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中药牵正散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2023-06-30崔言军王明杰徐宝军盖晓丽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白附子牵正僵蚕

崔言军,王明杰,成 刚,徐宝军,盖晓丽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2)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以患侧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点,若选择的治疗方法不恰当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部分面部表情肌恢复不完全,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劳累过度,风寒之邪侵袭人体面部经络致面部脉络空虚,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进而出现麻痹。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方法众多,并已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针刺疗法认为针刺后可增强肌纤维收缩,促进面神经水肿消退,同时增强血液循环,使炎症迅速得到吸收,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中药方剂牵正散由白附子、僵蚕、全蝎组成,白附子辛散,善祛头面之风;僵蚕化痰,祛络中之风;全蝎为祛风止搐要药;三药合用,力专效著。本研究将针刺联合中药牵正散用于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96 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2 例;年龄19~69 岁,平均(42.31±6.51)岁;发生部位:左侧26 例,右侧22例。对照组男27 例,女21 例;年龄20~68 岁,平均(41.31±7.12)岁;发生部位:左侧25 例,右侧23 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针灸学》[1]相关诊断标准;年龄18~70 周岁者;发病l~7 天者;均为首次发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脑疾病引起的中枢性面瘫者;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周围性面瘫者;病程超出急性期,或双侧均发病者;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基础疾病及精神病患者;药物过敏或合并有皮肤疾患不适宜针刺者;其他等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牵正散方治疗。 针刺穴位选取:主穴为牵正、颊车、地仓、攒竹、翳风;配穴为合谷、劳宫、太冲;健侧为太阳、迎香。操作方法:采用0.35 mm×30 mm 无菌毫针针刺上述穴位,每次选取3~5 个,轮流交替针刺,针法宜用浅刺法,手法轻浅为主。针刺1 次/天,连续治疗5 天休息两天,5 次为1 个疗程。中药牵正散煎服。组方:赤芍20 g,防风l5 g,全蝎15 g,僵蚕15 g,川芎10 g,桂枝10 g,甘草10 g,醋乳香10 g,白附子9 g,炮姜5 g。将上述药材用冷水浸泡1~2 h 后开始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煎20~30 min,每次煎煮后至300 mL 取汁为1 剂用方。1 剂/天,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连续服用4 周。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取穴及针刺方法同观察组。两组均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1)Portmann 评分:根据面瘫Portmann 评分要求[2],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 周后,由同一研究者观察患者的患侧皱眉、闭眼、动鼻翼、吹口哨、鼓腮、微笑等6 种自主动与健侧自主动作进行评分比较,双侧自主动作基本相同时计3分,自主动作减弱时计2 分,自主动作明显减弱时计1分,无自主运动时计0 分;另外安静状态最高计2分。最高分为20 分,分数越高说明恢复的越好。(2)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际面神经外科第五次专题研讨会上推荐的依据面部外观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效果评价[3]。如果是面部外观及运动功能恢复正常表示为痊愈;面部外观静止时基本对称,口角轻度不对称,轻用力眼可完全闭合表示为显效;面部静止时略微不对称,口角明显不对称,用力眼可完全闭合表示为有效;反之,如果是面部静止时不对称,口角轻微运动,用力眼不能完全闭合则表示为临床治疗无效。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3)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记录每个患者的痊愈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面瘫Portmann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面瘫Portmann 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面瘫Portmann 评分比较,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面瘫Portmann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面瘫Portmann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8 6.23±2.11 18.36±2.76对照组 48 6.28±2.32 12.35±3.47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48 例,痊愈25 例,显效12 例,有效9 例,无效2 例,有效率为95.8%;对照组48 例,痊愈20 例,显效11 例,有效9 例,无效8 例,有效率为83.3%。两组疗效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疗时间平均(14.38±2.85)天,对照组治疗时间平均(19.52±5.12)天,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为口腔科和针灸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国内中医学者认为多是由于劳累过度,导致机体正气不足,风寒之邪乘虚侵入,以致机体经筋功能失调[1]。中医辨证多属实证,在急性期,以中药汤剂温服或外敷及针刺等方法进行治疗。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机选择上,早期针灸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因为急性期本病外邪始中络脉,瘀阻于肌肤,在病情轻浅时行短针浅刺治疗可运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改变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使局部水肿炎症消退,改善受压迫神经元的功能。另外,早期的针刺良性刺激,还能够增强局部和全身组织代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恢复。针刺取穴主要以面部腧穴为主,以舒调局部经气,祛风通络。阳白、四白可明目止泪,人中开窍,承浆、颊车、地仓可开牙关,翳风能消面神经干之水肿,风热证配曲池解表清热,风寒者配风池祛风散寒,气虚血瘀加足三里、气海补益气血。“面口合谷收”为古人经典总结,通过循经远取合谷,能疏通阳明经气,健运脾胃以生经脉气血,则脉络得养,面部肌肉经筋得以濡润温煦,面神经麻痹则消。宋跃华[4]研究发现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给予火龙罐结合针灸治疗,在连续施针1 个月后能够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同时也明显改善了患者面神经功能。汤红[5]选取43 例急性期患者温针灸治疗,发现能有效改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曹迎童[6]在地塞米松注射液和维生素B1 片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针刺联合面肌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结果示观察组患者的口眼歪斜、嘴角流涎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中药方剂牵正散出自《杨氏家藏方》,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面瘫的经典古方。全方由白附子、僵蚕、全蝎三味药组成基本方,专为恢复面瘫口眼歪斜主证,故取名“牵正”。《医方考》:“中风,口眼歪斜,无他证者,此方主之。白附子性味辛温,功能祛风化痰,全蝎、僵蚕均能祛风止痉,三药合用,力专而效著。川芎可上行头面,活血行气;防风能加强祛风之力;羌活则散寒祛风;甘草缓急解痉,并防辛温之品伤阴。郭润田[7]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共治疗68 例,痊愈64 例,好转4 例,总有效率为100%。孙成清[8]将针灸联合牵正散合桂枝汤用于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发现使用该方法可提升临床有效率和改善神经功能。徐世英等[9]采用牵正散加减辅助针灸治疗急性发作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黄汝芹等[10]从风寒证面瘫急性期病因病机和牵正散配伍原则出发,发现牵正散加减结合艾灸治疗急性期面瘫有良好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4 周后,观察组Portmann 评分、疗效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 均<0.05)。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中药牵正散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明显改善患者Portmann 评分,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白附子牵正僵蚕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蛋白酶抑制因子I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牵正散结合针刺摩骨法治疗急性期亨特面瘫的临床观察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白附子做面膜可美白祛斑
牵正散水煎剂对PSI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僵蚕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的优化
临床上如何判定和选用白附子
白附子与白附片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