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探微

2023-07-06魏炳祥

考试周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初中培养

作者简介:魏炳祥(1979~),男,汉族,福建漳浦人,漳浦县丹山中学,研究方向:化学教育。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标背景下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种趋势的出现不仅符合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也给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许多颇具创新性的变化。核心素养的培养无疑会给学生的理解提供一定的便利,而如何促进这一进程向更加深入和广阔的目标不断发展,则是一线教师以及理论研究人员都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2-0111-05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是一项国家教育部门非常关注的工作,也是必须持续推进的基础性工作。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提升教育质量,让现行的教育模式能够适应更多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是现代社会建设进程当中的一个关键工作。现在的中学生面临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平台,比如网络平台以及移动电子设备给学生了解化学世界提供了便利。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中学生来说已经过时,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地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都是非常必要的。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化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大,学生难以理解复杂深奥的化学理论的弊端。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去理解不同的化学问题。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本质已经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化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学习者在化学学习中所应达到的综合性能力。化学实验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检测学生综合性能力情况达标的重要手段,所以实验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每一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问题思考能力以及解决能力的高低,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然而,就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整体情况来看,实验设计的有效性及对综合能力的考查效果并不强。因此,基于现状分析,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教师应寻求新的教学设计方法,拓展实验设计思路,做到教学设计分层化、多元化,让学生在多元化、兴趣化、生动化的化学学习中更好地享受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最终达成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推进社会发展的一项事业。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更好地匹配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核心素质教育成为帮助学生提高全面发展水平的任务。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刻不容缓,但是目前形势下,如何在加强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同时渗透化学核心素养是初中化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进行诸多研究之后,文章将重点针对核心素养导学下进行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将会为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带来怎样的作用,以及当前这一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总结提炼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促进初中学生在探索化学世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想要学好化学,就必须掌握逻辑思维能力。初中学生由于特定的思维发育特点,在这一阶段对逻辑思维的理解往往还面临一些困难,而对各种化学难题的解答也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以新课标为抓手,引领学生用核心素养培养的视野来学习化学,从化学学习中发现乐趣,让学生逐渐形成系统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培养这一能力以后,学生会越来越喜欢学化学,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习题时,更愿意花时间进行钻研,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逐渐提升题目的难度,并且帮助和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化学问题。

二、基于核心素养加强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初中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多样化构建已经深入发展,化学不再是一门枯燥而且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地了解化学的魅力的机会。想要完成初中化学教学创新化进程的转变,需要教师从课程设计入手,制定合适的初中化学教学总体规划。有了大的方向指引,教师才能在教学环节中有目的性地让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在创设情境中培养学生化学思维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化学问题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创设情境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要找准真实情境的创设角度,可以从化学史料、社会生活、实验探究角度去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课题的教学目标对情境素材进行选择和加工,精简超越化学学科和初中生知识能力水平的情境素材,可根据教学需要对简单的情境素材进行包装和丰富;围绕学习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拓宽学习的广度。

例如,“金属的化学性质”同课异构,第一位执教老师基于“铁与铜的博弈”情境,拟人化设计铁和铜两位主角,通过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两个板块,体现了金属的共性又发现了金属的差异性,以点带面,培养学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找到研究一类物质的方法和思路。第二位执教老师的课例分教学线、任务线、知识线、评价线四条线开展,以“金属家族趣味运动会”为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有氧竞速”“酸中速溶”两个运动项目建构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反应的认知模型,最后通过动画认识金属与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培養学生宏微结合能力。两位执教老师在教学中都是创设了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在认知冲突中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什么是认知冲突?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在认知不平衡时通过同化或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认知平衡的,认知不平衡有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没有认知冲突就没有学习的发生,更不可能有思维的发展。笔者认为,学习者在面对新问题或新知识时,发现已有的知识、方法、经验无法解决或得出不同结论,即为认知冲突。在教学中,如何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习的好奇心,生成化学思考,培养化学核心素养,转矛盾为契机,化冲突为跳板,是教师的一种智慧。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认知冲突往往比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多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教师而言,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化解冲突,如何利用认知冲突来提升化学教学的深度,关乎着化学教学的成效。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需要通过拓展相关知识点,构建试题材料新情境与课本知识点的关联,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迁移,升华对课本知识点的深层理解与认识。

例如,在教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时,教师在学生对日常相关物品与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向学生讲述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与性质,及其结构与其性质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比较三者的异同。设计了木炭、活性炭吸附性质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吸附性质的奇妙,并让学生亲手试验石墨具有导电性实验,直观验证了石墨能导电的物理性质。教师总结全课时恰当运用了思维导图,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为有效解决认知冲突奠定知识框架的基础。

又如,在“燃烧与灭火”同课异构教学时,第一位执教老师在学生明白燃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假设:可燃物、燃烧需要一定温度、燃烧需要氧气等。接着,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开始时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设计实验方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地知道了怎么一回事。有一个学生说,将白磷放在试管中会燃烧,放在热水中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从这个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即使是乡镇中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出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后进行分组实验,在实验中获取燃烧的条件,提升了探究能力。

第二位执教老师引导学生在构建燃烧概念的基础上,对燃烧的条件做出猜想,学生认为燃烧要有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等,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和学习的知识说出猜想的依据,认为木材没有点燃时未燃烧,铁丝没有达到指定的温度时未燃烧。其他学生补充说,提供的这些实例,说明燃烧需要温度。教师在实验前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汇报实验现象,基于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获得结论。

这两位老师都非常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功能与价值。两位老师都敢于放手学生在认知冲突中获取知识,不仅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在生活化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构建生活化场景,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化学知识讲解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生动有趣的生活元素,铺设化学知识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的桥梁,带动化学课堂的课堂气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程的互动当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喜好,在进行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当中,添加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让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想要让“生活化”在课堂立足,让贴近生活的教学在课堂展开,首先就要挖掘学生的日常生活元素,并且合理地把这些元素融入课堂,为学生走进当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带来启示,才能真正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课。

例如,在教学“水的组成”时,教师注重生活化场景的构建,在探究水的组成的过程中,利用元素守恒的思想建立较为清晰的“合”法和“分”法的研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思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化学观念的同时,建立化学学科思维模式。注重知识内容结构化,促进认识物质的思路和化学核心观念的自主构建,在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建立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联系,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进一步关联,最终构成学生多角度认识物质的思维模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包括利用化学发展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介绍北京冬奥会氢能的使用优势,培养学生具备发展绿色能源和爱国主义的社会责任,体现了学科应用和育人的价值。

又如,在教学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的实验时,笔者设置了一个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都能够遇到的问题:夏天从超市买回家的鸡蛋,往往很容易发生变质,你能够在不放进冰箱的前提下找到一个有效的保存鸡蛋的方法吗?学生通过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对问题深入分析,能够找到鸡蛋容易变质的主要原因是蛋壳的表面有很多的小孔,这些小孔是鸡蛋中细胞排出二氧化碳的通道,正是因为这些小孔使鸡蛋产生变质。因此解决鸡蛋变质的主要方法是将鸡蛋的小孔封住,结合教师讲解的知识,学生能够想到將鸡蛋放入石灰水中,利用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产生碳酸钙这个知识点对鸡蛋进行处理。通过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有利于加深和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傅鹰说:“实验是最高的法庭。”的确,化学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实验是化学的最大魅力,更易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途径。从感性认识(化学实验的结果与事实)与理性认识(化学概念和理论)的关系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化学理论、化学重大发现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提高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将来升入高中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要真正地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就应摒弃陈旧的教学思维,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有效结合,并且增大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因此,化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利用学校一切有利的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实验条件,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水的净化”时,学生先通过教师播放的微课身临其境感受自来水厂净水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初步形成自来水厂净水的一般过程和思路,在此基础上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对农村中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提供支架并板书在黑板上,有几个小组的学生能够根据自来水厂净水的一般过程设计出除去桌面上这杯水中杂质的实验方案,说明对不同学情的学生调整教学策略也能让农村中学的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组实验后有两组学生进行汇报:(1)水仍然浑浊;(2)水比较澄清。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形成了鲜明对比。学生不能分析其水浑浊的原因,说明农村中学的学生分析能力还不够。需要教师提供支持或支架,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功能与价值。

又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同课异构教学时,第一位执教老师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一环节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性习题作为热身,并让学生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依据。第二环节进入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研究,先是通过两个学生探究活动从理论和实验实际两个角度去找出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并根据所选药品和反应原理去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第三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并组装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分析其优缺点,再通过问题的形式展开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第四环节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小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装置和检验和验满方法。最后一个环节通过练习对本节课知识加以巩固,并用“头脑风暴”为下节课的内容留下悬念。

第二位执教老师别出心裁,课堂从党的二十大热点话题“碳中和、碳达峰”引入,通过比较、类推、知识迁移、实验探究等手段,在老师启发讲解、学生充分讨论和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装置的选择以及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围绕学生在学习探究中遇到的真实情境问题逐层深入,结合学生学习氧气的制取时已建立的证据推理模型,再次让学生运用科学探究与实践的科学思维方式,对二氧化碳的制取进行推理,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整节课注重合理设置问题梯度引导学生设计、实施、总结评价实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

第三位执教老师紧扣新课程标准要求,利用视频和微课创设紧贴生活的趣味情景,引起学生兴趣;通过“碳达峰、碳中和”等社会热点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和责任感,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的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

三节课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学目标明确、全面、准确,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充分调动主动性,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践行问题衍生学习法,学生合作探究进行实验,学生合作解决总结问题。认真把握教学重难点,善用鼓励性语言,课堂学习氛围热烈,师生之间互动充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在线上教学中体验化学应用价值

在线课堂可以让学生打开摄像头,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回答问题没有延迟,更节约时间,有举手、签到、答题卡等功能,学生讲题也很方便。缺点就是网络拥堵有时进不去,有时上着课就会卡顿然后被迫下课。选择网络授课平台时,教师一般要根据所上课的类型确定。新授课有时选择直播课堂,网络稳定不卡顿,课容量比较大,可以讲解比较多的知识点。复习课或习题讲评课都会选择在线课堂教学,与学生交流方便,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程度,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比如在讲“溶液的形成”这个课题时,教师提前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家里已有的器材进行蔗糖溶解和食盐溶解的实验,并录制实验小视频,然后教师挑选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网课的学习效率。又如,讲“酸碱中和反应”这一知识点时,教师紧扣新课标要求,利用视频和微课创设紧贴生活的趣味情景,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的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针对线上课,教师应该放慢脚步,给学生留足充分的练习时间,使学生所学知识都能消化吸收。有两个地方可以优化一下:一是酸碱的反应验证方案设计难度较大,可以再进行深度引导降低难度。二是减少方程式个数的书写,把一部分挪到课下练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在线学习效率,学生进一步加强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师还必须要在线上教学课后对课程进行一定的反思和总结,只有不断地总结课堂当中的问题和矛盾,找到对应的解决措施,才能够查漏补缺。化学老师还需要积极吸取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更好地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也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进行调整,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以此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化学素质,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线上教学中有全体师生的思维碰撞,是化学课堂的有效拐點,也是思维发展的根本原因。学生习惯在舒适圈中思考问题,喜欢在熟悉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线上教学能打破平衡状态,让学生受到新的刺激,培养创新思维,体验化学应用价值思考,是化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是未来化学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教师要提高对这一倾向的重视,努力创新出更多的化学教学方法,让化学能够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教师还应该完善化学课堂评价机制,通过师生、生生互评,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初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化学教师需要创设情境,让学习情趣更浓厚,让学习过程更主动。引导学生实验,总结规律,在科学探究与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化学观念。同时还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也是对科学态度与责任这个维度的核心素养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李萍.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J].家长,2022(30):96-98.

[2]陶梅.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J].新课程,2022(34):68-69.

[3]张兴.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路径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2(10):53-54.

[4]郑玲.初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24):93-95.

[5]于彩霞.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7):36-38.

[6]刘洁.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亚太教育,2021(21):74-75.

[7]柯志勇.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J].启迪与智慧,2022(3):32-34.

[8]张慧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J].新智慧,2021(21):119-120.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初中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