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霞客游浪穹

2023-07-04杨鲲峰

大理文化 2023年6期
关键词:徐霞客土司

杨鲲峰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十八日至三月十日,被称为“千古奇人”的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神游浪穹(洱源),遍览洱海之源的山水名胜,前后历时20天(县城周边10天、凤羽8天、邓川2天)。

一、徐霞客游浪穹缘起

徐霞客游浪穹的日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何名鸣凤,以经魁初授四川郫县令,升浙江盐运判官。尝与眉公道余素履,欲候见不得。其与陈木叔诗,有“死愧王紫之,生愧徐霞客”之句,余心愧之,亦不能忘。后公转六安州知州,余即西游出门,至滇省,得仕籍,而六安已易人而治;讯东来者,又知六安已为流寇所破,心益忡忡。至晋宁,会教喻赵君,为陆凉人,初自杭州,转任至晋宁,问之,知其为杭州故交也,言来时从隔江问讯,知公已丁艰先归。后晤鸡足大觉寺一僧,乃君之戚,始知果归,以忧离任,即城破,抵家亦未久也。

根据上述记载来看,徐霞客游浪穹绝非偶然,而是事出有因,即找心仪已久的浪穹名士何鸣凤。

何鸣凤,字巢阿,明万历拔贡何邦渐之子,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

年)乙卯科亚元,浪穹才子,早年初授四川郫县知县,后升任浙江盐运判官,安徽六安州知州,晚年还乡归隐茈碧湖畔。

何鸣凤在浙江任职时,曾与徐家交情很深,其间悲欢离合很是感人,但当时徐霞客“西游出门”,两人未曾谋面。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月十一日,徐霞客来到云南,专程到晋宁造访唐泰(担当),在县学认识一位姓赵的陆良学官,从他那里得知赵君与何巢阿(何鸣凤)在浙江一起任过职,何鸣凤是浪穹人氏。得知这一信息后,徐霞客非常兴奋,决定到大理找这位久闻其名的何鸣凤。

徐霞客游记中所提到的“眉公”是当时江南学识广博,擅长诗文、书法、绘画的陈继儒。陈继儒为明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性格豪爽,嗜酒爱诗好交友,属江南名士徐霞客的挚友,担当壮游大江南北时,曾学诗、书、画于其门下。所以,徐霞客游滇时是带着陈继儒(陈眉公)给担当写的引荐信在晋宁找到担当的。而王紫之又是徐霞客崇敬的江南旅行家王世性的儿子,曾随其父游过鸡足山。

何鸣凤在浙江出任盐运判官时,喜爱钱塘山水名胜,常与江南名士唱酬,好友陈函辉向他举荐了王紫之、徐霞客等好友,何鸣凤曾作《游台荡诗》相赠,诗的结尾写有“死愧王紫之,生愧徐霞客”。

为此,当徐霞客从丽江到剑川沙溪时,他原计划要继续西行前往缅甸,但因有人告诉他从剑川东山到浪穹很近,他迫不及待要与何鸣凤会面,于是才改变计划到了浪穹。

二、茈碧湖畔会挚友

二月十七日,徐霞客从剑川沙溪过黑潓江往东,登上华从山后,沿着沙溪至牛街的茶马古道(现在的牛沙公路线),经现在彝族聚居区的灯草湾,来到洱源牛街西山脚的西坡村,傍晚在浪穹最北端与剑川交界处的牛街观音铺村(现叫大同村)投宿。

二月十八日早饭后,徐霞客离开观音村前往浪穹。南行二里过石桥后,“循东山之麓而南,七里,至牛街子”。然后仍“循山南去”,上了三营大道,并

得知三营是沐西王平定佛光寨时在此“特立三营以控之”而得名。三营已属浪穹境内,徐霞客“又南十里”,过“大溪”(三营河)木桥向西,顺着三营坝西边(现在水泥厂北)的石龙寺、潜龙庵来到茈碧湖东观音山下的茈洞鼻(现在的运亨村),跨过“大溪”(弥茨河)西行来到茈碧湖。

茈碧湖在洱源县城北郊,是洱海水源的主要湖泊之一。其名最初因湖滨设有南诏宁北节度使与大理国宁北赕而叫宁湖,民间俗称綠玉池、外海,后来,又因湖畔彩云岗下有茈碧村而得名。

茈碧湖中生长着一种珍贵的睡莲科茈碧花,夏末秋初的每天正午十二时至下午四时开放,其余时间花蕾闭合,所以又称为“子午莲”。先秦古籍《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西五十里,曰罴谷山。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茈碧花为黄白色,形似杯口大小,叶如荷钱,根生水底,茎长数丈。开花时满湖碧叶琼花,清香四溢,赏心悦目。清代《云南通志》记载:“茈碧花产浪穹县(今洱源县)宁湖中,似莲而小,叶如荷钱,茎长六七尺,气清芳,采而烹之,味美于甫(莼菜),八月花开满湖,湖名茈碧以此。”

民间流传:茈碧花原为湖中龙女远嫁东海时泪落湖中所致,所以又有“辞别花”的别称,当地白族青年男女常在离乡作别时相互赠送,以花传情。为纪念多情的龙女,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两天,附近村民还在茈碧湖龙王庙前举行海灯会。

看到美丽的茈碧湖,徐霞客在游记中这样写到:

于是又西南行塍间,三里,转而西,过一小石梁,其西则平湖浩然,北接海子,南映山光,而西浮雉堞,有堤界其中,直西而达于城。乃遵堤西行,极似明圣苏堤,虽无六桥花柳,而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之所不能及也。湖中鱼鲂泛泛,茸草新蒲,点琼飞翠,有不尽苍茫、无边潋滟之意,湖名“茈碧”,有以也。

徐霞客的这段游记中,虽然没有提及茈碧花,但从他对茈碧湖的描述和赞美之词中,可以得知明末的茈碧湖“平湖浩然,堤界其中,直西而达于城”的情形和“西子之所不能及也”的美景。

再往西行二里,徐霞客大致顺着现在的地热国前的路线来到九气台。真武阁中的僧人见他远道而来,热情地留他吃饭。

九气台温泉位于洱源县城九台村,村中心有一块巨石,巨石上有初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的真武阁,巨石的九个洞穴中涌出九股温泉,充盈着村里村外的沟、泉、井、塘。氤氲之气弥漫缭绕,经久不散,形成四季常有、真假难辨的“阳春烟景”,并有“九气朝真”之说。

由于九气台温泉水温较高,常年保持在70~90℃左右,并富含钾、钠、钙、镁、铁等多种元素,水质好、水色清,极适宜于洗浴,并对风湿、皮肤病有特殊疗效。据载清末云南提督杨玉科镇压杜文秀义军时,曾在九台村开采天生磺来治军中瘴疠之疾。千百年来,由温泉衍生的天生磺远近闻名,在《檀萃滇海虞志》和《浪穹县志略》等多种地方史籍都曾提及,并誉以九气台温泉“气磺温泉”之誉。

留传至今的春浴习俗,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由温泉水煮成的“气磺蛋”“气磺鸡”成为一道著名风情美食。

徐霞客对九气台的地理位置、地热资源进行细致的考察,在游记中对九气台有这样详细的记述:

西二里,湖中有阜中悬,百家居其上。南有一突石,高六尺,大三丈,其形如龟。北有一回冈,高四尺,长十余丈,东突而昂其首,则蛇石也。龟与蛇交盘于一阜之间,四旁沸泉腾溢者九穴,而龟之口向东南,蛇之口向东北,皆张吻吐沸,交流环溢于重湖之内。龟之上建玄武阁,以九穴环其下,今名九炁台。

从徐霞客游记的记载中,可见龟蛇交盘之上的玄武阁早已存在,穴中沸泉腾溢的“九气朝真”久已有之。离开九气台,入浪穹东门,徐霞客入住洱源文庙北边的护明寺。

稍作休憩并安顿好行李,午后,徐霞客去会心仪已久的何鸣凤。

久闻其名,彼此仰慕,两人一见即“把臂入林,欣然恨晚,遂留酌及更(天黑打更),”可见两人情深。

二月十九日,何鸣凤“招余同诸郎四人登舟”,两舟八人陪徐霞客泛舟茈碧湖,探访水花树。

茈碧湖蒲柳系舟、鸥鹭翔集,湖面波光潋滟、天光云影,湖畔沃野平畴、村舍棋布,湖东巉岩峙立,山水成图,兼洞庭姿色,俱西子神韵。加之湖中有罕见的“水花树”自然奇观,自古及今,常招引四方名士到此寻幽览胜,留下不少诗文。

明嘉靖九年(1530年)暮春,传奇名士四川状元杨升庵与宰相恩师李元阳两个好友携游,抵邓川访两依杨南金先生后,到浪穹畅游茈碧湖。杨升庵赋诗“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归故乡。”(《过浪穹宁湖三首》)

船到湖心,舟子引观宁湖奇景“水花树”。清澈见底的深水中,由下而上冒起一串串璀璨晶莹的小水珠,剔透耀眼,不断上涌,越积越多,形成一大株挂满珍珠的水花树,十分奇绝。杨升庵手提青丝玉色酒壶,与好友李元阳纵情观赏山峰流云绕树,湖中水花绽放,诗酒寄情山水,心情格外畅快,写下“灵峰树绕云千壁,茈谷花深雪满湖。”(《观宁湖跃珠》)

明末画家、书法家、诗人,昆明晋宁人普荷(号担当),与洱源明朝遗民何星文、何蔚文多有交往。游洱源时写“四山欲雨云头黑,九气成霞日角红。”(《同友游茈碧湖等标山楚云阁》)

陈橙,永昌籍明万历恩贡知县。于十里无风之日驾木兰轻舟到茈碧湖观水花树,正值荷钱初展、乳鸥戏晴,不禁由西洱海名胜想到洱海源美景,便在神游浪穹宁湖胜景后写下“云树漾心青又白,珠玑跃面落还生。”(《游宁湖》)

茈碧湖水花樹又称宁湖跃珠,是由湖底的温泉气泡纷纷上冒,冷却后不断破灭,在阳光照射下呈跃珠奇观。

徐霞客也在游记中记述了南湖北海的形状和周边环境,还形象地描绘了到湖心看到宁湖跃珠的奇丽景观:

眺览久之,仍泛舟西北,二里,遂由湖而入海子。南湖北海,形如葫芦,而中束如葫芦之颈焉。湖大而浅,海小而深,湖名茈碧,海名洱源,东为出洞鼻,西为历头村,北为龙王庙,三面山环成窝,而海子中溢,南出而为湖。海子中央,底深数丈,水色澄莹,有琉璃光穴从水底喷起,如贯珠联璧,结为柱帏,上跃水面者尺许,从旁遥觑水中之影,千花万蕊,喷成珠树,粒粒分明,丝丝不乱,所谓“灵海耀珠”也。山海经谓洱源出罢谷山,即此。

是晚,徐霞客宿于洱源文庙西庑。

二月二十日,吃过早饭后,徐霞客在何鸣凤两长君“携盒抱琴”陪同下到九气台沐浴。记下了九气台“浴室无覆室,是日以街子,浴者杂之”的实况,以及在沐浴之余“抚琴命酌”和“就龟口泉瀹鸡卵为餐”(即煮汽磺蛋吃)和“寺僧更出盒佐觞”的乐趣。徐霞客对温泉煮鸡蛋非常感兴趣,说汽磺蛋“味盛于汤煮者”。

二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何鸣凤家中设宴热情招待徐霞客,两人诗酒唱和,并一起欣赏黄山谷及杨升庵的书画。

二月二十三日,徐霞客与何鸣凤的长子联骑同游三营东山佛光寨。

佛光寨古战场遗址位于自北向南横亘在洱源坝子与鹤庆北衙之间的观音山的南支。遗址以奇为观,奇山、奇石、奇洞、奇景。上至遗址之路,雨季为河(即三岔河),干季为路,最险为“一女关”一段,人只能从石缝中钻过。佛光寨山腰有洞,可容万人,昔普军人马俱潜其中,洞口光呈五彩,故名“佛光寨”,“一女关”3字尤存。

又据《阿氏五世墓表》碑载:“洪武十五年壬戌,天兵南征,开先公向义奋勇,率众输粮,攻克佛光、三营、寺寨数寨,擒获伪平章高生,右丞普颜笃,一时地方赖以平靖,论功授任本州(邓川州)官州”。

根据这些史书记载表明,佛光寨是一个古战场遗址,今灵光寺已不存,遗址上还存旧寨围墙残迹和一大山洞,是一个重要的古文化遗址,它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阿氏家族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徐霞客一行人从九气台出发,共十余里后直抵三营东山之下,然后又沿山东北上二里许到达灵光寺,与吕姓三客在寺中“具餐相饷”。原想登山览一女关之胜,但因“日晚不及”而留宿寺中。

在游记中,徐霞客对佛光寨作了这样的描述:

佛光寨者,浪穹东山之最高险处。东山北自观音山南下,一穹而为三营后山,再穹而为佛光寨,三穹而为灵应山,其势皆崇雄如屏,连障天半。遥望虽支陇,其中实多崩崖叠壁,不易攀跻,故佛光寨夙称天险。(名胜志谓为孟获首寨,然载于邓川,而不载于浪穹,误矣。)国初既平滇西,有右丞普颜笃者,复据此以叛,久征不下,数年而后克之。

二月二十四日,“晨起索饭”后,徐霞客以寺僧当向导,从寺后“跻危坡而上”,历级直上而南越峰”到达一女关。徐霞客还登上山巅,俯瞰脊东盘峡之中普颜笃有围墙的佛光寨遗址。

游记描述了佛光寨和一女光的险要地势,可惜刚开始后以下文字缺失,令人万分遗憾。

二月二十五日至月终,游记缺失,非常可惜。

不过,因为有了徐霞客与何鸣凤的关系,才有了徐霞客游浪穹的机缘,也才有了白族文化史上江南名士与浪穹(洱源)文人这段千古传诵的佳话。

三、情醉凤羽桃花源

三月一日至三月八日,徐霞客在何鸣凤的推荐下慕名游凤羽,在尹土司的热情接待和亲自陪同及一再挽留下,饱览凤羽山水名胜,感受民俗风情,欣赏民族歌舞,一在就是八天。

三月一日清早,何鸣凤的长子骑马来到徐霞客在洱源城中的文庙住处,还为他准备了供路上食用的午餐,并将徐霞客送到洱源城南门话别。徐霞客过演武厂循西山大道南行,沿凤羽河抵练城(炼城),越龙门,过山关,来到闷江门哨,登上铁甲场。看到眼前“南北大坞”里“三流贯其中”的凤羽坝美景时,徐霞客惊叹不已,在《凤羽游记》中写道:

由是村南山坞大开,西为凤羽,东为启始后山,夹成南北大坞,其势甚开。三流贯其中,南自上驷,北抵于此,约二十里,皆良田接塍,绾谷成村。曲峡通幽入,灵皋夹水居,古之朱陈村、桃花源,寥落已尽,而犹留此一奥,亦大奇事也。

当日下午,徐霞客抵达凤羽土司府所在地舍上盘(今凤翔古镇)。

凤翔古时村舍高于凤羽古村目阳邑,原名叫舍(晒)上盘(白语“好刀保”),又传因凤羽街人崇尚佛教,也叫“善尚盘”,历来为郡县治所在地,也是大理州内三大村镇之一。相传:古时一只美丽的金凤凰飞过凤羽坝时,曾在古街上稍作停留歇息,然后飞往罗坪山而得名。

凤翔古镇由官路、中和、石充及太和、元寺五充(五村)组成,古镇街巷纵横交错,其中以官路充最大,土司府就设在这里,东西有大官路和牌坊。

当晚,生性热情好客、仰慕中原文化、乐交内地名士的凤羽第十一世土司尹忠与卫所指挥使吕梦熊(尹忠的岳父)具酌设宴、鼓吹奏乐,用凤羽白族高规格的礼仪为徐霞客接风洗尘。

尹土司是明洪武年间凤羽的尹姓统治者,代代世袭相传,称为尹土司。据尹氏家谱载,尹土司祖先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由宦入籍,定居大理府邓川州大邑里玉泉乡(今邓川旧州)。直至元末明初,祖上世代簪缨,到元时已是邓川望族。

尹胜,凤羽首任土司。元时义军千户尹泰之子,生于元末名门之家。天资颖悟,体貌魁梧,幼时好读书,稍长爱习武艺,性情豪放,其父尹泰病殁后袭父职。尹胜办事精干,武艺超群,善使刀枪,有祖传一把宝剑,能谋善战,是当时地方上的佼佼者。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三月,明征南将军傅友德率左右副将沐英、蓝玉攻克大理。是年七月,元右丞普颜笃乘明军立脚未稳,纠集高大惠率人马潜踞牛街佛光寨,凭借女关天险复叛。

洪武十六年(1383年)八月,傅友德派都督沐英率明军攻打佛光寨,但“经年不下”。沐英联合浪穹、邓川等部人马协助攻打,尹胜应召参加平叛立功。

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王朝論功行赏,尹胜被授于凤羽乡土巡检。《土司底簿》载:“尹胜,大理府邓川州民,前木邦府通判,十五年归附,十六年十一月总兵官扎任凤羽乡巡检司巡检,十七年实授。”尹胜钦受上命,奉旨由邓川进凤羽上任土司之职,设土司衙门于舍上村(凤羽街)官路充北排过北,前后两充横路之西。前后两充因此而得名,意即前充是土司的前卫兵,后充是土司的后卫兵,两充在身旁护卫,随时应急。尹土司免除二充的杂项夫役以示优待,为此,两充的人在别村的人面前自称前充或后充人颇觉荣光,别村的人对二充的人也略让三分。

尹土司代代世袭,极盛时期,其衙门及办公房屋和私人住宅连成一片,东至前后充横路,西至盐店,南至官路充大官路,北至村边。解放前,尹土司衙门旧址及古老残缺的衙门大门仍还存在。

明时,地方土司有权处理诉讼、征收钱粮、派遣伕役、巡境捕盗及维持治安等事宜,也有斩杀权,尹土司是当时县级以下凤羽地方的最高统治者。

尹土司不仅管辖凤羽,当时的四区(即今洱源县炼铁乡)和西山一带的部分地区也属其势力范围,还负有凤羽至云浪分疆沿线的交通治安重任。因此,还拥有一定的地方武装,必要时还调集丁壮,巡警治安,缉获匪盗,保护辖区百姓。为此,徐霞客三月一日初到凤羽土司府时,尹土司“ 揖缉往后山”。

史传,凤羽尹土司还参加平息金齿(今保山)“潘龙作乱”及“云浪分疆杀鞑子”“火烧凤羽街盐店”等战斗,曾名震三迤。

尹胜土司不仅在武功上享有盛名,据尹氏家谱载,他执政时只重贤愚,不计亲疏,办事有方,劝农励商,处事公勤,政通人和,为士民所爱戴。郡邑长官不以隶属相待之,而以贤士大夫敬重他,当时邓川土知州的后代也仍以长辈礼待他。

尹胜任土司时正值元明更替,社会秩序较乱,他能文能武,剿抚兼施,保障了一方平安,颇有声望。其碑撰文:

高岗兮凤号,醴泉兮凤配,竹实兮凤实,桐生兮凤栖,天高兮凤阁,海阔兮凤池,德辉兮凤下,时清兮凤仪。

他的次子尹宗继任后不远万里,于永乐元年(1403年)入朝进贡,永乐皇帝嘉其忠,钦赐冠戴并下诏曰: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惟帝王以天下为家,故一视同仁,无间远迩。尹宗世居云南边徼,我皇考太祖高皇帝御极之日,尔父输诚效顺,特隆恩命授以巡检土司之职。此者以疾不能治事,请命于朝,俾尔继承其职,可授将佐仕郎大理邓川州浪穹县凤羽巡检土司官。於戏,惟忠勤可以事君,惟公平可以服众,毋忝尔职,以负朕心。永乐七年正月二十五日,甲字捌百拾伍号(盖有御印)。

据《明实录》记载:宣德九年(1434年)五月壬午,云南浪穹县凤羽乡巡检司土官巡检尹宗孙瑄等来朝,贡马。(宣宗实录卷一百十)。

十一传至土司尹忠时,政声显赫。明末清初,由于明开鹿宴、开科取士,加之改土归流,土司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动摇。到了十八传时,由于社会原因,土司尹守仁虽有济世之才,却无回天之力,势力越来越弱。到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凤羽统治长达数百年的尹氏土司宣告结束。

老天似知游人意,连夜洗尽满天尘。当天晚上,凤羽春夜喜雨,到天亮时又是天降瑞雪。

三月二日清晨,住在土司府邸的徐霞客酒醒起来后,登楼看雪,开轩纳爽,但见银蛇飞舞、玉龙腾空,罗坪山十六峰银妆素裹,分外妖娆。吃过早饭,尹土司备好座骑,带上随从,与徐霞客沿古驿道策马向西山,沿途观景赏雪,并于中午时分越过古桥幽涧,沿着盘旋山道上象鼻岭帝释山炊饭赏景。

帝释山为凤羽佛教名山,山上古柏摇禅榻,老松映佛门,从山麓到山腰,自下而上的四级平台上,大觉寺对如来殿,九莲宫应玉皇阁。七寺四塔次第耸立,殿宇密布,环境清幽,山风送爽,好鸟争鸣,在寺中纳凉小憩之时,徐霞客从尹土司的介绍中得知土主坪、白王寨及罗坪山绝顶关坪的源由。

白王寨,又名白王营盘,位于凤羽罗坪山三台峰下。据传,宋末忽必烈跨革囊渡金沙江南下攻打大理国时,因龙首关(上关)凭借天堑无法攻取,便取道凤羽,从花甸坝翻越苍山。大理国王段兴智曾派重兵屯守凤羽三台峰下的白王寨,扼要塞与蒙古军队殊死激战。如今,凤羽境内罗坪山麓的凤翔狮子山,源胜大坟坪(茶山等好几处还有蒙古军队的火葬墓群)。

关坪,当地白族语叫“国板细”,罗坪山主峰,海拔三千多米,上有鸟吊山,是候鸟每年秋天迁徙的必经之地。每当有夜雾的晚上,在此燃起篝火,成群的鸟儿就会向火光飞来,形成千鸟汇集的奇观,“百鸟朝凤”及鸟吊山的传说由此而来。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只金凤凰在凤羽湖上自东向西飞翔,然后往西飞到舍上盘(今凤翔街)稍作停留,再向西北飞行,停在灵鹫峰下波大邑(今起凤)村口的一棵梧桐树上歇息,之后又振羽飞向西边的罗坪山顶。为此,每年秋天,四方众鸟不远万里飞来朝贺。有一天,正当凤凰与众鸟在林中欢歌起舞时,不料天气骤变,风雪交加,凤凰抖下身上的羽毛为众鸟御寒,自己却冻死在罗坪山上,当地人得知消息后,在山上筑凤凰冢,建凤仙祠。从此,每年深秋,百鸟都要飞到罗坪山上吊鸟王凤凰,因此罗坪山便叫鸟吊山。

《大理古佚书钞》辑录明代中原落籍大理官员李浩的《三迤随笔》,也援引“南诏内史”,完整地记载了一则关于凤死罗山的传说:上古时代,西王母在瑶池宫举行宴会,凤凰仙女因舞姿出众,惹得乌鸦神女的嫉妒,暗中向王母诬告凤凰仙女偷吃瑶池仙果。王母大怒,将凤凰仙女打下凡尘,命两名天将押往苍山时,被花甸坝牧羊少年罗利以100只羊救下,两人成为夫妻。三年后,凤凰仙女被天神召回,罚在天河牧羊。第二年,凤凰仙女偷偷给人间带稻种,不料被看守天河的苍龙发现,凤凰仙女被撕成碎片,五光十色的羽毛,散落在罗坪山上。天下百鸟得知后,哀痛不已,每年入秋都以沙粒为素食,不远万里前来罗坪山凭吊凤凰仙子。

古往今来,神奇的鸟吊山曾吸引了无数名人雅士的关注,许多典籍里也有鸟吊山的记载。

《续汉书·郡国志》引西晋郭义恭《广志》载:“有鸟吊山(叶榆)县西北八十里,在阜山,众鸟千百来吊,鸣呼啁哳,每岁七月、八月、晦望至,集六日则止,岁凡六至。雉雀来吊,特悲。其方人夜燃火伺取,无嗉不贪者以为义鸟,则不取也。俗言凤凰死于此,故众鸟来吊。”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叶榆西北有鸟吊山,世传凤凰死于此,每岁入秋,百鸟群集来朝,鸣其哀。

汉武帝元封二年,使唐蒙开之,以为益州郡。郡有叶榆县,县西北八十里,有鸟吊山,众鸟千百为群共会,鸣呼啁哳,每岁七八月至,十六七日则止。一岁六至,雉鸟来吊,夜燃火伺取之。其无嗉不食,似特悲者,以为义鸟,则不取也。俗言凤凰死于此山,故众鸟来吊,因名吊鸟。”

徐霞客亲自验证了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的鸟吊山之说,在游记中再次记下:

凤羽,一名鸟吊山,每岁九月,鸟千万为群,来集坪间,皆此地所无者。土人举火,鸟辄投之。

三月三日,尹土司仍备座骑,亲自带上四名导游,与徐霞客循罗坪山麓南行,游览凤羽名胜清源洞。徐霞客在游记中准确详细地记录下了沿途所经通往漾濞的马子哨、大涧口、上寺、腊坪以及苍山云弄峰花甸哨与喜洲洪硅山等地名。

清源洞位于凤羽天马山南、苍山云弄峰北麓藤萝披拂的绝壁危崖之下,洞前的深谷中,水从石缝孔隙中涌出,形成一个狭长形的水潭,潭水清澈,可鉴须眉,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源头处林木葱茏,枝柯交错,隐天蔽日,潭水汇成溪流向北流去,这就是洱海源头凤羽河的发源地。

清源洞曲折迂回、洞中有洞,暗沟纵横、深不可测,如同一个迷宫。洞内时而宽广如厅堂,可纳百人聚会,时而窄逼猝然,只能容单人匍匐通行。若擎火把进洞中一游,可见其中怪石嵯峨、钟乳倒挂,如菩萨或坐或立,若虎狮如卧如舞,神情各异,栩栩如生。有蟠龙缠绕的石柱,亭亭玉立的石笋,含苞怒放的石莲,光洁剔透的石钟,喷珠吐玉的飞瀑,叮咚跳跃的小溪,以及水晶宫、聚宝盆、石幔、石枕、石桌、石椅……千姿百态,光怪陆离,让人目不暇接。

在传说中,清源洞仿佛就真是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其中有瑶池仙境、龙床金柳以及如桃花源中所描述的田园农舍。还说:有一个吹唢呐的人在洞里在了三天,出来却已过了三年;阿黑砍柴逛清源洞,出洞时丢在路上的斧頭已生锈、斧柄已腐朽。又说:清源洞从苍山直通邓川漏邑,有人让狗在洞中追猫,一直追到邓川漏邑的山洞口出来;有人将糠皮撒到洞中的地下河,糠皮也真的顺水流到邓川漏邑。而且会期有神灵护佑,进洞不会迷路,能看到洞中所有奇景;会期当天一定有雨,但只是到散会时才下。

关于清源洞,典籍史志多有记载,历代名人也曾有不少吟咏。清源洞神秘莫测,曾吸引了许多名流雅士到洞里寻幽访胜。

来到清源洞,徐霞客惊诧不已,记下:

忽见一水自壑底出,即东涧之上流,出自洞下者也。亟下壑底,睹其水自南穴出,涌而北流成溪。其上崖间一穴,大仅二三尺,亦北向,上书‘清源洞二字,为邓川缙绅杨南金笔。

杨南金(1457—1537年),邓川玉泉乡(今洱源县邓川镇旧州)人,字本重,号两依。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时人誉之为“刁诈胁不动,财利惑不动,权豪撼不动”的“三不动”御史,在朝堂怒斥权奸刘瑾党羽后,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愤然去职还乡。乡居十年,抑奸扶良,声著乡里,为后人所钦仰。

杨南金早年就爱优游林下,访山问水。听说洱海源头的凤羽清源洞直通邓川漏邑,神秘莫测,顿生寻幽访胜之情。

“舞很”(凤羽)与邓川旧州仅隔一山之遥,有茶马古道相通,可朝往夕返。正德元年(1506年)孟冬时节,杨南金青衫布履,背琴携酒,戴斗笠、拄竹杖,与三两好友及童仆过旧州三塔高耸的象鼻岭,经腊坪哨,越天马山,从凤羽坝东边的马甲、草甲过屯户来到苍山云弄峰北麓的清源洞。

清源洞景趣清幽,举目四顾,但见洞口绝壁上藤萝披拂,野梅怒放,山茶争妍,时闻山涧中溪泉叮咚,涧鸟争鸣。洞前有十亩方潭,泉水清冽,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杨南金兴致勃勃,览洞外风光,探洞中奇景。出洞后,攀藤附葛,登上洞口绝壁,挥笔写下“清源洞”几个大字。

为了探个虚实究竟,在两个负松明、举火把向导的引领下,徐霞客不惧洞内路径狭窄、烟熏火燎,仔细考察了洞内的情况:

南入数丈,路分为二,下穿者为穴,上跻者为楼。楼之上复分二穴。穿右穴而進,其下甚削,陷峡颇深,即下穿所入之峡也,以壁削路阻不得达。乃返穿左穴而进,其内曲折骈夹,高不及丈,阔亦如之。而中多直竖之柱,或连枝剖楹,或中盘旁丛,分合间错,披隙透窾,颇觉灵异。

……

透柱隙南入,渐有水贮柱底盘中。其盘皆石底回环,大如盆盎,颇似粤西洞中仙田之类,但不能如其多也。约进半里,又坠穴西下,其深四五尺,复夹而南北,下平上凑,高与阔亦不及丈,南入三丈而止,北入十余丈,亦窘缩不能进。乃复出,升坠穴之上,寻其南隙,更披隘以入。入数丈,洞渐低,乳柱渐逼,俯膝透隙,匍匐愈难。

徐霞客对清源洞的地质地貌、水源水温作了仔细考察,直到午后才出洞。还坐在洞前的石头上,在崖穴中涌出的溪水中濯足,并与尹土司及随行向导等盘坐在“天光如洗、四山如城”的洞口前尽享黄粱酒脯,异常开心。

徐霞客笔下关于清源洞精准的考察记录,成了清源洞有史以来最详实,最有权威的史料。

三月四日,在尹土司的引领下,徐霞客一行又循西往北,过白石江,经石蛤蟆(白语“早袄埋须坚”)。行三里许,到达倚山而居的凤羽第二大村落波大邑(起凤),再到了凤羽西北的铁甲场(铁甲村,白语叫“梯该早”)。

铁甲场因出铁矿而得名,这里的村民大多经商往来于缅甸腾冲一带。来到这里,村民们用从中缅边境带回来的土特产“孩儿茶”招待徐霞客这位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在游记中,徐霞客不仅记下了闷江门为凤羽锁钥的地理概况,还详细描述了在铁甲场居民家中煨火插藤递吸“孩儿茶”的过程:

还饭于铁甲场居民家,置二樽于架上,下煨以火,插藤于中而递吸之,屡添而味不减。其村氓惯走缅甸,皆多彝货,以孩儿茶点水飨客,茶色若胭脂而无味。

明谢肇淛《滇略·产略》记载:“钩藤,藤也,可以酿酒。土人渍米麦于罂,熟而着藤其中,内注沸汤,下燃微火,主客执藤以吸。按钩藤即千金藤,主治霍乱及天行瘴气,善解诸毒,其功似与槟榔同也。”据朱惠荣校注本注释:“孩儿茶:即儿茶,又称黑儿茶,傣语称‘西谢。豆科植物,用其树干黄褐色的心材制取儿茶膏,作为饮料,可清热、生津、化痰。自我国西双版纳、广东、广西皆有种植。”

三月五日清晨,徐霞客本来想向尹土司告辞作别,但适逢清明,尹土司再三挽留,盛情难却,徐霞客又随尹土司上帝释山土主庙北去上坟祭祖。清明时节,春和景明,凤羽到处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坝子中,金灿灿的油菜花与罗坪山皑皑的白雪相映成趣;山坡上,各种颜色的杜鹃花与桃花梨花争妍媲美。在坟山上,这位旅游达人又亲眼目睹了凤羽明末清明时当地百姓的祭扫民俗。在游记中写到:

奢者携一猪,就茔间火坑之而祭;贫者携一鸡,就茔间吊杀之,亦烹以祭。

民间传,饭后从坟山返回尹府的路上,徐霞客在尹土司的陪伴下从帝释山下来途经大觉寺,遇到寺僧惠元,与其小坐时,得知这里有义鸟寺,寺中有《义鸟碑》,还有能解鸟语的广廷禅师。关于义鸟一说,史籍多有记载,皆与凤羽鸟吊山有关。《广志》载:鸟吊山“雉鸟来吊”时,“其方人夜燃火伺取,无嗉不食者以为义鸟,则不取也”。《水经注》中也有“每仲秋,四方万鸟群集”,“猎人燃火捕鸟”但“内有哀鸣不食者,称为义鸟”之说。尹土司向徐霞客介绍,在凤羽,鸟为圣者的化身,深受当地人的敬重,义鸟寺中还有神鸟,且具有佛之灵性。徐霞客听后自然很感兴趣,便在寺僧引领下入寺观看。

进到寺中,徐霞客见到广廷禅师,大师鹤发童颜,神采奕奕。行过佛礼后,大师告诉徐霞客说寺内供有金银铜铁铸成的各种飞鸟,被人们称之为“义鸟”,能保佑族人新生儿及母体安康,当地人常以香火供奉,为天下少见奇观。大师又向徐霞客讲述:寺内所供奉的义鸟均能在夜间飞动,鸣叫声嘤嘤成韵,可作佛家诵经之声。并说这些义鸟的叫声只有大师一人听得懂,每年正月初一为义鸟寺佛首日,滇中各地信徒纷纷前来参拜,如果遇上良辰,可以听到鸟鸣声,还能看到前凤羽国高国公面带仙容现身于彩云之中。

三月六日,徐霞客打算告辞起程。不料,尹土司说已与岳父吕指挥使约好,当天与徐霞客一聚。又与村中许姓诸生相约,登凤羽南高岭赏景遣心。下午,吕指挥使如约而至,几人相见甚欢。

三月七日,徐霞客又在尹土司、吕梦熊等人的陪同下再次畅游清源洞,并准确记录下了从白米村(白语“摆咪卓”)往东山脚南行经草甲村(白语“抄盖英”)骑龙景帝庙的行程。

三爷泉位于凤羽坝子东南边的苍山云弄峰北麓,源于草甲村东天马山脚的岩缝中,因泉边有龙王三老爷的龙王庙而得名。

三爷泉水质甘冽清纯,深处清幽如黛,浅处可鉴须眉,在龙王庙前涌沸成上下两潭,广约亩许,四周古木蓊郁,好鸟争鸣。春末夏初,龙鳞凤爪的水冬瓜树、合欢树、榆树、漆树、滇朴、香樟、黄连、香椿等次第展叶,泉面上新绿如盖。正午,温润的阳光从树隙间投到水面,泉底沙石丽如珠玑,水面波光灿若绮霞,浮光荡漾,金碧交织。行至泉边,两腋生风,微风传来梨花和野蔷薇的阵阵幽香,让人气爽神清。

上潭龙王庙前的泉水边,长有一棵老杆斜倚的古红柳,虬枝横斜,如蛟龙腾空水面,形成酷似大理蝴蝶泉的景致。加之泉边的合欢树上时有成群结队的彩蝶飞舞奇观,人们把三爷泉称之为凤羽的蝴蝶泉。

下潭出水口处与草丰林茂的古涧形成一个略有落差的瀑布,泉水下泻,跳珠溅玉,雪涛澎湃,湍流响树。

三爷泉边的梨园中,还有个土法酿制青大麦酒的小酒坊,方圆十亩中竹屋荆扉,茶棚树下,酒亭林间。泉边踏青寻幽后,憩息于树下,或汲泉煮茗,或诗酒歙集,友锲身闲,酒清茗洁。

徐霞客在游记中形象描述了庙北三爷泉清幽的景致:

山麓有骑龙景帝庙,庙北有泉一穴,自崖下涌出,崖石嵌磊,巨木盘纠,清泉漱其下,古藤络其上,境甚清幽。

当晚,吕指挥使执意挽留徐霞客住下,并在客散后“洗盏更酌”,让艺人为徐霞客表演被他称之为“胡舞”的“紧急鼓”。徐霞客深受感动,称尹土司“礼贤下士”。

三月八日,徐霞客于早饭后与吕指挥使和尹土司话别,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神奇的桃花源凤羽。吕梦熊送他到浪穹(洱源县城)南门告别,约好三月中旬在大理相遇,徐霞客仍回文庙住处。

是日,何鸣凤因徐霞客不在洱源,已先一天去了大理。何鸣凤的大儿将徐霞客留酌于书馆。

四、游览西湖邓川州

三月九日,徐霞客于早饭后离开浪穹(洱源县城)前往邓川。何鸣凤的大儿与次儿两人将其送到南郊。

徐霞客在木桥上过了凤羽河,南行三里来到练城(炼城)。又经应山铺到了巡检司(今巡检村),过下山口峡谷、普陀崆、向南来到邓川州境内。其中详细记述了练城(炼城)茈碧湖、洱源海、凤羽河三江合流入下山口普陀崆峡谷,以及普陀崆当时已有热水洞(即现在的下山口温泉)“水自洞底涌出如沸汤”的情形。抵达今弥苴河西岸的中所时,风雨交加不止,衣已湿透,徐霞客入叩曾在河北涿州任过职的刘陶名家中。“刘君出酒慰寒,遂宿其楼。”并与徐霞客欣赏杨太史(杨南金)的二十四气歌书法。

三月十日,雨虽已停,但四山雪色照人,余寒犹在。刘君叫人找来小船,约徐霞客同游覆钟山下的邓川西湖。

邓川西湖位于洱源县右所镇右所村以西大约1.5公里的苍山云弄峰覆钟山下,湖内有六个白族渔村,村内有湖、湖中有村,构成了“六村七岛”的天然村落景观。

西湖水产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明代杨升庵、李元阳、杨南金等一代名士曾多次泛湖游览,并留下许多诗文。

游记中,徐霞客准确记下了邓川中流所弥苴佉江(弥苴河)、东流所东湖流为闷地江(永安江)、西流所罗莳江(罗时江)三江分流南行注入洱海的情形:

盖中所当弥苴佉江出峡之始,其地平沃,居屯甚盛,筑堤导江,为中流所;东山之下,有水自焦石洞下,沿东山经龙王庙前,汇为东湖,流为闷地江,是为东流所;西山之下,有水自钟山石穴中,东出为绿玉池,南流为罗莳江,是为西流所。故其地亦有三江之名。

弥苴佉江,即弥苴河。古称“弥江百里”,邓川十六景之一,因为河床高出两岸田园称为“悬河”。明朝时,为固堤防水患,两岸遍植万棵合欢、榆树、至今,河床上古木森森、百鸟翔集,东西两侧夹岸刘民居,田畴锦绣,风光绮丽,景色迷人。漫步古树掩映的河堤,可东览东湖万亩荷花,西观西湖烟渚渔村,还可以看田畴中鸥鹭翔集,在下山口普陀泉享温泉浴。

罗莳江,即罗时江。很久以前,邓川坝子中的绿玉池、西湖以覆钟山为源头,都无尾闾之泄口,每到夏天雨季,湖滨田园皆成汪洋,百姓苦不堪言。境内有一个叫罗时的田夫野老,带头捐钱、捐田,号召上万人马开渠筑堤、导水泄湖,消除泽国水患,被称为当地“大禹”,境内百姓感其化泽国为沃野之恩,以其名为江名。

从游记中的徐霞客与刘君从“溪始”(即今起始河)“随溪遵其东麓南行、两旁塍低于溪”,以及“弥苴佉江似可以通大舟、而流急莫从”可以得知,当时中所至右所西湖一带的水位较高。

舟行至西湖,刘君与徐霞客经绿玉池“登岸行陇”。来到西湖边上,但见:

湖中菱蒲泛泛,多有连芜为畦,植柳为岸,而结庐于中者。汀港相间,曲折成趣,深处则旷然展镜,夹处则窅然罨画,翛翛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湖中渚田甚沃,种蒜大如拳而味异,茑粟花连畴接陇于黛柳镜波之间,景趣殊胜。

游完旖旎迷人的西湖后,徐霞客与刘君来到三条桥的中所大道(今德源山北复线与老路交叉处),与刘君挥手告别后,徐霞客沿大道南行至德源城。

德源城遗址位于洱源县邓川镇新州东北1公里处的德源山上,为南诏时六诏之一的邓赕诏所在地,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为邓赕诏主皮逻邓所建,以南诏王皮罗阁被柏节圣妃的忠贞所感而旌名。是南诏时期古城址之一,对于研究南诏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德源城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沿山筑有夯土城墙,遗迹城墙为环山夯筑,除东南面外,其余地段的城墙至今仍现于地表,且明显可见,尤其西南墙为甚,城墙因依山势而筑高低不一。整座城址平面大致呈南北向椭圆形状,东西窄而南北长,城址南高北低,由南向北大致可分为四级台地,最高点建白洁圣妃庙一座。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南诏民间百姓皆用松明扎成楼形焚烧,以纪念邓赕诏主和柏洁夫人慈善,年年如此,从不间断,渐渐形成了白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在游记中,徐霞客记述了方志所载《火烧松明楼》的故事,同时也简略提及“邓川驿”,但没有在此停留。

离开邓川德源城南下,徐霞客来到上关沙坪村北龙王庙南崖之下的油鱼洞。

油鱼洞,在今上关镇沙坪北山坡原鱼潭会旧址上。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苍山脚下的沙坪渔潭坡有个鱼洞,里面有条鱼精,平时酣睡不动,遇到打雷时,鱼洞里涌出许多油鱼,每到这时,人们便纷纷到洞口捕鱼。有一年八月十五,鱼精突然醒来,张开大口吞食了不少捕鱼的人,吓得人们不敢再来洞口捕鱼,也不敢来渔潭坡。后来,人们发现鱼精总是到八月十五就作怪,于是每年的这一天,附近的白族村民就在渔潭坡上集会,买卖渔具和大牲畜及生产生活用品,同时还耍狮、耍龙、唱歌跳舞。鱼精听到洞外人吼马嘶,声响不绝,吓得再也不敢出洞作乱,每年一次的八月十五渔潭会习俗也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徐霞客的游记中,也详细的记录了油鱼洞的位置和传说:

油鱼洞在庙崖曲之间,水石交薄,崖内逊而抱水,东向如玦,崖下插水中,崆峒透漏。每年八月十五,有小鱼出其中,大亦如指,而周身俱油,为此中第一味,过十月,复乌有矣。

由此可知,沙坪渔潭坡油鱼洞早已有之。

考察过沙坪油鱼洞,徐霞客沿大道涉箐,“沿西山向南而趋”,一里后抵三家村,在老妪的指点下,在村后田间找到了“矗然挺立”的“十里奇香树”(即上关花)。在游记中,徐霞客对上关花作了这样的描述:

其花黄白色,大如莲,亦有十二瓣,按月而闰增一瓣,与省会之说同;但开时香闻远甚,土人谓之“十里香”,则省中所未闻也。

游记同时还提及“榆城有风花雪月四大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并说“上关以此花著”。

但因“花自正月抵二月终乃谢,时已无余瓣,不能闻香见色,”徐霞客只有“抚其本辨其叶而已”。

是夜,徐霞客投宿沙坪,准备前往大理之行。

地以文显,景因人胜,自古江山文人捧。被同时代人称为“磊落英奇、目空万卷”的旅游达人徐霞客有幸来到浪穹(洱源),在其世称“千古奇书”的《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中对浪穹(洱源)明末时期的自然地理、山水各胜以及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作了真实、详細的记载,给后人留下了具有地理、历史、民俗、文学、旅游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的文献史料,对开发建设徐霞客游大理黄金旅游路线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徐霞客土司
RIGHT TO ROAM
徐霞客在这棵树下说再见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Fort Besieged
徐霞客访谈录
从土司到土司学:中国土司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李良品《中国土司学导论》读书札记
《徐霞客·游五台山日记》
明代中后期酉阳土司与永顺土司关系研究
乌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
徐霞客志在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