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之美,浸润心灵

2023-07-10潘文娜

教育家 2023年24期
关键词:声部旋律节奏

潘文娜

我国著名指挥家萧白曾指出,合唱是人类和谐美好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那么多不同的声音有秩序地交融在一起,发出的共振其实是心灵的交流。对小学生而言,和谐动听的合唱可以引导他们进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得到艺术情感的熏陶,进而养成良好的艺术审美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就此,笔者分享一下自己在班级合唱教学方面开展的探索与实践。

感知多声部节奏,丰富立体节奏感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从节奏训练入门,建立立体节奏的感受力要相对容易一些。比如,让学生模仿多种小动物的叫声,感受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感受火车、汽车的鸣笛声等,通过一些声势训练,让学生感受多声部节奏,并初步形成对节奏的控制和把握能力。以儿歌《两只老虎》为例,首先,让学生模仿教师进行有节奏的朗读;接着,按不同的节奏型组合进行朗读;最后,小组合作以“卡农”的形式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指挥作用,需对各个声部的力度处理、强弱的对比、主次的分别等做出合理安排,让学生体会到多声部与单旋律的不同,感受到多声部音响的丰富。“多声部节奏训练”是进行音乐训练的基础,更是学生进入合唱、合奏表演的必经之路。

聆听多声部旋律,感受合唱艺术美

音乐教师应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合唱教学?首先,强调“听”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们对音乐的感受、认识、理解是从“听”开始的。其次,要重视低年级学生对优秀合唱作品的学习,如人音版一年级下册《春来了》《牧童》《司马光砸缸》《春雨蒙蒙地下》等。以《牧童》为例,这首歌是根据斯洛伐克民歌改编的,在聆听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第三段的变化,注意声音不是同时进入的,而是前后有错位,这样编排使歌曲的情绪更加活泼、欢快。通过欣赏这一作品,学生可以初步感受较为简单的合唱形式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最后,引导学生课下积极聆听合唱作品,将课上内容在课下进行延续,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让他们尽情享受合唱的艺术美。

多样化教学形式,丰富合唱表现力

师生问好,感受合唱。一年级第一学期单旋律师生问好歌,第二学期笔者就有意识地加入了第二声部,并且演唱其中一个声部,引起学生对立体和声音响效果的注意,为更进一步的多声练习做铺垫。二年级开始,师生问好歌中的两个声部,都由學生自主完成。到三年级,再不断增加声部。通过简单的师生问好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巧用编创,体验合唱。针对低年级学生,笔者会将简单的旋律进行编创,让学生初步体验二声部。以二年级上册《这是什么》为例,笔者先是指导学生用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接着在编创环节加入三角铁、响板、沙槌等伴奏乐器,根据节奏的提示,在演唱过程中加入伴奏声部,让学生感受多声部的伴奏音响效果,为中高年级演唱合唱作品做铺垫。

多种方式,表现合唱。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笔者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巧用轮唱过渡,其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地相互模仿,后面的声部按一定时间间隔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在合唱练习中,要时刻建立立体和声音响的感念,学生在练习自己的声部时,可以让另一声部的学生轻柔地演唱他们的声部,或用乐器伴奏另一声部。无论用哪种方式进行合唱,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注意节拍整齐,各声部音量保持均衡和谐。

在班级合唱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关注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通过 “听会”“会听”“爱听”三步走,帮助学生树立合唱的信心,用行动激发他们对合唱的喜爱,让合唱的魅力浸润他们的心灵。

猜你喜欢

声部旋律节奏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YOUNG·节奏
7月,盛夏的旋律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