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留学生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对策研究

2023-07-10张淑君信志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0期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张淑君 信志强

[摘 要] 培养高质量来华留学生是开展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培养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支持沿线国家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建设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所需来华留学人才类型和特征,从政策、设施建设、贸易往来及资金融通等角度,提出提高生源质量、打造对应优秀团队及强化合作办学机制等措施与建议,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留学生教育;“一带一路”;人才培养;高等教育

[基金项目] 2018年度江苏教育厅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流体力学”(1073-416166)

[作者简介] 张淑君(196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博士,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水力学、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8.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編号] 1674-9324(2023)20-0180-04[收稿日期] 2022-05-27

来华留学生教育不仅是文化交流、互联互通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支持沿线国家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与国外教育交流不断扩大,其中招收和培养外国来华留学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3]。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沿线各国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4]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不断加深,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据教育部公布的来华留学统计数据,2018年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 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区、市)的1 004所高等院校学习,较前一年增长比例为0.62%,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总计258 122人,占来华总数的52.44%,比2017年增加了16 579人,同比增加6.86%[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数量增长明显,高于其他各国留学生的平均增速。因此,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如何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关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建设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一带一路”建设所需来华留学人才类型与特征

“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深化与沿线各国全方位的合作,努力实现共同发展,倡议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内容十分丰富,覆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以来自沿线各国的高层次来华留学生为依托,培养大批与“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人才,使其了解中国的文化和语言,具备专业素养,无疑是实现“五通”的重要人力资源支撑,也是实现“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深化交流合作的政策沟通人才

“一带一路”沿途连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64个国家,每个国家之间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及法律体系等千差万别,国内各地区、阶层也错综复杂,要实现同有关国家协调政策、对接规划、签署合作协议及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等政策沟通,政府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政策协调至关重要。来华留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交流,熟悉中国制度、政策、法律,做好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对接工作,承担从事和服务各国政府政策制定和政府间政策协调的国际人才,减少落地风险[6-7],还可在政治、外交层面协助我国形成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加强基建和交通的设施联通人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地区基础设施发展表现出不平衡的状况,中东欧地区国家亟待发展,东盟部分国家或地区依然处于工业化初期或中期阶段,各国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互联互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巨大。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随着沿线国家越来越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中资企业也纷纷加入这一领域,因此对留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2019年前4个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0个国家新增投资合计46.1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3.3%。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404.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60.7%,同比增长40.2%;完成营业额251.5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6%,同比增长3.9%[8]。形成的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纵横交错,包括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覆盖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每一个项目管理配套都包含建设、管理、后期维护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管理与设计等专业人才。促进来华留学生的本土化培养,是中国企业想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久生根的有效途径。

(三)提升经贸往来的贸易畅通人才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向投资等经贸合作,激发和释放沿线国家的潜力,助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2013年至2018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在沿线多个国家建设多个经贸合作区,为各国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便利的生活条件、多样的发展机遇。因此,区域性经贸往来和良好秩序的形成需要大量的国际贸易人才。

(四)构建融资体系的资金融通人才

“一带一路”建设包含大量投资过程,这些投资主要包括能源、交通运输、科技、农业等方面,“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融资瓶颈。如何构建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多元化融资体系,为“一带一路”贸易畅通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各国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这要求中方与沿线国家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构建与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型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因此,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规则和规律,善于开展金融投资、并购、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交易、互联网金融等技术的国际金融本土化人才,也是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急需人才。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

为了推动与沿线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我国高等教育以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为指导,按照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然而,目前人才培养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生源质量及层次结构有待提高和优化

一方面,我国高校在海外的招生力量薄弱,宣传渠道和手段都非常有限,培育稳定生源的难度较大,招生门槛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外国学生在本国接受的基础教育各不相同,表现为基础科学知识普遍较弱,与我国高等教育知识体系有一定差距,导致来华留学生源质量普遍较低,培养难度较大。以河海大学高等流体力学留学生教育为例,目前招收来华留学生生源主要以亚洲、非洲、欧洲为主,如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蘇丹、斯里兰卡等,还有少数短期交换学生来自蒙古、日本等国家。选修高等流体力学的硕士研究生所学专业集中为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工程、农田水利、力学等水利相关方向。留学生母语各不相同,英语水平也不尽相同。此外,不同国家本科阶段基础学业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没有接触过水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等先修课程,或者侧重点不一样,这些都在无形中加大了培养难度。

(二)学科专业结构分布不均衡

“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理工类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缺口,急需大批有国际留学背景并掌握基础理工科专业知识的人才参与国家建设。从专业结构看,来华留学生在学习专业的选择上分布不均衡。2015年,全国14个招收留学生的学科专业中,学习汉语言专业的人数有181 275人,约占当年来华留学人数的一半。所学专业之间人数差距较大且倾向于文科。随着招生人数增加,学习工科、管理、理科、艺术、农学的学生数量有所增长,但占比仍然偏低。专业选择不平衡情况表明来华留学教育专业结构仍需不断优化。

(三)来华留学生市场培养机制欠缺

来华留学生求学动机主要是考虑留学后对回国工作就业的帮助。目前来华留学生教育模式与市场机制联动脱钩,未充分考虑市场的导向因素。课程体系设计欠佳,缺乏竞争力,留学生接触实践和工程项目的机会较少;未能根据留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开展留学生教育,留学生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更无法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适合互通的本土化高端人才。

三、“一带一路”建设所需来华留学人才培养对策

“一带一路”建设所需来华留学人员应具有熟悉中国文化和语言且掌握科学技术的特征。留学生在华接受的教育涵盖多个学科,是“一带一路”建设所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建设所需来华留学人才培养应顺应国家政策要求,为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

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前提是提高生源质量。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许多国家的高校对优质生源越来越重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起步较晚,在扩展留学生招生渠道方面手段不多,目前来看,提供奖学金是吸引一些留学生来华留学的主要途径,但也导致降低了招生的门槛。因此,应针对沿线国家各国的具体国情,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加大招生国际宣传力度。如西亚、北非的大部分国家,由于其联系亚欧非三洲,还有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因此具有交通运输、土木工程、海洋工程等优势领域的高校可以进行重点宣传,扩大生源规模,改善生源质量。同时加强招生工作系统研究,注重生源素质结构研究,找出国际化人才要素结构,通过完善面试程序、调整考试难度等方式,真正招到具有潜力的优秀生源。

(二)加强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一带一路”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从人才培养全流程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优化教学团队整体结构,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英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广博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现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创新实际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模式及方法,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之心,为教学内容的引入、开展做好铺垫。考核方式是改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践行素质教育、评价和改进教学工作的基本途径,助力良好学风和教风的形成[9]。由于来华留学生来自沿线不同国家和地区,前期基础各不相同,如果考核方式过于单一,难以真正考查学生的进步程度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因此,应加强考核环节管理,做到过程性与结果性多环节考核相结合,真正做到以考促教,提升来华留学生质量。

(三)积极探索教育机构与企业、政府合作办学机制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为沿线国家以及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沿线国家的投资逐步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对具有国际化视野且熟悉中国经济发展,了解中国企业利益诉求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针对各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目标之一。高校应抓住机遇和优势探索与政府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建立联合培养的合作关系,获得其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以市场机制为导向,按照企业、政府的需求,开设“一带一路”产业需求的教育项目,在一些培养路径明确、人才需求迫切、短期见效明显的项目上采取“订单式培养”等直接合作方式,将政府、企业的国际人才培养与来华留学生教育活动紧密融合,更好地服务国家外交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根本目的。

(四)稳步推进趋同化管理模式

趋同化管理是指对留学生的教学培养、管理和服务方式与本国学生一致,不做区别对待,形成公平、公正的教育氛围。我国在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初期,对规模较小的留学生群体大多采用集中的管理方式,对留学生生活、教育等方面实施差异化培养和特殊化管理。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留学生来源国及受教育层次更加多元化,特殊化的集中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发展需求。趋同化管理可以让来华留学生深切体会和理解中国文化,起到促进民心相通的作用,同时,对来华留学生的人才质量培养过程也要严把出口关。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指出,推进中外学生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10]。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趋同化管理模式是来华留学教育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对策。

結语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构想,需要一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高等教育尤其是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承担着独特的新使命。针对“一带一路”建设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机遇,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所需来华留学人才类型与特征,根据高校本身的区域优势、地缘优势、历史积淀和学科专业优势等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和实施方案,高质量完成大批与“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来华留学生国际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郑刚,马乐.“一带一路”战略与来华留学生教育:基于2004—2014的数据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6(4):77-82.

[2]黄维.本科立人 本科立校: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体系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16(8):1-6.

[3]张春胜,王朝晖.“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跨国企业本土化人才开发:基于来华留学生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42-46.

[4]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教外〔2016〕46号[A/OL].(2016-07-13)[2022-04-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s7068/201608/t20160811_274679.html.

[5]教育部.2018年来华留学统计[EB/OL].(2019-04-12)[2022-04-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6]文君,蒋先玲.用系统思维创新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5):153-160.

[7]陈强,文雯.“一带一路”倡议下来华留学生教育:使命、挑战和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3):28-33.

[8]商务部:1-4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有新增投资[EB/OL].(2019-05-17)[2022-04-20].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905/20190502863977.shtml.

[9]赵新,韦建刚.一带一路”视角下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6):150-153.

[10]教育部关于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通知:教外〔2018〕50号[A/OL].(2018-09-13)[2022-04-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moe_850/201810/t20181012_351302.html.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Education and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China

ZHANG Shu-jun, XIN Zhi-qiang

(College of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00, China)

Abstract: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overseas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arry out foreign educatio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cultivate urgently needed talents for the 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With th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study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Belt and Roa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n ba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lents needed,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quality of sources, excellent teaching team and mechanism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facility construction, trade and financing.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ducation; “the Belt and Road”; talent training; higher education

猜你喜欢

留学生教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在湘留学生教育中湖湘地域文化导入研究
形成性考核在医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初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留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