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关联分析的产业风险效应研究

2023-07-06郭迎春马千惠邢雪媛

中国商论 2023年12期
关键词:投入产出

郭迎春 马千惠 邢雪媛

摘 要: 现代社会生产分工的细化使产业链长而复杂,同时产业之间的关联也更加复杂。如果产业链上有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就会波及其他相关产业。提高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加强风险的防控,对提升我国产业链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关联角度定义了产业间的风险效应,包括风险传染、风险感染、风险扩散、风险感应以及风险波及等效应,并以我国食品产业为例,对各种风险效应进行了实际测算,最后提出风险防控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关联;风险效应;风险扩散;风险感应;投入产出

本文索引:郭迎春,马千惠,邢雪媛..<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12):-142.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6(b)--04

1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明确提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防范和化解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五大新发展理念其中强调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就是要推进基础产业高级化、强化企业间技术经济联系、提高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嵌入的紧密度,以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

产业链风险是伴随产业链的产生而产生的,发展和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前提是产业链的安全和化解产业链风险,提高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加强风险的防控,对我国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的网链结构, 由众多的成员企业构成。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同时受到其他产业链和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产业链风险传播与扩散问题的研究,不但对于丰富与深化产业链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而且对于各级管理者更为准确地进行风险防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 国内外研究产业链风险传播和扩散问题的文献还比较少。

本文将研究产业之间的风险传染、风险感染、风险扩散以及风险波及等风险效应,并提出具体的测算方法,为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管理者提供科学防控风险的依据,对于降低风险防控成本,提高风险防控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2 基于产业关联的风险效应理论研究

2.1 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关联分析最早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Leontief提出,该方法在研究一个经济系统各部门的相互关联或经济影响等方面的数量关系时,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分析产业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产业结构状况的有效工具。产业关联分析是通过投入产出表的运算与分析来实现的。

投入产出表是根据产品部门分类进行构建的棋盘式平衡表,通过“行”和“列”两个不同方向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出和消耗进行统计和计算,能够从表1中计算出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整个国民经济之间的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和结构。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形式如表1所示。

2.2 风险传染分析

产业的风险传染是指上游产业在为下游产业提供生产要素、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其潜在的风险给下游产业产生的直接影响。如果上游产业对下游产业提供的要素和产品越多,则上游产业的风险传给下游产业的概率就越大。本文采用描述前向关联程度的直接分配系数量化风险传染,称为风险传染系数。

风险传染系数hij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xij为产业i对产业j的直接分配量;Xi为产业i的总产出;hij为产业i对产业j的风险传染系数。风险传染系数越大,风险由上游产业i传染给下游产业j的可能性就越大。

2.3 风险感染分析

产业的风险感染是指下游产业受到上游产业风险的影响。因对上游产业产品或要素有直接需求,下游产业被动承受上游产业带来的各种风险。需求强度通过下游产业对上游产业的直接后向关联来反映,后向关联越强,产业被动感染风险的可能性越大。本文采用描述后向关联程度的直接消耗系数来量化风险感染,称为风险感染系数。

风险感染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xij为产业j在生产过程中对上游产业i的直接消耗量;Xj是指产业j的总投入,经济意义为产业j每生产一单位产品的总消耗量;aij为产业j对产业i的风险感染系数。风险感染系数越大,说明产业j对产业i的依赖越强,产业j被上游产业i感染风险的概率越大。

2.4 风险扩散分析

产业的风险扩散是指以某一产业i为中心节点,潜在的风险向其他产业呈发散型传播,既包括上游、下游也包括与节点产业没有直接关联的产业。在投入产出表中,完全分配系数反映产业i的产出的使用去向,包括直接分配和间接分配的总和。与产业i完全分配关系越强,被产业i风险的扩散影响到的可能性就越大。本文采用完全分配情况来量化风险扩散,称为风险扩散系数。

产业风险扩散系数矩阵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D为风险扩散系数矩阵;H为风险传染系数矩阵[hij];I为单位矩阵。D中的元素dij为风险扩散系数,dij越大,产业i的风险扩散程度越大,其风险给其他产业带来的影响就越大。

2.5 风险感应分析

产业的风险感应是指以某一产业i为中心节点,其他产业潜在的风险向产业i的聚集效应,风险来源既包括上游、下游也包括与节点产业没有直接关联的产业。产业i消耗的要素和产品越多,则受其他产业风险影响到的可能性就越大。本文采用完全消耗情况来量化风险感应,称为风险感应系数。产业风险感应系数矩阵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B為风险感应系数矩阵,A为风险感染系数矩阵[aij],I为单位矩阵。B中的元素bij为风险感应系数,bij越大,产业j的风险感应程度越大,受其他产业带来的风险影响就越大。

2.6 风险波及强度分析

产业的波及效应是指某产业或部门的风险对国民经济产业系统整体的影响。产业的风险波及强度通过产业的风险波及强度系数来衡量,风险波及强度算法为:将风险扩散系数矩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加上1 ( 即风险扩散系数矩阵加上单位矩阵),得到的矩阵,称之为风险增加系数矩阵, 用表示, 即

其中矩阵中的元素称为风险增加系数。风险增加系数的含义是各部门对风险增加的反应,即部门i风险增加一个单位, 对其他各部门带来的风险增加量。这里应用风险增加系数来计算风险波及强度,风险波及强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风险增加系数矩阵的产业i的行和,代表产业i对所有产业的风险波及总和;为风险增加系数矩阵行和的平均值,代表社会所有产业风险波及强度的平均水平。

2.7 风险敏感强度分析

产业的风险敏感强度是指某产业受到来自经济产业系统中所有产业风险的影响程度。产业的风险敏感强度通过产业的风险敏感强度系数来衡量,风险敏感强度系数的算法为:将风险感应系数矩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加上1 (即风险感应系数矩阵加上单位矩阵),得到的矩阵,称之为风险敏感系数矩阵, 用表示, 即

其中矩阵中的元素称为风险敏感系数。风险敏感系数的含义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风险都增加一个单位时,部门相应增加的总风险。这里通过风险敏感系数来计算风险敏感强度,风险敏感强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风险敏感系数矩阵的产业j的列和,代表产业j对所有产业的风险敏感总和;为风险敏感系数矩阵列和的平均值,代表社会所有产业风险敏感强度的平均水平。

3 我国食品产业风险效应研究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有着极高的国民关注度,食品产业风险防控关系到国民健康与安全。食品产业风险扩散不仅会引起产业危机,还会引发社会的信任危机。研究食品产业链风险传播与扩散问题对于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及2017年的投入产出表。为了突出研究食品产业,本文按照2015年42部门的分类方法将2017年149部门的投入产出表进行合并整理。由于42部门表将食品和烟草归为一类,不适合本文的分析,故本文从食品和烟草部门中将烟草划分开来,分别为食品部门和烟草部门,生成43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并基于43部门表进行具体测算。

3.2 食品产业风险传染分析

本文应用公式(1)进行测算,得到食品产业将潜在的风险传染给其他部门或产业的情况,其中排名前10的部门或产业如图1所示。由图1可看出:食品产业的风险首先有48.35%进入了消费环节,是食品产业风险传染的主要方向;其次是食品产业本身、住宿和餐饮、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等产业受食品产业风险影响较为严重。另外,出口、化学产品和存货等,受食品产业风险传染的概率也相对较大,这些部门或产业大多处于食品产业的下游。

3.3 食品产业风险感染分析

本文应用公式(2)进行测算,得到食品产业受其他产业风险传染的情况,其中排名前10的产业如图2所示。由图2可看出:食品产业受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产业以及食品产业本身的风险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其次是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等产业对食品产业的风险影响也相对较大,这些大多是与食品产业直接关联较强的产业。值得注意的是,化学产品排名第6,说明化学产品会对食品产业带来潜在风险的可能性较大,不能忽视,需要特别关注。

3.4 食品产业风险扩散分析

本文应用公式(3)进行测算,得到食品产业风险扩散的情况,其中排名前10的产业如图3所示。由图3可看出:食品产业的风险扩散排在前三的是:食品、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住宿和餐饮;其次是化学产品、建筑、租赁和商务服务等产业,大多是与食品产业关联较强的上、下游产业,这些产业是食品产业风险扩散的主要方向。

3.5 食品产业风险感应分析

本文应用公式(4)进行测算,得到食品产业风险感应情况,其中排名前10的产业如图4所示。由图4可看出:食品产业容易受到来自相关产业风险的影响,其中排名前三的是: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食品、化学产品,这是食品产业防范风险的重点对象;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租赁和商务服务、金融、电力热力等产业,大多是食品产业依赖度较高的产业,这些产业是食品产业抵御外来风险,進行风险防范的主要方向。

3.6 食品产业风险波及与风险敏感效应分析

本文应用公式(6)~(8)进行测算,得到食品产业的风险波及强度为0.72285,风险感应强度为1.07332。测算结果显示,食品产业风险波及强度小于1,说明食品产业的风险扩散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小于社会平均水平,对社会生产有较弱的风险波及效应。另外,食品产业风险敏感强度大于1,说明食品产业受到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食品产业受到来自其他产业风险的影响较强,应加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以抵御外来风险。

类似地计算,可得到与食品产业关联度较大的产业的风险波及强度与风险敏感强度,按照风险波及强度排序后的结果如图5所示。这些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大,对食品产业的风险防控,应该首先加强这些产业的安全监控与防范,阻止其风险的扩散。

4 结语

本文提出一种测算产业之间风险效应的方法,包括风险传染、风险感染、风险扩散、风险感应以及风险波及等风险效应,从要素及产品流动的不同方向来分析风险的来源、大小以及去向,为风险的监测与防控提供决策的依据。

综上所述,本文对于防控产业之间的风险扩散提出以下相关对策建议:(1)加强产业内部管理,建立风险检查机制,以阻止风险的产生和向外扩散;(2)针对不同产业建立严格的督查体系,防止和降低上下游产业的风险影响;(3)建立风险防控协同机制,提高国民经济产业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参考文献

刘志彪.产业链现代化的产业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家,2019(12):5-13.

肖小虹.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契约风险及其防范[J].农业经济,2012(11):112-114.

李雪,刘传江.新冠疫情下中国产业链的风险、重构及现代化[J].经济评论,2020(4):55-61.

乔丽娟,申书兴,赵帮宏.我国蔬菜产业风险水平实证量化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8,49(5):1032-1038.

郭迎春,魏瑶,向飞,等.我国乳品产业链利益配比的风险系数修正模型及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20,39(8):183-190.

颜波,石平,丁德龙.物联网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与控制[J].管理工程学报,2014,28(3):196-202+173.

朱庆华,冯云婷,田一辉.基于投入产出法的中国再制造产业经济影响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4(6):34-43.

李岚,赵果庆.云南产业关联效应测度与比较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结构分解[J].经济问题探索,2020(6):88-95.

宋亚辉.食品安全风险的规制体制设计[J].学术研究,2018(9):53-60.

杨朝慧,文晓巍.食品安全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研究综述[J].食品工业,2019,40(1):224-227.

猜你喜欢

投入产出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高校R&D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29所高校为例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特征及驱动因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农业防灾减灾投入产出效率及结构优化策略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中国建筑业完全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上海市新闻出版产业链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研究
考虑R&D投入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测度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