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剂在敦煌医学卷子当中的应用

2023-07-10梁永瑞李应存田云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3年6期
关键词:药酒剂型

梁永瑞 李应存 田云梦

【摘 要】 酒剂是将药物与酒以一定方法进行处理后,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溶于酒,起到治疗疾病与养生保健的作用。敦煌出土的医学卷子当中共载酒剂31首,多应用于男子阳痿、腰膝冷痛等疾病,主要分为浸酒法、酒服法、酒煎法三种形式。文章依托敦煌地区独特的酒文化,结合古代医学典籍,对敦煌医学卷子当中所载酒剂的功效、制作方法、服用剂量等进行考证,以便更好地传承中医酒文化。

【关键词】酒剂;药酒;敦煌医学;剂型;医酒同源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3)11-0021-03

Abstract:Liquor agent is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 of medicine dissolved in liquor after the treatment of drugs and wine in a certain way, which plays a role in treating diseases and health care. The medical papers unearthed from Dunhuang contain a total of 31 liquor agents, which are mostly used in diseases such as impotence, cold pain of waist and knee.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forms: soaking alcohol, taking alcohol and decocting alcohol. Based on the unique wine culture in Dunhuang area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ncient medical books, this paper makes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efficacy, preparation method and dosage of wine agents contained in dunhuang medical books, so as to better inherit the win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Wine Ggent; Medicinal Wine; Dunhuang Medicine; Dosage Form; Medical Wine Homology

敦煌醫学卷子是在1900年夏天出土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当中,到目前为止公布的医学卷子高达100余种,是我国已知出土医学卷子种类最为丰富的。马继兴先生将所有卷子分为医经类、诊法类、医术类、医方类、针灸类、医史资料等,其中医方类数量最为庞大,目前公认为其大多数为隋唐五代时期医学家的经验方,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于后世,治疗的疾病相当广泛,剂型多种多样,包括散剂、酒剂、丸剂等,其中酒剂共载31首,疗效显著,制作方法详细,对后世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将从其制作、剂量、主治功效等方面全面考证,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甘肃的酿酒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敦煌作为“华戎交所一大都会”,酿酒业也十分的发达,所产酒品种甚多,包括秫酒、麦酒、青稞酒、葡萄酒等,酿酒之多,令人瞠目,且当时商业发达,酒肆林立,在敦煌莫高窟的第12窟、146窟、108窟当中便有酒肆饮酒图,体现了在隋唐至宋代敦煌地区酒文化的繁荣,这也为敦煌地区药酒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 酒的传统药用

酒素有“百药之长”的称号,在中医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通行血脉、助行药势、祛风散寒、升发阳气等功效。历代医家对于酒的应用不在少数,多以浸酒、酒服、酒煎等方法为主,起到治疗与辅助治疗效果,如《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五》记载:“酒,味苦、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1]酒用于治疗疾病自《汉书·食货志》便有记载,云:“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古人将酒分为上中下三樽,凡造酒以糯米为上樽,稷米为中樽,粟米为下樽,在药用时也有着严格的标准,因其制作所用材料多样,醇醨不一,诸多医家认为惟糯米造者,入药乃良,又必为陈久者,醇缓无毒为佳。但《本草》有云:“凡生物果、谷、草木之易酿者,皆可造酒入药。”[2]体现了酒在治疗中广泛的应用。根据历代医家的不断改良,以药酿酒、以酒入药、以酒服药、以酒煎药便推广开来,使其在治病与养生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敦煌医学卷子当中所载的酒剂

敦煌医学卷子当中所载的酒剂大致可分为以酒煎药、以酒服药、以酒浸药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使用时,有着不同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男科疾病、中风、肺系疾病、脾胃系统疾病以及强身保健五个方面,具体见表1。

2.1 肺系疾病 《黄帝内经》当中记载“肺为华盖”“肺为娇脏”,故在外邪侵袭人时,最先受邪,常常会导致发热恶寒、流涕身痛、脉浮紧等表证。但肺病迁延日久,损伤肺体,导致宗气虚衰,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水津失布,酿生痰浊,导致呼吸困难、坐不得卧等症状,甚则酿生湿热。导致咳唾脓血的症状。酒味辛大热,具有散风祛寒、通行血脉之效,如敦煌卷子《疗杂症方书第一种》(编号:S.3347)中记载的“疗痰涎方”应用饴糖、酥、蜜、蜡放入半升清酒当中,煎煮蜡消散为止,即可服用,治疗痰涎壅盛、喘息不能平卧等症状,方中饴糖补脾润肺,《神农本草经疏》中记载:“其有消痰,润肺,止嗽,治咽痛、吐血等功。”[3]虽会有动火生痰之痹,但少量食用可起到顺气化痰之功;酥在古代本草记载来自国外,以牛羊乳制成,但在敦煌地区为常见的一种食物,中医认为酥乃阴血之精华,可起到补五脏、益精血的功效,《外台秘要》中记载:“一切肺病咳嗽,脓血不止。用好酥五十斤,……神效。”[4]但牛酥性微寒,羊酥性微温,故在此处应为牛酥,起到除胸中烦热、止嗽化痰之效;蜜性温,经过查阅文献得知石蜜、木蜜等功效多为益气补中为主,故此处应为产自波斯国的缩沙蜜,有着下气化痰之功,如陈藏器云:“缩沙蜜,味酸。主上气咳嗽,奔豚鬼疰,惊痫邪气,似白豆蔻子。”蜡即蜜蜡,有益气补中之效;加入清酒,煎至蜜蜡消散,使药物溶于酒中,起到降气化痰之效,根据酿酒原料不同,据本方所治疾病结合敦煌地区酒文化可知,此处酒最好选用葡萄酒,《新修本草》中记载“饮葡萄酒,能消痰破澼”[5],运用在此方当中最为适宜,米酒、黄酒等大辛大热,食多恐生痰生热。

2.2 脾胃系疾病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功能失调便会导致气的运行不畅,饮食水谷难化,迁延日久导致人体机能的下降。敦煌医学卷子中治疗脾胃系疾病时以酒服丸剂为主,药力缓和,疗效持久,加之酒具有行药势、厚肠胃的功效,使其发挥更好疗效。如敦煌《杂症方书第二种》(编号:S.5435)当中记“厚朴丸”应用厚朴、生姜汁、山茱萸、干姜四味药以枣泥和丸,每日空心酒服,原文记载为治疗“咽中有咽不下物,吐之,吐后仍觉”。由此看出此方的主治与梅核气大致相似,为脾胃虚寒内盛,气机运行不畅,导致痰停咽喉,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方中厚朴辛温,性专消导,能够散结除满、温暖脾胃,能瀉胃中之实,化中焦之痰,《药性论》中提到其能除痰饮,去结水;生姜辛微温,具有去痰下气之功,主痰水气满,与干姜并用,增强温中除满之效;山茱萸酸温,虽为补肾益肝之药,但其亦有温中下气之效,《得配本草》中便记载其当用酒浸去核的炮制办法,四药相伍,达到降气化痰、消胀除满之功,用枣泥糊丸,增强其温中补脾之效。在服用药物时,以酒服下,达到振奋脾胃阳气,化痰行气通络之效。根据不同酒的功效来看,米酒具有通血脉、温肠胃、助药势上行之效,故在治疗脾胃系疾病时当以米酒为主。

2.3 中风 中风在中医又称为“卒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口眼歪斜、语言謇涩、手足拘挛”等风寒邪气痹阻经脉症。自仲景首创中风之名后,直至金元时期之前,多以外风理论为主,因敦煌医学卷子多抄写于隋唐时期,故在治疗时多以散风祛寒、温阳通络为治疗大纲。在敦煌医学卷子中治疗中风方剂数量较多,多以药酒的形式出现。如敦煌医学卷子《杂症方书第八种》(编号:P.3596)中记载的茵芋酒方,将茵芋、附子、天雄、细辛、踯躅、石南、桂心各一两,绢袋盛之,置于一升酒中七日,一日三次,据自身酒量酌情饮用,用于治疗“中风所致面目胀、舌重语涩、手足麻痹、四肢拘挛”等症。方中茵芋苦温,祛五脏邪气,主要用于风痹所致的四肢关节拘挛等症;附子、天雄、细辛、踯躅均为大辛大热之品,善走诸经,祛全身之寒湿,利四肢之经脉,治疗筋脉拘挛、手足麻痹等症;石南助肾益阴,逐风祛邪,在古方中为风痹肾弱要药;桂心性热,无毒,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为治疗风痹骨节挛缩的要药。将上述药物置于酒中七日,使有效成分能够更好的溶出,且方中附子、天雄、踯躅、细辛均为有毒之品,经过酒浸,亦可减轻其毒性,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酒亦有祛风散寒、通经活络的功效,善行走窜,助其他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2.4 男科疾病 男科疾病在传统中医治疗时多以肾为主,以虚为重点,以补虚壮阳为主要治疗方法,佐以疏肝、活血等治法,以此中医在男科治疗中有着巨大的优势。敦煌由于气候寒冷干燥,日久风寒积于体内,耗伤阳气,使阳道萎弱,导致无子、阳痿、滑精、溏泄等临床症状,故敦煌医学卷子中治疗男科疾病的医方中大多为温肾壮阳、散风祛寒之品。如敦煌医学卷子《杂症方书第七种》(编号:S.3144)中记载的“牛膝酒”,将人参、防风、黄芪、慈毛、桂心、牛膝、枳壳、蒺藜、桃仁、石斛、肉苁蓉、独活、天门冬、茯苓、生姜、生地黄、鹿角屑十七味药置于清酒之中密封,随量饮用,治疗“积年风冷、饮食不佳、阳道痿弱、精液清冷”等症。方中人参、黄芪微温,补五脏、除邪气;独活、防风祛风除湿解表;石斛、牛膝、天门冬强腰膝、补肝肾,益精补髓;生姜、桂心散风祛寒,温阳通络;蒺藜、生地、鹿角屑等补肾固精,强阳起痿,将上述药物置于酒中,酒因其性热味窜,可起到温通血脉,填精益髓之效,且牛膝酒在敦煌卷子当中出现较多,男科疾病诸多方药均以牛膝酒服下,全方达到益精填髓、壮阳起痿之功。

2.5 强身保健 广义上讲养生保健便是运用药物、运动、饮食等达到身体强健、延年益寿的目的。酒过饮虽损胃耗血,生痰动火,但适量饮酒可有和血行气、壮神消愁的功效,尤其是经过特殊炮制的药酒,更是能够激发药物的功效,促进药效的发挥。《本草经集注》当中提到:“昔三人晨行触雾,一人健,一人病,一人死。健者饮酒,病者食粥,死者空腹。此酒势辟恶,胜于食。”[6]这便足以说明适量饮酒具有祛邪避秽的功效。唐宋时期的敦煌作为商贸枢纽,更是商铺林立、酒旗猎猎,酒的品种繁多,不论男女老幼,甚则当地僧人也会经常饮酒,这便为药酒的盛行打下了基础,如敦煌卷子《杂病方书第七种》(编号:P.3144)当中记载的敦煌地区当时著名的牛膝酒,便是用人参、防风、黄芪、慈毛、桂心、牛膝、枳壳、蒺藜、桃仁、石斛、肉苁蓉、独活、天门冬、茯苓、生姜、生地、鹿角屑共17种药物切碎,以酒一升,密封七日,随时取用,以量为度,其主要起到振阳除寒、补气养血、填精补髓等保健功效,这与敦煌地区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处的酒当为当时的烧酒,其度数较高,大辛大热,主要用以散寒开郁,颇有捷效,且无助湿生痰之害。

3 总结

敦煌地区作为古时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文化交融,人口繁杂,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在凉州担任幕僚期间,写下的《戏问花门酒家翁》一诗,把当时当地的酒风俗描写得活灵活现。诗中写道:“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七旬老翁当罏沽酒待客的情景,勾画了一副酒香弥漫的唐代市井图。“千壶百瓮”反映出储酒之丰盈,七旬老翁开的小店尚且如此,可以联想到大酒肆的盛况[7]。

敦煌出土的经卷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在治疗疾病时应用酒也较为常见,在中医学当中酒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以酒炮制药物,还是直接入药,均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制作方便,味道醇美,疗效显著,深受人们的喜爱。从整理分析敦煌医方来看,酒的品种繁杂,根据其病因、病机、病位不同而选用不同的酒,其在敦煌医方中的应用主要起到以下功效:①助行药性,减轻毒性;②振阳除寒,填精益髓;③活血化瘀,疏经活络;④补养气血,滋阴补肾;⑤健脾和胃,补益强身。除此之外,酒在中医学中还具有诸多功效,现代研究也认为适量饮酒可以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精神系统疾病。敦煌医方当中更是将“酒为百药之长”这一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有着以酒服药、以酒制药、以酒浸药等多种形式,其对酒的应用应当结合敦煌当地的酒文化去深入挖掘,经卷中所载的酒剂对倡导科学饮酒,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慎微.证类本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580.

[2]孙星衍.神农本草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93.

[3]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7:212.

[4]王焘.外台秘要[M].北京:华龄出版社,2021:1105.

[5]苏敬.新修本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60.

[6]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83.

[7]高益群.酒仙故里的酒人酒事[J].文化甘肃,2015(3):55.

(收稿日期:2022-10-09 编辑:刘 斌)

猜你喜欢

药酒剂型
微乳技术在伊维菌素剂型制备中的应用及展望
从药酒中理性认识中药之毒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注意药酒服用的安全性
药酒不能任性喝
探秘药酒
喝药酒有什么坏处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彝药传统剂型——食补剂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