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治疗后指标变化分析
2023-06-30赵彦坡朱倩倩
赵彦坡,朱倩倩,安 强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神经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门头沟教学医院,北京 102300)
目前急性脑梗死仍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再发率[1],因此针对缺血性脑血管可能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干预治疗措施,有效降低发病率和再发率至关重要。本研究纳入血压、血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常见危险因素,此外还纳入载脂蛋白AI (apoprotein AI,ApoAI)、载脂蛋白B(apoprotein B,ApoB)、ApoB/ApoAI值、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non-HDL-c/HDL-c)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HDL-c)值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这些因素近来越来受到重视,且这些因素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在以往研究中存在不一致性[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目前脑血管病仍然排门头沟地区慢性病死因前三位之一疾病,因此本地区可能存在未被关注的危险因素或特异指标,需要进一步去探究。本研究通过分析本地区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脂生化相关危险因素差异分析,并针对性干预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本区域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本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本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前来就诊患者来自于门头沟各个地区。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排除脑梗死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群的一般临床资料、血脂、血糖(glucose,Glu)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检验指标进行比较,以探究急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经脑梗死组治疗后这些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医学伦理批准号为:L2020-KY-023。
入选标准:①均经头颅 CT 或MRI证实脑梗死,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表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②对照组来源于同期门诊就诊或住院人群,排除急性脑梗死且无脑梗死病史。③入组人群及患者或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近期伴有心、肺、肝、肾功能异常及严重感染者;②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疾病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2 基本信息 收集基本信息,包括:①年龄、性别;②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③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glucose,Glu)、血尿酸(uric acid,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non-HDL-C (non-HDL-C= TC- HDL-C)。随访急性脑梗死组,经干预治疗血脂、血压、血糖及生活习惯后4周左右,检测空腹血糖(Glu)、TC、TG、LDL-C、HDL-C、ApoB、ApoAI、Hcy、UA。
2 结果
2.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分析 260例受试者符合入选标准,脑梗死组132人,对照组128人,平均年龄(63.85±11.29)岁,男性161例(61.9%),女性99例(38.1%)。基线资料比较,脑梗死组男性72.7%、高血压69.7%、糖尿病48.5%、吸烟44.7%、饮酒24.2%,分别高于非脑梗死对照组50.8%、53.9%、21.1%、25.8%、10.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n(%)]
2.2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指标分析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指标比较,脑梗死组年龄(66.26±11.16)高于对照组(61.37±10.93);non-HDL-c/ HDL-c(3.28±1.22)、LDL-c/ HDL-c(3.00±1.15)、ApoB/ApoAI(0.83±0.27)、HCY13.95(11.03,18.50)、 Glu(6.94±2.69)分别高于对照组(2.67±0.86)、(2.55±0.85)、(0.66±0.20)、11.00(9.60,13.70)、(5.96±1.4);脑梗死组HDL-C(1.07±0.24)、 ApoAI(1.13±0.22)分别低于对照组(1.27±0.33)、(1.37±0.30);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指标比较
2.3 脑梗死组干预治疗前后指标比较 脑梗死经干预治疗后TG 1.35(1.08,2.06)、TC(3.99±0.98)、 LDL-C(2.73±0.98)、ApoB(0.81±0.20),分别低于治疗前1.33(0.96,1.71)、(4.27±1.24)、(2.95±1.13)、(0.87±0.25);治疗后UA(345.52±94.01)、HDL-C(1.13±0.23)分别高于治疗前(325.69±81.53)、(1.04±0.2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比脑梗死组治疗前,经治疗后ApoAI(1.23±0.22)高于治疗前(1.11±0.22),HCY 11.10(9.50,15.65)、ApoB/ApoAI(0.67±0.21)、non-HDL-c/ HDL-c(2.61±1.00)分别低于治疗前15.40(11.90,19.90)、(0.80±0.26)、(3.16±1.10),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3 脑梗死组干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3 讨论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部,98.5%为山地,城镇居民集中,非城镇居民相对分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病发生呈现一定区域特点。依据门头沟区卫生健康委统计,门头沟区人口慢性病死因中,脑血管病位居前三位,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缺乏、不良饮食结构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存在,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突出问题。本院就诊的患者来自于门头沟地区各个地方,具有广泛代表性。急性脑梗死的预防主要是控制危险因素,对可控制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是疾病预防的主要方法,这些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酗酒等。近年来,早期健康宣传教育、改变不健康生活习惯以及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已不断深入开展,但急性脑梗死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再发率,表明可能本区域仍存在未被重视的危险因素。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急性脑梗死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生化指标Hcy、空腹Glu水平、ApoB 、non-HDL-c/ HDL-c值、LDL-c/HDL-c值、ApoB/ApoAI值等高于非脑梗死对照组,而保护性因素HDL-C、ApoAI低于非急性脑梗死对照组,高龄男性属于高发人群,因此这些因素仍需要在以后工作中加强控制和改善。
本研究表明,本地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等仍然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与既往研究一致;其中控制高血压是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环节,应积极控制高血压[3]。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率远高于非糖尿病群体,防治糖尿病,对患者基础教育,使其合理饮食、进行适当活动,并对糖尿患者必要药物治疗。血脂异常以及其他血管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颅内及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极筛查并控制相关卒中危险因素。血脂成分异常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水平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有研究表明个体应将LDL-c/ HDL-c比值和LDL-c保持在正常水平,以防止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升高[4]。中风仍然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的比值已被证实是卒中的一个预测因子[5]。在一项评估中风高危人群研究中, non-HDL-C与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呈正相关[6]。另外一项研究表明,在男女性别之间non-HDL-c/ HDL-c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可能存在差别[7]。血浆HDL-c水平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在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中, HDL颗粒发挥多种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然而增加HDL-C的药物并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终点[8],而血浆HDL-c水平下降是否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去研究证实。
研究表明non-HDL-c适用于HDL-C偏低而LDL-C不高或已经治疗目标个体,对接受他汀药物治疗同时HDL-C水平低的人群,ApoB/ApoAI值可能更好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血管事件[9]。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包括高胆固醇血症、LDL-c、ApoB、Hcy等不良因素,提高HDL-c、ApoAI等保护因素。ApoAI作为HDL-c颗粒的主要蛋白成分,在胆固醇反向转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参与胆固醇的反向转运,在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以及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11],ApoAI可能是通过调节胆固醇运输、炎症和免疫反应,发挥防止动脉硬化作用。ApoAI作为血浆脂蛋白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在脂质代谢和防御免疫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12],动脉粥样硬化时载脂蛋白AI水平下降,可能参与动脉硬化形成。而含ApoB的脂蛋白是一种大分子脂质和蛋白质胶束,主要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中,其功能是运载脂类,作为特殊运输载体,可以将膳食脂肪、内源性脂肪运输到不同的组织中[13]。急性脑梗死组与非急性脑梗死对照组ApoB/ApoAI值差别明显,可能会更好识别卒中动脉硬化风险,这与一项前瞻性研究提示相一致,ApoB/ApoAI比值与卒中事件呈正相关[14],表明ApoB/ApoAI比值比单独的脂质水平可能更具有意义。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急性期积极治疗以及后续进一步干预治疗后,应针对可干预危险进行预防,以降低卒中复发危险。大多数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建议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他汀类药物调整血脂,口服降糖药或合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同时改变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适度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等综合干预治疗。本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及干预治疗后对比,危险因素TG、 LDL-C、ApoB较治疗前降低,而保护因素HDL-C高于治疗前,干预性治疗取得一定效果,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危险因素HCY、ApoB/ApoAI值、non-HDL-c/ HDL-c值低于治疗前,保护因素ApoAI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干预治疗效果确切。血UA高于治疗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升高确切机制不明确,可能和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利尿药及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探究。相关研究表明ApoAI和HDL-C水平的降低与缺血性卒中、大动脉卒中和小血管卒中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在单变量、多变量相互校正调整后,它们之间的关联可能会发生一定改变[15]。总之TG、 LDL-C、ApoB、HCY、ApoB/ApoAI、non-HDL-c/ HDL-c危险因素低于治疗前,而保护因素HDL-C、ApoAI高于治疗前,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可干预因素进行综合干预治疗措施取得一定效果。本研究在引入以往TC、TG、LDL-C、HCY等常见危险因素同时,纳入新近越来越受到重视的ApoAI、non-HDL-c/HDL-c值、ApoB/ApoAI值等因素进行探究,并对目前干预治疗后效果进一步分析,这为今后急性脑梗死综合治疗干预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急性脑梗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针对本地区人群的各种危险因素,应用更多信息积极正确识别、评价。从以往TC、TG、LDL-C等血脂指标转而关注ApoAI、non-HDL-c/HDL-c值、ApoB/ApoAI值可能的特异性指标,进而较为全面的高效的控制危险因素提供理论依据。门头沟区常年平均气温低于市区,非城镇居民相对分散,吸烟、饮酒、不良饮食结构等慢性病危险因素仍然存在,Hcy、Glu、ApoB 、non-HDL-c/ HDL-c值、LDL-c/HDL-c值、ApoB/ApoAI值等生化指标偏高仍需要加强控制,结合本地区人群构成及分布具体特点,应针对性进行决策临床治疗和综合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发病率和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