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
2023-07-03陈云云
陈云云
哮喘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状并存在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包括慢性气道炎症、支气管高反应性和多变的气流限制,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临床多采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哮喘,但多数患者无法根治,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呼吸训练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通过控制和引导呼吸中的能量,达到治愈、维持和增强健康的目的[1]。本文探讨呼吸训练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哮喘患者80例,均符合全球哮喘倡议指南中诊断标准,并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肺功能综合评估后确诊为哮喘。纳入标准:哮喘史≥6个月;每周两次及以上吸入皮质类固醇控制哮喘,无明显症状改善。排除标准: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他肺部疾病,肺癌或其他晚期肿瘤及长期使用无创正压呼吸器等对本方案产生影响的情况。本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哮喘常规护理 ① 改善环境。有明确过敏原者,尽快脱离过敏原,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冷暖合适的环境。② 病情监测。观察患者神志、面容、呼吸困难程度等,了解病情和治疗效果,根据病情为患者提供舒适体位。③ 饮食指导。提供清淡、易消化且足够热量的饮食,忌肥甘厚味等食物。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 ① 成立呼吸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呼吸科主治医生1名,康复科医师1名,气功专家1名,责任护士3名。小组成员均接受专业的调息呼吸培训,并通过相关考核。② 制定并实施调息呼吸训练方案。基于我国传统养生理论气功,以哲学的“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将一呼一吸作为一息,逐渐加强内气活动。患者每周参与3次调息呼吸课程,每次25~30分钟为宜,课程中由气功专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胸式呼吸:患者自然站立,吸气时胸部隆起,呼气时胸部回缩,将呼吸向深、长、柔、细的方向引导。以用意为主,让出入的气息在通畅自如的同时又稍有约束。待气息逐渐调匀后,引导气息向下发展,采用分段下降的方法,从胸式呼吸转变为腹式呼吸。腹式呼吸:随着气息的调整,形成较明确的呼吸支点,作为腹壁回收时四周压力向内聚集的中心点,养成吸气便入此点,呼气从此点出的习惯。熟练腹式呼吸后,可进入胎息的训练。胎息:呼吸的主要通道在主观感觉上不再经过口鼻,气息自全身毛孔出入,避免使用口鼻,这一过程的中心环节需不断加强丹田的气感,随着气感的逐渐充实,内气会向周身弥散,形成整体的气感。课后向患者发放调息呼吸指导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调息呼吸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在家中进行训练。③ 监督呼吸训练实施。基于微信建立呼吸训练指导群,邀请患者、家属、小组成员加入微信群,患者在家中进行呼吸训练时由家属进行情况拍摄并上传至微信群,小组成员对患者训练情况进行评估、指导,及时调整不足之处。
1.3 观察指标 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及生活质量水平。应用哮喘生活质量问卷(AQLQ)共35个条目,采用1~5分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干预效果评定标准 显效:咳嗽、胸闷等症状消失,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咳嗽、胸闷等症状减轻,肺功能改善;无效:咳嗽、胸闷等症状未减轻甚至加重,肺功能无改善。显效与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0~60岁,平均(42.7±2.7)岁;病程2~13年,平均(11.5±1.6)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23例(57.5%),中度13例(32.5%),重度4例(10.0%)。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2~63岁,平均(43.8±2.7)岁;病程2~15年,平均(12.2±1.7)年;病情严重程度:轻度25例(62.5%),中度12例(30.0%),重度3例(7.5%)。两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05、0.27,t= 1.82、1.90;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表1) 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FEV1、FEV1/FVC均较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
组 别例数FEV1(L)FEV1/FVC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057.3±4.763.7±4.91.7±0.21.9±0.3观察组4056.8±4.472.6±5.41.7±0.32.6±0.4 t,P0.49,>0.057.72,<0.010,>0.058.85,<0.01images/BZ_65_434_1921_464_1969.pngimages/BZ_65_812_1919_842_1968.png
2.3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表2) 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44,P<0.01)。
表2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 [例(%)]
2.4 两组干预前后AQLQ得分变化比较(表3) 干预前两组AQLQ各项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AQLQ各项评分均较前升高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干预前后AQLQ得分变化 (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AQLQ得分变化 (分,)
images/BZ_65_434_2875_464_2924.pngimages/BZ_65_797_2871_827_2919.pngimages/BZ_65_1152_2876_1181_2925.pngimages/BZ_65_1512_2873_1541_2922.pngimages/BZ_65_1875_2874_1905_2923.png组 别例数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原反应对自身健康关心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036.6±2.838.8±3.745.3±2.850.5±3.226.7±2.733.7±3.722.6±1.431.7±2.816.9±0.322.6±1.5观察组4036.7±3.042.8±3.645.8±2.557.8±3.726.8±2.942.7±4.022.8±1.636.8±2.917.0±0.327.5±1.7 t,P0.15,>0.054.90,<0.010.84,>0.059.44,<0.010.16,>0.0510.45,<0.010.60,>0.058.00,<0.011.49,>0.0513.67,<0.01
3 讨论
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若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造成气道重塑、咳嗽等情况。强效抗炎皮质类固醇和β2受体激动剂可改善哮喘症状,并被全球哮喘管理倡议推荐使用。全身性皮质类固醇具有广泛的免疫抑制作用和潜在的严重副作用,可能进一步促进病毒诱导的急性加重,尽管吸入性皮质类固醇的不良反应较弱,但长期使用药物仍会引起肾上腺功能障碍[2]。呼吸训练通过在机体吸气过程中施加一定的负荷阻力,对具有吸气功能的肌肉进行训练,调整呼吸频率,增强肌力和耐力,增加精神、神经、免疫和认知系统的一致性,从而对患者的康复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干预后观察组AQLQ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呼吸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分析原因可能是:① 哮喘的一大特征是肺过度充气导致最终呼气量增加,因小口径气道过早关闭,导致呼气结束时呼吸肌活动增加。通过对呼吸过程进行调整,可能会引起气道直径和气流限制的细微改善,从而减少动态过度充气并提高运动能力。② 吸气肌(包括外肋间肌)由于机械作用上升,随后所有参与呼吸的肌肉进行机械重组,促进肌肉功能优化,有效锻炼肺部肌肉力量[3]。③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等方法能改善患者肺部通气量,降低机体耗氧量,改善血流比例失调现象,加快排出肺部残余气体,改善患者肺部通气换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