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并举,全面构建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2023-07-10温俊飞

教育家 2023年26期
关键词:美育劳动课堂

温俊飞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不仅培养国家建设的栋梁,也要培养品德高尚的普通劳动者。新时期,学校要打造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基础教育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学校要全面构建学生素质教育体系,让学生素质教育成为一种新的风尚。

以德为先,培养学生美德

教育是灵魂的呼唤,不是知识的堆砌。以德为先,通过美德教育滋养心灵,不断提升青少年道德水准。引导学生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爱、有德、有情怀的人。

坚定自信,以傳统文化立德。优秀传统文化是国民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铸魂育人的宝贵财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是当前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学校要发掘和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把品味经典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要大力推动传统经典进校园,开展相关专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让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浸润学生心田:方正谦和的品质、家国天下的情怀、崇道向善的文化基因将有效传承,坚定的文化自信将有效确立。

立足时代,以现代楷模领德。真挚感人的英雄事迹、令人敬佩的时代楷模,无一不是立德树人的航标,如黄钟大吕让世人产生强烈共鸣。如矢志不渝、勇担使命的王亚萍同志,28岁赴汶川救灾,33岁进太空,38岁读博,41岁二次飞天,这才是偶像的样子。许许多多的时代楷模,铸就了“道德楷模”的精神高度和社会价值,激励世人在实现强国梦想的路上拼搏创新、奋发图强。

珍惜当下,以身边榜样传德。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说服,从学生身边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是学生最熟悉、最直观的榜样,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道德明示和行动指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如,每学期评定的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认真负责的优秀班干部;遵德守礼、践行环保的“班级卫士”;孝顺长辈、包干家务的“家庭能手”;心怀大家、热心公益的“善良天使”。这些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经历的学生,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善良与感恩。他们可亲可信,可仿可效,可望可即,学生深为信服,并且会发自内心地与之看齐。

关注生活,以日常行为践德。追求人生价值没有任何“窗口期”,只需用心奉献,孜孜以求,在生活之中自觉自愿地做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美德教育要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让《学生一日常规》成为行动的方向和指南。从常规课堂的坚守到节假日的奉献,从倾心尽力的关爱到无怨无悔的付出,在育人教学的时代征程中,无数的“最美人物”脱颖而出,老师们把爱心、善意化为一个个细致的行动、一件件可感的实事,守护着学生的梦想和家长的期待,也守护着基础教育这方热土的精神脊梁、道德高地。

学以致用,启迪其心智

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智慧,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学生只有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才可能将理论转化为能力、经验和智慧。

坚守主阵地,强化课堂引领。作为教师,要坚守课堂主阵地,充分发挥课堂引领作用,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善于探究问题,进行思维深度的引领。

要强化备课和教研,坚持“导、思、动”教学模式,扎实推进课堂精学精讲精练,作业精选分层布置,善于把握教学“火候”,将高效课堂落到实处。

要主动学习借鉴国家平台的课程教学资源,立足“基础教育精品课”,反复观摩,精研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打造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和号召引领作用的“名师工作室”。通过持续有效的课堂引领、思维训练,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状态下领悟、成长,开启心智。

协调中参与,注重实际操作。注重知行合一是创新中学教育模式的“主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传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学习活动,能简化学生对深奥知识的理解与探索,更有效地获得知识技能。如:历史课堂中研讨、交流式的史料分析,理科课堂中理解、探索型的实验操作,人文课堂中感悟、鉴赏类的情境创设,艺体课堂中示范、表演式的技能训练,信息课堂中浏览、搜索式汇总分析。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认识过程的探索者,学习活动的主导者。

获得新认识,观察思考并行。学生观察思考能力的提高对知识的拓宽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结合课堂教学,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方法。如:顺序法、比较法、推断法、想象法、提纲法。观察思考并行,认真分析比较,适时梳理概括,从而得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认识。

知识成体系,善于归纳总结。教会学生对现有阶段性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整合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对知识进行网络化梳理,绘制出知识间的关联图,可以加深对知识之间的理解和拓展,进而加深对本学科的整体理解。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利用色彩、图像、分支、关键词等刺激全脑、促进发散性思维,增强记忆、组织与逻辑思维能力。快速检索知识,发现薄弱环节,针对性地提高;明确优势所在,有重点地拔高,最终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健康成长,野蛮其体魄

体育是值得一生投入的人格教育。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积极提倡,正向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给予生命体魄健康和精神健康;让家长体会到只有拥有强健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创造生活、享受生活。让所有教师领悟到体育运动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学校需要的是积极向上、阳光开朗、体魄强健的审美取向,学校提倡阳光健康的小麦色。学生把参加体育实践,内化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规范要求,校内立规。规范地开展各项体育工作,让体育教学同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相互协调。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鼓励全员参与,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初高中跑操活动,并完善跑操活动的规范要求,保证每个年级“阳光体育”活动办出特色,形成有计划、有督查、有专人负责的管理体系。

综合利用,校外强化。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每天有一定的体育支配时间,在校外自愿快乐地进行锻炼。引导家长利用好校外时间,把娱乐体育、拓展运动、野外活动作为家庭教育、成长教育的一部分。

挖掘资源,专业提升。挖掘优质资源,探索适应初中生的体育运动,传承和发扬我校特色体育项目。立足专业训练及体育竞赛,打造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体育教练团队,优化流程,有序高效地抓好学校田径队的各项训练工作。如组建初中男子或女子足球队,推进武术操、健美操、冰壶、滑雪等课程进课堂。

重视美育,愉悦其精神

美育是为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旨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美成为每一个学子的内在涵养,以德铸美,以美铸品。

实施美育提升行动,教会学生发现美。学校要坚持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相互融合,把美育渗透到学校各领域中。不断更新美育观念,努力提升美育管理水平。合理运用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课堂为基础,积极选取产生于重大社会变革背景下影响深远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教会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优化美育接受环境,培养学生欣赏美。构建独具风格的校园文化风景线,分系列布置文化宣传栏,分主题美化学校各区域,营造氛围浓厚的美育环境。不断推出美育精品课,让跨越时光的艺术作品迸发出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慷慨激昂的红色经典,可以让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砥砺奋进。振奋人心的时代旋律,可以让学生增长见闻、积极奋斗。映照时代的伟大作品,可以让学生丰富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融入时代,与主流价值同频共振。

开展美育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创造美。立足时代特征,贴近校园生活,广泛开展系列主题文化艺术活动。如组建特色民乐队、小组名片设计、主题手抄报评选、文创书签征集、文艺汇报演出等。设立专门展室,定期展出学生作品。以集中展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经营生活、创造生活、呵护生活。

建设美育示范学校,引导学生传递美。美育是一项润物无声的系统工程,要统筹构建、一体设计、分学段实施。美育老师,不仅要给学生带去美的知识,同时也要身体力行地传播美的内涵,用优秀的人格魅力去激励和感染学生的内心。在浓郁的美育文化中,为学生补上缺失的色彩。

吃苦耐勞,朴素其习性

劳动教育具有修德、益智、健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探索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实现知行合一。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在劳动中朴素其习性。

深入体验,劳中知苦。让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在劳动中,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才能体味到“力尽不知热”的艰辛、“昼出耘田夜绩麻”的不易,才能由衷地尊重普通劳动者,才能真正具有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才会深刻体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

亲身实践,劳中作乐。让学生通过做家务,领养小树、养花、养鱼等劳动实践,体会劳动的乐趣。无论科技发展多么进步,劳动依然是快乐之本,幸福之源。劳动,创造了财富,也砥砺着精神。人行天地间,只有拼搏过,奉献过,才能感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喜悦与充盈,才能体会生而为人的自在与尊严,体会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身心参与,劳中促思。劳动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科学原理,探索事物奥秘。科学预留假期作业:如拆解、组装自行车,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杠杆、滑轮知识;自制手电筒,让学生直观地认知电路;自制灯笼,让学生明确空气对流的特点、燃气机轮的原理。学生在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中,会自觉进行观察思考,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而培养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厚植情怀,劳中美德。“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劳动可以培养美德。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创造生活的真谛。传承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劳动传统,形成踏实认真、诚实付出的劳动态度,崇尚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厚植自立自强、服务社会的劳动情怀,自觉让自己成为“最美劳动者”。

这些都是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是旗帜、是灯塔,指引着莘莘学子只争朝夕、砥砺前行。当劳动的智慧播撒到成长的大地上,就会埋下梦想的种子;当劳动的汗水滴灌在成长的大地上,梦想定会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美育劳动课堂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甜蜜的烘焙课堂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在课堂花开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热爱劳动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