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里上最好的语文课
2023-07-10成尚荣
成尚荣
在春天即将逝去的四月中旬,我在深圳听了一堂令我感动,可能会在心灵上打上美好印记的一堂语文课。
课文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部分的一首七言绝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一堂课,好似“小雨润如酥”,静静地、悄无声息地沁入人的内心。不仅是坐在教室里的孩子,包括坐在后面听课的年逾八旬的我,亦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澎湃。因为教师引导学生从诗词里不仅读出了早春之感,而且读懂了少年心,而这一切又都是安安静静的。
本课,教师设置的主问题是:“当你走过半生,你还会是一个少年吗?”显然,这是一个人生哲学问题,是关于向少年、向青春追问致敬的问题。教师围绕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找寻答案:“官忙”就不能去领略“最是一年春好处”了吗?“身老大”了就不能像少年那样欣赏小雨滋润后的“草色”了吗?即使是“烟柳满皇都”的暮春时节就會失去热爱早春的心情了吗?
教师独具匠心,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其一、其二放在一起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韩愈诗中“春”之意象的独特,以此走进诗人内心,领悟对生活永远充满希望、饱含信心的人生哲学。尤其有两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领会“万里归来颜愈少”的含义。一是课件呈现韩愈3岁开始直至58岁病逝,一生不如意,却自始至终正直勇毅,心怀家国,从不违背自己热爱早春的初心。读诗,其实是读诗人,读人生。二是课文结束时,播放了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演唱的一首合唱视频《少年》:“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画面中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老科学家、老工程师们,犹似少年唱出了新时代老年人的青春之歌。激情似潮,真诚本真,一脸的少年,满身的青春。视频中,现场听众不断擦拭泪水,而我也是热泪盈眶……
这堂课用古诗、用早春的意象道出了新时代早春的生机勃发。我想,这叫什么?这叫春天里上一堂最好的语文课。何为“春天里”?即使不是早春,而是暮春;即使不是春天,而是寒冬,这样的课一定仍然是春天里上的一堂最好的语文课。抑或说,怀着少年心,始终让语文教学处在美好春天里,永远有希望的田野,蔚蓝的天空,这才叫春天里上的最好的语文课。
这堂课的执教老师是年轻的刘恋老师,她是肖绍国老师工作室的一个成员,也是王崧舟老师的弟子。肖老师提倡“诗画语文”,最近几年又特别提出“我想安安静静教语文”。安安静静,当然是一种状态,但更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它摒弃浮躁,拒绝浮夸,反对浮华;安安静静,是教学的品质,它绝对不允许作秀、表演,坚决反对教学娱乐化;安安静静,又是一切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独当之任,而不是毫无目的、毫无必要地拓展,以显示内容的丰富,而让跨学科学习时尚起来……这无疑就是周国平先生说的“丰富的安静”。就像刘老师上的这堂课,让诗画语文,让语文教学折射出哲学意义,形成一种精神气象。
像是一种约定,王蒙先生最近在《文汇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春天里的一堂文学课:写作的时空与文学的想象》。王蒙说:“文学并不存在以新抵旧的必要性……我们平常所说的经典一大特点就是它们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什么叫“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其中一个核心要义,就是要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这叫创生性继承。创生性继承体现在对经典进行时代解释,这样,经典就会从过去时发展为现在时,还表现为未来时。经典有永远的春天,在春天里上最好的语文课正是意在进行创生性继承。
王蒙还说:“我爱生活胜过了爱我自己。生活本身有它的力量、它的格局、它的美好、它的花样翻新,你难道能不爱它吗?”语文课,其实是师生共构的一种生活,生活中的任何时候只要有热情,永葆“少年心”,去追逐早春,去追求生活与创造,那么,我们会在春天里上一堂堂最好的语文课。
(作者系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