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技术联合卢戈氏染色在食道癌及癌前病变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3-07-10王留闪姚松涛杨平生
王留闪,姚松涛,杨平生
(1.宝丰县人民医院 病理室,河南 平顶山 467400;2.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病理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食道癌为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其早期无明显症状,就诊时多数已处于中晚期,致使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缩短生存周期,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而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确诊后可通过微创术达到根治效果,5 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因此,早期定性诊断食道癌及癌前病变,从而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1]。常规内镜检查下癌前病变及早期食道癌均表现为糜烂、充血等,易与炎症混淆,存在一定局限性[2]。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窄带成像(NBI)技术已逐渐应用于食道疾病检查中,可有效观察消化道黏膜表面血管、腺管形态[3]。卢戈氏染色法可通过染色剂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发生显色反应,使食道癌及癌前病变更易检出[4]。近年来多篇报道均证实NBI 技术、卢戈氏染色对食道癌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关于二者联合诊断癌前病变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分析NBI 技术联合卢戈氏染色对食道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宝丰县人民医院164 例经胃镜检查疑似食道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8 例,女76 例,年龄43~74 岁,平均(62.38±3.85)岁;体质量指数20.4~27.3 kg/m2,平均(23.89±1.07)kg/m2;其中42 例伴有吞咽不适,34 例伴有胸骨后疼痛,31 例伴有干咳。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伴有食管黏膜粗糙、凹陷、糜烂等特征,并经常规内镜检查疑似为食道癌或癌前病变;②可接受NBI、卢戈氏染色检查;③知晓本研究,并签订之情承诺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消化系统疾病;②无食管相关手术史、放化疗史;③合并内镜检查相关禁忌症;④对卢戈氏染色剂过敏者;⑤合并食道息肉、静脉曲张;⑥合并精神障碍无法积极配合检查者;⑦合并肝、肾、造血功能障碍;⑧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者。
1.3 剔除标准及处理方法
剔除标准:①研究中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已明确诊断为食道癌及癌前病变者;③自愿退出研究者;④检查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无法继续进行检查者。剔除处理:剔除后根据剔除例数采用1∶1 原则重新纳入符合上述纳入标准患者。
1.4 方法
所有检查均由同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内镜检查医师进行,当意见不一时商讨后统一结论,并分别取各内镜检查下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1.4.1 NBI 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NBI 技术检查,检查前空腹12 h 以上,常规准备完毕后进行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对病灶大小、部位、形态进行观察记录,将白光转化为NBI 模式进行观察,记录病灶大小、数目、部位及黏膜相关形态,并进行NBI 分级及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分型。
1.4.2 卢戈氏染色 NBI 技术检查后均进行卢戈氏染色检查。采用喷洒管在NBI 检查病灶区域均匀喷洒2.5%卢戈氏碘液10 mL,观察病灶区域着色情况,并进行卢戈氏染色分级。
1.5 诊断标准
1.5.1 NBI 诊断标准 NBI 内镜下对病灶进行分级,其中Ⅰ级:病灶褐色部分较为明显且具有清晰边界,病灶表面粗糙不平,呈凹陷或凸起感;Ⅱ级:病灶褐色部分较淡且具有清晰边界;Ⅲ级:病灶褐色部分较淡且无明显边界。阳性:NBIⅠ~Ⅲ级,阴性:病灶无褐色区域。
1.5.2 卢戈氏染色诊断标准 经卢戈氏染色后对病灶进行分级,其中Ⅰ级:无着色部分较为明显且具有清晰边界,呈凹陷或凸起感;Ⅱ级:无着色部分相较于周围颜色淡,具有清晰边界,可直观分辨;Ⅲ级:无着色部分相较于周围颜色淡且无明显边界。阳性:卢戈氏染色Ⅰ~Ⅲ级,阴性:组织染色均匀,基本一致,呈棕褐色。
1.5.3 IPCL 分型标准 NBI 内镜下进行IPCL 分型,其中Ⅰ型:IPCL 排列规则且成圆环状;Ⅱ型:IPCL 排列规则,管径成延长、扩张趋势;Ⅲ型:IPCL 具有微小变化;Ⅳ型:IPCL 排列不规则,且伴有扭曲、扩张、形态不一、口径不一中两种特征;Ⅴ型:IPCL 排列不规则,且伴有上述4 种特征。
1.6 观察指标
①统计NBI 检查、卢戈氏染色单独、联合诊断食道癌及癌前病变结果,联合诊断结果采用并联原则。②比较NBI 检查、卢戈氏染色单独、联合诊断食道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准确率、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③分析IPCL 分型与NBI 检查结果的关系。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单独、联合检查对食道癌诊断结果
经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64 例疑似食道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食道癌76 例,轻中度非典型增生26 例,重度非典型增生23 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5 例,炎症24 例;经NBI 检查结果显示,食道癌55 例;经卢戈氏染色检查结果显示,食道癌53例;经联合诊断结果显示,食道癌73 例。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单独、联合检查对食道癌诊断结果 (例)
2.2 两种方法单独、联合检查对食道癌诊断效能
与NBI 检查、卢戈氏染色单独诊断比较,联合检查对食道癌诊断灵敏度90.79%(69/76)、准确度93.29%(153/164)较高,漏诊率9.21%(7/76)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单独、联合检查对食道癌诊断效能 (%)
2.3 两种方法单独、联合检查对癌前病变诊断结果
经NBI 检查结果显示,轻中度非典型增生21例,重度非典型增生16 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2例;经卢戈氏染色检查结果显示,轻中度非典型增生19 例,重度非典型增生17 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 例;经联合诊断结果显示,轻中度非典型增生25 例,重度非典型增生21 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4 例。见表3。
表3 两种方法单独、联合检查对癌前病变诊断结果 (例)
2.4 两种方法单独、联合检查对癌前病变诊断效能
与NBI 检查、卢戈氏染色单独诊断比较,联合检查对癌前病变诊断灵敏度89.06%(57/64)、准确度93.90%(154/164)较高,漏诊率10.94%(7/64)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种方法单独、联合检查对癌前病变诊断效能 (%)
2.5 IPCL 分型与NBI 检查结果的关系
NBI 检查食道癌中IPCL Ⅴ型占83.64%,轻中度非典型增生中IPCL Ⅲ型占66.67%,重度非典型增生中IPCL Ⅳ型占81.2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IPCL Ⅳ型占75.00%,炎症中IPCL Ⅱ型占88.33%。见表5。
表5 IPCL 分型与NBI 检查结果的关系 [n(%)]
3 讨论
食管癌早期常缺乏典型症状,易被患者忽视,当出现吞咽困难等严重病症时,已发展至中晚期,且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5 年生存率多数低于30%,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早发现、早治疗为改善食管癌预后的关键所在[5]。
常规内镜为目前临床诊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方案,但早期食管癌在常规内镜下无明显特征,常表现为黏膜浅表糜烂、充血等,易与癌前病变混淆,引起漏诊、误诊现象,致使延误最佳治疗时机[6]。随着临床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NBI 技术逐渐应用于食道癌及癌前病变检查中,可通过滤光器过滤内镜检查中宽带光谱,仅留下蓝光、绿光窄带光谱,在光谱组合的辅助下,可有效观察IPCL 及食管黏膜的微小变化,且NBI 操作简便,可通过按钮一键完成常规白光与NBI 模式的转换[7]。陈远博等[8]研究结果表明,NBI 技术单独诊断早期食道癌准确率可达85.83%,可对食管早期病变进行初步诊断。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NBI 技术对食道癌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3.54%,对癌前病变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8.41%,提示NBI 技术对于食道癌及癌前病变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对患者进行靶向活检具有指导意义。其原因可能在于,NBI 技术可通过光谱组合,显示食管黏膜表面细微变化,通过内镜进行光染色,根据观察黏膜表面颜色变化、光滑程度及病变状态,及时发现病变区域[9-10]。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NBI 检查中,食道癌IPCL Ⅴ型占比最高,癌前病变IPCL Ⅲ型、Ⅳ型占比最高,提示临床可根据NBI 内镜检查下IPCL 分型辅助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卢戈氏染色为近年来一种新型含碘溶剂染色法,可有效明确食管病变范围、部位等,通过碘染色剂与食管内鳞状上皮细胞发生颜色反应,使食道病变上皮与正常鳞状上皮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清晰观察病灶形态,可更加直观进行诊断,但对于病变良恶性鉴别存在一定局限性[11-12]。赵娜等[13]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联合NBI 技术、碘染色对食道癌进行诊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本研究结果显示,NBI 技术联合卢戈氏染色对食道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29%、93.90%,明显高于单独诊断,有助于临床降低漏诊率,与上述研究结果类似。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当食管发生炎症反应时,上皮细胞也会发生损伤情况,单独使用卢戈氏染色会出现假阳性病例,而NBI技术可有效弥补卢戈氏染色的缺点,二者结合更利于食道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且可提高内镜成像效果[14]。
综上所述,NBI 技术联合卢戈氏染色可有效提高食道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临床可结合患者IPCL 分型进行辅助诊断,为临床早期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