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2023-07-10刘雪倩
摘 要:“1+X”证书制度对于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学生就业质量、效率的提升, 同时也能更好地支撑物流行业的发展,故中职学校应当围绕该制度开展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为做好该项工作,文章将展开相关研究,分析“1+X”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后,提出该制度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策略,充分贯彻“1+X”证书制度理念,改变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现状,促使物流人才朝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让物流行业的发展得到支撑。
关键词:“1+X”证书制度;物流管理人才;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F250;G712文献标志码: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02.040
Abstract: “1+X” certificate system is of great help to the training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students,employment, and also can better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Therefor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carry out the training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around the system. In order to do this work well, this paper will carry out relevant research, which will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1+X”certificate system,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strategy of compound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under the system. The strategy in this paper can fully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1+X”certificate system, change the status quo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s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compound talents, which can help them realize their personal ideals and als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 “1+X”certificate system;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0 引 言
因为行业发展的需要,现代物流行业迫切需要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此类人才不仅具备良好的物流管理能力,还具有其他专业特长,能更好地推动物流行业发展,所以中职学校必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同时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并无标准定式,具体取决于学生的个人选择,因此中职学校要让学生做出选择,再根据学生的选择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这是“1+X”证书制度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由此出发,如何才能按照“1+X”证书制度的工作要求,科学地培养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是中职学校要重点思考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1 “1+X”证书制度的重要意义
1.1 帮助学生明确、实现个人理想
目前,许多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陷入迷茫,对于个人理想没有明确概念,同时也不知道要如何实现个人理想,这很可能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陷入就业难题,例如許多学生毕业后不会第一时间就业,而是长时间处于就业选择状态,同时对于就业的态度随意,不在乎就业岗位是否与自身专业对口。可见在个人理想不明确、不知如何实现的状态下,学生的就业效率、就业质量表现较差。但“1+X”证书制度提出之后,学生可以对X做出选择,而其做出的选择就代表了其个人理想,使得理想明确,例如学生选择了物流管理、数据工程两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就代表学生的个人理想是成为具有数据工程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同时对于X的选择也指明了个人理想的实现道路,学生只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物流管理、数据工程专业能力,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基础,深化自身在该领域中应用数据工程开展物流管理工作的能力,将两者融会贯通后个人理想就会实现,代表学生的学习路径、目标清晰,毕业后学生可顺利找到就业方向,快速完成高质量就业。
1.2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虽然我国早期中等职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从深度来看,当时的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比较笼统,整体缺乏针对性,因此教学效率与质量始终不达预期,这种现象的形成机制为:因为教育工作笼统,无法完全针对学生的个人理想展开教学,所以学生的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长期处于迷茫状态,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散漫,教学效率、质量难以提升。从这一角度出发,“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校必须遵从学生对X的选择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理想,促使学生的个人需求得到满足,这种情况下学生将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朝自身的理想目标进发,间接使得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得到提升[1]。另外,从教师角度出发,如果学生不对X做出选择,教师也很难找准教学方向,这是导致以往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相对笼统的主要原因,而通过“1+X”证书制度,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向得到明确,教学的针对性将显著提升,这也对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帮助。
1.3 有益于行业发展
着眼于物流行业,因为该行业近些年发展势头迅猛,所以内部物流管理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朝技术化、国际化等多个方向发展,此时岗位任职人员如果只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的单一能力,可能会无法处理部分工作;若这种现象存在,说明该行业的物流管理工作会跟不上时代脚步,是组织竞争力低的一种表现,因此现代物流行业迫切需要各种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物流管理+英语”“物流管理+智能技术”等多种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模板。由此出发,中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平台及输送渠道,其基本社会责任就是为社会培养出技能水平突出,且符合社会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中职学校面对当前物流行业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理应在“1+X”证书制度下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向行业注入更多复合型人才,给予物流行业发展强力支持。
2 “1+X”证书制度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2.1 前期准备及配套工作
因为“1+X”证书制度的提出对中职学校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造成了冲击,所以中职学校需要按照该制度的要求做好前期准备及配套工作,促使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向“1+X”证书制度指向靠拢;其中主要的前期准备内容及配套工作内容如下。
2.1.1 前期准备内容
首先,中职学校要设立先导机制。“1+X”证书制度下,学生要对X做出选择,但是学生本身对于X及相关职业、岗位等方面的认知不足,因此其可能做出不合理的选择;同时学生现阶段的就业观念可能也不够成熟,进一步加大了其做出不合理选择的概率,故中职学校要在学生做出选择之前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他们的认知更加充分,并帮助其建立科学的就业观念,以保障学生能做出合理的选择。具体做法:中职学校应当让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介绍各种岗位,将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代入不同岗位,并且定期邀请企业资深人员参与教育指导工作,向学生介绍行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情况、就业前景等,通过这些方法能使得学生认知加深、观念成熟。
其次,中职学校要建立交叉学科。即从物流管理角度出發,该专业学科可以与其他学科建立交叉关系,形成对应的交叉学科,每个交叉学科可以与一部分学生的个人理想对接,遵从学生X的选择,给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因此交叉学科是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因为中职学校要对所有学生负责,所以交叉学科的建立要考虑到所有学生的个人理想,尽可能挖掘物流管理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只要发现二者间的联系,就要将两个学科结合起来。同时,任意交叉学科的成立都意味着中职学校要开设对应的课程体系,例如成立了“物流管理+计算机”交叉学科,中职学校要开设第二课堂、公开课等非第一课堂课程,这些课程与第一课堂课程相结合,能很好地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主,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或其他专业能力,以及学生在物流管理专业中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进行培养[2]。
2.1.2 配套工作内容
除前期准备内容以外,中职学校还要做好其他配套工作来支撑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有:其一,中职学校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要求企业承担实训平台责任,提供实训资源,同时开设挂职岗位,以便教师与学生一同进入企业学习,由教师负责带领学生完成工作,也便于教师在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其二,中职学校要建立符合企业挂职岗位要求的师资队伍,确保教师有能力带领学生完成企业工作,这也是企业开设挂职岗位时必然提出的诉求,院校必须满足。
2.2 培养策略
承接前期准备及配套工作成果,“1+X”证书制度下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策略如下。
2.2.1 实施项目式教学,贯穿理论、实践课堂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某个最终教学目标为基础,对最终目标实现路径进行分解,获得若干阶段性目标项目单元工作任务及各项目单元工作任务后,按顺序带领学生逐步完成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于复合型人才培养,因此建议中职学校采纳。
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应当贯穿理论与实践课堂。首先,理论课堂中教师应按照教材章节、单元划分设立理论学习的最终目标,并以该目标实现路径为基础进行分解,建立理论课堂学习项目,然后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每个理论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设计测试项目,以便在任务完成后对学生进行测试,若学生测试通过,则对该学生进行下一任务的教学,如此循环;反之学生如果未通过测试,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针对该层次学生当前的学情问题进行教学,直到该层次学生通过测试为止。同时,当学生完成了本单元所有的学习任务之后,教师也要进行综合测试,以此类推,直到学生完成整个理论课堂的学习项目,并通过该项目的最终测试为止[3]。其次,因为学生能通过理论课堂学习项目的最终测试,所以该学生的教学工作就要进入实践课堂,实践课堂的“教室”是企业实训平台,需要学生进入企业内部在X的选择对应的岗位中参与实际工作,例如学生想要朝物流仓储管理人员方向发展,同时选择了计算机相关证书,那么企业就应当为学生提供物流仓储管理岗位,并配置计算机,对该岗位工作提出计算机技能的相关要求。然后教师要陪同学生一起进入企业,以企业提供的工作项目为最终项目,分解出对应的阶段性项目单元及工作任务,带领学生逐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实践课堂中,建议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互帮互助地完成工作任务,这不仅能利用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发展,有助于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升,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
2.2.2 调整师生地位,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无论是在理论课堂还是在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应当保障学生有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否则学生的学习状态会受到影响。当前普遍案例显示,因为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以自身为主导,学生比较被动,所以不少学生在学习中都缺乏主观能动性,使得他们学习时的状态消极、被动,不利于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4]。由此出发,“1+X”证书制度下教师应当对课堂上的师生地位进行调整,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而自身则走向引导者角色,采取各种引导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能给予学生充足的能动性发挥空间,并依靠引导性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自主意识,促使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保障,学生能保持积极、专注、自主的学习状态,教学效率、质量也因此提升。
关于引导教学方式,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有不同的选择,本文以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课堂为例进行分析。假设学生选择了物流、计算机相关的两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那么在实践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清自身的专业身份,即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属于物流领域而非计算机领域,但是需要通过计算机技术为自身的物流管理工作提供服务,方式上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引导法让学生认识这一点。该方法就是让教师结合实践课堂的情况,提出类似于“我们在物流运输管理中,经常会遇到无法人工找到最佳运输路径的问题,该问题导致运输时间增加,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是否能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解决?”等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考,也让学生的身份意识潜移默化地形成。其次在学生遇到实际工作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与小组其他学生一同讨论解决方法,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思路供学生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2.2.3 建立组长机制,强化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虽然在“1+X”证书制度下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提倡小组协作,且现代企业也提倡团队理念,但是小组或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至少要能独立完成自身擅长领域的相关工作。因此人才培养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只作为组员进行互助学习,还应当建立组长机制,强化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5]。
所谓组长机制,就是在学生小组中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与工作任务的对应关系,将某个学生视作当前工作任务中的组长,而组长对工作任务负有主要责任,非组长成员主要配合组长的工作要求,为其提供帮助,这对学生的独立能力发展有很好的帮助。例如,在国际贸易企业的物流仓储管理工作中,许多货物都来自国外,相关信息均用英语表示,那么教师可以让擅长英语的学生作为组长,其他学生则配合组长进行管理工作,通过组长带动其他学生的英语水平发展。
2.2.4 科学进行考评,合理进行指导
为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情况,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对学生进行考评;为了做好考评工作,教师应当提前设置好考评系统,系统中的考评指标必须完整、合理。考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能力上的缺陷,以便教师可以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6]。
教师在指导中要注意自身的方式方法,以物流采購知识点为例,假设学生在连锁超市采购周期计划设计中,因忽略物流运输时间而导致计划始终不达标,那么教师就要进行指导;过程中建议先提出思路,即“采购计划应当保障补货、销货时间的完美对接”,促使学生思考,发现自身计划不达标的根本原因,这样学生才会在之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关注物流运输时间,由此彻底解决问题,也代表学生正在朝物流专业人才方向发展。
3 结 语
综上,“1+X”证书制度给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人员培养工作带来了启示,中职学校应当按照该制度的核心思想积极改革现有人才培养体系,期间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与配套工作,并采取科学的策略培养人才。在此基础上,中职学校能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一方面可保障学生的就业质量、效率,另一方面可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谈梦,蒋娟.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框架思路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1(24):72-73.
[2] 刘文超.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中职物流教学管理研究[J].成才之路,2021(18):56-57.
[3] 宋雪艳.基于产教融合探析中职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应用[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6):78-79.
[4] 张紫莲,黄琪丹.面向“一带一路”的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探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1(2):14-20.
[5] 林萍萍.企业需求视角下中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职业教育,2019(19):138-139.
[6] 李白艳.“工匠精神”在中职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传承与创新[J].高考,2018(11):188.
收稿日期:2023-01-12
作者简介:刘雪倩(1990—),女,河南新乡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物流。
引文格式:刘雪倩.“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J].物流科技,2023,46(2):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