增强文化自信——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J].教育界,2021(2):37-38.

[2]周秀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J].家长,2020(30):89-90.

[3]张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7):43-44.

[4]甘永艳.浅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19(10):98-99.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中华素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