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中高职院校高素质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3-06-30海飞郭晓辉胡莹莹袁社锋刘晗乔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改革创新乡村振兴

海飞 郭晓辉 胡莹莹 袁社锋 刘晗乔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构建;改革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稳固脱贫成果,加强乡村建设,提升农民收入。实施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布局。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培育一批技术过硬、管理能力够强的高素质农民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基本要务。

一、高职院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的有效手段,是激发乡村内驱动力的有效路径,也是加速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人才的基础保障[1]。当前,政府依托涉农院校、职业院校、科技特派团等教育资源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把高素质农民培育作为乡村人才振兴重要抓手,整合利用涉农院校资源,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育,创新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培育体系。但在实施培育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 缺少调查研究和学情分析

职业教育培训是培育高素质农民、促进农民职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当前我国各地的农民教育培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与农民的职业发展诉求仍有较大差距[2]。一是对受训农民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整体情况認识不足。在专业教育培训中,农民培训的功效性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强,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且存在培训对象主动性不够强、主观意识发挥不积极的现象,导致培训效果不够好。二是产业教育培训的“职业发展过程”特征不明显。当前农民的教育培训多是短期性、临时性的技能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难以满足培训对象的职业发展需求。

(二) 学员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受训群体文化差异大、需求多,培训难度大。他们对新兴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和吸收能力。另外,部分学员思想守旧、接受新知识慢。目前农村劳动人员年龄段分布在45 岁至60 岁之间,参训学员年龄普遍较大,在“云上智农”线上学习与班级评价的过程中,对智能手机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农民培训难度加大。

(三) 教学模式落后,高素质农民培训效果不佳

传统教学模式落后,授课方式单一,职业技能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另外,参训农民年龄和文化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经营规模、生产类型、盈利模式、发展潜力、培养愿景也各不相同,故所需知识范围、信息面、技术指导需求也不完全一样。

(四)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薄弱

近年来,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的考核,更多看重质量指标,如河南省2022年乡村振兴实绩水平考核涉及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交易(销售) 额年增长率、农销品经营主体纳入质量平台监管数量指标体系,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仍然是项目形式,政府仅下达了若干人数和次数的任务,没有具体到培训质量、产生效益、时效指标等,尚未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多数承担培训单位的高校、农广校和企业培训基地也只侧重于完成数字上的达标,忽略了实际的培训效果。

二、提高高职院校农民培训效果的策略

(一) 明确农业产业发展对高素质农民技能的需求

1、深入调查,了解农业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在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深入调研河南省农业产业,掌握河南省当前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明确高素质农民对目前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对高职扩招农民进行学情分析,明确其培养目标。培训农业产业日益多样化、高端化;生产设施项目日趋智慧化、科技化;经营主体日渐多元化、高质化;培训学员日渐年轻化、知识化。实现高素质农民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从源头上解决产教融合度不够等问题。

2、认真遴选学员,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资源信息库。具体培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联合河南省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对现职农村班子成员、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农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人员、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开展调研。根据农民产业经营主体情况,深入基层,采取入户访谈加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摸清参训学员素质状况,掌握学员对培训时间、方式、内容等方面的需求,重点以农民家庭基本情况、从事产业类型、农业技术主要来源、培训课程等内容为主,深入了解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充实完善培训对象数据库。围绕参训学员从事产业生产类型,初步拟定培训对象招录方向,为制定模块化课程培训计划,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了推荐人选的质量,实现了精准培育。

3、校企协同打造适应扩招新要求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联合河南省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园,通过多方式培养、多渠道引进,打造了一支具有大国“三农”情怀、立志服务乡村振兴,能够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数量有保障、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教学能力强、技术技能新,适应扩招新要求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同时,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育教学团队师资聘任制度、奖励机制。学校在实施培训过程中聘请省内知名大众创业导师或实践与理论兼具的全能型人才担任授课教师,采取“课堂+实践+观摩”等多种培训方式,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

(二) 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

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重构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课程体系。根据“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创新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训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合、专业技能培养与创新创业融合育人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动手实操及学员需求相结合、集中授课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提升受训学员职业能力,落实落细培育任务环节。

2、培育过程分类施策、因材施教。按农业生产种植类型组建培训班,统筹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错开农忙时节和农业生产节点,在培养方向、课程安排、教学形势上因参训对象不同,侧重方向略有差异。将农民培育的重点放到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优秀合作社带头人、青年农场主等主体上来,建立健全“培训对象库”,根据人才需求制定“一人一策”培育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适时调整优化。目前大力推行“线上线下相融合、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培训模式,即以培训对象实际发展需求为根本点,以提升培训对象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水平为主线,在培训期间分时间节点组织,理论知识集中学习,到优秀农业企业实地考察观摩。强化培训对象互帮模式培训,突出学员自身综合素质、鼓励特色农业实训基地、农业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为从事农业生产人员提供就近学习、现场观摩、实训实践的便利条件。注重学员动手实践操作技能,大力推行田间教学、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提高参训对象的参与性与互动性。

3、加强信息化应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连续推进职业培训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培育模式,加快推进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云平台的落地、对接以及农业App推广应用。积极组织专家、教师和农技服务人员线上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有效衔接,全面提升农民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线上App,定时推送有关知识内容;定期更新世界上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种植技术方法以及最新的政府政策信息,掌握市场行情的最新动态。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提高农民主动获取信息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参培获得感,使得培训效果事半功倍[3]。

4、扎实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回访服务。组建交流平台、组织学员参加生产与销售对接,引导成立农业产业联盟,搭建交流平台,便于学员之间资源互助。开展跟踪服务,对于学员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组织相关专家答疑解惑。另外,引导学员观摩学习优秀农场、合作社示范区,学习经典的农业生产案例等。组织实训基地、农广校、农业科技特派员、“三农”服务专家结合参训对象农忙季节和生产环节,开展后期跟踪服务和回访,对接创业创新扶持项目,指导产业生产。

(三) 构建高素质农民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强调培训考核过程,建立高素质农民“弹性学制”培育模式的多元全过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有序引导社会机构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高农民的参训率和满意度。

结语

“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只有把农民队伍发展壮大,让农民获得更多安全感、幸福感,才能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源泉,从根本上解决现代农村发展问题。针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应积极推进农民科学素质文化提升,帮助参训学员补齐农业农村知识短板。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要求,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等任务,加快培养一批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的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农民建设队伍。

作者简介:海飞(1982-),男,回族,河南滑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

(责任编辑 冯会利)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改革创新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