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拓展课程研究

2023-07-04何丽

学周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拓展课程教学原则初中语文

何丽

摘 要:拓展课程教学方法是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中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对拓展教学的重视程度。拓展教学能够令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持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章结合核心素养背景,进一步分析初中语文拓展课程教学现状,依据拓展课程教学原则提出了有助于实施拓展课程教学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拓展课程;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1-006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1.022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有所深入。现阶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创新教学方法已广受语文教育人员的关注。在众多教学方式中,拓展教学应用意义极大,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握拓展课程教学原则,通过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内化拓展课程知识,打牢学生语文学习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拓展课程教学意义

(一)锻炼文本深研潜力,推进拓展教学发展

要想达到培养学生成才的目标,关键在于把培养核心素质和语文拓展教学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优良语文学科素养做好铺垫。例如,讲解《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充分运用课文拓展知识,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挖掘文本潜能。教师可以运用陕北民间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安塞腰鼓的历史发展过程融入陕北民间故事,激发学生对探究课文寻找历史线索的热情,将“故事讲解”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主线,开拓课堂知识学习思路。其次,教师要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把民族团结情感不断灌输到学生心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凝聚起国家荣誉感。通过运用陕北民间习俗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既能促进语文历史文化拓展教学的发展,又能使学生逐渐提升文化传承素养。

(二)提升知识积蓄容量,发展学生语文思维

在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策略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拓展教学机会来充实知识容量,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率,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发展。一方面,语文拓展教学能使学生汇集散乱的知识内容,如教师在教《敬业与乐业》一课时,可以引用时代劳动模范的事迹帮学生理解敬业精神内涵,加深文本学习印象,让时代故事与课文文本相互融合,这样既能丰富语文学习素材,又能让学生加快对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在讲解《社戏》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社戏”的背景故事,使学生在课文中学习中国民间文化,从而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的社会性思维得到稳定发展。

(三)拓展教学提升素养,促进学生举一反三

语文拓展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初中语文拓展教学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课堂上进行,另一种是在教室之外拓展。课堂拓展式教学是指教材的延伸式学习,教师注重对学生深刻领悟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描绘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的背影,并解释为什么对这个背影有深刻的印象。通过这种拓展式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朱自清《背影》一课的理解,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确保学生在学习时保持充沛精力及活跃思维,针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拓展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语文拓展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在语文教学中,拓展性学习是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与掌握程度的必要途径,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大知识面。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拓展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就目前语文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在组织和设计语文课堂拓展活动时,形式多单一,影响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拓展活动存在目标偏离的问题

通过对素质教育的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仅仅是拓展和扩展活动的目标。但一部分教师却将素质教育和拓展教育“画等号”,最终沦为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目标。在上述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语文教师亟待创新拓展延伸教学内容,以确保语文课堂的质量与效果能够得到提高。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拓展课程教学有效策略

(一)拓展教材文本,强化学生记忆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由专业人员精心挑选,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更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利器,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海燕》一课为例,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体会象征、拟人、反复等写作技巧,从而了解作者如何利用技巧来表现自身的情感,使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海燕”精神,指引学生养成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在教学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学过的《在山的那边》扩展到实际教学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象征、拟人、反复的记忆,又能使学生对这节课的阅读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也就是说利用以往学过的课文,既能节省备课时间,又能达到迁移知识的目标,扩大教学范围。此外,教师还可以从未学过的课文中挑选出一些可以拓展的内容,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好的了解,还能达到预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应该指出的一点是,不管教师选择的是已学内容还是未学内容,都要注意二者的关系,以便真正实现拓展知识教学的效果[1]。

(二)拓展閱读内容,锻炼学生思维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故事情节来扩展其内容,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续写、仿写、改编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举例来讲,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教师就应注重拓展阅读内容。这是一篇反映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悲惨遭遇的文章,但却没有说明孔乙己的“生死”,在基本讲授结束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要求,请学生根据课文结尾的描述,推测孔乙己的结局。有些学生会认为孔乙己因为吃不饱肚子而饿死,有些学生会觉得孔乙己因没有自食其力而被杀,还有学生认为是孔乙己走后遇到了一个恩人,让他继续读书,孔乙己也很勤奋,终于有了功名,实现了人生目标。不管学生说出了哪一种结果,这种拓展方法均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认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拓展写作背景,充实学生情感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和认知力,但仍难以掌握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的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时,一些课文与学生生活并不贴近,导致学生对知识和情感的掌握并不精确,这时教师可以从文本语境中进行延伸,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丰富学生的感情。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不论是从布局上,还是从细节上看,这篇课文都很有价值。因为课文内容繁杂,初中生难以透彻地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此篇课文的写作背景:那时正值国内革命高潮,鲁迅作为一名爱国青年学生,与反动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战斗,被人污蔑和排斥,鲁迅先生陷入了孤独和痛苦的境地,他开始回忆自己的童年。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对自身童年的回忆,令学生产生与作者感同身受的情绪,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童年生活的幸福,获得更多语文情感体验[2]。

(四)迁移语文知识,打通内外通道

拓展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迁移性,教学理论与知识均可转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及使用知识,尤其要在知识层次上建立起多层次认知,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同时,在课堂内外的有效衔接中,可以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中,联系生活与语文知识,如季节、山川河流、日常生活等都可以被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生动的语言要素,语文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自觉地认识到知识传递的重要性,使学生的认知更加丰富,积累到更多的语言知识[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拓宽语言课堂的广度与深度,为学生提供开阔的学习视野,提高语文认知能力。

例如,在教学《自然之语》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生活元素,使课堂与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转移能力。特别是在语文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观察自己感兴趣的自然语言”的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回到家后好好地观察,并在下一节课之前进行讨论。

(五)结合文本内容,融合智慧教学

只有深入研究语文文本,才能取得理想化的拓展学习效果。在初中语文拓展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智慧教学方法进行拓展。比如教学《壶口瀑布》一课,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投影出壶口瀑布的影像,激发学生对壮观的瀑布美景的兴趣,进而生发想象。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找到描写瀑布场景的文本,并加以剖析,以此提高学生对景色的欣赏和评估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形式,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素材,把课文和录像内容进行比较,从而形成交互式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延伸语言知识,说出壶口瀑布的成因,使学生体悟大自然之力所塑造的风景之美。在学生有兴趣时,教师还可以将其扩展到地理、语言等方面,使学生能够将地理和语文结合起来,形成类似的知识支持性教学,使学生语文学习和记忆更加深入[4]。

(六)把握拓展时机,加深理解效果

语文学科的拓展教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科整体特征,教师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发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一节语文课的拓展教学常使学生感到新鲜,但并非每一节语文课都需要拓展教学,教师要在适当时机进行扩展。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时机展开拓展教学。

第一,当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强烈兴趣时拓展教学。学生对熟悉的事物会失去兴趣,并形成固定性思维。在课堂上,学生已经看过很多次教科书,对教材记忆也很熟悉,所以课文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要在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扩大教学范围,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比如教学《乡愁》时,可借助邮票、船票等实物,将思念之情具体地表现出来,就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模仿这种方式抒发自身的感情。同时,还可以在学生兴致高昂时为其提供一些新素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情感。第二,当学生情绪被触及时拓展教学。初中语文教科书经过长时间的甄别和修改,大部分作品均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研究,课文中也有很多可以激发学生情绪的内容,教师要在学生感情浓厚时,利用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语文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写的是诗人临别时依依不舍的情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离别,对本诗的讲解与学生亲身经历相关联,诗句的恋恋不舍就会更能打动学生。第三,当学生出现阅读困难时拓展教学。初中生见识相对浅显,在理解上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由教师从浅到深,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扩大语文的知识范围,消除语文阅读障碍。有些初中语文教材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困难。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一定情境中体会到课文趣味,在课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铺垫”方法,以此激发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七)信息手段拓展,加强探究兴趣

在常规化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探索思维教学及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科技和媒体设备,强化与学生的沟通,把教学细节融入日常生活,通过对初中生语文学习潜移默化的影響,使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高。如今,很多初中生都有智能手机,教师可以利用微信、钉钉等网络平台,通过网络进行延伸式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微信群里就某一知识点、某篇课文、某首诗词等进行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集体谈论难点,进一步活跃班级气氛,让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感和探究热情。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埋线索”和“预设铺垫”。例如,通过网络和微信群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讨论时,教师要注重优化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由地发表观点,提出建议和经验,使班级氛围变得热烈起来,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会因此变得更频繁,使学生在探究中提高知识理解程度,掌握更多拓展性知识。在拓展语文日常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尽量找到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阅读拓展教学,注意与学生间的协作,提高学生认知,增强语文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若想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纵深发展,教师应做好课堂优化工作,明确课堂教学重点,提炼众多趣味教学元素,以便有效激活学生的内在兴趣,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为了达到优良的拓展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应用多元化拓展手段,比如结合文本拓展以及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等。但无论应用哪一种教学手段,都需要精确把握拓展教学时机,使得语文拓展教学收到理想成效,进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蕾.浅析初中语文课程拓展教学的探究与应用[J].中华辞赋,2018(11):157.

[2] 陈军.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64.

[3] 魏李飞.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群建设的困境、策略及保障[J].辽宁教育,2018(7):37.

[4] 翟爱华.课外拓展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8(2):80.

[5] 徐慧梅.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实施策略探讨[J].名师在线,2018(2):56.

[责任编辑 胡雅君]

猜你喜欢

拓展课程教学原则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从学科本质走向学习本质
“拓”我视野,“展”我才能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