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故事会,畅享“读—写—讲”

2023-07-10黄雅芸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趣味习作文学

黄雅芸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从编排内容及其组织来看,本单元属于典型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我们尝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建构,希望能较好地落实这一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

一、纵向贯通,明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定位

2022年版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學习任务群的第二学段第三条学习内容为:“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纵观教材,与这一学习内容相匹配的单元在各学段均有安排,其中,仅三年级就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三上第三单元、三下第五单元、三下第八单元。

经过梳理,我们发现这几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关联紧密、前后衔接,目标要求螺旋上升。

1.文学阅读类型相近,阅读要求基本统一。这三个单元文学阅读内容的文本类型较为相似,都是有趣的童话、故事,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单元语文要素均指向文学阅读的目标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想象的丰富神奇、故事的生动有趣。在前两个单元基础上,三下第八单元还提出了复述故事的新要求,指向基于充分了解故事内容基础上的详细复述,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的过程,架起了输入和输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桥梁。

2.创意表达内容相同,创写要求步步进阶。三个单元的“创意表达”均在习作中体现。三次习作内容相同(均是写童话),但对创写的要求逐步提高:三上第三单元考虑到这是小学生第一次学习编写童话,所以教材给出了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等)提示,引导学生梳理问题答案,适当组合,形成习作;三下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这次创写童话重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尝试编出奇妙的想象故事,享受想象的乐趣;在此基础上,三下第八单元编写童话的要求又有所提升,强调故事要“有趣”。

由此,我们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在三下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简要概括为: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想象故事的生动有趣。(沿袭)

2.学习详细复述故事。(新增)

3.按照“失去原有特征”或“特征变相反”的思路编写有趣的想象故事,享受想象的乐趣。(新增)

4.开班级故事会。(新增)

二、横向联结,架构本学习任务群的任务安排

在对单元全部内容进行进一步阅读、梳理之后,我们结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进行了内容整合、结构调整,形成了本单元学习任务群的任务要点与课时安排(见表1),并架构了本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系列学习任务及学习活动。

1.领会单元要义,以“口语交际”统摄学习情境。

2022年版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表现和发展的。每个学生都喜欢有趣的故事,故事会的主题情境既真实、朴实,又生动活泼,有助于激活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内驱力。我们决定以本单元口语交际安排的“趣味故事会”作为统领性的校园生活大情境,围绕其进行任务群整体设计,促使学生在真实的、有挑战性的语言情境中开展各项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2.整合教材内容,以“读—写—讲”架构学习任务。

在“趣味故事会”的主题情境下,我们整合教材,系统规划了“读趣味故事、写趣味故事、讲趣味故事”三级学习任务,以“评选故事大王”为终极挑战,引导学生在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体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乐趣。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均分解、有机融合到趣味故事的“读—写—讲”的语文实践活动之中。

3.挖掘群文特质,以“反差”锚定学习支点。

“读趣味故事”,我们对课文做了整合,将原本独立的四篇阅读改为两两组合的“群文阅读”。这是因为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暗含着高度一致的“趣点”——反差。四篇故事虽不同,但趣味的诞生都与反差有关。《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裁缝和顾客之间性格存在巨大反差;《方帽子店》,对待事物时大人的顽固愚蠢和小孩的自然真率之间也反差鲜明。由此我们可将这两篇归并为“人物之间的反差”。《漏》和《枣核》,原本强悍凶恶的老虎和小偷成了胆小鬼、倒霉蛋,不起眼的小枣核竟是拯救百姓的大英雄,两则故事的趣味都体现为同一人物表里之间的反差,于是我们将这两则故事归并为“人物自身的反差”。

“写趣味故事”的学习任务,也着力凸显“反差”。请看本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的教材导语:“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明确的方法指引,为此次习作设定了编创逻辑。也就是说,本次习作就是要写“动物前后反差带来的趣味故事”。

综上,我们以为,“反差”可以成为本任务群“读”与“写”的学习支点,抓住“反差”,就抓住了本单元趣味故事的阅读欣赏与想象创编的内核。

另外,本单元语文园地的部分内容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因本文侧重围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展开相关论述,故未对其予以详细介绍。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学习任务群的任务及活动的设计仍须重视。

三、逆向思考,设计本任务群的学习评价

要想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学习评价的设计与实施是“最后一公里”。我们关注学习对象,对其进行身份设计,同时逆向思考,以终为始,进行评价标准设计,加强过程性评价,以此保障学生扎实经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全过程,通过及时反馈、反思,促进学习和教学改进。

1. 评价对象设计:在特定身份里成长。

薛法根老师说,我们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要“满足学生角色代入的需求,使其在角色中成长”。什么角色是学生需要、喜爱的呢?如何让学生产生代入角色的满足感?如何帮助其在角色中成长?这些问题在设置任务时要用心考虑,在设计评价时同样需要精心设计。比如,完成学习任务“读故事”时,我们设计的学生角色有三种:第一,“朗读者”,给予“谁能‘声临其境?”的个体评价;第二,“小老师”,给予“评选星级小老师”的互动评价;第三,“配音师”,给予“最佳动画配音团”的合作评价。在特定的角色里,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挑战欲、主动性、参与感、成就感均得到激发。

2. 评价标准设计:多维标准驱动成长。

2022年版课标指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因此,我们将学生在“读—写—讲”的语文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均纳入评价范畴,多维度设计评价标准,以此驱动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长。比如,根据本单元创意表达的任务要求,我们对学生“写、改、讲、评、讲”五个学习活动进行了全程表现性评价设计,努力实现多维度、多主体、多样态的进阶评价(见表2、表3)。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张 茹

猜你喜欢

趣味习作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习作展示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