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炎湿疹患者皮肤常见细菌及真菌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23-07-10李椅云李平曹文苓梁景耀颜景兰高爱莉邵蕾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13期
关键词:真菌细菌

李椅云 李平 曹文苓 梁景耀 颜景兰 高爱莉 邵蕾

【摘要】 目的:探讨皮炎湿疹患者皮肤常见细菌及真菌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9年5月-2021年5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治的200例皮肤湿疹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时抽出10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之后均予以所有受检者进行皮肤细菌、真菌检测,包括观察组皮损部位、非皮损部位和对照组正常皮肤的菌种鉴定和菌落技术,进而评估检测患者细菌和真菌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皮损部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的检出率,均较非皮损部位和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高(P<0.05)。合并急性渗出型皮损者细菌检出率较慢性斑块型皮损者高,继发感染患者皮损部位细菌检出率较未继发感染患者高(P<0.05)。结论:皮炎湿疹患者体内细菌和真菌,是导致其病发和推动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需根据其致病菌来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检测意义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皮炎湿疹 细菌 真菌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t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mmon bacteria and fungi on the skin of patients with dermatitis and eczema. Method: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ith eczema treated in Guangzhou Institute of Dermatology from May 2019 to May 2021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00 healthy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at, all the subjects were tested for skin bacteria and fungi, including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colony techniques of the skin lesions and non-skin les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normal skin in the control group, so 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acteria and fungi detection in patients. Result: The detection rates of bacteria,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Malassezia in skin lesio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skin lesions and normal skin tissues i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bacterial detec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exudative lesio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plaque lesions, and the bacterial detec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infe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out secondary infection (P<0.05). Conclusion: Bacteria and fungi in the body of patients with dermatitis and eczema are the main reasons leading to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and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t is necessary to use antibiotics reasonably according to their pathogenic bacteria,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the detection is significant and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Dermatitis eczema Bacteria Fungi

First-author's address: Guangzhou Institute of Dermatology, Guangzhou 510095,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13.038

皮炎濕疹(dermatitis and eczema)作为临床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皮肤上有大面积的红斑、脱屑、水泡、丘疹并自觉瘙痒是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加上病症类型属于复发性皮肤病,对患者生活和身心健康均会造成极大负面影响[1]。究其主要病因,患者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目前尚未有报道确定皮炎湿疹主要发病原因,大多解释为患者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所以临床考虑到病症是多因素混合或叠加所致病发,故治疗时通常需仔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必要时需配合全面检查和拓展相关交叉知识来诊断病症,确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提高患者疗效[2-3]。现阶段,临床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一般是采取药物保守治疗,抗过敏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抗组胺类药物都是当前临床常用药物选择,激素类药物虽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有确切疗效,但患者治愈后有较高复发率,加上皮损处常见色素沉积和皮肤萎缩问题,故临床不建议长期用药[4]。随着临床皮肤科对皮炎湿疹类疾病的深入研究,有更多国内外报道指出,疾病和细菌、真菌感染有密切关联,认为部分微生物是导致患者诱发病症和推动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患者患处皮肤屏障损伤后,间接性增加了其感染概率[5]。为此,关于皮炎湿疹的病因学研究中,提出分析疾病和细菌、真菌之间的关联性,为确定患者病因和后续科学用药提供科学依据[6]。基于此,本研究将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治的皮肤湿疹患者中随机抽出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抽出100例健康受检者的检测样本进行对比,同时比较皮损患处和周围正常皮肤的细菌、真菌定植情况,深入探讨皮炎湿疹和细菌、真菌感染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治的200例皮肤湿疹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并选取100例健康受检者将其纳入对照组。纳入标准:(1)观察组临床上均可见红斑、脱屑、水泡、丘疹、渗出倾向等症状表现,目前未能明确具体致病原因,反复发作多次,2周内未使用过全身抗过敏药物和抗菌药物,1周内未进行过局部治疗;(2)对照组所选健康受检者,均经实验室和常规检查,未见皮炎湿疹、其他皮肤病和感染性疾病。排除标准:近1个月内服用过影响检查数据的药物;对研究涉及药物存在过敏或禁忌;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等;继发感染:(1)皮损处有红肿、发热、疼痛等表现;(2)在排除其他病因的情况下,血常规中白细胞增加或C反应蛋白升高并超出正常范围。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受检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取观察组皮损部位、非皮损部位(距离皮损部位5 cm以上的健康位置)及对照组的健康受检者的皮肤样本。收集方法:用2 cm镂空圆形标准不干胶,消毒后粘贴在目标位置。用消毒棉签浸泡在无菌生理盐水中,在镂空处以横、纵、斜方向反复擦拭10次,然后准备2.5 mL的稀释液,将擦拭完的棉签置入液体中摇动80次,然后用摇匀后的稀释液,取10 mL注入羊血平皿培养基中,在35 ℃有氧条件下进行培养,时间控制在36 h,之后对分离出来的细菌菌种和菌落数目进行观察和记录。将其余稀释液进行离心操作,取出上清液,将沉淀物分别接种于马拉色菌种培养基和沙包培养基,在37 ℃恒温下进行孵育,持续培养30 d,并对菌落生长情况进行定期观察,并对培养所得菌落进行分类鉴定。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受检者皮肤标本的细菌、真菌检出情况,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马拉色菌、白假丝酵母菌、红毛癣菌和其他球菌和肠杆菌。对比急性渗出型皮损、慢性斑块型皮损的细菌检出情况。急性渗出型皮损判定标准为:突发性出现皮损,且病程较短,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3周,症状可见红肿水疱、易瘙痒、皮损通常局限于特定部位(如手指、手掌、足底等);慢性斑块型皮损的判定标准为: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皮损的持续时间通常超过3周,可能会持续数年,症状可见斑块性病变、皮损厚度较大、皮损周围皮肤硬化,并呈現慢性进展(皮损的进展缓慢,可能在病程中逐渐扩大或合并)。记录皮炎湿疹患者皮损和非皮损部位的细菌密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密度。记录不同类型皮炎湿疹的细菌、真菌检出情况,分析皮损部位感染细菌、真菌情况和临床皮炎湿疹类型间的相关性。记录皮炎湿疹患者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120例,女80例;年龄13~72岁,平均(49.14±4.87)岁。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15~70岁,平均(48.33±6.14)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8,P>0.05)。具有可比性。

2.2 皮炎湿疹患者皮损与非皮损部位细菌真菌的构成种类 观察组共计120例皮损处检出感染细菌,包括6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5例表皮葡萄球菌、100例马拉色菌,5例其他球菌和肠杆菌,4例白假丝酵母菌和2例红毛癣菌。非皮损处皮肤标本细菌检出75例,检出率为37.50%,对照组皮肤标本细菌检出43例,检出率为43.00%。观察组皮损处皮肤标本细菌检出率较非皮损皮肤标本和对照组皮肤标本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20.26、7.76,P<0.05)。所有皮损标本中,诊断出急性渗出性皮损110例,90例慢性斑块型皮损;其中观察组患者皮损部位的马拉色菌检出率均较非皮损处和对照组皮肤标本的检出率高(字2=9.85、15.76,P<0.05)。观察组皮肤皮损标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于非皮损部位和对照组皮肤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39.02、31.88,P<0.05)。急性渗出型皮损标本的细菌检出80例,检出率为72.73%(80/110),慢性斑块型皮损检出细菌40例,检出率为44.44%(40/90),急性渗出性皮损细菌检出率高于慢性斑块型皮损细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6.50,P<0.05)。不同类型皮肤标本的细菌、真菌检出情况见表1。

2.3 观察组皮损和非皮损部位细菌的定植量比较 观察组皮损部位标本的细菌密度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密度均较非皮损皮肤标本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37、58.76,P<0.05)。急性渗出性皮损细菌密度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密度较慢性斑块型皮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4、11.36,P<0.05),见表2。

2.4 分析皮损部位感染细菌、真菌情况和临床皮炎湿疹类型间的相关性 观察组200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存在继发性感染,165例患者未见感染。继发性感染患者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均较无感染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11.69、39.62,P<0.05)。在无感染患者中,瘀积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手部湿疹、盘状湿疹、未定类湿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均较对照组正常皮肤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10.99、20.75、11.37、35.15、20.40,P<0.05)。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盘状湿疹、未定类湿疹的马拉色菌检出率均较对照组正常皮肤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5.39、22.61、5.09、15.73,P<0.05)。见表3。

3 讨论

皮炎湿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变应性疾病,究其主要病因,临床指出患者发病机制复杂,通常是内外因素相互影响所致诱发病症。其中,外在因素是指紫外线、高温、寒冷、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等,内在因素通常是指患者免疫力低下所致[7-8]。鉴于皮炎湿疹在临床有较高发病率,且患者复发率极高,病症所造成的瘙痒、红肿和皮损处留疤等问题,都会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故尽早确定患者过敏原或是致病因素后予以对症用药和处理,是降低其复发率和提高治愈效果的关键[9-10]。

基于此,本研究对200例皮炎湿疹患者和100例健康受检者的皮肤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纳入观察组的皮炎湿疹患者,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中比较非皮损部位和皮损部位的菌体检出情况,可见皮损部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和菌体定植密度均高于非皮损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还显示,急性渗出型皮损的细菌密度、金黄色葡萄球菌密度较慢性斑块型皮损高(P<0.05),这也提示了皮损渗出液为细菌附着建立了适宜环境,进而提高菌种定植量。与此同时,研究还指出合并继发性感染患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较无感染患者高(P<0.05),由此可见,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皮炎湿疹患者诱发继发性感染有一定关联[11-12]。在无感染患者菌种分析中,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湿疹检出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差异,其中,盘状湿疹患者检出率最高,由此可见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患者诱发此类疾病的危险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会产生一种由细菌外毒素或反转录蛋白组成的抗原,也称为超级抗原[13-14]。超级抗原可以与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如巨噬细胞或树突细胞上的分子结合,也可以与非专职的抗原呈递细胞结合,从而对T淋巴细胞活性产生刺激,促进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大量分泌,引发机体炎症和降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15-16]。

马拉色菌是一种通常存在于人体和温血动物皮肤上的嗜脂性担子菌纲酵母菌,据相关报道指出,马拉色菌通常不致病,但在特定环境下会引起疾病,会对机体正常免疫应答造成抑制,促使菌体增殖而诱发皮肤病,但炎症反应通常较为轻微[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皮损部位的马拉色菌检出率较非皮损处和对照组皮肤组织的检出率高(P<0.05),为此,临床表示这些非特应性的皮炎湿疹与患者皮肤本身状态没有多大相关性,但和马拉色菌有一定关联。马拉色菌作为皮肤上的一种常驻细菌,有数据统计,约90%的成人皮肤均有马拉色菌定植,菌种在皮炎湿疹特别是脂溢性皮炎中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可能与皮脂腺分泌物、皮肤代谢产物、常驻马拉色菌免疫应答异常等因素有关[19-20]。本研究患者经菌种鉴别诊断和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显著改善,表示检测细菌真菌有利于提高用药准确性,强化其治疗效果。由于本研究存在的问题是样本数量少,观察时间短,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增加样本数量,延长观察时间,以提高数据的可信度,为临床评价提供客观的参考数据。

综上所述,皮炎湿疹患者皮损处的细菌密度的含量显著高于非皮损和正常皮肤。分析原因,患者因为瘙痒问题不断搔抓和外界因素刺激,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增加细胞外黏附因子表达和提高皮肤粘附性,导致皮损处更易感染细菌真菌,进而加剧病症。因此,在临床上,对于皮炎湿疹的治疗要以抗菌感染为主,同时要注意合理应用抗生素,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杨小静,梁爱芳,张艳丽,等.蒿秦化斑方联合雷公藤多苷对皮炎湿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新中医,2022,54(13):120-125.

[2]李丽娜.皮炎湿疹患者微生物感染情况与骨桥蛋白表达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13):157-161.

[3]刘付华,王鹏,陈波,等.皮炎湿疹类皮肤病179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21,43(4):544-546.

[4]徐磊,欧伟洪,赵晓霞.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J].皮肤病与性病,2021,43(1):78-80.

[5]劉治杆.皮炎湿疹患者皮肤常见细菌、真菌的检测与临床治疗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5):142-143.

[6]邓俊峰,楼芳,焦继光.皮炎湿疹疾病进展与皮损微生物感染种类、数量及炎性因子的关联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6):865-867.

[7]胡雯,冯萍萍,普雄明,等.新疆地区409例皮炎湿疹类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8,11(3):155-157,161.

[8]刘婷,牟韵竹,侯秀芹,等.皮炎湿疹患者皮损病原菌感染鉴定、免疫水平与进展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14(11):1342-1345.

[9]覃文周,陈元雄,谢文坦.皮炎湿疹发病机制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5):200-202.

[10]禚风麟,赵暕,李邻峰.全国多中心皮炎湿疹患者继发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10):1109-1112.

[11]李张琳.斑贴试验在诊断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病因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3):102-103.

[12]于波.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法在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检查中的效果比较[J].皮肤病与性病,2020,42(4):580-582.

[13]林辉.雷公藤多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29):7-9.

[14]何文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8):151-153.

[15]马瑶.湿疹皮炎患者并发皮肤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22,19(5):711-713.

[16]杜金红.皮炎湿疹患者皮肤细菌、真菌的检测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1):98-99.

[17]王宏伟.老年皮炎湿疹概述[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3):457-461.

[18]孔小秀.沙利度胺乳膏治疗皮炎湿疹药效学及抗炎机制分析[J/OL].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2):154-155.https://wenku.baidu.com/view/1431897915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78?fr=xueshu&_wkts_=1682384359944.

[19]张丽荣.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变微生物学检测及其对派瑞松霜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8):202.

[20]刘维,邓家侵,刘俊峰.陈达灿教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用药特色探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21(4):364-367.

(收稿日期:2022-11-01) (本文编辑:张明澜)

猜你喜欢

真菌细菌
伟大而隐秘的细菌
细菌大作战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细菌怪来了
真菌造房子
细菌大作战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细菌惹的祸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
真菌病害怎样正确选择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