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声乐的演唱美

2023-07-10黄博琳

艺术大观 2023年18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民族声乐

黄博琳

摘 要:在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声乐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遗产,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孕育与改善,形成了中国独特、鲜明的艺术内容与形式,塑造出无数经典的民族声乐形象。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美主要表现在演唱美、伴奏美、表演美、旋律美、歌词美等多个方面,演唱美作为声乐艺术美的主导因素,在声、情、字、味、形等多个方面对演唱进行了美的塑造。本文将从演唱的声、情、字、味、形五个方面来探讨民族声乐的演唱美。

关键词:民族声乐;审美特征;演唱美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8-00-03

一、民族声乐的定义及审美特征

在远古时期,中国民族声乐就以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形式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相继出现民歌、曲艺、戏曲等以独特的演唱技法、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传统声乐艺术门类。随着西方声乐艺术的传来,西方音乐元素逐渐融入我国,出现了艺术歌曲、歌剧等新的声乐艺术门类。而“民族声乐”这一称号也是随着西方音乐的融入而产生的,并且开始有了两种不同音乐性质的发展:一是按照民间音乐创作模式进行创作,二是按照西方音乐创作模式进行创作,为了区分二者,前者被称为传统民族声乐,后者被称为现代民族声乐,两者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民族声乐的定义

近年来,随着声乐艺术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民族声乐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然而“民族声乐”却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这一词的概念有很多不尽相同的解释:在某些学者观点中,他们认为民族声乐是指用我国民族语言及艺术风格体现出中华人民思想情感的声乐作品;在另外一些学者观点中,他们将民族声乐拆分为“民族”与“声乐”两个层面进行概述,“民族”是指我国的56个民族,“声乐”则是指56个民族的声乐;持第三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戏曲、曲艺和民歌等所有演唱形式的艺术都被称为中国民族声乐,以上几种解释从不同的角度对民族声乐进行了理解。综上所述,中国民族声乐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以积极的中国文化为背景,以科学发声为技术,以民族唱法为基础,但又不限制于民族唱法,体现中国民族文化且符合人民群众审美的声乐作品。

(二)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

在我国传统音乐中,有两种传统的音乐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民族声乐的发展,一是儒家音乐,它所强调的是道德、声乐与情感的相统一;二是道家音乐,它则强调声乐的自然之美。通过这两种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民族声乐逐渐表现出了以“情”为核心内涵、以“字正腔圆”为审美取向、音色的独特选择、“词”“曲”“声”相融合、润腔的创造性歌唱等审美特征。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特征主要通过语言美、旋律美、演唱美表现出来。语言美主要表现在诗化美、诗情美两个方面,唱词或者歌词的语言美是创造民族声乐美的基础,通过语言的感染力来体现音乐的艺术魅力;旋律美主要表现在音调美、节奏美、和声美三个方面,旋律被称为音乐的灵魂,通过不同组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旋律曲调,使民族声乐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特色旋律;演唱美主要体现在声、情、字、味、形等方面。总之,中国民族声乐讲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最后实现声音美、情感美和表演美的完美统一。

二、民族声乐美的主导——演唱美

声乐作为一门演唱艺术,词曲只是声乐作品无声部分的完成,演唱才是声乐艺术美的主导。演唱是一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表演艺术,只有通过演唱赋予作品情感,才能真正实现美的感受。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表现以字正腔圆为演唱原则,以声情并茂为表演原则,声音是其基础,表达情感是声乐艺术的最终目的。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美主要体现在声乐演唱的声、情、字、味、形几个方面,其美学标准是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强调用心灵去歌唱[1]。

(一)声、情之美

在中国美学史上,内容与形式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民族声乐也遵循其原则,将两者相统一,通过以情传神、声情融合的形式展现出民族声乐的演唱之美。从声音形态上来看,“声”是民族声乐的基础,是连接情感的重要桥梁,民族声乐在这一方面所追求的是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灵活巧妙地运用在演唱的各个环节当中,达到明亮、辉煌、饱满、圆润、华丽的声音追求。从情感表现上来看,“情”是民族声乐的核心,即歌曲当中的表情达意,这一方面上民族声乐则对于二度创作特别强调,要求演唱者以独特的艺术处理方式,通过对作品全方位的认识,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做到真情实感的投入,从而达到美的效果。

作为歌唱艺术,使民族声乐拥有无限魅力的因素诸多,最主要取决于声与情两个方面,即遵循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表演原则。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探究其演唱美的表现,首先,以情带声。用声音来表达情感,最初是产生于劳动生活中的歌唱,属于自然、直接的情感流入,如一领众和的号子,使集体劳作动作不仅协调统一,还能振作精神,从而获得巨大力量的情感体验。从歌唱起源中我们可以看出,歌唱的目的是表达人们的情感,先有“情”,再有歌声,声音是因情而致,是情的一种表现,因此,歌唱一定是以情为依据,即以情带声。民族声乐在这一方面要求演唱者对歌曲作品要做到理性的分析及感性的体验,通过对歌曲的整体把握引发内心的情感波动,再以歌声表现出内心感受。以情带声,根据情的需要进行表现,如此动情美丽的歌声带给我们听觉上无比的愉悦与心灵上无比的满足。其次,声情并茂,声、情俱佳的统一是演唱的最高境界,二者缺一不可。一是从声音上来看,民族声乐十分注重声腔的流动性,由于民族音乐旋律的发展一般以流动的线条往前进行发展,且风格是多方面的,因此,民族声乐的演唱者是根据音乐的风格选择相应的声腔進行演唱,以流动的声腔使我们感受到动听的旋律美。例如,演唱我国西北高原地区歌曲时,其声腔具有旋律自由流畅、起伏大、音调高的特点,演唱者则运用一些装饰音、自由延长的尾音等演唱技巧发出嘹亮、高亢的歌声带给听众美的享受。二是情感的真实自然与细致丰富,真实自然的情感是对歌曲、人物情感进行了解后的感受,细致丰富则是指对歌曲深入挖掘与细心体验后的感受,体验越深越细,在歌曲中所获得的情感则越为丰富。例如,民族声乐作品《人说山西好风光》,演唱者郭兰英对此作品不仅依照歌谱进行简单的描摹,还深挖歌曲的情感,对声腔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以山西民族化的装饰音与声调变换为基本手段,将声音的强弱交替进行结合,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将山西的山河美景与赞美之情完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2]。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要求声情的完美统一,最重要的是演唱者创造性地完成歌曲的情感表现,无论是对作品情感的深入挖掘还是对声腔细致的艺术处理,将其始终贯穿于演唱之中,充分展现演唱的声、情之美。

(二)唱字之美

歌唱是语言的艺术,著名歌唱家李双江认为,歌唱的“灵魂”是情感表达,歌唱的“血与肉”则是字的表达。我国的汉语文字是以“十三辙”“四声”和“五音”来进行歌唱吐字的规范,中国民族声乐中对演唱者“字正腔圆”的要求,正是继承了传统汉语文字的精髓。

以下我们将从唱字的“字正腔圆”之美进行探究:首先,民族声乐的“字正”之美。字正是指我们在歌唱中清晰准确地吐字咬字。中国民族声乐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发展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反映民族特色的艺术,特别是许多民族歌曲的歌词在演唱中都体现了不同的语言差异,想要将这一首歌曲的情感完美表达出来,除了科学的发声以外,就一定要规范咬字吐字的方法。因此,民族声乐要求演唱者演唱时要清晰、正确地咬字吐字,一是字头的准确发音。我国地域辽阔,地方方言的发音丰富多彩,有些地区声母的发音与大部分地区的发音存在一定的区别,容易将其混淆。例如,在湖南省,由于当地方言的植入过深,人们在发音时常常将“F”与“H”弄混淆,造成读这两个拼音声母的汉字时发音不清,从而导致民族声乐作品演唱时吐字咬字不清晰,而在民族声乐的严格要求下,吐字咬字却呈现出美的感受。二是字腹的良好保持。准确地咬准字头后迅速地进入字腹,字腹作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主体部分,演唱者在演唱民族声乐时十分重视其重要性,充分展示其演唱效果。三是圆满收尾的字尾。民族声乐要求字尾要收得轻而短、准而尽,通过两短一长,即字头短、字腹长、字尾清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民族声乐表演。其次,唱字的“腔圆”之美。腔圆是歌唱中声音的表现,民族声乐中指演唱时声音的优美与圆润。这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呼吸之上才得以实现,民族声乐对呼吸十分讲究运用丹田气,将丹田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为发声的共鸣点;中为气息的支撑点;下为提气的发力点,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形成通畅流利的呼吸发音体系,充分调动了共鸣通道的完整贯通,从而获得具有高位置且集中、圆润的优美声音。

因此,从歌唱的语言上来看,“字正”是民族声乐演唱的语言表达,是基础,“腔圆”是由正确发声产生的声腔而达到圆润的效果,清晰的语言表达与圆润的声音两者完美结合,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意义,从而使得民族声乐达到美的境界[3]。

(三)韵味之美

民族声乐的演唱美只用“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来形容是不完整的,还有其表达的“味”之美,这里的“味”是指韵味,在声乐作品中指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是民族声乐的精髓。我国的戏曲、曲艺、民歌等演唱形式多姿多彩、风格各异,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词曲家经常创作与改变新的民族声乐作品,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因此,中国民族声乐在韵味这一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演唱者诠释作品时不断地在风格与韵味上下功夫,最后表现出其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与内在深厚的韵味之美。

民族声乐本就是将歌声与语言相结合表达情感的艺术,演唱时的韵味美通常是通过字韵美、声韵美、情韵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字韵美。字韵是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基础,这要求演唱者对咬字吐字有清晰准确的把握。当代一些优秀的民族声乐歌唱家在表演作品时都十分重视“字”的韵味,如著名歌唱家王庆爽在演唱艺术歌曲《千古绝唱》时,每一段歌词的字头都咬得十分明确,尤其每一句的开头字“看”“琴”“人”“哪”“夜”“前”“莫”“谁”等,咬住字头后清脆地将声音往外送,将作品表现得有声有色。二是声韵美。这是通过声音的技巧与把控来表现的,对于听众来讲,能够听到美妙动听的歌声是他们的心之所向,民族声乐十分讲究美的音色、美的音质、美的行腔,其目的就是让演唱者通过美妙的歌声体现出歌曲动人的声韵、丰富的情感。三是情韵美。在这指的是深情之美,中国民族声乐对韵味的追求是“声”与“情”的统一美,这里的“情”是指演唱者对“声”的加工与创造,将充满感情的声音传达给听众,用优美的声音唤起他们对美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民族声乐作品《延安颂》中,演唱者对于乐句尾音的处理十分注重,“影”“萤”“野”“屏”“城”等,常做渐强、渐弱或延长的处理,根据字的规律达到收韵自如的效果,将伟大的先烈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具艺术感染力[4]。

韵味一直是民族声乐作品中固有的美,通过字、声、情的完美结合、相互配合来实现,无论通过哪种形式演唱的民族声乐作品,都具有美的韵味。

(四)形之美

这里的“形”是指声乐演唱时内心情感外在流露的形体语言。在民族声乐演唱中,歌唱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这是由于中国民族声乐是在民歌、戏曲和曲艺等演唱形式基础上发展至今,其继承了戏曲中唱、念、做、打优秀的表演形式。这一方面,民族声乐艺术要求演唱者在表演上,眼、手、身、法、步需协调配合,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表演形式,在满足听众听觉美的同时又具备视觉美的享受。演唱时的表演动作与形体语言是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演唱者通过形体动作可以唤起自己与欣赏者更多的情感体验,成为情感共鸣的有效手段。

然而,形体语言的表现因人而异、风格多姿多彩,同一个民族声乐作品,每一位演唱者因理解与风格的不同,所呈现出的是带有个性化地创造美,这也是民族声乐独特的魅力所在。首先,民族声乐的形体动作注重用眼神来传情,如在著名歌唱家演唱民族歌曲《船工号子》时,上滩号子眼神专注、激流号子眼神紧张、平水号子眼神则为轻松舒展的状态。其次,对于形体动作中的体态,民族声乐艺术具有舒展自如、恰到好处的特点,表现的是声音与动作的协调之美。例如,著名歌唱家演唱民族歌曲《船工号子》时,演唱者根据歌曲情绪进行变化,或将两脚重心互相调换,或端庄大气的两脚站立,突出韵律美与协调美。紧接着是民族声乐中手势具有渲染气氛、叙事、说明的特点,在演唱时使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得以增加。例如,在民族声乐作品《祖国永远是春天》中,大部分演唱者在歌曲的结尾处都会做一个上扬的手势,以此来表达歌曲情感的抒发与强有力的气势。

因此,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歌唱与表演的巧妙结合,体现了其独特的个性之美。

三、结束语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歌唱的艺术,当演唱者进行演唱时,作品的美才得以真正的展现,他在演唱的過程中坚持使用中国民族唱法在声腔、语言及情感表现优点的同时,广泛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演唱技巧,在演唱艺术上不断创新发展,坚持中国审美,通过唱声、唱情、唱字、唱味、唱形将民族声乐的演唱美传达到我们的心中。现如今,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语言、韵律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民族声乐演唱在未来也定会散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美!

参考文献:

[1]李娜娜.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J].大舞台,2013(06):31-32.

[2]王涛.民族声乐演唱与表演艺术研究[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20.

[3]李萍.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珊珊.民族声乐理论与作品分析[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民族声乐
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功能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宫廷院体画的审美特征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辛夷坞青春小说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