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2023-07-07蒋忠燕陆伟丽吴小燕阳黎莉梁凤梅姚慧雯
蒋忠燕,肖 剑,陆伟丽,吴小燕,阳黎莉,梁凤梅,姚慧雯
医养结合是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一体化的健康与养老照护的新型护理模式,满足不同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切实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和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1]。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是为机构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的服务人员[2],同时还要协助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康复保健、安宁疗护等照护服务,是养老事业的主力军[3]。由于养老照护的特殊性、长期性和高风险性,各种照护负担严重影响了护理员的身心健康。本研究主要调查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旨在了解其照护的负担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为稳定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队伍和提升照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8月—2021年11月选取广西三级及以上医养结合机构14家(其中公办4家、公建民营6家、民营4家)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269名为调查对象。纳入条件:在本机构从事养老照护一线工作≥6个月;精神状态良好,具有良好的认知、沟通和表达能力;能理解问卷题目并认真作答;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条件:退休后返聘护理员。
1.2 调查内容及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从业时长、户籍、月休天数、月收入、用工性质、职业资格证书、家人支持程度等。
1.2.2 照护者负担量表(ZBI)[4]该量表国内学者在研究照护者负担领域广泛应用,是全面测量照护者照护负担的有效工具从个人负担和角色负担2个维度对照护者健康情况、精神状态、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评估,每个条目按负担的轻重从“没有”到“总是”分别计 0~4分的5级评分,量表总分为88分,总分越高表示照护负担越重。量表得分<21分为无或较少负担,21~40分为轻度负担,41~60分为中度负担,>60分为重度负担,该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信效度均较高,是测量照护者负担的常用量表。
1.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5]该量表是自评式量表,用于测量被研究者社会支持现状及特点,在国内医学领域广泛应用。该量表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共10个条目,该量表的信度为0.80,效度为0.89,量表总分≤22分为低水平,23~44分为中等水平,≥45分为较高水平,得分越高反映个体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1.3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由经过系统培训的研究小组成员采用统一指导语及问询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取得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和护理员的知情同意后入各机构调查,向调查者详细说明调查的目的、方法及意义,强调本次调查采取匿名的方式,调查员对护理员在填写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及时解答,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及准确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90份,收回问卷283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有效问卷269份,有效回收率为92.76%。
2 结果
2.1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的一般资料(n=269)
2.2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现存照护负担和希望得到社会支持的情况分析(见表2)
表2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现存照护负担和希望得到社会支持的情况分析
2.3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照护负担水平 本研究中无或较少负担26人(9.7%),轻度负担99人(36.8%),中度负担138人(51.3%),重度负担6人(2.2%)。照护者负担总分为(41.83±10.52)分,个人负担及角色负担得分分别为(21.84±6.14)分和(11.76±3.58)分。
2.4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的社会支持状况 本研究中低水平27人(10.0%),中等水平198人(73.6%),高水平44人(16.4%)。社会支持总分为(38.86±9.03)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10.19±3.23)分、(21.11±6.41)分、(7.56±2.27)分。
2.5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照护者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照护总社会支持水平、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各维度得分与总负担、个人负担、角色负担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相关性(r值)
3 讨论
3.1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一般资料分析 本研究显示,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中95.2%的为女性。年龄在41~50岁的养老护理员居多,与王成林[6]研究结果一致,其次分别是大于51岁、31~40岁以及18~30岁。目前,在医养结合机构中养老护理员主要以中年已婚妇女为主,她们承受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导致个人角色和社会角色相冲突[7-8]。农村户籍养老护理员较城镇户籍养老护理员多,这可能因为农村户籍养老护理员为了生活背井离乡,远离家人,长期在机构内居住或在机构旁租房,由于无法照料家人或分担家务、农活,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也不能及时和家人诉说,长期缺乏家庭的温暖与支持,进一步加重照护负担[9]。46.8%的护理员工作时长为9~12 h,51.7%的月收入为2 000~3 000元,52.4%的认为职业前景一般。机构应多开展女性关怀活动进行心理减压,增强归属感,减轻工作压力,消除负性情绪。
3.2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照护负担普遍存在 医养结合型护理员不仅要具备普通养老护理员的生活照护相关知识和技能,还需掌握基础护理、风险识别、急救护理、精神关爱、临终照护等相关知识与技能[10],工作形式、内容和机制面临着较大挑战,与严梦琴[11]调查结果一致。机构的老年人多为老伴离世,亲人忙于工作,年老体弱,多病共存[12],自我照护能力有限,疾病的复杂性,不治之症的否定期、愤怒期、失独等原因,导致精神生活孤独,抑郁症状明显[13],护理员照护负担加重。老年人与护理员朝夕相伴,呈现“高依赖性”和“高期盼性”[14],护理员担心照护不周辜负老年人和家属的信任。护理员要面对老年人的逐渐消瘦、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四肢水肿、对死亡的恐惧和家属的悲伤,协助后事处理、哀伤辅导等[15],心理负担较重。收入偏低,工作时间长,休假时间少,家人对照护工作支持度也随之偏低,导致离职意愿较高,与刘晓霞等[16]调查结果一致。现存的主要负担是经济负担41.6%,家庭负担40.5%,照护负担33.5%。这种长时间高风险的体力和压力的照护工作,存在照护负担重和工作倦怠。
3.3 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社会支持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显示,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社会支持呈中等水平,希望得到的社会支持是经济方面为71.0%,社会认同与尊重方面为57.6%。医养结合养老照护作为新型的职业,社会支持主要来自家庭、机构、社会和政策支持。护理员作为机构的重要支撑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照护[17],协助不同疾病的专业医疗照护[18],其社会支持水平、稳定性是照护质量的关键因素。提高待遇,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增强职业认同感,以稳定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队伍健康持续发展[19]。
3.4 提升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的社会支持水平有利于减轻照护负担 本研究发现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的利用度均与照护负担总分、个人负担及角色负担呈负相关,提示社会支持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减轻照护负担。建议政府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让全社会了解、支持、尊重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提高社会认同与价值感,创造一个政府、社会、机构、家庭、家人等社会支持网络。提高薪酬和福利水平,增加入职补贴和特岗津贴,以利引进高职称、高学历和高技能专业人才[20]。随着全社会法制观念加强,医养结合机构纠纷越来越多[21],增加照护商业保险,化解照护中存在的危险。提升护理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成长为老年照护师和医养结合师,提高自身价值。组织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健康管理专业、医学院校护理系等专业志愿者加入“时间银行”“照护者被照护”等服务,为护理员提供喘息服务,促进身心健康,提升工作热情,提高照护质量[22]。
综上所述,提升社会支持水平有助于减轻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的照护负担,家庭、机构、社会、政府等应加大支持力度,从而稳定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队伍和提升照护质量。由于本研究仅选取了广西部分三级及以上的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护理员为调查对象,不同性质的机构纳入数量有限,样本比较局限,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结论的有效性。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继续修改和完善调查指标的项目,以期待更加全面地了解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员的照护负担和社会支持的需求,从而稳定职业队伍和提升照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