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淮果岭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07-04许全宝张玉林缪诗玮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现状

许全宝 张玉林 缪诗玮

摘要 大力发展江淮果岭果树产业是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果岭果树产业总面积达21 280 hm2,总产量408 000 t,总产值27.17 亿元,是江淮分水岭地区脱贫致富的重点产业,在实现当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22年江淮果岭水果产业统计数据,分析了果岭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促进果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江淮果岭;果树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09-0018-04

江淮分水岭,又称江淮丘陵,是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天然降水的分界线,南麓流往长江,北麓汇入淮河,江淮分水岭因此得名。地处六安的皖西江淮分水岭,境内幅源4 800 km2,土壤多为黏盘黄棕壤和红棕壤,多数地块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下,土壤黏重,养分贫瘠,缺水易旱。复杂的低岗丘陵、多样的地形地貌和传统的种植结构,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发展和群众增收。

近些年来,在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的政策引导下,市内外人才、技术、品种和人力资源得到了集聚融合,当地农户和回乡创业人员纷纷跟进学习,顺势发展,使全市果园面积逐年增加,水果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依托江淮分水岭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水果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农民脱贫增收。明确提出把“江淮果岭”建设成“绿色生态岭、产业发展岭、休闲观光岭、科技智慧岭、富民增收岭”,并制定了《六安市江淮果岭发展规划(2019—2030)》,进一步把“江淮果岭”打造成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的品牌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区、丘岗地区脱贫攻坚的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区。

2022年底,江淮果岭水果产业总面积21 280 hm2,总产量408 000 t,总产值27.17 亿元。其中,六安脆桃种植面积16 500 hm2,产量345 600 t,产值20.53 亿元;猕猴桃种植面积1 833 hm2,产量10 300 t,产值1.88亿元;葡萄种植面积1 046 hm2,产量18 900 t,产值2.24 亿元。桃、葡萄稳步发展,猕猴桃受2020年水灾影响减少626 hm2。梨、蓝莓、草莓、樱桃、西梅、火龙果、冬枣、果桑、无花果、石榴等其他小宗水果,作为反季节和空挡期补充,主要为采摘销售,栽培面积1 867 hm2,产量33 100 t,产值2.52亿元。

1 江淮果岭果树产业发展特点

1.1 “三桃”产品效益更高

六安脆桃主栽品种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成熟,上市期整体比砀山和山东蒙阴等地提早10~15 d[1]。六安脆桃“好吃、好看、好卖”的声誉在早熟桃市场耳熟能详,不仅畅销长三角江、浙、沪,珠三角广、深、闽,华北北京、天津,东北沈阳、长春和新疆等国内市场,还出口远销俄罗斯,其优良品质和品牌价值已经显现。六安市是黄肉猕猴桃原产地之一。以皖金和金桃、金九(采摘型)等黄肉品种在六安地区适应性、抗病性均有一定的优势,以黄肉早熟和早中熟品种为主,更具竞争力,市场前景广阔。葡萄早中熟品种醉金香、夏黑等早熟品种上市早、价格稳、收效快。主栽品种阳光玫瑰产量稳定,销售顺畅,价格坚挺,效益高。

1.2 品种技术更趋优化

一是“三桃”的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改造桃、葡萄老果园1 866 hm2,采取“砍伐老树、深翻改土、品种更新、更换模式”等技术措施,高接换种猕猴桃333 hm2,市场定位更准确,品种结构更合理,更能充分发挥六安市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桃园突出“更早上市、更具特色、更优品质”。二是葡萄、獼猴桃品种结构更趋合理,建园技术更标准,栽培模式更省工。新建和改造果园贯彻了技术模式化、水肥一体化、管理机械化、防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的“五化”新理念[2],为机械化作业、简化栽培打下了基础,以适应劳力短缺的新趋势。在新建和更新果园时,大量施用羊粪、牛粪等有机肥,改良土壤,深度耕翻,以缓解重茬障碍、提高产量品质、延长果树经济寿命。创新经营模式,一二三产更融合[3]。部分区位好的经营主体,在果园经营上,结合乡村振兴,将一、三产业结合起来,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使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1.3 品质提升速度更快

一是水果甜度全面提高。六安脆桃口感较甜,春美等早熟桃含糖量达12~13度,同品种高出其他产地1~2度,六安脆桃成为各地市场抢手货。二是套袋桃产地价更高。春美、黄金蜜1号、锦绣黄桃等品种套袋后果皮色泽一致、感官鲜嫩,卖相好,深受深圳、北京、上海等各地高端市场青睐,价格稳定居高。三是特色果品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果品争奇斗艳。脆桃、红桃市场活跃,黄桃、白桃、水蜜桃各领风骚,红心、黄心猕猴桃深受欢迎,阳光玫瑰葡萄供不应求。小宗水果季节、市场错位投放,观光、采摘效益优势凸显。

1.4 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六安脆桃的“早、脆、甜”,在上海、广州、北京、东北市场颇具影响,被消费者称为“六安桃”,优势品牌价值已经显现。金寨猕猴桃已是地标产品。欣沃采摘园在六安、合肥消费群体中已成品牌,晶鑫葡萄、塔山水蜜桃家喻户晓。江淮果岭的水果整体品牌价值正在提升。

1.5 基础设施逐渐改善

随着各县区对江淮果岭道路建设投入的逐渐加大,村村通正逐步向园园通延伸,有望全面打通“最后一公里”。一是销售能力逐步提升。全市果品交易市场达到30个以上,总面积30 000 m2以上。新建冷库30个以上,总容积达17 000 m3以上,果品冷链运输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二是避雨栽培已成常态。葡萄园全部建设了避雨设施,抗灾、防灾和抗病能力提升,丰产优质有保障。三是新型技术逐渐推广。除草布控草防草、猕猴桃遮阳栽培设施的应用,减少了大量用工。猕猴桃上盖(遮阳网)、下铺(除草布)、免套袋的轻简化栽培新技术已经示范成功,并推广应用,成功解决了“三伏”高温对猕猴桃叶、果日灼伤害问题。

2 江淮果岭果树产业存在问题

2.1 老园更新存在诸多困难

江淮果岭每年有1 340 hm2桃树等果园挖老树、换品种、新建园,江淮果岭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主要表现在早熟普通桃品种种植面积较大、上市集中,受到市场冲击,效益下降,亟待更新换代;一些新建桃园盲目追求外观靓丽的大果和果实的耐贮运性,并未考虑到市场需求和种植条件,不利于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2 果农劳务成本不断增加

近几年果园劳务成本不断增加,且劳动力年龄偏大,人力资源溃泛,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生产以传统模式为主,修剪、疏果、套袋、采摘等主要靠人工,4项合计需180 个/hm2,平均雇工成本为120 元/d。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留守的主要是超过60岁的老年劳动力,且数量不多,每到农忙之时,还会出现“一工难求”的现象,因此以省力、省工为目的的轻简化栽培技术需进一步推广应用。

2.3 病虫害威胁果岭产业发展

猕猴桃连续几年发生溃疡病对六安市猕猴桃产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除皖金品种表现较好外,红心猕猴桃溃疡病发生普遍,且防控效果不理想,风险增加。桃树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等给桃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威胁,褐腐病、灰霉病、蚜虫、桑白蚧等病虫害频发,造成了较大损失。

2.4 标准栽培体系不健全

尽管江淮果岭是桃、猕猴桃和葡萄适宜生态栽培区,但整体而言栽培管理仍较为粗放,果品质不尽人意,缺乏竞争优势。标准栽培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相当部分农户仍以追求产量为主,在园区规划设计、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防治等方面操作不规范,技术管理不到位。部分果园布局不合理,果园密闭,不利于果园通风,容易滋生病虫,也不方便机械进入。桃成枝力强、花量大、坐果率高,农户在树体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性,疏于夏季修剪,疏花疏果不到位,留果多且留果位置不合理,导致果实商品性差,市场接受度不高。实际生产中,氮、磷肥过量施用,既污染环境,又造成植株旺长。

2.5 销售体系单一,品牌效益不强

江淮果岭桃以客商收购、鲜果销售为主,电商平台销售占比较少,销售渠道相对单一,缺乏知名的销售企业和自主品牌。江淮果岭产后贮藏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严重滞后,一是桃果实短期贮藏、猕猴桃果实中长期保鲜技术问题,造成入库果损失很大;二是迄今没有规模加工项目落地果岭,对老熟果利用几乎为零,鲜果加工升值尚未起步,桃果经营以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为主,大型企业较少;三是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带动能力不强,区域内品牌较少,省内名牌产品更少,全国范围内知名度不高。

3 江淮果岭果树产业发展对策

3.1 调整结构夯基础,提升果岭产业竞争力

突出优良品种核心要素,瞄准目标市场消费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充分发挥省果树体系、六安果树试验站的作用,推进与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省农科院、安农大的深度合作,围绕“更早上市、更优质量、更有特色”的产品定位,重点做好桃超早熟新品种选育、特色桃新品种引进筛选。逐步优化江淮果岭水果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开展市场调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逐步淘汰品质差、经济效益不良的品种。科学引种,根据江淮果岭土壤、气候等特点,对新品种进行区域试种,观察树体生长特性、果实经济性状、抗逆性等,筛选和培育适宜本土种植、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适当增加优质蟠桃、油蟠桃种植面积,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3.2 技术攻关防风险,建立果园信息系统

加强桃树抗重茬技术集成研究、桃重症病虫害防控技术的试验研究、猕猴桃当家品种筛选及溃疡病防控,以及桃、猕猴桃、葡萄、梨等鲜果短期贮藏等技术的研究、成果转化与示范推。持续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探索农业发展新业态,全面实现生产销售在线化,可视化。全程布设“电子眼”,实时监测桃园环境信息和种植信息,通过对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的监测、分析,对桃农进行科学指导。桃农可通过果园信息系统监测,合理浇水,施肥,实现水果种植信息化、智能化和规范化的转变。佩戴“身份证”,增加果品二维码溯源系统,促使桃农形成强烈的自我约束力,严格规范种植流程,既能保护地方区域特色品牌,扩大知名度,也能杜绝不良商家以次充好,让消费者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

3.3 改良土壤补短板,开展示范园建设

江淮果岭土壤多为黏盘黄棕壤和红棕壤,应加大投入,在果园实施双替代,推广增施有机肥、生物肥,着力提高江淮果岭果园的有机质含量,提高精品果率,提升经济效益,延长果树经济寿命。按照高标准果园“五化”要求,重点以“农艺操作机械化”统领其他“四化”[4]。加大资金奖补和技术投入力度,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扎实推进江淮果岭岭水果产业的转型升级。

3.4 提升交易市场层级,配备技术支撑队伍

完善交易市场设施,配备短期周转贮存冷库或气调库,以满足错峰应季销售的储存需求[5]。建设交易市场服务联盟,建立全市果品价格发布和联报系统,统一发布各品种的标准、价格,制约交易市场之间互相拆台和恶性竞争,着力解决“卖好”问题。主产县区和核心产区的乡镇要配备园艺果树专业技术人才;对于退休的高级技术人才,采取返聘留用,以防削弱江淮果岭技术支撑力量,培养和壮大本土水果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各类果品线上线下经纪人队伍。

3.5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推动果岭三产融合发展

持续举办果品展评大赛,在高速沿线、高铁站建设宣传栏,策划自媒体宣传,优化江淮果岭宣传片,加大对外推介、宣传力度。以水果产业为核心,重点打造果岭小镇、“十里果乡”“一乡一品”等水果特色旅游项目。加强果岭品牌建设,一是提高果品质量,用高品质吸引消费者,落实果品精细化分级包装措施,以助于品牌化销售,提高市场占比;二是制订品牌宣传计划,挖掘品牌文化内涵,设计带有“江淮果岭”的地方品牌标志,通过一切可能渠道进行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三是举办大型“采摘节”活动吸引人流,提高品牌影響力。注重桃产业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将生产与旅游、观光、采摘体验结合起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充分研发桃花茶、桃胶、桃符、桃木剑等相关产品,扩大产业价值。发展旅游产业,举办万亩桃花会,建设桃文化主题公园,设立赏花台、品桃园,吸引游人共赏桃花共品仙桃,带动更多商机,开辟更多路径,提高果岭附加值,形成以利益为纽带,品种为核心,政府为桥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在推进江淮果岭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姜全.当前我国桃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对策措施[J].中国果业信息,2017,10(1):5-6.

[2] 朱更瑞.我国桃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中国果树,2019(6):6-11.

[3] 彭福田. 山东省桃产业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落叶果树,2019,51(2):1-3.

[4] 李守才. 2019年蒙阴蜜桃收购价格分析[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0(5):45-48.

[5] 王力荣.我国桃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中国果树,2021(10):1-5.

(责编:张宏民)

作者简介 许全宝(1984—),男,安徽六安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现状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