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组织分层教学指导的方式方法初探

2023-07-10任洁

考试周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任洁

摘 要: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更高的教学要求,尤其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身心特点。在长期以来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因此,笔者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在此基础上,笔者在文章中分析了开展分层教学的意义以及实施现状,思考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原则以及具体策略,以期能够逐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1-0090-05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以人为本”,这里所说的“人”是指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无论在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重视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认知规律来看,尽管同级学生年龄相仿,并且接受的是基本相同的教育内容,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轨迹并不是同步的,而是会逐渐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教学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分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差异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几个水平与特点比较相近的群体,并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并非一种僵化的流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并逐步形成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特点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得到优化,也才能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一、 分层教学的意义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中,分层教学模式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从整体来看,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落实新课程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对人才质量要求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这一背景下,新课程着重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维护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使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实现学有所得。为了开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需要调整以往统一化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和新课程的要求是极为相符的。因此,利用分层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新课程的落实。

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分层教学的着眼点是学生现实的学习水平,以差异化理念为基础,使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数学课程中,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均会遇到自己感到比较吃力的内容。而分层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组织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更有利于帮助学生重建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有利于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育家达尼洛夫认为:“仅仅教师教得好,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因为学习成绩的提升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当教师与学生有着共同的期望以及需求时,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共同的期望与需求,是指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相匹配。显而易见的是,在分层教学中,不仅可以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而且可以使学习活动更加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不会对学生施加比较大的压力,从而使教师期望与学生需要相匹配。在此基础上,更有利于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四,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巴班斯基所提出的“最优化教学”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使教学活动实现最优化,需要全面考虑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的实施可以使每一个教学环节得到改进,并量身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实现发展,从而在整体上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五,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直接影响。在分层教学中,由于教学过程更加契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所以学生的主动性会有所提升,并且更加乐于和同学以及教师进行双向的互动。同时,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符合自身认知水平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六,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尽管分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但这一教学模式同样会对教师产生影响。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调整统一化的教学过程,利用恰当的方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逐步得到发展与提升。

二、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现状

通过直接观察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可以發现当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分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尽管育人目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很多时候仍然会将学习成绩作为判断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快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会设计统一化的教学内容,这无疑会对分层教学的开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第二,分层教学的组织过程不合理。分层教学是一项系统化的教学活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可能会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但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有时会缺乏计划性,导致教学活动难以有序开展,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学生在分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突出。在长期以来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往往比较依赖语言讲授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利用比较短的时间使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在分层教学中,这一现象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也就是说,分层教学实际上变成了针对不同学生进行“讲授式”教学的活动。学生在学习中仍然处于从属地位,其学习需要难以真正得到满足。

第四,部分学生出现错误的心理。在分层教学中,部分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想法。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有些学生认为分层教学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而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会产生骄傲的情绪。在这种负面心理的影响下,容易对学习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第五,缺乏科学准确的评价模式。评价环节不够科学准确是当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存在的显著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评价有时过于简略,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点评,难以真正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发现学习问题。

三、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原则

为了真正提高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质量,需要全面而细致地设计教学活动。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中需要遵循一些恰当的原则。其中,以下几项原则是比较重要的。

第一,科学性。首先,从学科特点来看,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比较强的课程;其次,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十分契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独特之处;最后,在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这一时期典型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根据上述情况,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合理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二,主体性。在分层教学中,主体性原则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并设计恰当的教学环节。同时,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比较自由的成长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在分层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第三,灵活性。教学活动的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教师应遵循灵活性原则,避免形成一成不变的固定流程,而是要以发展性的眼光审视教学活动,以便及时对教学过程做出灵活的调整。

第四,启发性。尽管分层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并且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相反,分层教学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遵循启发性原则,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点拨,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发展与进步。

第五,公平性。在分层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方式是不同的。若操作不当,容易使学生感觉受到忽视。因此,教师组织分层教学时应遵循公平性原则,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真正保障学习活动的公平。

四、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一)课前分层,完善课前准备

1. 检测学生差异

分层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教学组织过程中,需要进行完善的课前准备。因为分层教学的开展以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基础,所以在课前准备环节中,首先需要认真检测学生存在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数学学习差异的检测中,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检测已有数学知识。知识基础对数学学习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无论对何类数学知识的建构,都需要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比如教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笔者向学生发放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卷。学生结合此前所学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以及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回答了测试卷。第二,检测数学情感态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以此来了解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弱。总之,在分层教学的实施中了解学生差异是极为重要的。

2. 制定弹性目标

无论利用何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都需要以恰当的教学目标作为导向。通常来讲,教学目标会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是学生顺利参与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有弹性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目标的不同水平,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分层教学中设置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设置不同水平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本课重点内容。根据这一内容,可以设置以下四种水平的教学目标:水平一:对长方形面积公式掌握不够熟练;水平二: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面积公式,但是不能理解其含义;水平三:可以深入参与到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准确理解和记忆长方形面积公式,能够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水平四:能够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精选学习材料

从本质上来讲,学习过程是学生对相关学习材料的感知、分析、理解以及整合的过程。也就是说,无论在何形式的学习活动中,都需要以恰当的学习材料为载体。从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不同学生对同一种学习材料的体验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组织分层教学时应精心选择学习材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借助材料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

同样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根据四种水平的教学目标,笔者引入了A、B、C、D四种不同水平的学习材料。其中,A类学习材料主要包含开放性的问题,独立完成这些问题的难度比较大。在A类学习材料的基础上,B类学习材料中简单提示了怎样“算一算,摆一摆”,学生可以根据提示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便能够尽快熟悉面积公式。在C类学习材料中,笔者给出的提示比较多。而在D类学习材料中,笔者给出了全部信息,学生可以在材料的引导下逐步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要避免直接规定不同水平学生使用的学习材料,而是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4. 合理划分层次

根据分层教学的概念不难发现,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划分成多个群体,每一个群体内部的学生具有比较相似的特征。也就是说,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课前准备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从而使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更具可操作性。

在进行学生分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一个方面表现都会对实际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全面了解学生在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潜力倾向等方面的表现。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情况。之后,要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第二,合理控制层级数量。尽管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但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所以无法针对每一个学生设计教学方案,要将学生划分为多个群体。一般来说,将学生划分为3~4层是比较合理的。若层级数量较少,无法起到分层教学的效果。若层级数量较多,会增加组织教学活动的难度。第三,注意隐性分层。正如前文所述,部分学生在分层教学中产生了错误的想法,认为分层教学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所以出现了一些负面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注意隐性分层,避免直接向学生出示分层结果。第四,注意动态调整。学习原本就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变化。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对分层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二)课中分层,优化课堂实施

1. 调整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恰当地选择和呈现教学内容。与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活动相比,在分层教学中选择数学学习内容时,要着重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要,以便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

在分层教学中,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类型的学习内容:第一,数学语言材料。学习数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一般来说,小学数学语言材料主要包括文字、图形、符号等形式。第二,问题化内容。之所以选择这类教学内容,是为了应对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的问题。以问题为载体呈现出相关的教学内容之后,学生可以依据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这样在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可以使其学习活动更加有的放矢。第三,动手操作内容。部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特征决定了动手操作内容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手操作中建构基础知识,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数学道理,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学重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的形式。

2. 优化课堂组织

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之处,而分层教学只能大致区分学生的差异,很难兼顾每一个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分层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一般来说,在刚刚接触新的数学概念或者突破学习难点时,最适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另一方面,要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合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群体内的合作。也就是说,将同一水平的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因为学生的整体水平比较相近,所以沟通会更加顺畅。二是不同群体之间的合作,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搭配成一个小组。因为小组内部的成员具有差异,所以在合作中可以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3. 完善教学评价

完整的教学活动必然包含评价环节。从整体来看,评价环节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这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够为教学活动的调整提供依据。因此,在分层教学中要设计更加准确科学的评价机制。

分层教学中的评价环节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避免评价内容的单一。分层教学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环节中,除了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评价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情况。第二,多种方式进行评价。首先,要将口头评价、肢体评价、神态评价相结合,提高课堂评价的感染力。其次,针对学生在每次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教师要坚持写针对性的评语,这一评价方式也是加深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的方法。最后,要注意增加跟蹤评价。比如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法”,记录学生在每次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并通过对比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以便对教学过程做出针对性的调整。第三,多主体评价。仅仅依靠教师的评价很难准确了解学生,所以在评价中要注意主体的多样化。比如可以让小组内部的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写自我总结,从而通过不同角度全面了解学生。总之,在分层教学中,利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极为重要的。

(三)课后分层,组织练习活动

1. 分类布置作业

在课后学习中,作业练习是重要环节。在以往的数学课程中,书面练习是教师采用的主要方式,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这样的练习方式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数学作业,从而吸引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作业练习当中,进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

在分层教学中,可以尝试设计以下两类作业:第一,针对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并且积极性比较低的学生,可以设计游戏类作业。比如教学《混合运算》时,可以利用“24点”的游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理解。第二,针对知识掌握比较熟练,且观察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进行课外实践,结合课内所学知识对周围的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发现和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 分层布置作业

在分层教学的作业练习中,除了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之外,针对同一类型的数学作业,教师还要对作业进行适当的分层,从而帮助学生在各自水平的基础上取得一定的进步。

书面作业仍然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比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笔者结合本课内容设计了书面作业。同时,对作业练习进行了分层,一方面,对作业数量进行了分层。考虑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所以针对这部分学生,适当增加了数学作业。而对学习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为了避免他们产生抵触情绪,提供的作业数量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笔者对作业的难度进行了分层。根据学生的成绩,将书面作业划分成了基础问题、综合问题、提升问题这三种类型。除基础题是必须完成的内容之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他问题。

综上,分层教学已成为现阶段最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但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应不断进行探索与改进,从而推动分层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白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0(36):98-99.

[2]陈瑶.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4):75-76.

[3]陈璐莹.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2):97.

[4]陈雨.浅谈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64.

[5]严复武.探究通过分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85.

[6]李琰琰.以分层教学法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5):230-231.

[7]方翠平.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0):27.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