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谣“四部曲”,助力幼儿成长

2023-07-10马晓童韩淑娴

教育家 2023年25期
关键词:四部曲童谣融合

马晓童 韩淑娴

童谣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记述着民间流传的经典文化,以篇幅短小、朗朗上口、语言生动、结构简单为特点,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内在需求,也为幼儿阶段的语言学习带来了不少欢乐。如今,如何顺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开发童谣的育人价值?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福景幼儿园采取传统经典童谣与现代优秀童谣相融合的方式,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将滋养心灵、学习语言、启迪审美、培养行为作为四大育人目标,形成了包括“诵童谣”“玩童谣”“创童谣”“用童谣”四大阶段的童谣主题阅读课程。

诵童谣,积累童谣储备量。初入小班的幼儿喜欢模仿,而且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根据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课程实施以诵读为主,帮助幼儿积累语言、稳定情绪、提高注意力。第一,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诵读。例如,让幼儿一边诵读童谣一边洗手,根据童谣内容中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洗手的乐趣,养成爱洗手的好习惯。第二,融合集体教学活动开展诵读。将童谣与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相融合,如在音乐活动中以童谣为歌词等,将幼儿需要发展的核心经验、生活技能融入幼儿童谣学习。第三,借助主题活动开展诵读。传统节日是我们开展童谣诵读的好契机,例如在腊八节开展“腊八飘香情暖意长”升旗活动,幼儿表演腊八节的童谣,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

玩童谣,回归童谣本真价值。幼儿升入中班,我们重新定位童谣课程,在小班诵童谣的基础上调整为听、诵、画、演、玩五位一体实施策略,回归童谣本真价值——快乐。第一,认真听。开展“童谣小耳朵”活动,给每首童谣录制音频,将音频二维码用公众号推送给家长,借助家园共育力量让幼兒在家也能听童谣。第二,快乐诵。利用小组活动、升旗活动、节日活动等搭建平台,让幼儿尽情感受童谣自然的韵律之美。第三,趣味画。让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联想,感受童谣的色彩之美与想象之美,用自己的理解表达内容,创作独一无二的童谣配画。第四,合作演。每周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开放童谣小剧场,借助道具、场景、动作及肢体语言表演“童谣”,感受生动的形象艺术之美。第五,自主玩。幼儿自由结伴、任选活动材料与场景合作游戏,体验自主玩童谣的快乐。

创童谣,学习经验的综合运用。进入大班后,幼儿更多的是通过语言和节奏全身心地投入童谣活动,在体验中收获成长,我们据此将课程重点放在创编上,梳理出以下四点策略。第一,创编起步,以仿为主。例如学童谣《剪纸歌》时,幼儿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剪的物品仿编童谣:“剪月亮剪星星,剪朵白云飘呀飘。”第二,发现问题,及时改编。例如学童谣《虫虫歌》时,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蜘蛛、蚯蚓不是昆虫,于是我们一起进行了改编。第三,体验生活,进行续编。例如在学童谣《值日生》时,除了擦桌子、摆椅子、整理图书,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值日生体验续编童谣:“吃饭时分碗勺,午睡时拉拉床。”第四,确立主题,即兴创编。例如“小小报餐员”在开饭前用即兴创编童谣的方式给小伙伴们介绍饭菜:“大枣米饭香喷喷,红烧鸡翅来两根,小朋友们不挑食,光盘行动最重要。”

用童谣,与幼小衔接相融合。课程实施到大班下学期,幼儿正式进入幼小衔接阶段,我们围绕入学准备的四个维度,尝试将童谣与四大准备相融合。第一,童谣吟唱,掌握运动新技能。我们将童谣吟唱与运动环节相结合,帮助幼儿轻松达成《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中身心适应的“快乐学习”和“喜欢运动”的发展目标。第二,童谣改编,回归生活巧应用。我们向幼儿推荐整理书包、洗漱穿衣相关的童谣,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基本达到“生活准备”中独立自主的发展目标。第三,童谣游戏,提升社会交往力。我们借助“带我找朋友”“丢手绢”等童谣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欢快的旋律中认识新朋友,也让师幼关系更亲密。第四,童谣卡牌,破解书写大难题。大班幼儿初期握笔姿势不大标准,我们将正确的握笔姿势绘制于卡牌上,并配以童谣,幼儿一边诵童谣,一边认真地自纠、互纠握笔姿势,最终学会正确握笔。

猜你喜欢

四部曲童谣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童谣里的童年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快乐童谣
《融合》
遗传概率计算题解法技巧“四部曲”
作文教学“四部曲”
奏响低年级节奏教学“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