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纾解班主任工作困境
2023-07-10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在班级管理、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一线班主任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他们该如何直面种种困难,以专业化的态度处理班主任工作?本刊编辑部梳理了一线班主任反馈的主要问题,并邀请相关专家分享了他们的思考。
“育分”和“育人”的难题
《教育家》: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学校心理危机事件频发,过度关注反而引发学生反感,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很多班主任“如履薄冰”,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渐渐“不敢管”了。班主任应如何摆脱类似困境?以什么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尽可能避免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内在匮乏 适当赋权 提升素养 育人育己
周俊: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如一些学生出现的“空心病”现象,主要源自弥漫社会的教育焦虑,他们的休息时间几乎被学习填满,导致幸福感受到极大影响。这些问题不是靠班主任就能解决的,再加上现在许多家长维权意识较强,一些班主任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渐渐“不敢管”了。
要想让班主任敢于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给予班主任必要的支持。尤其是当他们确实需要对学生进行教育惩戒时,班主任的相应权利应得到保障。2020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以惩戒方式引导、教育学生提供了政策支持。然而现实中,相关部门依然有所忌惮,不敢赋予教师这样的权利,班主任也因而“畏首畏尾”。
此外,从班主任自身的角度来看,班主任要在怀有大爱和悲悯之心的同时,努力提升开展“心育”的专业素养。我曾在调研中发现,不少班主任在与相关学生沟通时,往往不能采取适宜的策略,甚至会因沟通引起学生抵触心理,加重了学生的心理问题,这反映了不少班主任在心理教育方面的欠缺。
郑立平:部分班主任出现“如履薄冰”“不敢管”的现象,其根源或许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自身内在的匮乏和恐惧。可以从以下方面调整,摆脱困境——
转变教育观念,用教育理想之光照亮自己和学生的心灵。常言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在学校管理中,完善的制度能解决教师“要我干”的问题,有效的教科研可解决教师“怎么干”的问题,只有思想引领才能促成教师树立“我要干”“我爱干”的心态。教师应高站位把握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强化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育人能力。
强化自身修养,杜绝师源性伤害,用自律自尊、自信自强为学生树立榜样。实际上,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不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现实中,有些班主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讽刺、挖苦、辱骂等损害学生人格与尊严的言行。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建构中,自身修养起着决定性作用。育人先育己,育人靠育己。班级管理的根本不是管住学生,而是提升自己。
提高专业能力,引领学生走出心灵困境。很多班主任对学生管理问题有恐惧和压力,与学生产生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专业能力不足。我们在对全国班主任群体的调研中也发现,班主任普遍缺乏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遇事凭经验,很多时候走不进学生心灵,更无法进行有效对话和有意义的引领。
《教育家》:面对激烈的教育内卷,不少学生及家长过于看重成绩。班主任应如何坚守育人使命,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外部支持?
理解与接纳 解释与引领 认知教育目的 追问教育实践
赵福江:2009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提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工作的本质是育人,班主任必须回到教育的原点思考:教育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育分”,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考多少分,而在于“育人”,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其最终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理应成为新时代班主任的应然使命。
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首先就要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班主任作为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身”功夫,以“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师德师风建设准则要求自己,以德立身、以身作则,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让学生学有榜样、仿有楷模、赶有典范。
除了自身的榜样示范外,班主任还要从多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第一,要给予学生理想信念引领,培根铸魂,引导他们成为有开阔视野、有家国情怀的人。第二,要重视集体的育人价值,为学生发展提供场域支持。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班级观”,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开展多彩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班主任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郑立平:受文化传统和中高考制度影响,不少学生及家长过于看重成绩,实属正常。我想也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才让班主任在推进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工作中,更富有价值和使命。每个班级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与方针最基层的落实单位,每个班主任是最基础的践行者,必须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社会责任,让人民群众看到底线和榜样的力量。
班主任作为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必须在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中,首先回答好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以什么素养与能力去培养人、我用什么理念和措施去培养人。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班主任的教育取向。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必须不断思考:要落实立德樹人,那么要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当然,要立这样的德,就必须要有这样的德;要树这样的人,就必须是这样的人,毕竟一个人不可能教给别人没有的东西。于是,就必须进一步追问:“我”有什么样的德、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追问,堪称教师的“灵魂之问”。
总之,我们要理解和接纳学生和家长对成绩的期待,同时又要采取多种措施去解释、去引领他们,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国家教育政策,使其逐渐产生对教育、对人才的正确认识,从而更全面地认知学习,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专业化或专职化的审视
《教育家》:随着班主任工作越来越繁杂,不少班主任反映很难再抽出足够时间与学生深度沟通,针对上述情况,学校及当地教育部门可以给予班主任哪些支持?
双向发力 破除角色误解 全员育人 建设支持体系
郑立平:“解铃还须系铃人”,能帮助班主任超越这种忙碌状态的,除了教育部门的文件等外在支持,还要靠班主任自己的努力。一方面,不少一线班主任的确承担了太多低价值的事务性工作,经常陷于忙碌紧张之中,但另一方面,事务繁多又的确不是导致班主任忙碌的首要原因。分析现实和各种现象,我们可以这样说:学生、家长对学习生活有着诸多期待,但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班主任确实难以完全满足这些期待,解决这一矛盾成为班主任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重点课题。因此,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有能力轻松承担班主任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益和品质;不断开阔自己的心胸,让自己有胸怀、有境界、有格局地去接纳和处理各项工作,增强班主任工作的效能感、幸福感。这是一线教师优化班主任工作的必经之路。
对于学校或当地教育部门,我个人以为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支持。一是强化学校的现代化治理,为班主任教师减负,尽可能不把一些行政性的任务或工作强压给他们;二是深入推进“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也为教师松绑,让师生有机会创造和享受精彩学习生活;三是重视班主任学习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班主任的育人素养,有效提高工作效益;四是努力创建班主任工作研究共同体,为班主任建立学术平台、成长园地和精神家园;五是切实转变班主任工作理念,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把学生成长作为其教育工作的最高价值;六是坚持推进教师阅读,深入提高班主任工作智慧,努力提升工作品质和工作效益。
周俊:第一,厘清班主任的工作职责,破除人们对班主任角色的误解。班主任工作事务的确琐碎,会占用教师不少时间,除了这一客观原因外,部分班主任自身、与班主任搭班的学科教师、家长等群体对班主任角色的误解,也导致班主任工作越来越重,需要付出的时间越来越多。现实中,很多人认为班主任是“全能管家”,学校的教学线、德育线、心育线……都交由班主任掌控,他们难以有效应对。因此,学校及当地教育部门首先要对班主任职责做出合理界定,避免各类相关群体在面临任何问题时都去找班主任解决。
第二,切实落实教育部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规定。2009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有时间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但据我观察,很多地区及学校并没有很好地落实教育部的此项规定。
第三,切实树立、落实“三全育人”的观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好学生工作需要班主任的努力,但这绝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而需要全校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学生工作的发生场景并非只有主题班会课,科任教师的日常授课、食堂工作人员提供饭菜时,都可以成为育人时机;与学生沟通时,教师也不一定非要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里,学校的大部分场域都可以。现在浙江省有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学校,正在将“三全育人”落实为体制机制,比如推行“德育导师制”和“正副班主任制度”。前者是请各个学科的教师担任学生导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外,关注班上几位学生各方面的成长,保持与他们的定期交流;后者是请新手班主任担任副班主任,辅助资深班主任完成工作,从而保证新手班主任也能从中汲取实践经验。这两种机制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班主任释放更多自由空间。
赵福江: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最重要的是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变班主任“个人奋战”局面,让班主任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深度沟通。为此,学校及当地教育部门要完善班主任支持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学校领导支持体系。一方面,推动学校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明确学校各教师育人职责,从工作机制上给予班主任支持。另一方面,加强学校顶层设计,构建一套常态化的学校管理机制和教育工作开展模式。
二是建立同伴教师支持体系。要激发科任教师育人责任感,与班主任形成班级育人共同体。一方面,完善副班主任制度,让副班主任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中去。另一方面,可以按照学段、年级、学科组的不同,将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划分为不同的“同伴互助组”,开展德育工作教研、班级管理研讨等活动,形成“管理—教研”模式。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和卫生保健支持体系。建设并完善心理辅导室、卫生保健室,配备齐全专业的心理教师、卫生保健教师,协助班主任做好教育工作。
四是建立家校合作支持体系。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组织,每学年建立新的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另一方面,建立家长志愿者、家长义工制度,设立学校开放日,丰富家长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形式。此外,还可建立校级家长学校,或协助班主任建立班级层面的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五是建立专业研修支持体系。加强系统性、多元化的班主任培训,将职前和在岗班主任培训纳入校本培训体系,采用同伴互助、师徒结对、专家报告、优秀班主任经验总结、建立班主任工作坊等多种方式和形式加强班主任研修,为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提供專业的成长环境。
六是建立资源利用支持体系。完善学校馆藏书目、报纸杂志、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为班主任工作提供资源支持;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为班主任育人提供支持;积极建立学校与周边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制,促进社会共育。
总之,学校及教育部门应探索班主任工作新方式,营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轻松环境,使班主任有充分时间和精力开展育人工作。
《教育家》:事务太多,教学成為副业,不少教师呼吁班主任专职化。但也有教师认为,班主任需要通过教学,与学生建立信任和情感联系。您怎么看?
专业化而非专职化 “教”“育”不可分割 机制待完善
赵福江:有人提“班主任专职化”,也有人提“班主任专业化”,我个人更认同“班主任专业发展”这个说法。班主任专业发展是指班主任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情怀、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发展过程,而班主任专职化意味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者与教学者角色的分离。在我看来,中小学班主任专职化既无法实现也不可行。
为什么说它无法实现呢?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源存在配置不足、分布不均问题,难以配备足够的专职班主任。
为什么说它不可行呢?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教书与育人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班主任专职化与教书育人这一教育政策是相违背的,也有悖教育规律。班主任专职化意味着“教书”与“育人”责任的分离,“教书的”只管教书,“育人的”只管育人,这会导致育人效果大打折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另外,课堂是学生的主阵地,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是教学的教师。如果班主任不教课,就无法从具体的教学中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就失去了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天然优势了。
要切实减轻班主任的负担,真正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是实行班主任专职化,而是学校要从“内”“外”两方面着力:第一,学校要全面梳理、整合各项非教育教学任务,真正把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剥离出来,让班主任可以专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第二,学校要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建立以班主任工作为中心的全员育人体系,为班主任提供外在支持。
周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提到,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要做好这份工作,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心力,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储备。因此,从情感上我能理解教师发出班主任专职化的呼声,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认为班主任这个岗位尚不具备专职化的成熟条件,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是很多地方尚未搭建出专职班主任这条线的晋升渠道,对于很多教师而言,教学才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学校评价中更看重的部分,教师兼任班主任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或是为晋升职称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如果只担任班主任工作,教师长远发展难以保障。
二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编制名额比较紧张,甚至难以满足一线科任教师的需求,也就很难再给专职班主任匀出名额。就像前面提到的,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这项要求难以推进落实的原因之一,正在于如果为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削减教学任务,现有编制下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完成总体教学任务。
三是中小学生不具备像大学生那样相对成熟的心智,因此需要教师及时的关注和引导。班主任如果脱离课堂,就失去了观察学生情况、与学生互动的机会,难以准确地把握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此外,这也不利于师生间情感联结的快速建立,影响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给之后的教育管理增加了难度。
向“外”探索,向“内”生长
《教育家》:乡村学校班主任的最大困境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迫切的愿望是更好地实现家校共建共育。对此,教育部门、学校有哪些努力的空间?
重视家长资源 指导家庭教育 改变错误认知
郑立平:家庭教育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影响和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促进家长更多关注亲子关系、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更需要学校、教师共同承担责任。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如对教师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活动进行培训,利用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等,建构多位一体的立体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创造更多的育人载体和育人平台。
另一方面,还是要提高班主任的自身认知。广大班主任切不可偏颇地认为,乡村家长还像许多年前一样,文化素质低,缺少教育孩子的能力。这种认识非常肤浅,也未免有些自负,会严重割裂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和美共生的亲密关系。事实上,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濡染和影响下,即使是广大乡村地区的家长,其吃苦耐劳、勤劳奋进的优良品质,其真诚善良、友好相待的人际理念,其尊老爱幼、达礼守时的良好习惯,其敬畏知识、尊重规则的社会美德等,都是最好的素养,也都是最根本的能力,是对孩子最好的榜样和示范。所以,每一个班主任必须心怀尊重,看到家长职业和劳动的差异,发掘他们可作为教育资源的优点和长处。
赵福江: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基,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具有原生性影响。但部分乡村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也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要破解这一难题,加强乡村家庭教育指导应成为突破口。对此,教育部门、学校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引导乡村班主任认识到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当前,一些班主任认为乡村家长在教育上无可作为,从思想上就放弃了这一重要教育资源。教师只有认识到家长在教育上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实现家校共建共育才有可能。
其次,提升乡村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班主任是“桥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教育部门、学校要加强对乡村班主任的专业培训,提升乡村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水平和能力。
再次,建立健全稳定、规范、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乡村地区迫切需要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队,与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相互补充。一方面,教育部门要立足于乡村文化特点,挖掘本地优秀人才,为乡村家庭教育指导提供稳定、可持续的人力支撑。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团队的专业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最后,要基于家长需求开发适合乡村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方式,这是家庭教育指导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因此,家庭教育指导要针对性地调查乡村家庭在家庭教育中的“难点”和“痛点”。同时要挖掘利用当地乡村家庭熟悉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发适合乡村家庭的教育指导内容和方式,给家长科学的、针对性的指导,切实提升乡村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教育家》:新班主任因欠缺经验而易被质疑,老班主任会因代际差异难以给出针对性指导。该如何帮助不同阶段的班主任们提升自己,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辩证看待 建构底层逻辑 自我反思 组织培训
周俊:这个问题反映了新老班主任在工作中各自存在的劣势,辩证地看,他们在开展班主任工作时其实也各有优势。新手班主任与学生的年龄差距更小,一般在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学生有更多共同语言,能更快地与学生打成一片,更容易被学生认同。老班主任如果足够资深,会注意关注前沿的理论研究,也非常注重与年轻人沟通。如果新老班主任真的出现了上述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三个层面做出调整。
学校层面,可以鼓励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让真正资深的班主任带领新班主任,针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展开长期的专项制度化研究。一般而言,学校会给予工作室一定的资金支持,供他们开展研究。这样一来,新手班主任有了师傅的指导。资深班主任为了做好研究、带好新手班主任,也会更加关注代际差异的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建立其他班主任相关课题的研究及交流机制,助推不同阶段的班主任提升技能。
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可以积极开展班主任专业培训。这里的培训是指分层次的培训,不单包含对新手班主任的岗前培训,也应包括对较有经验的班主任的培训,帮助他们与时俱进,了解前沿理论。各区域还可以联合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以赛促学,实现新老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班主任个人层面,要树立反思意识,尤其是老班主任不要单纯地凭借既有经验来解决问题,要看到新时代下学生问题的不同点,思考并总结更加快捷、有效的解决办法。
郑立平:班主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确有不同的发展需求,有不同的发展重点。但不管处于什么阶段,技能与方法总是外在的,真正决定一个班主任管理高度和教育效果的,无疑是其内在的道德信念和价值取向。
系统而持续地培养好习惯。身教胜于言传,我们自身良好的习惯不仅每时每刻影响着学生,而且可以增强我们的教育能力和人格魅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很多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表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是走向优秀的关键。比如,阅读、反思、研究、注重细节等。
建构工作的底层逻輯。班主任工作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或策略问题,而是一个认知问题,甚至是哲学问题,其核心是我们对人生的思考。班主任必须不断审视和反思自我,把握班级管理的底层逻辑。真正的班级管理不能只依赖学校赋予的权力,还要靠自己的专业素养、育人能力;不是忙碌地应付,而是主动地经营、创造;不是管住学生不出问题,或简单追求分数和排名,而是研究学生成长规律、班级发展趋势,建构和美关系,打造向上文化,激活学生成长潜力;不能只因成绩和荣誉产生成就感,而要和学生一起享受日渐完满的人生。
做好情绪管理,提高沟通能力。教育实践中难免会有消极情绪,它不可能被完全消灭,但可以有效疏导、有效管理、适度控制。在处理情绪问题时,我常常用五个关系式告诫自己:大问题+小情绪=小问题,小问题+大情绪=大问题;难问题+好情绪=易问题,易问题+坏情绪=难问题;所有问题+情绪失控=糟糕难解的问题。
引导青年班主任反思教育观、学生观。对于一件事物,我们怎么理解它,就将怎么对待它,而怎么对待它,就会神奇地发现这件事物越来越符合我们的理解。班主任工作,其实是一个发现美好、激活美好、创造美好、共享美好、传播美好的过程。对于班主任工作,只有我们赋予它美好的期待,才可能结出美丽的花朵。对于学生,如果我们将其看作管理的对象,会更多使用管控的方式,而如果我们认识到师生生命互构、同在、共美的意义,就会用心地以生命激情去创造一方美好天地。
扎实而系统地学习,提高核心素养。一个优秀班主任应具备多方面的核心素养,如强烈的使命感、高度的责任感、坚定的道德观、处理偶发事件的果断性,等等。这些大多无法通过简单的照搬、模仿形成,必须经历慢慢濡化、内外兼修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