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06-30许奎军

健康之家 2023年10期
关键词:胃脘痛艾灸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接受针刺联合艾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刺结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与疼痛程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周围环境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予以针刺结合艾灸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胃脘痛;针刺;脾胃虚寒型;艾灸;治疗效果

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一种发生在上腹部靠近心脏的、胃脘部的疼痛型疾病。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压力的增大,导致作息不规律、饮食结构失衡、滥用药物及烟酒,这些都导致了胃脘痛发病率越来越高[1]。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发生率比较高,多表现为胃痛隐隐,舌苔和脉象多表现为淡白,无力或迟缓的虚寒型胃脘痛[2~3]。本研究旨在分析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3~71岁,平均(52.16±8.24)岁;病程2~18d,平均(10.09±3.22)d。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4~72岁,平均(53.12±8.44)岁;病程2~18d,平均(10.19±3.02)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精神正常,依從性较高;家属同意,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食管炎、慢性胃炎、胃新生物、消化性溃疡、肝胆胰脾等器质性疾病;存在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肾脏病等全身性疾病;精神疾病、依从性较低;穴位皮肤处有破损。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

选择中脘、内关、足三里。寒邪犯胃配胃俞;饮食伤胃配天枢;肝气犯胃配太冲;气滞血瘀配膻中穴;胃阴不足配三阴交等穴位。对上述穴位处进行消毒,使用不锈钢毫针进行针刺,头针平刺,其余穴位按照进针的方式进行治疗,结合患者体质与针刺位置确定刺入深度,一般为15~25 mm,行针得气。

1.2.2 观察组予以针刺结合艾灸治疗

针刺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然后为患者进行艾灸治疗。选择中脘、神阙、双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1次/d,15~30 min/次。首先,做好艾条与灸盒和消毒小方巾,以及酒精灯、打火机和绷带等用品的准备工作。其次,告知患者艾灸具体的治疗功效、操作方法等,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在正式治疗之前,排空大小便,之后处于仰卧位,指导患者放松,暴露患者的治疗部位,对患者艾灸部位的皮肤情况进行评估。然后,进行选择穴位的操作,对于确定的穴位进行皮肤消毒,之后点燃两个艾条,放入双控艾灸木盒之中,放入在患者相应的神阙与中脘等穴位。再点燃一根艾条,分别放在双侧足三里穴位,使用绷带固定,控制艾灸温度,时间10~30 min,1次/d,治疗完成后让患者等待15 min后起床。患者接受艾灸时,护士要随时查看患者情况,避免艾灰脱落灼伤患者皮肤。若患者皮肤出现水泡、红肿等现象要停止艾灸;然后给予针对性处理。水泡较小时可以自行吸收;大水泡要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排出水后给予患者涂抹碘伏。艾灸时要询问患者感受,观察是否存在不适,有明显的不适的情况要马上停止艾灸,要求患者卧床休息。此外,艾灸过程中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着凉。5~7 d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

1.3 指标观察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包括痊愈(症状和体征等消失,证候积分下降在95%以上)、显效(症状和体征显著好转,证候积分下降在70%以上)、好转(体征与症状出现好转,证候积分下降在30%以上)、无效(症状与体征没有变化,证候积分下降在30%以下)。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结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研究原则》评估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3)比较两组疼痛程度:使用VAS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使用SF-36量表,对生理功能、躯体功能、周围环境、总分等指标进行比较。(5)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利用SAS量表与SDS,量表评估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等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生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周围环境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理状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胃脘痛病机在于肝气郁结、寒凝经络、血瘀阻络、饮食积滞[4]。虚证主要是由于“气虚、、阳虚、阴虚”等所致,多因体质阳虚,或过量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或因外感实邪日久,从实邪化为虚实,损害了身体的阳气,导致了阴寒的产生,使脾胃失去了温热,从而造成了“不荣则痛”的症状[5]。

根据“不荣则痛”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病机,采用“寒者热之”“虚则补之”、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的治则[6]。经络是组成人体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是脏腑的反应系统[7]。腧穴就是经络上的一个反应点。对其进行针刺,可以达到激发经络气的目标,又有助于胃肠功能的调节,进而实现温经通络和调理胃肠等诸多方面的目标。艾灸是灸法的一种,它所用的艾条以新鲜的艾草为原料,具有温中、驱寒、除湿的特性,味道好闻,易燃,火焰柔和,温度高,可以起到温经散寒、止痛的效果,这也是“寒者温之”的一种体现。艾灸神阙”温阳益气,艾灸中脘”可健运中州和止痛、调理脾胃、散寒;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经的一重要穴位,有理气和胃,疏通气血,止痛的功效。艾灸替代药物治疗,可以减少药物刺激胃黏膜的程度。艾灸足三里和中脘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缓解痉挛和疼痛,可调整胃的机能,促进胃壁的血液循环,加速胃黏膜的愈合。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予以针刺结合艾灸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黄水花.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不同时辰胃经五输穴呈现的规律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1.

[2] 谷亚男.雷火灸点穴结合针刺治疗胃脘痛(脾胃虚寒型)的临床观察[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21.

[3] 马惠娜.针刺壮医脐环穴联合龙脊灸治疗虚寒型胃脘痛(胴尹)的临床观察[D].南宁:广西中医药大学,2021.

[4] 张俊明.背俞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14):32-33.

[5] 房桐.温中止痛散热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疗效观察[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20.

[6] 俊杰,马仲颖,王树国.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案[J].中国民间疗法,2020,28(4):84-85.

[7] 雷江,邓海珊,徐凤宜.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6):98-100.

许奎军(河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北定州 073000)

猜你喜欢

胃脘痛艾灸治疗效果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对胃脘痛患者70例疗效的影响
浅谈胃脘痛的辩证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使用量与疗效的关系探讨
小切口治疗阑尾炎病人的应用与观察
胃溃疡通过西药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浅谈胃脘痛患者应用加味肝胃百合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