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班制”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2023-07-04陆万霞

学周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走班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陆万霞

摘 要:“走班制”指的是按照学科、教学层次的区别,组织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中流动上课。“走班制”的提出解决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一刀切”的教学问题,使不同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兴趣愿望等选择合适的班级上课,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文章以“走班制”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从制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厘清“教育关系”、优化教学方法、设计阅读测试、完善评价方案等不同层面出发,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走班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圖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1-013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1.044

《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的发布吹响了高考改革的号角。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学生培养需求,因此落实“走班制”教学势在必行。然而,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走班制”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等问题,影响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导致“走班制”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明确“走班制”的本质,并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语文阅读教学方案,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走班制”学习中提升阅读综合能力,培养阅读素养。

一、“走班制”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导向,对课程教学质量、课程教学效果有着很大影响[1]。“走班制”提倡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不对教室、教师做固定要求。由于“走班制”这一教学模式与以往教学模式过于不同,部分教师对此认识不够充分,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时出现了问题,影响了课程教学的顺利发展。比如部分教师只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知识教学目标,并未考虑到“走班制”下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目标设计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在“走班制”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阅读教学内容单一

“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建立在高考改革的基础上的。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师只培养学生的应试、答题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着眼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走班制”教学中只围绕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展开教学,未将素养培育内容有机融入进去,出现了课程教学资源不丰富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阅读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走班制”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基于兴趣、爱好的自主发展。此背景下,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创新教学方法非常有必要。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用口头灌输、课件注入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学习的主动性,这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生成与提升。

(四)阅读教学评价不全面

给予学生及时、全面的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反思提高的基础。然而,“走班制”教学模式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压缩了教学评价的时间与内容,导致学生不能客观认识到自身阅读能力的发展情况,这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走班制”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一)制定明确教学目标,指明“走班”教学方向

“走班制”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面对的是不同知识基础、不同能力结构、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2]。对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一刀切”的目标制定方式,而应根据具体阅读教学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师应明确“走班制”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在正式教学前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测试题,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层。比如,答题速度快且答题准确率高的学生被分类为“学优生”;答题速度一般且成绩在及格以上的学生被分类为“中等生”;答题速度慢且答题错误率偏高的学生被分类为“学困生”。教师应明确“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学习特征及学习需求,并据此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确保“走班制”下各类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另一方面,“走班制”教学的实施背景是新高考改革。新高考以考查学生学科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为重点,因此教师在制定分层目标时,应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融入教学目标中,如“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等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应综合多方面因素合理设计教学目标,使“走班制”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向性更加明显,从而达到条理化教学结构的教学状态。

(二)整合优质教学内容,丰富“走班”教学内涵

“走班制”以尽可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为教学主旨[3]。要想使“走班制”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符合预期,教师就要根据“走班制”的教学特征整合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收获更多语文阅读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内涵。然而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只围绕语文课本展开教学,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应明确阅读教学主题,按照具体的资源整合顺序整合阅读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应对高中语文教材中同主题的阅读教学资料进行整合,以群文阅读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效率,如文言文阅读类资源、散文类阅读资源等。其次,教师应客观分析“走班制”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中存在的不足,围绕具体不足在网上搜索相关教学素材,并将其合理用于课堂教学中,使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完善。最后,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反馈,为其呈现有针对性的拓展阅读素材,使其在拓展阅读、拓展答题的过程中迁移所学的阅读方法与技能,从而实现对学生阅读关键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理清“教育”关系,提升“走班”教学效率

1.加强学生自学指导,提升自主阅读能力。“走班制”与固定班级教学模式不同,学生根据需求选择学习班级,完成学习任务后离开班级,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此种情况下,教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干预力度降低,出现了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学习的问题。要想保证“走班制”模式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应使师生关系与“走班制”教学模式相协调,使教师的导学、促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此,教师应加大对学生自学的干预力度,通过课外指导、课外教学等方式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深度交互,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使其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独立阅读的学习习惯。在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精準的导学案、预习微课视频,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重难点,从而提高预习效率。在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完善的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也可以为学生布置综合性较强的阅读作业,使学生在教师的干预下有逻辑、有条理地复习所学知识。由于部分学生缺乏自学意识、自学能力,教师还可应用线上教学软件进行干预,通过线上答疑、线上讲解等解决学生预习、复习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机干预下提升自身阅读能力。

2.落实线下混合教学,培养深度阅读能力。混合教学有机融合了线上教学、线下教学两种形式,使课程教学的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可以赋予学生更加优质的学习感受,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4]。“走班制”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混合教学,通过线上呈现教学主要知识点、线下精心讲解知识点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使学生能够在课上经历阅读认识、阅读认知、阅读理解等学习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水平。在揭示阅读教学主题前,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慕课视频等为学生呈现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其了解更多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内容,为深度阅读打好基础。之后,教师可以使用课件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并围绕问题与学生展开线下对话,组织学生进行线下探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解析阅读文本,从而加深学生对阅读学习内容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开设线上匿名信箱,让学生匿名提出阅读学习感受、对阅读教学的期望,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优化“走班制”模式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四)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提升“走班”教学质量

1.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提高阅读认知。对语文阅读文本的认知程度不够是“走班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想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生成良好的阅读认知,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情境教学是一种集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具有形式新颖、内容直观、教学生动的特征。教师将情境教学法用于“走班制”模式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使其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探知文本,从而提升语文阅读学习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主题文章的阅读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情境是不同的,教师如果套用同一教学情境,势必会导致学生产生倦怠感,对阅读教学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当根据阅读教学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如故事情境、审美情境、生活情境等等,使学生能够被情境所吸引,自发产生对阅读学习内容的联想与想象,如此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

2.阅读教学中提出问题,增进阅读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当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要想使学生在“走班制”教学过程中生成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就要提升各教学环节的质量,在充分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过程中增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到“走班制”模式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提问驱动学生主动联想、主动分析、主动解释,从而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主题、思想、情感等内容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提问的形式、内容、难度等也应有所不同。阅读导入阶段,教师应提出浅显易懂且具有趣味的问题,借此引发学生阅读学习的求知欲。进行阅读重点、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句子设计教学问题,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关键教学内容的关注。阅读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复习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反思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使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查漏补缺,更好地理解课上所学内容。

3.阅读教学中鉴赏教学,促进阅读审美。促进高中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生成与发展是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5]。为确保“走班制”模式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仍能发挥教书育人的教学作用,教师有必要将鉴赏教学融入阅读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品味阅读、鉴赏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应使用不同的鉴赏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古诗词的阅读教学时,为使学生能够欣赏古诗词中的美好感情、美丽风景,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音频、视频,也可以使用口头描述的方法为学生描绘具体情景,使学生在听、看、想的过程中感受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化之美。再如,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展开鉴赏教学,使学生在解读字词的过程中欣赏作者传达的美。“走班制”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设计相应的鉴赏教学方案,从而逐步促进学生阅读审美素养的提升。

(五)完善个性评价方案,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走班制”教学模式具有个性化教学的特征。教师根据“走班制”的教学特征完善个性化教学评价方案,有利于挖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潜能,使其在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具体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结合课程教学要求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评价指标,用以评价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情感提升方面的发展情况,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发展缺失,从而采取方法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由于“走班制”模式下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资质良莠不齐,教师还应根据分层情况合理设计分层评价指标以及分层评价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客观、全面的评价下认清自我,从而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高中语文阅读“走班制”教学在落实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对于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认知、阅读理解、阅读审美能力有着不利影响。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客观看待当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政策、课程教学标准,综合多方内容对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使学生在优化后的“走班制”教学下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金丹.阅读阅人生,更是悦人生——“走班制”下的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心得[J].新教育,2020(23):95.

[2] 存少辉.高中“走班制”背景下古典诗歌教学策略初探——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0(Z4):37.

[3] 鲍放琦.选课走班制度下高中语文课堂的分层教学[J].课外语文,2019(33):101.

[4] 王长发.新高考下高中选课走班制实践研究——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为例[J].课外语文,2019(33):107.

[5] 何晓虹.高中语文“走班制”阅读教学探讨[J].广西教育,2019(14):125.

[责任编辑 康兰明]

猜你喜欢

走班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