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友好”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3-07-04庄孝成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儿童评价学校

庄孝成

新時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综合改革发展时期。近年来,榆林高新第四小学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宗旨,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在探索学校教育教学一体化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儿童友好”教育办学思想,引领学生“五育并举”,融合发展,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给出“如何培养人”的教育实践回答。

“儿童友好”教育的基本内涵及核心理念

“儿童友好”教育以儿童为中心、站在儿童立场、为儿童成长服务。按照“儿童优先、儿童平等、儿童参与”原则,保护、引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教师从儿童成长需要出发,用儿童视角观察,要有像大自然包容万物自由生长的博大胸怀,赋予每一个孩子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学校把师生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增强师生“人的发展不是来自外在的强迫,而是源于其内在的力量觉醒和自我萌发生长”意识。

“儿童友好”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平等、发展、养正”,构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平等”即构建管理者、老师、学生、家长之间以同等地位,促进友好和睦的人际交往互动,师生有同等机会、利用学校资源来成长自己。“发展”即尊重“儿童优先”发展权,每位老师要把自己的发展作为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目的,促进双方协同发展,努力成为一个自己希望的、全面发展的人。“养正”即涵养正道、养正行健,培养全校师生符合当今社会规范的思想道德认知和文明健康行为方式,为终身发展养成良好习惯、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儿童友好”教育提出依据

理论依据。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体教育理论、 教育公平理论以及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关于加强儿童权利与保护、保障儿童发展权、儿童优先发展原则为理论和法理依据。

政策依据。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和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政策依据。

实践依据。以长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有效经验为基础,受深圳2011年现行示范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启发,对近30年的教育管理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发展创新,提出了“儿童友好”教育的办学思想。

“儿童友好”教育实践体系

(一)实施“儿童友好”管理

按照保障“儿童优先发展”原则,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学校章程》《五年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利于长远的学校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体系,从顶层设计构建学校先进的管理育人文化,让学校管理由人治、法治走向文化自治、文化自觉。学校从校长、副校长、学校中层管理人员、教师等全部实行聘任制管理,全员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管理改革。从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行为方面改革创新。一是人本管理,在管理制度上实现人本和科学管理相结合;二是民主管理,让教师、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三是自主管理,引导全体师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四是创新管理,实施网格化、扁平化、精细化管理,构建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学校治理新模式。

(二)建设“儿童友好”课程

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儿童友好”课程体系。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整合为品德与人文、数学与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劳动四大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在“五育”的落实上各有侧重。通过德育铸魂、智育增慧、体育固本、美育润心、劳育赋能的课程体系,促进“五育并举”,融合发展。

每个课程群又按照课程的开放性原则,划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自选课程和综合课程四个维度。为每个学生提供既固本强基、又有个性化丰富选择的课程体系。基础课程由国家、地方课程组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牢文化基础;拓展课程是学校为更好地落实国家课程拓展出的必选课程;自选课程是在课后服务中学生自主选择的集体活动课程,有语言文字类、数理逻辑类、传统文化类、信息科技类、体育健康类、艺术素养类六大类70多门校本课程资源供给,促进学生多元成长;综合课程是每年在规定时间举行的学生综合能力拓展提升课程,如入学课程、离校课程、研学实践、艺体联赛、汉字听写、诗词和成语大会等,给学生搭建了全员化、过程化和常态化展示舞台。

(三)构建“儿童友好”课堂

全面贯彻落实“课堂革命·陕西行动”和“双减”要求,构建智慧环境下“五环一评·儿童友好”互动课堂改革模式,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将课堂结构分为“导—学—展—练—延+全程评价”,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其中“学、展、练”是三个基本环节,“导、延、评”是辅助环节。教师应用《学生课堂激励评价手册》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全程评价”,构建开放、和谐、安全、合作、民主的“儿童友好”课堂氛围;让课堂学习成为“个体主动、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交往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改革中配套应用“七维观课”记录表和课堂诊断分析量表,对每位教师开展课堂诊断、深度研讨分析,为每位教师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教学改革自画像,构建符合儿童成长需要的“儿童友好”课堂教学生态和评价体系。通过课堂提质增效,为课后学生减负助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学校内涵发展。

(四)设计“儿童友好”作业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改革和“双减”要求,建立“儿童友好”作业智慧平台管理应用,建立“儿童友好”作业设计、审核、公示、批改、采集、分析、整理、成果考核等系列管理制度。各学科扎实开展课前、课堂、课后作业设计研究,设计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性、发展性、选择性的分层作业。各学科按单元整体设计每节作业任务,同班级按日、周整合优化作业布置,严格控制作业次数、强度和质量。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创新作业形式,给学生设计布置阅读类、书写类、运动类、调查类、手工类、科技类、实践类、跨学科整合类等多样化、特色化作业。文化课作业努力做到学生学习任务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发挥作业作为教师检测日常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巩固提高学生学业质量,实现作业改革为课堂提质增效、减轻学生负担的改革目标。

(五)培养“儿童友好”教师

以“四有教师”为标准,提出争做“品格高尚、仁爱温雅,志向高远、学识博雅,教艺高湛、言行儒雅,意趣高洁、待人和雅,气质高逸、形象优雅”的“五高五雅·友好教师”。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用广博学识、教育的艺术和宽严相济的方法教化感染学生,用知性高雅的气质、谦逊宽容的态度示范引领学生成长。教师要形成鲜明的个人教育教学特色,启迪心智之门,滋润生命之花,成就学生精彩人生。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遵循“儿童友好”教育理念,保障儿童的平等权利,不受欺凌伤害。运用适合儿童发展水平、能力和个性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引导儿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站在儿童视角观察、看待并理解儿童,与教师、儿童、家长建立起合作成长、和谐友好的伙伴关系,教师同伴之间形成学习成长共同体。

(六)培养“儿童友好”学子

“友好学子”是以培养“有德性、有知性、有灵性、有健康”的学生为总体方向,以尚礼、善学、博艺、创新、健体为衡量维度。让每一位“友好学子”拥有知性的“真”、德性的“善”、灵性的“美”和健康的“好”。引导学生与自然友好、自我友好、同伴友好,互助成长、共同进步。

“有知性”是指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懂得倾听、会独立思考、能规范书写、合作探究,有好奇、质疑、想象、批判等思维品质。“有德性”是指学生在道德修养具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公德,热心参与集体活动,勇于承担家庭、集体和社会责任,具有良好公民素养。“有灵性”是指对学生人文修养、艺术涵养、身心觉悟、兴趣特长方面的要求。“有健康”就是引导全体学生养正行健,让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心理文化素质和强健的体魄,為一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实施“儿童友好”评价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过程评价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自主发展为导向,以尚礼、善学、博艺、创新、健体为标准,按照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维化的路径,构建系统的儿童友好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多样化,通过每学期校园“十佳之星”的评选,使评价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评价主体多元化,更尊重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及家长、社区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多维化,要求站在儿童视角多维度观察,采取过程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书面评价、体态语言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的评价激励效果。

(八)构建“儿童友好”班级

构建“文明行为好、学习风气好、卫生纪律好、文化氛围好、自主管理好”的“五好”班级管理标准,儿童“友好班级”的文化、环境、空间建设有具体要求。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包括命名班级(中队)名称,制定班级公约、班训、班歌,设计班级标识(班徽、班旗、班级吉祥物)等。创设窗明几净、花草点缀、文化氛围浓厚、整洁优美的学习环境。班级空间建设为每个班级装智慧电子班牌,建设学生网络学习空间,把教室建设成集学习、图书、阅览、实践、探究、展览为一体的习惯养成和人格成长室,将教室从物理空间提升到文化空间和精神空间。

(九)建立“儿童友好”家庭

学校建立家长成长中心、家长服务中心、家校共育委员会。学校培养教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组建家庭教育的心理辅导团队、家庭教育指导团队、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心理访谈进校园、家校共育大课堂、家长进课堂等活动。每学期开展评选表彰书香家庭、教子有方好家长。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动,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管理、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构建学习型家庭。完善家校联动机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

(十)建设“儿童友好”校园

建设优美“儿童友好”温馨校园文化育人环境,让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更有文化,建设适宜儿童学习生活的教育教学设施,通过优美人文环境熏陶育人,润物化人。建设开放书吧、座椅、超星阅读器、电子班牌、校牌,安装适合不同身高儿童的课桌椅、洗手台、感应节水阀、照明光源、防欺凌报警按钮、一键报警器。消除校园里可能威胁儿童安全的所有隐患。建立起交警、值周老师、班主任、保安、家长志愿者“五位一体”的护学岗。每月定期举办应急、疏散、消防、反恐等各种演练,提高学生的保护、自救自护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儿童友好”教育是榆林高新第四小学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尊重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真,努力改变教育功利化现状,构建出的一个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完整的育人体系。相信学校在这样的育人体系下,定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高新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儿童评价学校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