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
2023-07-06姒泽平虞凯
姒泽平 虞凯
摘 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既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又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关键。本文在把握数字乡村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数字化转型程度不深、数字化投入保障不足、数字化资源挖掘不够、数字化基础设施薄弱、数字化专业人才匮乏等,并提出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以期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建设;现代化发展;实施路径
本文索引:姒泽平,虞凯.<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12):-035.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6(b)--04
1 引言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数字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分四个阶段明确了具体目标。2020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发布,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2023年,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目前,正处于数字乡村建设第二个阶段朝第三个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通过数字乡村的建设,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乡村生产生活不断提质增效,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满足了广大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文献综述
杨守德和于堃(2023)认为,在农业全产业链中运用数字技术,能够节约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结构、融合一二三产业和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陈弘和冯大洋(2022)认为,要以数字赋能为手段,树立数字化服务理念,营造数字服务共同体、打造数字服务包容体、形成数字服务监管体,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肖慧和刘非(2022)认为,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创新发展,有利于乡村文化资源存量盘活、乡村三产融合发展及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均等化等。赵秀玲(2022)认为,数字乡村治理应突破信息孤岛现象、推进民生建设、规范网络生态、重视人的现代化等,特别要有观念变革创新,实现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发展路径。邓晓月(2022)认为,要通过加强数字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数字人才等一系列举措,以数字经济为发展引擎,驱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纵观研究现状,专家学者对涉农领域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对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也為本文的开展提供了借鉴参考。随着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新时期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使命的叠加使数字乡村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本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推进实施的具体路径,对今后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3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不仅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还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建设好数字乡村将对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和发展带来诸多好处,对农业产业智慧化、公共服务优质化、乡村文化繁荣化、基层治理现代化、乡村人才多元化等都带来一定的好处。
3.1 有利于农业产业智慧化
农业产业链包括生产要素供给、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与流通销售三大领域。传统农业模式下,农产品受技术、自然条件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和流通效率不高,农业产业的发展也受到较大程度的制约。而数字乡村建设将数字信息技术融于农业产业各个环节,升级改造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智慧化发展,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品质、拓宽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流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3.2 有利于公共服务优质化
实现农村高质量公共服务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和基本环节,但农村地区医疗、教育、金融等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相对落后,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等民生保障领域为重点,让农民能够打破地域空间的限制,不出远门也能享受到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3 有利于乡村文化繁荣化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乡村文化就是乡村振兴的魂。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村中的文化资源未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在农村文化服务及文化产品方面发展较为薄弱,无法体现乡村文化特色和底蕴。数字乡村建设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充分挖掘整合、开发利用各种农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守护、传承和繁荣,坚定和培育农民的乡村文化自信。
3.4 有利于基层治理现代化
乡村基层治理因事务繁杂、工作量大,在以往的工作方式下,易给基层治理造成较大的压力,基层干部的负担也较重,治理成效往往得不到保障。数字乡村建设通过聚焦数字化服务,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建设,将大屏端、移动端、PC端三端融合,构筑乡村治理相关要素“一张图”,实现信息传达高效通畅,推动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精准帮扶对象、筑牢治安防线、提高办事效率,形成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
3.5 有利于乡村人才多元化
人才是第一发展动力,也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关键。由于农村大量青年劳力外出务工,学生毕业选择进城就业,留在农村的多为中老年人和儿童妇女,人才的缺失不利于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数字乡村建设需要一大批复合型人才,通过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加大对在乡青年的培训及对中老年群体的帮扶,培育造就数字化新型实用人才,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实现乡村人才多元化,带动民宿、餐饮、电商、特色农业等产业的发展。
4 数字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数字乡村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在推进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存在诸如农业产业转型程度不深、公共服务投入保障不足、文化资源挖掘开发不够、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复合型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4.1 数字化转型程度不深
目前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仅停留在基础建设层面,数字化进程较慢,融合应用场景不足,数字化转型程度不深,与工业、服务业产业相比,转型较为落后。大部分数字化应用局限于环境监测、水肥一体、植保飞防等环节,在农情预警、作物模型、管理决策等全过程的应用水平较低,与数字信息技术融合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不足,新型数字农业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4.2 数字化投入保障不足
目前数字乡村建设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村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顶层设计与基层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建设模式有待摸索创新,标准规范有待健全完善,为村民提供的专业信息化咨询还不够,服务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
4.3 数字化资源挖掘不够
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资源,但数据要素价值挖掘利用不够,数字化应用水平不高。对传统村落、乡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的挖掘需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资源的数字化融合需强化,数据要素的整合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水平还需提升。
4.4 數字化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虽然农村地区正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但是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仍然存在。部分农村偏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还未实现光纤、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全覆盖,无法满足云计算、物联网、VR技术、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对网络基础环境的需求,给数字乡村的建设带来阻碍。
4.5 数字化专业人才匮乏
数字乡村建设需要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且擅长数字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但目前农村地区的青年劳动力和大学生外流,导致农村地区人才匮乏,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短板明显,无法满足数字乡村建设的需要。与专业人才相比,农民掌握数字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困难,而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推动,进而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5 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
在数字乡村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有效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应从农业产业、公共服务、文化资源、治理体系、人才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努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5.1 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构建乡村现代智慧农业产业体系。一是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重点解决农作物种植机械化程度低、低效率高成本等问题,将种植技术与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工业技术相结合,实现机械化种植,从而解放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种植养殖设施、智能温室、新型保暖大棚等节能节地环保设施,建设植物工厂、数字牧场、智慧渔场,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二是推进农业管理数字化。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开展全程数据采集监测,实现农产品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农村地区网络覆盖,推进和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加强物流运行全程数字化管理,提升物流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三是推进农产品销售数字化。持续深化“数商兴农”,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培育壮大农特产品网络品牌,将好的农产品、好的品牌推广出去。发展农村电商新基建,推动商贸、快递、物流、互联网企业下沉农村,推动农村商业网点设施进行数字化、连锁化、标准化建设改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打通农产品销售数字化通路。
5.2 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打造乡村宜居生活空间
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业务范围,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特别是教育、医疗、金融服务等重点民生领域。一是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借助互联网线上教学平台,一方面,开发面向中小学生的教学资源,开展通识教育;另一方面,开发面向涉农人员的教学资源,开展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和劳动者就业创业质量提高。此外,开展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助力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推进优质师资下沉,从县级以上重点中小学选派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通过互联网平台在线授课、下乡进课堂等教学方式,扩大乡村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助力乡村教育质量提高。二是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加强乡村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打造村民健康信息平台,推进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的融合应用。加强医疗网络保障,构建远程医疗问诊体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远门。推动实现医保政务服务“全程网办”“一网通办”,进一步强化农民群众健康医疗保障。三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引导涉农金融机构提高农户建档评级和授信覆盖面,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基于大数据和特定场景进行自动化审批,提高信贷服务效率,助力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贷款慢等难题。
5.3 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焕发乡村传统文化活力
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通过文化产业、产品及场馆的数字化开发利用,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一是发展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开发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演艺、地方戏曲民乐、非物质遗产、手工艺美术、休闲娱乐、文化会展等与乡村旅游、商贸流通业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文化形象。二是开发数字文化产品。运用数字技术打造“科技+文化”符号,加强乡村IP开发和转化,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乡村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乡村文化自信。三是建设数字化文化场馆。构建“乡村文化馆”“乡村博物馆”等数字化场馆,通过元宇宙、数字孪生、AR、VR、MR等数字技术赋能现实场景,多角度呈现乡情村史,让参观者打破时空距离,沉浸式体验乡村文化,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相结合,不仅能吸引外来游客,还可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5.4 推进治理体系数字化,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水平
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推进治理体系数字化,提升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提升乡村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推广“互联网+党建”,推动党建平台“上云”、党务村务“上网”、党员活动“上线”,推行“线上+线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新方式,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主题教育学习内容,加强党的教育管理,扩大党的宣传阵地,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拓展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实行“互联网+网格管理”模式,通过村务信息大数据分析,扩大问题线索来源,有效解决问题矛盾,助力平安乡村建设。推动“互联网+监督”机制,完善村内重大事项公开,让村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鼓励广大村民为乡村的建设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提升村两委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三是构建乡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乡村便民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加强业务协同、畅通政策传递和信息反馈通道。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将便民服务做到村民家门口,为村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提高村民的办事效率。
5.5 推进人才建设数字化,培育乡村新型实用人才
提升乡村人才数字化水平,一方面,通过引进数字人才,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对农民进行数字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提升数字素养和技术技能水平。一是鼓励人才下乡。通过乡土情怀吸引数字人才返乡工作,推动数字人才广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服务功能,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者在人才补贴、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保障,提高人才下乡待遇,让优秀人才“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下”。二是构建农村数字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政府引领作用,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联合组建乡村振兴学院,探索政校行企研协同育人模式,建设一批农村数字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打造数字化教学环境,构建数字化教学体系,借助虚拟仿真、增强现实、全息影像等新型数字技术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教学项目,构建基于真实情境的实验实训室,培育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乡村新型实用人才。三是量身打造培训内容。把数字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纳入农村数字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的宣传和示范,通过“现场教学+实践学习”模式,提高农民学习掌握数字技术的意愿,提高农民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和知识素养,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6 结语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有利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本文从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如转型程度不深、投入保障不足、资源挖掘不够、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数字化进程相关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农业产业、公共服务、文化资源、治理体系、人才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数字化进程,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以期为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李笑宇,曹延汹.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实践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6):220-223.
王宏利,张耀杰.数字技术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J].产业创新研究,2023(7):8-11.
杨守德,于堃.数字化赋能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的机制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2023(5):5-6+15.
董志勇,李大铭,李成明.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关键问题与优化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2022(6):39-46.
陈弘,冯大洋.数字赋能助推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思路与进路[J].世界农业,2022(2):55-65.
肖慧,刘非.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12):55-58.
赵秀玲.数字乡村治理的观念变革与有效路径[J].東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9.
邓晓月.以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9):22-23.
江维国,胡敏,李立清.数字化技术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研究[J].电子政务,2021(7):72-79.
薛国琴,项辛怡.以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2020(1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