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施策略
2023-07-10庄樱
庄樱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环节,更是教师反馈教学成果和检测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手段。然而,以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过于单一和任务过重的问题,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小学语文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以达成减负提质、发展素养的教学目标,文章基于新课标视域,探索适合学生作业设计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与指导。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1-0038-05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标视域下如何创新设计课后作业成为现阶段教师应该探究的主要问题,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的时候,要减少作业数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弥补自己的学习短板。教师在注重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还要充分结合学情精心设计语文作业,因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会汲取丰富的知识点,有些可以在课上消化,有些还需要通过课后作业进行巩固,所以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语文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促进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它不仅是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扩展和延伸,更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文章将从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作业设计的原则以及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作业提到了重要的位置,第一次提出了作业评价的建议: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业评价是一个连续的、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过程,不仅包括学生提交作业的过程,还涉及对作业设计的评估。因此,作业评价需要在作业设计的阶段就进行规划。作业设计不仅包括课后作业和预习作业,更包括能促进教学进展的课堂作业。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完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置、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加强学段衔接。但是,目前仍然存在许多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并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情况。
(一)作业“机械化”,缺少乐趣
作业是检验孩子学习情况必不可少的工具,每位老师都会布置作业,但有些老师更多的是从考试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作业设计,因此有了我们常见的笔头机械性作业。这类作业经常让学生感到乏味,而且会导致许多学生只关注得出答案,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掌握。时间一长,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兴趣,被机械化的作业磨得荡然无存。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知识,培养核心素养,锻炼学习能力,一旦流于形式,以机械性的重复作业代替学生自主思考,作业便会成为仅仅为了成绩服务的“无用之器”。因此,减少或取消机械性作业,多设计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有趣灵活的课外作业,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自主思考与分析能力。
(二)作业“静态化”,缺少思维
《课标》规定必须通过积极的语文实践过程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他们在真实的语言运用环境中展示所累积和建构的学习成果。然而,目前小学语文作业内容较为刻板,缺少实践和思维,更多的是静态的书面作业,与语文实践活动脱离,这也是影响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主要问题之一。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课上注重引导学生思维,作业设计也应以问题导向,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而课下作业设计的目标与课上不一致,要么是机械化作业,要么是传统的、无法训练多种思维能力的组词、连线、填空题等。长此以往,这种方式无助于学生探索创新和积极思考的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教师的使命不是简单地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秉承《课标》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四个核心素养方面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提升和发展。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应当将一些静态化的作业转化成动态的实践类作业,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作业“单一化”,缺少融合
小学语文教师因应试目的或认为本学科单一作业更易于操作,往往将作业内容限制在语文学科内。除了畫幅画表达想象的意境外,学科融合较少。然而,《课标》明确提出要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建议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因此,小学教师可以在教科书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拓展课程内容,尝试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通过增加具有冲突和探索要素的环节,鼓励学生运用实际的调研、统计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深入分析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提高他们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这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 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原则
(一)作业设计应关注“生本”
杜威认为:“应该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满足其兴趣发展的需要。”当然这种尊重并不是放纵,其实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在实施《课标》和“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设计既要解决好减负的问题,又要重视作业的作用。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和兴趣爱好出发,真正以“学生为本”,应当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
(二)作业设计应突出“个性”
维果茨基有一个理论,叫做“最近发展区”。他认为,学生能够解决问题是他们已经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另外,学生还有一个潜在的发展水平,即他们可能通过与能力更强的同龄人合作,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这两个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作业设计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调整,因材施教,设计最适合学生的分层次的作业。使作业的难度达到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高能力的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能力及情感意志等的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作业设计应具有“启发性”
现今的小学语文作业大多都过分沉闷乏味,而且数量繁多,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这种情况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水平,还可能阻碍他们的思维发展。因此,作业的设计应该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教科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作业充满启发和可操作性,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作业设计应体现“融合性”
《课标》要求创新作业类型,鼓励各学科相互融合,布置跨学科作业。语文学科是各学科的基础,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融合性作业是学习资源的再整合,能让学生有效利用;其次,融合性作业是学习的理解和延伸,使学生学习更有趣,更深入;最后,融合性作业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等。因此,在教育教学不断进步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注重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运用能力的提升。因而,我们可以在语文教育中不断探索方法,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渠道,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学校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可见,作业设计的重要性。而教师应该响应文件的精神,注重提高作业的质量、减少作业的数量,并从基础知识到能力培养,广泛涉及各个领域,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开启语文学习思维。这样可以为后续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让学生在有效的作业中提升自身的主体意识,让作业能够体现实际的价值。
(一)实施奖励性机制,提高主动学习的有效度
奖励机制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培養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获得源自他们内心的期待,可以充分调动其参与意识。教师可以采取天天积累、周周奖励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逐渐增加的收获和成果。奖励的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家长或学生自己,奖励方式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做到既灵活多样又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从而促进学生主动高效地完成作业。
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对写字可能存在畏难情绪,基本功不够扎实。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奖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以《明天要远足》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两道作业题:
第一道作业题是《小小书法家》。教师在课堂指导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在家练习汉字,并采取奖励措施,如:“同学们,谁写得好,老师就将谁的作品裱起来,挂到咱们班的书法展示角,看谁能成为咱们班的小小书法家!”展示角的存在表彰了在书法方面优秀的学生,同时又唤起教育榜样在班级内的作用,以点带面,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道作业题是《我是小诗人》。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好模板,消除学生对写诗的恐惧,例如:“‘我要去远足 翻过( ),唉!睡不着,那地方的( ),真的像( )说的,那么( )吗?请同学们回家当回小诗人,可以写一节,也可以写一首,明天课上举办诗歌朗诵会,看谁是咱们班的‘小诗仙,能获得‘诗仙奖状。”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支架训练,逐步训练他们诗歌创作的能力。随着难度的降低,学生的口感和创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在展示平台上,他们的无限潜力被激发出来,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和自主,充分展现了语文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二)巧设思考性作业,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
根据新版教学大纲的描述,我们知道思维能力大致分为直觉、形象、逻辑、辩证和创造这五种。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进行逐步引导和提升。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协助他们逐步培养这些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成绩。教师应该设计有益于思维能力提升的作业,并将其融合进自己的思想。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强化发散思维,形成自我思维品质,从而全面地推进语文学习。思维作业的设计应具有延伸性、联系性和尊重性等,旨在赋予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并鼓励其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灰雀》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采用辩证性思维的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学会批注阅读。如在“男孩说:‘我没看见。”这句话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填空题:“男孩想:( ),所以他( )地说。”在“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了。”这句话时,教师根据这句话也可以设计:“列宁想:( ),所以他自言自语地说。”通过文本中的对话设计让学生思考想象的填空题,旨在使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语言与心理之间的关系,学会阅读、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列宁为什么问灰雀而不问男孩呢?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呢?”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深度思考,这样,作业中就多了思辨意识,学生的个性思想也得以展现出来。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给予学生全新学习体验
在实施“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深入解读《课标》,展开教学,比如教师要秉持“减负增效”的原则设计语文课后作业,让作业真正发挥出其作用,让学生愿意主动完成作业并通过完成作业真正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首先要改变“题海战术”的作业设计观念,要精简语文课后作业内容,提升作业设计的针对性,要由传统性的课后作业形式向生活化作业转变,以此激发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语文作业,因为语文知识具有包罗万象的特点,本身就是与我们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去完成作业,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例如,为了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作业内容:“要求学生准时观看‘新闻联播并自己总结归纳其中的一些热点新闻”,学生可以通过简答的方式陈述新闻内容,还可以利用写作的方式分析热点新闻以及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作业完成方式。这样一来,“新闻联播”热点新闻的内容可以吸引学生主动观看,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学生在看新闻的过程中还会养成记录重点内容和分析主要内容的好习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带着完成的作业进行合作探讨,鼓励学生互相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自由讨论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会查漏补缺,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设置前置性作业,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作业在教学中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回顾,而课前作业则是对将要学习内容的预知。正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作业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可以为课堂教学乃至课后作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然而目前,许多作业设计主要为巩固所学知识而存在,预习作业的类型较少,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检查和评价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适当调整,提高预习作业的比重。此外,设计的预习作业难度不应过大,以整体感知为主,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力求创新,鼓励学生对未学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真正达到学有所得的效果。
例如,在对《狐假虎威》这篇课文学习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提供本节课的预习单。预习单可从选择正确的读音、讲述主要故事情节、汉字书写、仿写句子等四个模块展开,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例如,在情节模块中,可以设计以下预习题:“这篇课文讲的是( )骗( ),并借( )的威风吓走了百兽的故事。故事讽刺了( )没有本领,却仗着( )的势力欺压别人。”通过这样的预习题,学生就能较为全面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为课堂教学的迅速展开提供支持。在教学《风娃娃》一课时,可以设计仿写句子的预习单,例如:“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无论是校园,还是( ),都看不见了。无论是( ),还是( ),都看不见了。”通過这样的预习题目,学生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场景和实际情况进行思考,从而培养拓展思维,为第二天的课堂展示提供有力保证。
总之,预习性作业的设计需要经过合理的规划和调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要注意作业难度和评价方式,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发展而服务。
(五)设计个性化作业,增强学科作业的梯度
作业应该为每个学生量身设计,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方便自己,没有将作业进行分层处理,这导致有些同学很快完成,而另一些则无从下手。缺乏分层的作业,无法实现教育的公平,也无法带给学生新鲜的感受。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将作业分为三个梯度:基础题、提升题和进阶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使作业的设置有层次,有梯度,面向每个学生,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提升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例如,在学习小古文《司马光》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分层理念设计以下作业:其一,基础题。将这篇文言文用现代语言表述出来,并解释其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此外,背诵这篇课文也是基础题的一部分。其二,提升题。探究司马光的个性和品质,以及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人物的经历。这部分作业涉及更多的思考和创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其三,进阶题。在基础和提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用丰富和充实的语言,将这篇文言文改编成一篇更详尽的现代文,并加入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状态阐述,将场景和情景描述得更加具体生动。这一部分作业鼓励学生挑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通过这种分层的方式,学生们在不同的梯度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作业,并有机会尝试不同的思考和表达方式。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素养,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的机会。
(六)加强实践性环节,实现学科高度融合
《课标》提倡跨学科学习,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及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教师们需要认识到局限于学科内、课时内的作业设计会限制学生的实践效果和能力提升。为了追求实效和高效,教师要在不同学科和领域进行合作,设计跨学科的任务,使学生的学习能够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从课堂延伸到现实生活,从单一知识扩展到多元素养,让学生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雨》课后第三题要求学生想象“秋天的雨把颜色分给谁”。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启动跨学科设计,引导学生先分析例句,探讨发现。然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寻找秋天,并于大自然中找到秋季的相关元素。运用语文句式边想边说,最后要求学生回家用彩笔或照相机记录秋天,并仿写句子。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涵盖了语文、美术、摄影等学科,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因此,跨学科设计作业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增强作业实效性为目的设计课后作业,激发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选用适宜的作业形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唤醒他们完成作业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高居学生能力开发者的位置,以学生发展为己任,为他们设计有趣、阶梯、发散、预习、评价等多种性质的作业,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他们在愉悦中学习,在自信中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Z].2021.
[3]邹建明.新课标视域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15(24):126.
[4]费洁.“三维度”:透析新课标视域下的校本教研——以小学语文学科校本教研为例[J].四川教育,2022(Z4):53-54.
[5]祝熇咛,毛柳元.新课标视阈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转型的对策研究——以新教学模式教学“困扰”为例[J].语文学刊,2016(3):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