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创视域下高职“PLC控制技术”课程改革提升学生技能与素养研究

2023-07-11周丽娜李世彬

科技风 2023年17期
关键词:PLC控制技术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周丽娜 李世彬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教学改革的应然选择。深入分析现阶段西部高职院校“PLC控制技术”课程教学现状,针对学生岗位能力不足、职业素养不强,创新创业能力欠缺问题,应用实用教育理论,提出以真实项目搭建教学载体,以岗位能力要求和企业设计制造调试标准为引领,提升学生岗位能力,并将课程在生产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融入教学内容,以新技术学习为导向,加强课中创新思维训练,课下创业实践交流展示,改革措施落实在“PLC控制技术”课程实施过程和考核评价之中,明显提升了学生岗位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被省内机电一体化大师工作室兄弟院校借鉴推广。

关键词:课程改革;PLC控制技术;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qua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eaching refor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with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nufacturing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the practical education theory system was used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problem.Three opinions were given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First,take real projects as the teaching carrier,take job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as the guide,and realize excellent post ability.Second,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with the ' three integration and four special ' model.Third,integrate innova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entrepreneurship exercises in the classroom to improv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This curriculum reform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PLC controlling technology course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words:Curriculum Reform;PLC Technology;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1 概述

職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通过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直接方式,因此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26]。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战略大问题[6]。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因此,课程在专业能力培养、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都应开展改革积极探索。如何通过专业课程改革精准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并使学生成为可靠接班人是课程综合改革问题。

2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认为,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必然会对教育提出要求,教育需要根据社会的变革而发生改变,以便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基于此,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与自身教育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最终形成了实用教育的理论体系[7]。对于高职院校,特别是加工制造类行业,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规范在实际生产中不断被应用,这对人才的岗位能力提出新要求。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要求不断提升,因此职业院校教育课程应及时进行改革,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对岗位技能的要求进行及时的更新与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并最终做到人和岗的匹配。

3 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教育与培训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关注人的培养,注重人的一生的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要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要在学校里建工厂,在工厂里办学校,做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对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都提出不同需求。可喜的是,目前已有很多学者正在关心和关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生活需要,教育教学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1)学生岗位能力有待提高。传统高职课堂教学地点在学校里面,学生无法体验真实的工作场景。传统教学方式多数采用讲授法,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偏多,学生动手实践训练较少,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学生知识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困惑,造成学用脱节的现象。通过合作企业反馈,学生毕业进入岗位后,对相关知识掌握较为扎实,但没有操作经验,更没有足够的技能,不足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还需要一段时间学习和培训。麦可思数据报告显示,学生尽管在课堂上学过相关知识,但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仍需1~3年的适应时间。此现象反映了学生的岗位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对课程进行改革,强化学生岗位能力。

(2)专业课程思政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非技术因素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越来越重要,但非技术因素如何在专业课堂上落实是课程改革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专业课程改革在呼唤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同时也可以推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课程思政的具体落实不是从单一角度开展,而应从人才培养方案开始,涉及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课程评价等教学全过程。

(3)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加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课堂中的大学生缺乏对经济社会的认知,被限制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缺少转化课堂专业知识、服务经济提质增效的思考与能力。目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不高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访谈发现,尽管有部分学生有创业意识和对创业有兴趣,却表现为无从下手。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关于创新创业的课程改革力度不大,学生未曾得到相关知识学习和能力的训练。并且教师指导创新创业参与度不高,根据前期通过网络问卷调研,参与过创新创业的老师占教师总数的8%,不足十分之一。通过访谈方式了解到教师对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兴趣不高,主要原因为不自信,缺乏实践经验,认为自身专业知识不足以指导学生创业。同时,教师能否通过深入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个人能力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也是阻碍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最终阻碍了课程的改革。

4 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化对策

依据国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结合本地智能制造企业需求,教学团队以培养掌握电气控制、智能制造等业务知识和操作能力的高技术人才为目标,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建设。其中,“PLC控制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落实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支撑“安全文明生产”“质量管理”等基本要求,满足“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控制原理、特点、注意事项及编程器的使用方法”技能要求。

4.1 以真实项目搭建教学载体,以岗位能力要求和企业标准为引领,提升学生岗位能力

针对学生实际岗位动手能力不强问题,教学团队探索基于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际生产生活相关的真实项目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针对企业需求的“领悟力、动手力、执行力”的学情分析,架构基于工艺流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六步教学法,实现了“质量在手,标准在心”的岗位能力教学目标。

4.2 以“三融”模式,在专业课程中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除过硬的职业能力外,职业素养、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学生的职业发展越来越重要。课程改革应将思想政治元素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过程和考核评价三方面进行融合,做到全方位育人。

4.3 以新技术学习为导向,加强课中创新思维训练,课下创业实践交流展示

课前,教师将企业实际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课中,教师指导学生按真实生产标准完成教学项目全过程,学生掌握关键要素。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痛点,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自主研发适合生产需求的自动控制产品,并通过指导学生组建公司,将产品在市场进行推广。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关照社会需求、学以致用的感受,以及带给学生创造经济价值的体验,提升了学生创业意识与就业能力。

5 课程改革成效

课程改革率先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展实施,学生专业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创业能力提升效果明显。近三年,学生自主研发产品8种,成立公司5家,资产流水达2000万/年,申报知识产权7项,申报注册商标2项,学生科技成果转化1项,学生主持泸州市科技局项目1项,2022年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银奖,2021年参加四川省“挑战杯”获省级一等奖,并作为唯一高职院校作品参与国赛角逐。依托四川省机电一体化名师工作室,多次在省内多所高职院校开展培训,多所高校采用本课程体系,编著的新型活页式教材被四川省多所职业院校和企业采用并得到高度评价。

课程改革成效明显的原因主要在于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具体体现在:(1)改革理念方面:职业教育横跨“教”“产”二界,职业教育系统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教”“产”具有高度变化性、开放性和协同性,通过产教融合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目标。(2)教学设计方面:教学设计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产生活,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完成产品设计和开发为目标,以效益或标准贯彻检验课程教学质量,学习过程对接工作过程,学用结合。(3)课程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网络和信息系统教学手段,全面应用课前自主学习法、课中讲授法、项目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课后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客户评价等构成的综合评价模式。(4)学生按照“六步法”完成从前期社会调研,到研发产品,再到产品推广,构建了“教室即车间、教师兼师傅、学生即学徒、教案是蓝图、成果是产品”的综合实训模式。

结语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教学,改变传统学科教育模式,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现提升学生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并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一个相对漫长改革的过程。本文通过对“PLC控制技术”进行课程改革,提出制造类课程应以真实项目为教学载体提升学生岗位能力。在教学内容、实施过程、考核评价三方面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在课上和课下进行创新创业训练,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213.

[2]史洪波,阳琼芳,梁裕.基于职业伦理视角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思政意蘊[J].教育与职业,2023(03):8388.

[3]李振宇,徐雪萌,苏岩.高校机械类课程思政教育策略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03):6164.

[4]齐强,翟明戈,姜宝华,等.本科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施[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4):2325.

[5]周璐,张宁,赵昀,等.本科职业教育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22(21):107112.

[6]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7]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在中国西部高职的本土化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19YJAZH030);四川省机电一体化技术名师工作室项目成果;智能制造泸州市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液压缸内泄露故障的分类识别方法研究(项目编号:ZZ202004)

作者简介:周丽娜(1986— ),女,汉族,辽宁阜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

猜你喜欢

PLC控制技术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浅析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项目任务型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一体化教学法在《PLC控制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应用技术型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