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实施文化育人多元路径探究
2023-07-04杨喜娟
杨喜娟
摘 要:探索文化自信视域下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多元路径,构建五位一体的文化育人多元路径框架,包括校园环境文化育人、校本课程文化育人、主题活动文化育人、志愿服务文化育人和校园媒体文化育人。多元路径文化育人可促使广大师生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素养,激发奋进力量,从而推进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文化自信;普通高中;文化育人;多元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5-0011-04
一、问题的提出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坚定文化自信”阐述中又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与时俱进的中华优秀文化,有着穿越时空的恒久生命力,不断为中华民族提供着持续的精神动力和丰富的精神滋养。
实施文化育人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年修正)第一章第七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认识文化的重要育人价值;以文化育人为抓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广大青年学生从中华优秀文化中得到滋养,增强底气,坚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探索多元路径是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中提出“构建全面培养体系”,包括“突出德育时代性”“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这就要求普通高中充分挖掘文化育人资源,不断探索文化育人多元路径,推动文化育人走向系统化,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视域下普通高中实施文化育人的多元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文化育人多元路径基本框架
《管子·权修》中有言,“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所以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与树木同质同理。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有言,想要“使木寿且孳也”,就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也就是順应树木的天性,来使它依照本性生长。木之生长需要空气的滋养、阳光的照耀、雷电的锤炼、雨露的润泽、清风的吹拂……若以树木喻树人,可构建普通高中实施文化育人多元路径基本框架如下:
拥抱以空气——校园环境文化育人。环境中的文化要素就像无处不在的空气,在环境建设中融入更为丰富、更为系统的文化符号,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温暖以阳光——校本课程文化育人。校本课程就像是灿烂的阳光,围绕校情和学情开发特色课程,让文化之光洒满课堂,积极培植学生对文化的情感依恋,筑牢文化育人的根基。
呼唤以雷电——主题活动文化育人。主题活动就像不时腾起的雷电,可在教育中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鲜明的主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点燃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
浸润以细雨——志愿服务文化育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就像是润物无声的春雨,打造文化内涵丰富的公益项目,可以让大爱荡涤灵魂,让文化浸润心田。
吹拂以清风——校园媒体文化育人。校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就像是清风,在文化传播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尤其是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校园媒体在文化育人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多元路径文化育人举隅
(一)校园环境文化育人
1.主题园区。主园区为“青竹园”,坐落在教学楼南侧,园中文化石上镌刻着郑燮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青青翠竹茂密挺拔,生机勃勃,象征了学校师生顽强的拼搏精神。此外还有“桃李园”,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有“至善园”,取《大学》中“止于至善”之意;还有“合一园”,取“知行合一”之意。
2.主题长廊。教学楼内设“秦皇岛文化”长廊,分别以山、海、城、人为主题,按楼层分为“峰峦耸翠”“天高海阔”“底蕴传承”“钟灵毓秀”四个部分。此外还有“中国精神”长廊、“时代榜样”长廊、“学生艺术作品”长廊等。
3.开放式阅读空间。学校除图书馆、阅览室外,在教学楼的每一层都设置了开放式书架和报刊架,架上放置近千册图书报刊,师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由取阅。报刊定期更新,书目面向师生广泛征集,从《论语》《孟子》到唐诗、宋词,从《史记》到《红楼梦》,从《时间简史》到《三体》,从《活着》到《平凡的世界》,深受师生喜爱。
(二)校本课程文化育人
1.“经典诵读”课程。在三个年级同时开设。每天下午设置15分钟的经典诵读大课间,三个年级同时进行激情诵读。编印《经典诵读读本》,内容共分为“吟诗”“诵词”“赏曲”“读典”“记文”五编,印制经典诵读小卡片。定期举办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经典诵读短视频大赛等,学生参与度高,参与形式灵活多样,展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2.《红楼梦》鉴赏课程。在高一年级开设。以专题讲座形式为主,编印《红楼十讲》校本教材,分为“导读”“人物与世情”“艺术与文化”“思考与探究”四个单元,系统性较强。辅以课本剧展演、书画比赛、写作练习、课外寻踪等活动。
3.《论语》研读课程。在高二年级开设。第一阶段为篇目通读,第二阶段为主题精读,辅以默写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
(三)主题活动文化育人
1.“生涯人物开讲啦”活动。先后邀请著名教授、劳动模范、抗美援朝老兵、知名记者、优秀电台主持人等各行各业榜样人物为学生开讲。让学生与榜样面对面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心中埋下奋斗和奉献的种子,找准人生的航向。
2.博物馆研学活动。依托地域资源,将课堂搬进博物馆,带领学生进行沉浸式体验。如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研学之旅,学生们且看、且议、且画,感百年发展,绘家乡风貌,品艺术之美,在行走中学习历史、了解家乡、思考未来。
3.“发现我身边的精彩”原创作品大赛。“以人师精神,做精彩教育”是学校的核心办学思想,“精彩”是学校文化的底色。定期举办“发现我身边的精彩”原创作品大赛,面向全体学生征集诗文、书法、绘画、视频类作品,激发爱校之情,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放飞梦想的舞台。
(四)志愿服务文化育人
1.“吾爱吾家”志愿服务。学校倡导温暖、和谐的“家”文化,取校名中“五”之谐音拓展为“吾爱吾家”,志愿服务队以此命名。清扫校园卫生、服务新生入学、护航高考学子、助力疫情防控。校园中处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以校为家、爱校如家的文化血脉也在志愿服务中届届传承。
2.“向日葵朗读者”志愿服务。志愿者走进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面向盲童持续开展“我是你的眼,带你游书海”活动。活动设计了“行走”“记忆” “故事”“未来”“歌吟”“人物”等多個主题,除文本分享外,播音主持专业的志愿者还带领学生进行朗诵技巧训练,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该活动探索将更多文化要素融入公益活动,在奉献中彰显文化的力量。
(五)校园媒体文化育人
1.校刊《启言》。“启言”二字别有寓意。启,取引导之意;言,取论说言辞之意。启言,即引导树立精要可传的言论,引导著书立说。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以“立言”为目标,既而追求古人所言“立功”“立德”之远大理想。校刊中“青竹有梦”专栏,呼应“青竹园”,收录师生灵活悦动的文字,启示和召唤师生脚踏实地,厚积薄发,勇毅前行,在青青校园里留下他们的梦想追求。
2.学校公众号。利用一年的时间,推出“赓续文化,精彩传承——陪你走过二十四节气”栏目。不仅汇集了节日诗词、节日习俗、节日物候、节日谚语,还注重浸润式体验,师生一起寻春虫、画夏景、拾秋叶、赏冬文,在守住传统之根、追求变化之道的同时,提升节气文化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以时代精神激活节气文化生命活力、赓续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同时,持续推出“为你荐书,邀你悦读”栏目,推荐经典读物,从书籍介绍到阅读体验,从读书竞赛答题到读书成果展示,让书香穿越时空氤氲在师生的心田。
四、多元路径文化育人成效
首先,增强了文化认同。广大师生对学校文化、家乡文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如秦皇岛市第五中学的“家”文化、“精彩”文化,家乡秦皇岛的山海文化、长城文化,中华民族的节气文化、节日文化、民俗文化、诗词文化以及独特的精神文化等,随着了解的增加,认同感也在逐渐增强。
其次,坚定了文化自信。了解和认同带来深沉的热爱和坚定的自信。欲人勿疑, 必先自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拥有了强大的底气,有了这份底气,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再次,提升了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更多是依靠日积月累,涓滴成海。多元路径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有效实现了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让师生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
最后,激发了奋进力量。优秀的文化需要新时代的青年学子继续传承和发扬,在文化的浸润与滋养下,广大学子坚定了刻苦学习、顽强拼搏、不断超越的信念,坚定了让生命在磨砺中成长,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的信念,为终身可持续发展,奉献国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
[3]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人民出版社,2019.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201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年修正),2021.
[6]吕立杰,丁奕然.指向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提升的校本课程调查[J].教育研究,2019,40(09):56~64.
[7]崔戴飞,孔庆红.思政活动课程建设案例集(有礼篇)[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 刘梦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