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的高中英语主题互文性阅读教学探究
2023-07-04宁洁
宁洁
摘 要 阅读教学承载着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和育人的双重角色,所以深入研读阅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前提。主题互文性阅读教学是以“主题”为引领,在拓宽文本广度、触及文本深度的基础上,实现对阅读语篇主题意义探究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应用主题互文性理论,适当引入与教材单元“主题语境”相同且“主题意义”相似的互文本,通过围绕适切的主题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形成多维度、层进式的认知结构,进行深度阅读与延伸学习,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 主题互文性 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主题意义
作者简介:宁 洁(1990—),女,山西运城人,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语料库辅助的高中英语‘延伸阅读板块的互文性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编号:L/2020/1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指出,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1]14。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语篇不仅提供了鲜活丰富的语境,而且涉及的主题都具有“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主题意义则是主题内容所要传递的价值、作用和影响[2]。因此,探究主题意义的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锻炼多维且多层次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类似问题,以内化主题意义,实现知行合一,促进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高中课标》指出,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关注主题意义,制定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1]56。因此,很多学者提出依托从“阅读板块”“语法板块”“综合技能板块”到“拓展阅读板块”的单元内容,实施“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来探究主题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单元各个板块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样不仅很容易造成主题意义的脱离或者呈现方式的碎片化,而且局限于同一版教材中的单元语篇,不仅内容不够丰富,而且文本的开放度也不够。依据《高中课标》,不同版本的高中英语教材虽选取文本相异,但单元“主题语境”相同,主题意义相似。鉴于此,笔者提出“主题互文性”阅读教学,即以“主题”为引领,依托“相同主题”但“不同版本教材”的多个阅读语篇,进行主题意义的探究。这样不仅有助于直接抓住阅读语篇的灵魂与关键,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在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中,进行深度阅读与延伸学习。
一、主题互文性的内涵
(一)主题意义与主题、话题的涵义及关联
话题通常可以基于語篇标题、结构及内容直接获取,即语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main idea),而主题是文本的写作意图或目的,带有鲜明的价值判断和育人倾向。主题意义指在主题引领下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知识的建构中形成对这一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推进核心素养落地课堂[3]。由此可见,从话题到主题再到主题意义,是对客观议题的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即从客观认识到主观形成认知与态度,再到知行合一的演变发展过程。比如,牛津译林版(2020)选择性必修三unit 3阅读语篇话题为“海上航行”,主题是“激发学生学习航海家敢于冒险和勇担责任的优秀品质,了解海上探险对历史发展的意义”,而“如何通过关注历史人物和分析历史事件,以激发学生思考航海家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感悟海上探险的重要性等”则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结合文本进行开放探究、自主建构的主题意义。
(二)主题互文性与互文性之间的关系
文本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即每个文本都可以是其他文本的补充与整合,也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4]。而“主题互文性”是互文性的一种,指主题语境、语篇结构或语域相异的语篇在主题意义、主旨、作者的意图或价值取向方面相同,即相异的文本表达相同的主题意义。这些文本为相同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服务,体现出作者的社会背景和思想立场[5]。
二、主题互文性阅读教学的建议
(一)“有度”选取互文本,促进学生形成多维度或层进式的认知结构
互文本的选取应注意“度”。首先,要注意互文本之间的“难度”,互文本选择应基于学情,难度与教材语篇形成平行或递进关系。平行阅读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多维度的认知结构。递进阅读是为了从多视角帮助学生丰富、补充和深化主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层进式的认知结构。其次,数量要“适度”,互文本数量过多,会导致教学内容量多且庞杂,使学生无法消化,难以感知教学重难点,进而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无从谈起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二)凝练适切的主题,明确互文本主题意义的探究方向
主题互文性阅读教学是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互文本,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挖掘育人价值。由此可见,主题是阅读课堂教学的方向标,为互文本主题意义的探究指明方向。所以,教师应基于语篇的主要内容、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及生活阅历与体验等来凝练适切的主题,从而可以避免主题意义的窄化如把主题等同于话题、泛化如主题不聚焦或者过于高远宏观而脱离文本等问题。
(三)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遵循探究主题意义的规律
首先,要明确主题互文性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以解读“主教材”语篇的主题意义为根本,切忌让学生投入过多精力深入理解互文本,一定要分清“主次”,以免“本末倒置”。其次,基于主题意义的定义,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循主题意义探究的规律,即从认知形成到态度养成再到行为产生。因此,对主题互文性阅读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建议如下:(1)读前:利用文本标题与插图,预测主题意义,促进认知初步形成;(2)读中:梳理篇章结构,分析不同文体语篇,提炼主题意义,深化认知;(3)读后,小组合作探究,深化主题意义,明确态度与行为取向。
三、主题互文性阅读教学实践
主题互文性阅读教学设计以牛津译林版(2020)必修三Unit 3 Reading“The Internet: a world without frontiers”为教材文本。同时,选取人教版必修二Unit 3 Reading“Stronger together: 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及沪外教版必修三Unit 4 Reading“Doctors in China do surgery over 5G Internet”为互文本。这三篇文章都涉及话题“网络是无疆世界”,主题是“引導学生了解互联网给生活带来许多改变,并学会辩证地看待互联网的利弊”。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为了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并形成多维度的认知结构,选取的互文本与教材文本之间难度相当,属于平行阅读。
(一)读前:利用文本标题与插图,预测主题意义,促进认知初步形成
标题是语篇文本的“题眼”,与中心内容或话题紧密相关,有时甚至传达了语篇的主题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篇的标题,引导学生预测语篇的主要内容、文体、语篇结构或行文逻辑等,或者引导学生通过探讨“教材文本标题”与“互文本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来预测主题意义,促进认知初步形成。
对于教材文本The Internet: a world without frontiers问题设计如下:
Q1: What does “a world without frontiers” mean?
Q2: How can the Internet make a world “without frontiers”?
Q3: What do you think this article is about judging from the title and pictures?
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互联网可以让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global village”,即让世界紧密相连。同时,利用文本材料中的插图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及相关主题词汇,如shop online, order food online, order taxi with an APP on phone及 keep in contact online等。通过问题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6]。
对于两个互文本问题设计如下:
Q1: Based on the words “without frontiers” and “stronger together”, what function of the Internet is highlighted?
Q2: How can 5G Internet make doctors in China do surgery far away?
通过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教材文本和互文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找寻共同点,预测主题意义,即互联网可以改变人们生活,让世界紧密相连,并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读中:梳理篇章结构,分析不同文体语篇,提炼主题意义,深化认知
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语篇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表达方式,这与语篇的写作目的、主题意义息息相关[7]。所以,首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住不同语类语篇的结构特点,让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结构,并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进而识别主题意义。
教材文本“The Internet: a world without frontiers”是一篇说明文,结构清晰,即介绍(Introduction)—主体(3大优势)—结论(Conclusion)。据此,学生很容易得出文章的主旨:互联网给生活带来许多好的改变,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它的潜在问题。
互文本1“Stronger together: How we have been changed by the Internet”是一篇记叙文,结构清晰,即介绍(Introduction)—举例(Examples)—结论(Conclusion)。该文主要从一位英语教师Jan Tchamani的视角,讲述网络带给她生活积极的变化,以及她如何用互联网帮助像她一样处于困境中的人。
互文本2“Doctors in China do surgery over 5G Internet”是一篇新闻报道,属于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即导语(The lead),主体(Body)和结尾(Tail)。因此,从标题和导语部分,学生能很快得出文章在主要讲述“中国医生通过5G互联网指挥机器人给几千里外的病人做手术并成功挽救生命”的事迹。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用表格理清3篇文章中有关互联网的优势(见表1),帮助学生通过梳理和整合信息在头脑中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表格1中3篇文章有关互联网优势的异同点,深化主题,提炼主题意义,即让学生明白: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与丰富多彩,不仅缩短了人与人之间 “实实在在的距离”(physical distance), 而且缩短了“心灵上的距离”(mental distance),从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更有温度。
(三)读后:小组合作探究,深化主题意义,明确态度与行为取向
基于教材文本“The Internet: a world without frontiers”最后一段第一句“However, while the Internet brings many valuable advantages, being connected has its problems”,教师让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Q1: What are the problems or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教师通过汇聚与归类小组成员的讨论成果,并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生成有关互联网问题与不足的思维导图(见图1)。
Q2: How can we use the Internet properly and responsibly in our daily life?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应客观地看待互联网,一方面要继续发扬和彰显互联网的优势,另一方面要正视互联网的不足并想出解决或优化办法。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当学生使用互聯网时,会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学会保护自己,以实现知行合一,进而达到深化主题意义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主题互文性阅读教学,以“主题”为引领,不仅打通了不同版本英语教材之间的壁垒,依托更丰富的主题语境,以一个更为开阔的互文本解读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具有鲜明育人价值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需求的主题意义,而且通过在文本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之间搭建桥梁,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多元思维,丰富了人生阅历。可见,主题互文性阅读教学是在拓宽文本广度、触及文本深度的基础上探究主题意义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同时更好地落实了课程育人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春晖.小学英语主题意义探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J].英语学习,2022(10):21-25.
[3]王蔷,周密,蔡铭珂.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1-7.
[4]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3-5.
[5]章玉芳.互文性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课程,2020(2):54-59.
[6]周娜.基于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问题链设计[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3(1):42-47.
[7]张强.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语篇教学构建与实践[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1(10):11-16.
(责任编辑:武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