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2023-07-10杨宏应
在35年的乡村教育生活中,王继芬老师始终挚爱着乡村教育事业,努力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践行和诠释着“人民教师”的内涵。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她始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来关心教育,她的努力与付出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家长的赞誉、学生的爱戴。
以父母之心育人
王继芬出生于1970年1月,是土生土长的砚山县阿舍彝族乡人。
1988年7月,初中毕业后她原本打算去阿舍冶炼厂当工人。阿舍冶炼厂是乡办企业,当时厂里职工每月人均工资近两百元,跟国家正式工待遇相差无几。当时阿舍乡白世尼一个一师一校的老师被派去进修学习两年,由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村完小负责人一直没有找到顶岗老师。无奈之下,村完小负责人找到了王继芬的父母,希望刚刚初中毕业的王继芬能去这个一师一校点教书。在父母的劝说下,王继芬很不情愿地接受了代课老师的职位,开启了自己三尺讲台的生涯。
尽管起初不情愿,但一贯认真负责的内在习惯,还是让她全身心地投入了教学工作。只有初中文化又无教学经验的她,只有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备课。她不惧困难,化压力为动力,苦干实干加油干!别人用一小时轻松做完的工作,她要花半天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做完做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她所教班級的学业成绩竟跻身全乡第三名。那年教师节,她被阿舍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并获得了一个大大的热水壶作为奖品。
这次获奖,极大地提高了王继芬对教育工作的自信心!父母更是为她感到自豪和骄傲,他们把新水壶摆在家里最显眼的桌上,每逢家里来亲戚,都要讲讲女儿教书获奖的成绩。一方面王继芬逐渐对教学有了兴趣,一方面看到父母这么高兴,遂决定今后继续从教,以安慰饱受“没文化”之苦的父母。
阿舍乡白世尼是一个贫穷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重男轻女风气盛行。每当看到适龄女童背着弟妹趴在窗外羡慕地看学生上课时,王继芬总有种说不出口的心酸。她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很多失学女童的家庭,得知贫困和重男轻女的观念是她们失学的主要原因。她想起了阿舍乡部分少数民族妇女因为没有进过学校,一辈子不会讲普通话!有些老奶奶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去阿舍乡赶过集市(街),甚至街子(文山方言)是个什么概念她们都不知道!王继芬不想让这些孩子一辈子生活在封闭的山里,她想尽办法让她们进学校读书。她为她们垫付学费,工资不够垫付时,她甚至向家里借钱给学生垫付学费……虽然历经艰难,但当那些女孩读书识字后靠努力过上自主的生活时,当一些人通过考学成为医生、教师时,王继芬觉得她所有的努力、辛苦都是值得的。
王继芬特别崇敬张桂梅老师,她觉得张老师就像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光。她愿像张桂梅老师一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自己微弱的光亮和瘦小的肩膀托举一个个希望和梦想。
以真才实学教书
王继芬先后在白世尼、阿文寨、斗南、阿舍小学任教过。无论是在哪个学校,她都一心扑在教学上。在教学中,她敢于挑战困难,也创造了不少“奇迹”。2016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因原任教师工作调动,王继芬被安排接手一个新班——四年级(2)班。这是一个成绩在全乡排名倒数的“特殊班级”,王继芬二话没说就揽了过来。开学伊始,她立即召开班会,重新选举了班委,明确了班委职责。而后,她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和学生沟通和辅导学生功课。很快,这个班就有了浓厚的学风,学生也逐步有了学习的自信心。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这个班在学年末的全县统测中,成绩竟然跃居全乡第一。这一从垫底到居首的逆转,让校长、同事和家长都感到意外,她和她的班在当地成了一个不小的传奇,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她的学生。
除了教学成绩优异外,王继芬的班主任工作也非常出色。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需要格外的耐心和毅力。需要教师静下心来,去观察、了解学生,需要教师俯下身来与学生交流、融通。王老师总是和学生在一起打扫卫生、运动游戏,鼓励他们,引导他们树立学习、生活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为工作出色,2014年和2019年,王继芬所带的班级先后两次被评为砚山县先进班集体。
从教多年,王继芬担任过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过语文、数学、品德、道德与法治。多年来,无论学校安排她做什么工作教什么学科,她都服从安排,不挑不拣。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干一行爱一行,力争在能力范围内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最好。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王继芬也不忘依靠自身的模范作用,给青年教师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通过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的中坚力量。2017年,她指导青年教师参与的说课题目《年月日》和《圆柱的体积》分别荣获县级一等奖和二等奖。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三十多年来,王继芬遍尝了乡村教育的苦辣酸甜,秉持立德树人之心,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为乡村学子筑起了梦想的桥梁。
这就是王继芬老师,一位从教33年的优秀乡村教师。
作者简介:杨宏应,中小学高级教师,文山州作家协会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民族教育》《文山日报》等报刊。箸有专箸《守望诗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