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023-07-06刘莎莎
作者简介:刘莎莎(1995~),女,汉族,山东荣成人,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阜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现实中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并不理想。一方面由于年龄阶段的特点,生活经验不足,不善于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另一方面,由于数学自身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等特点,学生学习数学会觉得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兴趣,进而不能学以致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发现中体会数学是丰富的、有用的、神奇的。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2-0072-04
21世纪倡导的素质教育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而数学素养的培养又是以学生数学应用性的培养为核心,因而,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主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对数学素养的标准,业内人士众说纷纭,美国国家数学教师协会提出了一种相对权威的解释:首先,学习数学的人对数学的价值要有一定的理解;其次,要对自己现有的数学能力有一定的信心,并努力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些良好的情绪体验,比如:获得成功、受到奖励;再次,自身要能够解决现实的数学问题,还要能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整理、辨析及处理,并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后期加工,以获得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学会用数学的思想看待身边的事物。
一、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任何一方面的教育都有它的最终目标,而小学数学教育也有它自身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促使人在迅速变化的科技时代中获得高质量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情感、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中将九年义务教育中需要完成的数学教学任务按照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在每个学段中都必不可少地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模块,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这样的编排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以致用”的理念,也是在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讲授基本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讲清楚数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要让学生从无“用数学”的意识向能够自觉地“用数学”转变。
二、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研究的现状
以笔者教学经验为例,小学生确实存在数学应用意识薄弱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小学二年级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教学时,展示了一份小红同学的数学日记,大概记录:早上7点我从长180米、宽110米的床上起来,早饭过后,妈妈和我一起从家步行去上学,走了500厘米才到学校,可累坏我了,到了教室我赶紧坐在35米高的凳子上歇歇,没过多久,数学老师拿着长25米的数学课本走进教室,我也立马拿出长25米的数学课本放在长60米的书桌上等待老师讲课……上面自然是错误百出,但部分同学在仔细阅读了这篇日记后,却不能快速找出其中的错误并给出合适的單位。从这一个小案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生活经验的缺乏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确实有影响,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熟悉的事物都不能有一个基本的估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发展数学应用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研究的意义
数学自身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高度抽象性、逻辑严谨性、广泛应用性。其中,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不单表现为数学应用于其他科学领域,而且,社会上无论什么行业都存在着数学的广泛应用。正如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所倡导的现实的数学教育。他心中的数学是来源于现实,在现实中存在的,同时又可应用于现实的,在他看来每个学生也是由各自互不相同的数学现实的。其中的“现实”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数学学习和实践生活的连接点;这里的数学现实则体现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现实之间的相通点。
生活经验不足是小学生应用意识缺乏的主观因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难以全面地认识数学知识的现实应用,并且对数学知识潜在的现实价值认识不足。在生活中,家长不能完全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因此,学生的生活经验就相对缺乏。例如,学生在学习《利息》时,很容易就能学会教科书上的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在做考试题时能迅速地给出正确答案,但实际生活中,计算利息明显是复杂的,学生没有到银行存过钱,也不会存钱,教师在教学时也没有给出正确的指导,家长也不能放手让学生去体验,这样,学生就难以发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性的培养也就任重而道远了。
作为教师要明白,数学的知识是永远都教不完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应用能力之后,当他们走进社会的时候,自身获得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数学能力都会帮助他们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难题。
四、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研究策略
数学的价值、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等表述都暗含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的重要性。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接下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解决问题的学习,是学生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的最佳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材中的生活素材的体现,帮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以小学数学二年级课本中的一道题为例: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商店买了一个25元的书包和8元的笔袋,妈妈拿出50元,问需要找零多少?这是一道连减的运算题,学生当然会列出50-25-8=17(元)的式子,但教师在讲解时就要及时向学生解释这其中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明白:这不单单是一道计算题,还是一个数学知识用到生活中的例子,书包、笔袋都是我们学习上必备的学具,希望同学们以后跟着家长去买文具的时候,结账时自己先算一算需要多少钱,找零多少钱,自己和收银阿姨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在其他内容的教学中也要注意,比如:在对时、分、秒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记忆分与秒的转换关系:1分=60秒,还要让学生从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时、分、秒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中出现生活中应用时间的内容要刻意说明,例如:过年时,春联晚会带领我们共同倒计时10秒敲响了新年的钟声;过马路时绿灯倒计时行人过马路的时间;小朋友用秒表倒计时一分钟来计跳绳数;运动会百米赛跑的时间。课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为自己安排一个学习时间表,调整作息时间,做一个有时间观念的好学生。学习《年、月、日》时,就更可以引导到学生自身来学习了,以我们祖国的诞生日引入,以各种带有纪念性的节日为例讲解,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生日也与年、月、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学习《克、千克》时,也不要只单纯地教授克与千克之间的转换,还要让学生能意识到自身的体重与此也是有关联的,生活中的物品的重量都与《克、千克》相关,让学生亲自去掂一掂一粒黄豆、一个苹果的重量,尝试着提一筐苹果等来感受克和千克。在挖掘教科书中生活素材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这样一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想要事半功倍就很容易了。
(二)把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知识依赖于生活,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获得乐趣的同时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师要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多方面收集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背景信息分享给学生,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数的由来、加减号的由来、古代的计时法、圆周率的历史等,这些资料的讲解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天空之辽阔,其中真正让学生惊喜的是,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竟变得如此绚丽多彩,中国悠久的历史底蕴,为数学染上了别样的风采。其次,教师要大力支持学生收集生活中的信息,应用学生收集到的信息来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之前,先找一找自己所认识的人民币和自己的生活中哪些物品有标价,哪里需要用到元、角、分,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其中部分物品来虚拟一个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商品的买卖,在模拟的场景中,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元、角、分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
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周围的生活中许多不一样的数学。他们会发现生活中百分数无处不在,例如:自己平时喝的酸奶的成分里包含2%的能量、1%的蛋白质、2%的脂肪等,银行的储蓄利息也有百分数,活期年利率为0.35%,整存整取有三个月的1.10%、六个月的1.30%,还有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等不一样的利率;到处都有图形:红领巾是三角形、斑马线是长方形、车轮是圆形、伸缩门中有平行四边形、梯子是梯形;生活中处处有小数:身高1.5米、体重36.5kg、一包奶2.3元等。学生对这些知识不一定都理解,但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且使用学生搜集到的信息来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意识到数学知识并不生疏,数学对我们的生活的用处是无限的,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用數学”的意识。
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搜集能力是人人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为了让学生在社会中能够轻松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种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着重关注学生查找资料、收集资料的习惯的培养,这对学生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会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解决生活问题来提高应用意识
传统的作业形式多是为了巩固上课学习的新知识,老师布置大量复杂的运算题,做到全部正确,则教学目标就算达成了。而《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连通性,面对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时学会运用自身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设计的作业需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以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实际解决问题。让学生计算家用洗衣机每次要耗费多少水。学生为了计算方便,会把洗衣机看成一个近似圆柱体,洗衣机的底面也就近似一个圆,量出它的半径,再量出不同水量档时的水位高度,再使用学过的圆柱体的公式一算,每次洗衣用水量就一目了然。当学生计算出用水量时,心中不由得就会产生节约用水的认识,学生就会呼吁家长,呼吁身边的朋友把洗衣机用水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起来,以便二次利用,通过这样的解决问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将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授新知识——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前作业:“给圆柱体穿外衣”。让学生回到家找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盒,自己摸一摸、动动手、剪剪彩纸把圆柱体的表面给包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圆柱体的“外衣”是由两个圆形和一个长方形构成的,这样的作业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学习了新知识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后,还可以设计一个实践性更强的解决问题——为自己的小房间装修。假设为自己的小房间装修,学生可以从规定的几种地砖和墙体涂料中选择最合算的,还要在家长的帮助下测量出自己的房间的长、宽、高等需要的数据,还要添加工人的费用和其他方面的费用,最后合计出总的费用。设计这种题目既温习了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虽有家长的合作,但大部分都是需要学生亲力亲为的,以这样的方式学以致用,学生就更能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周围,生活处处都有数学”。
(四)家校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处在一个社会经验不够丰富的年龄阶段,并且单纯从数学课堂中了解数学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家庭教育带来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学生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定时举行家长会、组织家庭委员会等形式,通过宣传使家长意识到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庭中可以这样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家长逛市场时可以带上孩子,让学生自己去询问喜欢的水果的单价,自己比较比较哪一种最便宜,然后再算一算带的钱怎么买才最合算。在这个过程中不光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丰富自身的生活经验。家长还可以在陪学生去逛动物园之前,给学生安排一个时间表,要赶在下午闭馆之前参观完,要求学生计划几点出发、几点看狮子园、几点看猴子园、看多长时间的百鸟园……还可以让学生安排一个回家路线图,看看怎样用时最短,这样的生活实践不单能培养学生的计划性和时间意识,还能体会到数学的用处的广泛性。家长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自去买一些厨房用品,例如:酱油、盐、醋等,给学生一定金额的钱,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不仅巩固了“元、角”的数量转换,而且知道了买东西要用到人民币,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也就油然而生了。
数学的学习不能单单只局限于知识本身,还要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并且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的新任务。因而,教师在面对生活问题时首先要想到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创设问题情景,这都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时候,他们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数学王国中。如商场打折促销、银行储蓄问题、游乐场中的各种图形……都需要较强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发现其中的趣味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是我们不能够忽视的,我们要以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开发它、利用它。”确实,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绝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持续不断的启发和引导,因此,教育要达到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2]杨庆余.小学数学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05:4,13.
[3]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6.
[4]吴正宪.儿童心中的数学世界:数学日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57.
[5]张顺燕.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