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教育助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2023-07-10徐莹莹陈永畅赖允珏
徐莹莹 陈永畅 赖允珏
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大变化,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课程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载体,优化生长课堂是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强力支撑。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海城小学围绕“人人精彩生长”的办学理念,营建了五维一体的生长教育文化,通过构建师生生长评价体系、生长课程体系、劳动教育模式,让教学“可见”、管理“可见”、生长“可见”。
师生评价撬动学校发展
海城小学师生生长历程评价体系将抽象的“数据”具体化,让师生易于理解,既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又增强了评价的持续性、科学性和趣味性。
儿童立场,可视化评价促进学生素养发展。一是创建动态交互任务。自入学后,学校就为每位学生种下一棵“树”,由家长、教师或学校将其校内外表现上传到系统,使其获得相应的能量值,能量值越高,小树苗就长得越快。原先沉睡的“数据”,变成了与学生互动的“能量”。一方面,可视化评价设计彰显童趣。师生生长历程评价体系涵盖三大晋级系统:能量累积、积分兑换和称号晋级。能量累积系统中创设了“植树”“采摘能量”等儿童化元素;积分兑换系统包含各类体验券以及线下礼品兑换券;称号晋级系统则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名称,与学生拉近了距离。另一方面,可视化评价发挥数据功能。系统采用“可视化”技术分析数据关系、呈现数据结果,再以此为依据制定改进措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发挥数据的诊断功能。二是指向综合素养表现。系统从学力生长、生命生长、实践生长、创新生长、品行生長五个维度搭建评价一级指标,促进学生素养的均衡化发展。
内生机制,可视化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可视化评价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学校贡献和执行力情况等方面对教师评价进行记录,具有四大优势:一是“数据可见”,用能量值量化教师对学校的贡献以及教师阶段性的教育教学成果;二是“标准可见”,基于直观的数据,教师一方面能与同辈教师进行横向比较,另一方面也能与“长辈”教师进行纵向比较,清晰自己在教师群体中的“所为所位”;三是“诊断可见”,学校通过分析不同学科、级别教师数据,明晰教师专业发展差别的症结所在;四是“办法可见”,教师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了解自身发展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学校的生长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生长课程促进素养落地
遵循“双S”(一是指生命和生活,二是指适合与分享)理念搭建课程框架。课程设置突出“序列化”和“系列化”的特性。如学校以儿童认识世界的广度和认知能力为半径,设计主题课程。同时,课程设置彰显“进阶性”与“项目化”特色。如数学拓展课程基于“工具”的运用分阶段实施:一二年级开发《绘本与思维》课程;三四年级开发《工具与思维》课程;五六年级以“问题”为抓手,全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思维与工具打造“素养表现型”教学模式。学校对照“素养表现型”课堂标准构建以“教学互见+工具支持”为特征的生长课堂;充分利用微格教室,对教学行为进行跟踪、分析,提升课堂质量。
劳动教育推动全面育人
学校在P-CBI模型框架下实施混合型劳动教学,尝试采用多地、多师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将课堂从教室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其中,P指向项目式学习,C指向家校社协同,B指向线上线下双线混融学习,I指向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学习。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学生掌握了多项劳动技能,培养了不怕苦、不怕难、勤合作、乐奉献的劳动品质,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