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迁移理论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7-10李卫

考试周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迁移理论字词教学文言文

李卫

摘 要:迁移是指把在一个情境中学习的内容迁移到新情境。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如对原来知识的掌握程度、情境、抽象程度、元认知等。如何将迁移理论应用于文言文字词学习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是对迁移理论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语文学科学习的科学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在文言文字词教学方面,如何有效利用迁移理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是当下文言文字词教学的一个有积极作用的尝试。

关键词:学习科学;迁移理论;文言文;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1-0043-04

一、 选题背景

学习科学是国际上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关于教和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研究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从认知角度揭秘人类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是运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来重塑现有的教学设计以及学习环境,从而使学习有效、深入。

2022年笔者有幸加入陈静萍博士带领的课堂教学工作坊,在陈老师的引领下对《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进行了深入学习。该书是对近年学习科学理论的凝聚及升华。在工作坊的学习中,书中的诸多观点,如:前概念、元认知、情境教学、建构主义、深度教学、迁移、大概念等,令笔者深受启发。其中,书中的第三章《学习与迁移》对笔者有深远影响。

在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中,逐词、逐句的串讲式教学,至今依旧很普遍。但是,如果一概采用这种方式处理文言文字词,会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会剥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时间。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在上述背景下,笔者在文言文字词实践教学中,将迁移理论引入文言文教学中来,通过培养学生字词迁移能力的方式,来让文言文字词教学更科学有效。

二、 文献综述

当下,将迁移理论引入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比较少。仇美丽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字词迁移能力的培养研究》一文中从教师及学生两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文言字词迁移能力的策略;李莎在《中学文言文迁移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大方面分析了文言文迁移教学的制约因素。

综上所述,文言文字词教学不够科学有效的问题很多老师已经关注到了,并在实践中积极尝试改变。但还有以下两点尚待挖掘:第一,研究缺少理论指导和提升,或见效甚微或速度较慢;第二,将《人是如何学习的》学习科学中的迁移理论运用到文言文字词教学的研究比较少,几乎找不到任何文章,这就给笔者提供了空间。

本研究中,笔者将运用《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的第三章《学习与迁移》理论,来对初中文言文教学进行有效指导,以影响迁移的诸多因素为出发点,致力于培养初中生的迁移能力,让文言文字词教学方式更科学。

三、 理论学习

(一)对原来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影响迁移的第一个因素

初始学习达不到一定的程度,迁移是不会发生的。其中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需要的学习时间、反例或者对比案例的运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等将会影响对原来知识的掌握程度。

1. 迁移受理解程度的影响

一项著名的研究“投掷飞标”实验显示,受过抽象原理指导的实验小组投得更准,因为他们理解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只有对知识有深度的理解才能将未知转换为已知。

2. 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

教学工作者实事求是地看待学习复杂学科所需要的时间很重要,可能“天赋”在一个人成为某一个领域专家上起作用,即使是天才,他也需要花时间进行大量的训练。

3. 重视反例的积极影响

学生需要那些反映他们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和如何应用所学知识程度的反馈,对何时何地所学知识的理解可通过“反例”的运用而增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把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当做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从而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动机影响到人们愿意投入学习的时间

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社交机会也会影响到动机,如果所做的事情有较高的价值,那么学习者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

(二)情境对迁移的影响至关重要

有人将迁移定义为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如何把在这种情境中的所学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有以下三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让知识发生弹性迁移:方法一,学习了具体的案例后,给学生提供相似的案例;方法二,让学生在一个情境中学习,然后帮助他们抽象出“如果—怎么办”这类命题;方法三,概括案例,要求学生创建一种不仅能解决单一的问题,而且能够解决整个相关类群的方法。

(三)知识的抽象程度影响迁移的广度

抽象程度影响迁移,抽象程度越高,可以让知识的应用范围更广,形成结构化知识,也就是大观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过度情景化的知识不利于知识的迁移,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更高的抽象层面上表征问题,从而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视角分析问题。

(四)采用元认知策略能有效促进迁移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你知道很多事,你了解相关内容,这个叫做认知。但是你了解自己对这个知识的掌握程度吗?这就叫元认知。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教学上采用元认知方法,能提高学生迁移到新情境的程度而无须借助明显的指示。

四、 教学实践

下面,笔者将展示在教学实践如何运用上述迁移理论指导具体的文言文字词教学的。

(一)强化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

初始学习达不到一定的程度,迁移是不会发生的,学生的理解性学习对迁移的发生至关重要,即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才能促进学习的迁移。那具体应该如何强化学生对原来知识的掌握呢?以下是笔者的积极探索。

1. 重視学生的理解

实现迁移需要学习者对学习的原有知识有足够的掌握,学习者对所学习的知识理解得越深刻,就越能将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在文言文学习中,诵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在背诵中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会不断加深。

对文言文字词的学习想要做到记忆深刻,达到有效迁移的效果,就需要有效去诵读,最好能将文章流畅背诵。学生拥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这样才能为后面的迁移做准备,如课文与课文间的迁移,课内与课外的迁移。比如笔者在教《与朱元思书》这样的骈体文时,对诵读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设计了分角色朗读、小组比赛读等花式朗读活动,在诵读中扫除字音障碍,把握句子节奏,体会骈体文的音韵之美,同时把握文章的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诵读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对文言字词进行归纳整理,是让学生强化理解的有效方法。如,“故”这个文言文字词,几乎贯穿了整个初中,七年级的课文《狼》中的“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到八年级《天時不如地利》中的“故君子有不战”,再到九年级《醉翁亭记》中的“故自号曰醉翁也”。尽管“故”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有的翻译为“原来”,有的翻译为“缘故”,有的翻译为“因此”,但常用的解释也只有几种,只要掌握了它的几个基本含义,再结合具体语境,对内容的理解也不是难事了。

2. 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

笔者在以前的字词教学中,总是喜欢急于求成。每次提出问题,总是急于得到学生的回应,长期这样,不利于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培养。因此,在学习迁移理论的指导下,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字词时,笔者放慢了自己的脚步,给学生留足时间思考。

例如,学生在翻译《游西山十记》中的“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也”这一句子时,学生将其中的“益”翻译为“十分”,即“树十分茂盛,水面十分宽阔”。但根据原文,“益”的意思应为“愈加,更加”。而“益”字的用法学生已在《爱莲说》这一课中学过,原文为“香远益清”,翻译为“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笔者在讲解《游西山十记》时,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考为主。具体过程如下:

生:到了龙潭堤,树十分茂盛,水面十分宽阔,这就是颐和园的昆明湖。

师:你把“益”翻译成“十分”。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爱莲说》是否出现过这个词。

(给学生留足时间回忆原文)

生:香远益清。

师:很好,大家思考思考“香远益清”的意思。

生: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师:同学们把这里的“益”翻译成什么意思?

生:更加,愈加。

师:我听到了正确答案,请再重复一遍“益”的意思是什么?

生:更加,愈加。(全班同学可以回答出正确答案)

师:那现在请这位同学再翻译一下“树益茂,水益阔”。

生:树木愈加茂盛,水面愈加宽阔。

在本课中,教师并未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回忆课本中学过的“益”字,并回忆其正确意思,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发生正迁移。若是极少数思维敏捷的学生率先给出正确答案,教师也不急于继续下一环节,而是让学生们再次重复,这样就可使剩余同学跟上课堂节奏,从而实现课内、课外的迁移。

3. 重视反例的运用

从学习者出现的错误中,可以反思学生们的学习,笔者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学生出现了这样一个错误:

生:“月色入户”中“户”翻译为窗户。

师:整个句子怎么翻译呢?

生:月光从窗户照进来。

师:从字面意思貌似可以解释得通,但是我们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对重点字词的处理务必做到准确。请同学们用好手里的工具书,如果对某些地方存在疑惑,我们可以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生:我查到了,“户”这个字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五个义项,分别为:门、住户、洞穴、阻止、酒量。

师:所以,这里翻译为什么更准确?

生:月光从门户照进来。

师:同学们,我们马上勾连我们已经学过的《木兰诗》中的“木兰当户织”这个句子,这里的“户”,我们处理为?

生:门,木兰对着门口织布。

这个例子中学生产生了一个错误,把“户”随口就处理为“窗户”,且错了还不自知,教师重视学生的错误,通过引导,将错误转化为重要的学习契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教学中如果能像这样引导学生去找出错误,通过前后勾连加深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那么学生就能监控自己的学习进展。

同时,教师把握住了根据学情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良好契机。教师要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当做一种宝贵的资源,以反例的形式呈现给所有学生,加以引导,会强化学生对重点文言文字词的掌握。

4. 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能影响学生投入文言文学习的时间。为了让学生愿意投入恰到好处的时间来学习文言文字词,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且对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是能够完成的,同时还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文言文是非常有意义的。部编版教材所选用的文言文都非常经典,有代表性和示范性,能让学生阅读到最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教材文言文选文篇目虽然有限,但兼顾了朝代、体裁和题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文言文意义重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有些选文情感真挚,如《诫子书》,可以从故事切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文章文学色彩浓郁,如《湖心亭看雪》,教学时要把重心放在品味文本优美的语言和赏析作者的人物形象上来;有些文言文思辨性强,适合进行思维训练,如《曹刿论战》;有些文本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如《老子》《庄子》《论语》《孟子》,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产生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想法。

除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教师还可以采取不同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外在动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些方法,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字词学习的知识竞答、过关竞赛和整理归纳评比。同时,师生集思广益,制定了一系列文言文字词学习的奖惩制度。

(二)教学围绕情境来开展

日常生活中的知识是高度情境化的,情境影响迁移,教师应当创设真情境,引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笔者重视“学习支架”在知识中心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语文课堂情境教学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和体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形式。通过体验的教学模式,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所以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情境进行精心创设。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可以表演的机会,依据课堂的内容恰当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表演中来,提供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为文言文学习增添趣味性。

笔者在讲解《核舟记》这篇文章时,在完成第一、二段的文言文字词梳理之后,对第三段的船头和第四段的船尾这两个部分设计了表演的任务,引导学生提前自由组成表演共同体。同学们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分工合作、有序排练,玩得不亦乐乎。等到下节语文课开始时,同学们都非常激动,对所表演的内容都充满期待。然后再引导学生在表演结束后回到原文,将表演的内容和原文字词一一对照,思考刚刚的表演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处理得还不够,使得学生们在轻松愉悦中熟悉了文章,对字词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迁移还受抽象程度、元认知等因素的影响。知识的抽象程度和元认知策略对文言文字词学习的影响,由于文章篇幅的限制,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

五、 结语

在文言文字词教学实践中,笔者将迁移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让教师的教学更加符合教育规律,而且让学生的学习更科学有效。学生拥有了字词迁移能力,学习时就能举一反三,就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文言文字词迁移能力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迁移方法。迁移能力本身就强调的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运用,所以教师要注意“授之以渔”,注重给予学生文言文字词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六、 实践反思

文章研究的目的是将迁移理论引入到文言文教学中,使文言文教学能在学习科学理论的指引下科学、有效。迁移能力除了有利于学生学习文言文字词,在文言文阅读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在英才班的学习只有一年时间,陈静萍老师带领我们只学到《人是如何学习的》前五章,笔者还没有将学习科学相关理论学深、学透。因此,用迁移理论进行的文言文教学尝试,还需要继续探究。

因此,虽然本次英才班的毕业论文完成了,但这只是个开始,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将把在英才班课堂教学工作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教学活动开展得更科学,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得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马良俊.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提升语文教学效率[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11):10.

[2]仇美丽.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字词迁移能力的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3]姚恒.迁移:文言教学的有效途径[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4]李莎.中学文言文迁移教學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5]约翰·D·布兰思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扩展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6]赵雪梅.学习迁移理论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7]杨广军.高中物理教材设计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8]许勇.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9]钟志华.理解性数学教学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10]朱远平.基于学习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要点[J].教育科学论坛,2021(7):33-38.

猜你喜欢

迁移理论字词教学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浅析迁移理论在高校乒乓步法教学中的应用
立体化字词教学初探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试论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