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数学分层次作业设计的应用与研究
2023-07-10何雪花
何雪花
摘 要:作业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不仅关系着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度,还是学生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的途径。尽管设计作业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并且教师对作业设计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距离新课程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对作业练习环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笔者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分层作业的意义与现状,思考了在什么原则指导下进行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
关键词:小学数学;“双减”;分层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1-0080-05
“双减”是指进一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在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练习一直是广受关注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双减”政策提出的作业减负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作业质量的提高,推动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提高。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由于学生的作业负担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遵循生本理念,准确把握新课程以及“双减”政策的要求,有意识地设计弹性化、个性化的作业,对数学作业进行适当的分层。只有这样,作业设计以及作业练习的效果才能比较理想,也才能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一、 小学数学设计分层作业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使学生逐步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在以往的数学作业练习中,学生往往会对作业练习产生一些抵触情绪。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往的数学作业设计中,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在作业的类型、难度等各个方面均具有比较大的相似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的参与性。而通过对数学作业的分层,有利于提高作业练习活动的趣味性以及挑战性,这样可以使作业对学生更具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在练习中保持浓厚的兴趣。
第二,分层作业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划分成了多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为最高层次。当最高层次得到满足时,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信心。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学生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而通过对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可以使作业练习活动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能力暂时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当他们通过做些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时,其自我效能感会得以增强。对能力相对强的学生而言,恰当的作业能够激发其挑战欲望。当他们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时,会增强自信心。
第三,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逐步提高。与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方式相比,尽管分层作业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往往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分层作业对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借助分层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分层作业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的无用功,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第四,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以往的小学数学作业练习中,作业设计欠缺合理性,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学习行为。比如对能力不足的学生而言,很多统一化的作业内容往往会超过其能力范围。但为了及时上交作业,会出现抄袭作业的行為。对作业进行分层之后,作业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会更加契合,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完成作业,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是作业的设计者以及作业练习的组织者。所以分层作业设计不但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对教师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对作业设计的目标、形式、内容、难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更加周全的考虑以及系统的设计,使数学作业更加契合课程标准以及“双减”政策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还需要随着学生的发展及时对作业设计策略加以调整。通过这一过程,有利于逐步推动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现状
第一,没有对作业进行系统的设计,导致作业内容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作业设计与实施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有时仍然比较缺乏作业设计的意识。这一问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作业练习中会让学生直接完成教材以及教辅资料上的练习题,或者从网络上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忽视了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现成的作业有时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缺乏针对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通过作业实现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二,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没有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在以往的数学课程中进行作业训练时,很多学生都没有形成比较强的自主意识,学生进行作业练习只是为了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并且在作业练习过程中也是机械性地回答数学问题,并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之所以存在这一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业设计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更多依靠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在作业练习过程中,学生没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甚至会抑制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第三,作业分层设计不够合理。首先,教师有时会忽视对作业的分层,导致数学作业缺乏层次性。尽管教师认识到了尊重学生差异的重要性,但在日常的作业设计中,“一刀切”的作业设计现象仍然是比较明显的。其次,分层作业的设计过于关注“量”而忽视了“质”。在作业设计中,作业内容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过于明显的层次性。同时,针对每一个层次设计数学作业时,引入的数学问题往往缺乏典型性,导致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仍然是在进行重复性的强化练习。最后,在分层作业设计中,作业的难度划分不够均衡。一方面,基础题的难度过大,这说明在作业设计中并没有真正兼顾能力不足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选做题过于简单。设计选做题是为了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选做题的正确率比较高,这说明选做题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四,作业设计的形式比较单一。在现阶段的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当中,教师很多时候都是对数学问题进行了分类,按照难度的不同将数学问题划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而对作业类型的丰富性则存在一定的忽视,很容易使学生在作业练习中感到枯燥。同时,仅仅回答书面问题很难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的应用当中,这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弱化数学作业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第五,缺少科学有效的作业评价机制。作业练习中的评价环节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直接方式。但在现阶段的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与实施中,作业评价环节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作业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造成的。比如作业评价权过于集中在教师身上,而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只是简单地判断学生作业结果的对错,很少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认真且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从长远来看,这种情况会造成评价环节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三、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原则
尽管分层作业设计具有极大的价值,但如果缺少统筹的设计,必然会影响分层作业的实施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进行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層次性。在分层作业设计中,层次性是最基本的原则。在生本理念指导下,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特点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进行作业的设计时,必然要遵循层次性原则。一般来说,作业设计中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体现出作业量的层次性。作业量超出学生能力水平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的直接原因,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不能一味减少作业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作业量进行分层,这样可以使不同精力的学生都可以得到针对性的锻炼。其次,在作业的难度上同样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学习难度超过学生“最近发展区”同样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对作业的难度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最后,要体现出作业呈现方式的层次性。
第二,科学性。科学性是提高作业质量的根本保障,无论设计何种形式的数学作业,首先要保证作业的科学合理。尤其是在数学课程中,数学知识是非常严谨的。所以在分层作业设计中,更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要使作业内容更加准确,避免出现错误。同时,作业实施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第三,公平性。顾名思义,公平性原则强调要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分层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但教师应该明白,将作业分层并不是要区别对待学生,更不是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要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第四,主体性。在新课程下的学生观中,强调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中心,而学生的主体性在作业练习中同样要体现出来,要使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只有在主体性原则的引领下,才能使数学作业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加契合,进而使学生通过作业完善自身的认知体系。同时,主体性原则可以使学生在作业练习中从“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作业完成效率。
第五,多元性。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全面培养学生,这一要求和“双减”背景下的生本理念是相符的。以往单一的数学作业很难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因此,教师要根据多元性原则进行作业的设计,这样可以使学生的不同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使数学作业不再刻板,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四、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一)转变作业观念,加深认识
教师是作业练习的组织者以及作业的设计者,所以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理念会对最终的作业练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尽管教师在长期以来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作业设计经验,但很难完全满足现阶段“双减”政策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将作业的分层设计视为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自我发展,从而逐步提高分层作业的设计能力。
一方面,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为此,需要对课程标准以及“双减”政策相关的文件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逐步认识分层作业的价值。另一方面,要不断对自己的作业设计经验进行反思,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同时,要与其他教师进行密切的合作,分享作业设计经验,从而设计出更加科学且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数学作业。总之,为了设计高质量的分层作业,有赖于教师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学能力。
(二)全面了解学生,优化学生分层
进行分层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的实际情况是进行分层作业设计的直接依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避免直接设计差异化的作业,而是要在准确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分层作业的设计。
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全面了解学生。学生的学习水平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小考、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试成绩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要在日常教学中认真观察学生在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表现。第二,注意隐性分层。对学生分层只是教师分层设计作业的依据,学生分层的结果不能公开,以免使能力相对弱的学生产生自卑的情绪,使能力相对强的学生产生骄傲的心理。第三,合理掌握学生的层级数量。一般来说,可以按照综合水平从高到低的顺序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若分层数量过少,则难以使分层作业达到理想的效果;若分层数量过多,则会增加作业设计的操作难度。第四,注意动态调整。学习是一种动态的活动,所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为此,要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从而根据学生的改变及时对学生分层加以调整。
(三)尊重学生主体,自主设计作业
正如前文所述,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中,需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只有在主体性原则的引领下,才能使数学作业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加契合,进而使学生通过作业完善自身的认知体系。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更加关注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情况,引领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当中,这样更有利于使学生的作业练习效果得到充分的保障。
首先,完成课内基础知识的教学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设计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其次,因为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都是不同的,所以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建立本班的作业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设计的数学问题。同时,当学生在作业设计与练习中遇到问题时,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寻求帮助。通过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的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在交流讨论中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由此可见,在分层作业设计中,组织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四)注重目标分层,进行分层指导
在作业设计与实施全过程中,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在目标的引领下,不仅可以明确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要达到的发展效果,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作业设计出现混乱与无序。因此,在分层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充分重视目标分层,以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比如教学《括号》时,针对“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内容设计作业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以下几个层次的作业目标:A层目标,要熟练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强化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并且能够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B层目标,要经历混合运算顺序的探究过程,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问题。C层目标:能够初步了解运用小括号的意义,感受小括号的作用,并使学生在作业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目标的引领下,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练习方向,进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可以得到针对性的锻炼机会。
(五)关注学生基础,调整作业难度
在分层作业设计中,对作业的难度进行分层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练习中,“一刀切”的数学作业很难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并以此为前提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从而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
同樣针对“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知识设计数学作业时,可以设计以下几种难度的作业:第一,基础作业。这类作业的整体难度比较低,是所有学生都需要完成的,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如:(12+20)×3=72,这样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你能否进行改正?第二,拓展类作业。这类作业是对基础知识简单与灵活的应用,更加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图书馆有一个7层的空书架,现在准备放置一些课外阅读类的书籍,还有一个11层的空书架,准备用来放置科学类的书籍,如果每个书架每层都可以放下24本书,那么这两个书架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第三,拔高类作业。这类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主要面向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如:一个同学在计算80+ ×3时,先使用了加法,然后进行了乘法运算,最后得到的结果是288,你是否可以求出横线上的数字。在设计出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后,考虑到要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所以笔者没有直接规定学生要完成的任务,而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作业进行了选择。利用这种方式,使大部分学生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六)丰富作业类型,吸引学生参与
在小学数学作业中,设计不同类型的数学作业同样是进行作业分层的有效途径。利用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特点,从而吸引大部分学生参与到作业练习当中。
如:针对数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可以设计以下几类作业:第一,书面作业。尽管作业形式单一是以往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但并不意味着要避免书面练习。相反,恰当的书面练习可以及时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二,游戏化作业。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些课堂数学游戏,以此来营造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强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三,生活化作业。很多数学知识都源自现实生活。因此,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数学任务,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七)完善作业评价,提升作业实效
评价环节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必要内容,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实施中,要及时对作业评价环节加以调整,从而进一步提升作业实效。
首先,在评价中要收集学生的想法。通过引导学生表达意见,不但可以进一步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而且有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在评价时要着眼于学生在作业练习全过程中的表现,并用发展性的眼光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最后,要将作业评价的内容作为依据,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以便对后续的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做出调整。
综上,在“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应根据生本理念的指导对数学作业进行恰当的分层。这样能够使数学作业更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柯岩.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求学,2020(48):75-76.
[2]王宇.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35):148-149.
[3]王海燕.小学高段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12):80.
[4]邵亚琴.尊重学生差异,优化作业分层设计[J].文理导航(下旬),2020(12):24,27.
[5]钟先云.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8):45-47.
[6]陈向红,张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0(23):47-49.
[7]刘士模.解读“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新课程,2020(2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